板栗紅蜘蛛和栗實象甲是危害板栗果實最嚴重的害蟲。兩者均會造成樹勢衰弱,光合作用受阻,栗實瘦小,嚴重影響栗樹生長與當年產(chǎn)量,并影響次年產(chǎn)量。
1 板栗紅蜘蛛
又名栗小爪螨、針葉小爪螨、栗葉螨等,主要危害板栗、橡樹、山楂及部分針葉林木,對板栗的危害特別嚴重,是危害板栗樹葉片的主要害螨。2023年2月,春節(jié)剛過,陽坡板栗或氣溫回升快的紅蜘蛛就有開始活動的現(xiàn)象發(fā)生,且板栗樹的枝枝杈杈處出現(xiàn)一片片紅色的粒狀物(圖1)。
1.1 危害特點
以成蟲和若蟲危害葉片(圖2),受害葉片處布滿蒼白的小點,板栗樹葉受害主要集中在葉脈兩側,嚴重時葉片顏色發(fā)黃,就像火燒過一般,葉片失綠成黃褐色,最終葉片焦枯、落葉。造成樹勢衰弱,栗實瘦小,光合作用受阻,嚴重影響栗樹生長以及當年和次年的產(chǎn)量。
1.2 識別
1.2.1 成螨 雌成螨,體長約0.6毫米,寬約0.4毫米,橢圓形,紅褐色并伴有褐綠色斑點。肢端感覺器頂端近似方形,長度大約為寬的1.5倍。背感器呈小枝狀,比前端感覺器短,較細??卺樰^粗大,肛毛約有26根,不著生在突起上,肛側毛1對。背表皮紋在前足體者縱向,后半體第一、二對背中毛之間橫向。雄成螨比雌成螨略小,菱形,通體呈褐綠色,長約0.3毫米,寬約0.2毫米,腹部近三角形,末端尖(圖3)。
1.2.2 卵 越冬卵呈暗紅色,中央有一白色絲毛,卵頂向四周有放射狀紋(圖4)。夏卵呈黃白色。
1.2.3 幼螨 夏卵初孵幼螨乳白色,冬卵初孵幼螨紅色,取食后漸變?yōu)榫G褐色。若螨足4對,呈綠褐色。
1.3 發(fā)生特點
一年發(fā)生4~9代,以卵在1~4年生枝條粗皮縫隙和樹分杈處越冬,尤其在一年生枝芽周圍、樹皮縫隙及分杈處居多。
越冬卵孵化期比較集中,在太行板栗產(chǎn)區(qū)一般4月底至5月初有80%~90%的卵在10天左右孵化,幼螨孵化后集中到幼嫩組織上危害,展葉后到葉片正面群集危害。
因紅蜘蛛多在葉片正面危害,葉正面較光滑,所以遇暴風雨對成蟲若蟲正好起到?jīng)_刷作用,自然會減少其蟲口密度,大約可減少70%~80%的蟲口密度,因此多雨低溫的天氣不利于紅蜘蛛的繁殖。蟲口密度大時,5月下旬會發(fā)現(xiàn)葉片變白,葉正面有白霜一樣的物質,仔細看有很小的紅色蜘蛛在爬行,危害重時,會造成葉片枯死脫落,影響光合作用。干旱年份危害嚴重,6—7月危害最重。另外,春季氣溫回升慢,紅蜘蛛孵化就晚;秋季氣溫低,紅蜘蛛的越冬卵就會提前越冬。
1.4 種群分布
分布于我國的北京、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等省、市及世界許多國家。
1.5 防治方法
板栗紅蜘蛛的天敵有食螨瓢蟲,草蛉等應注意保護利用。
(1)早春藥劑涂干是非常有效的防治措施。一般在3月萌芽前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進行清園,起到殺菌殺卵作用。
(2)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通過刮除主干樹皮,并銷毀深埋,消滅越冬卵,露出黃白色嫩皮形成20厘米寬的環(huán)狀帶,然后用久效磷20倍液涂抹,或用樂果10倍液涂抹,待干后再重復涂抹一次,然后用塑料薄膜或廢紙包扎好,防止人畜中毒,有效期可達30天左右;在盛發(fā)期可以噴布三氯殺螨醇、樂果、三環(huán)錫等,每年噴2次即可控制危害。
(3)5月初在越冬卵集中孵化盛期可選用15%噠螨靈乳油3000倍液、5%尼索朗2000倍液或20%螨死凈2000倍液噴藥1次。
(4)若前期控制不好,6月中旬、7月初蟲口密度較大時樹冠噴73%克螨特3000倍液、三氯殺螨醇800~1000倍液、15%噠螨靈3000倍液或機油乳油300倍液+2波美度石硫合劑。
2 栗實象甲
又名堅果象鼻蟲、堅果象蟲、栗實象鼻蟲等,是危害板栗果實最嚴重的害蟲,還危害櫟和榛子等(圖5)。
2.1 危害特點
成蟲一般取食嫩枝和幼果,成蟲在栗蓬外皮上咬一孔進行產(chǎn)卵,之后幼蟲在果內(nèi)危害,幼果受害易脫落,造成減產(chǎn)。后期幼蟲繼續(xù)危害種仁,果內(nèi)有蟲糞,使被害果實無法食用和留種,幼蟲最后咬破種皮出來,外皮上留有圓孔,被害栗果更易霉爛。
2.2 識別
2.2.1 成蟲 體長7.9毫米,雄蟲略小。頭管細長,是體長的0.8倍,體黑褐色,背有白色鱗毛。有光澤,漆黑,觸角膝狀,雌蟲頭管長于雄蟲,雌蟲和雄蟲觸角分別著生于頭管近基部1/3和1/2處,前胸背板密布黑褐色絨毛,兩側有半圓點狀白色毛斑。腹部暗灰色,腹端被有深棕色絨毛。足黑色細長,腿節(jié)呈棍棒狀。鞘翅被有淺黑色短毛,前端和內(nèi)緣具灰白色絨毛,兩鞘翅外緣的近前方1/3處各有1個白色毛斑,后部1/3處有1條白色絨毛組成的橫帶。
2.2.2 卵 長約1毫米,表面光滑,橢圓形,初產(chǎn)時白色透明,近孵化期前轉為乳白色。
2.2.3 幼蟲 體長8~12毫米。
2.2.4 蛹 乳白色,長7~11毫米,復眼黑色,頭管伸向胸腹下面。
2.3 發(fā)生特點
2年完成1代,以老熟幼蟲在土中越冬,一部分幼蟲次年化蛹羽化,這一部分屬一年發(fā)生1代,另一部分幼蟲次年不化蛹,第三年化蛹,為兩年發(fā)生1代?;际⑵诩s在7月中旬,成蟲在7月下旬開始出土,8月中旬達到盛期,9月中旬進入末期,成蟲出土期一般長達50余天,成蟲取食嫩葉、幼芽。成蟲從8月下旬一直到采收前幾天均可產(chǎn)卵。在板栗接近采收時,一般情況下栗實果皮尚未轉為紅褐色。果皮較軟時,在栗實上產(chǎn)卵。因此,卵多集中產(chǎn)于中熟品種上。8月下旬至9月上旬達產(chǎn)卵盛期。幼蟲孵化后在種子中竄食,幼蟲可在果內(nèi)生活20余天,蟲糞塞滿蟲道。板栗采收時,多數(shù)幼蟲尚在幼齡階段,采收后,幼蟲在栗實內(nèi)繼續(xù)危害。10月上旬至10月中下旬幼蟲老熟,在果皮上咬一圓孔爬出,鉆入土中越冬。
2.4 種群分布
在我國各板栗產(chǎn)區(qū)都有分布,其中以長江中下游產(chǎn)區(qū)危害最重。
2.5 防治方法
2.5.1 栽培抗蟲品種 可以利用我國豐富的板栗資源選育蒼刺稠密、球苞大、堅硬且高產(chǎn)優(yōu)質的抗蟲品種。
2.5.2 做好清園工作 清除園內(nèi)板栗以外的寄主植物,特別是不能與板栗混合栽培的植物,撿拾殘留在地上的栗苞集中深埋或燒毀,改善板栗園衛(wèi)生條件,冬季通過深翻土壤除掉越冬幼蟲土室,減少蟲源,翻地深度一般為10~20厘米。
2.5.3 人工捕殺成蟲 成蟲具有假死性,可以在早晨露水未干時,在樹下鋪設塑料薄膜或布單,輕敲樹枝,振落成蟲并殺滅。
2.5.4 及時采收 板栗成熟后及時采收,一定要采收干凈、徹底,地上沒有殘留的板栗及栗蓬,避免幼蟲在板栗園內(nèi)脫果后入土越冬。
2.5.5 溫水浸燙 溫熱水浸泡可以有效殺滅成蟲,一般做法是將新采收的板栗在50~55 ℃的溫水中浸泡15分鐘或在90 ℃熱水中浸泡10~30秒即可,殺蟲率可達90%以上。注意要嚴格把握水溫和處理時間,不可隨意提高水溫或延長浸泡時間。處理后的板栗晾干后即可沙藏,不影響發(fā)芽。
2.5.6 地面施藥 在7月中下旬,地面撒施5%辛硫磷顆粒,畝用量10千克?;蛘叩孛鎳?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施藥后淺鋤一次,可以防止成蟲出土。
2.5.7 樹上噴藥 7月下旬開始,樹上噴1%甲維鹽2000倍液+25%滅幼脲3號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者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共需噴藥2~3次,每隔10天左右噴藥1次。
2.5.8 打孔注藥 7月中旬,在樹干上打孔,孔中注入高滲吡蟲啉5~10倍液,然后用黃泥糊住孔口,熏殺成蟲。一般掌握直徑1厘米的樹干,用藥為0.5毫升。
2.6 注意事項
(1)防治蛀果害蟲,1年見不到效果,需要每年都防治,一般2年才能看出明顯效果。
(2)蛀果害蟲發(fā)生特別嚴重的,為避免減產(chǎn),建議提前采收中晚熟板栗,采收后盡快脫粒,以減少害蟲蛀果率。
(3)文中所標倍數(shù)是常規(guī)用藥倍數(shù),一定要根據(jù)所買農(nóng)藥的實際劑型,根據(jù)所買農(nóng)藥的使用說明施用。
(4)噴藥時一定要注重噴栗蓬。
作者簡介:朱蘇敏,女,林業(yè)工程師,研究方向:林果栽培技術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