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翻閱古代的詩詞,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不少作品表達了文人墨客對暑熱的感受,我們可以從中窺見一斑。
詩仙李白通過《丁督護歌》描繪了勞動人民在炎熱的季節(jié)里拖船的勞苦情景。其中的“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實在精當!吳牛指江淮一帶的水牛,吳地天氣多炎暑,水牛怕熱,見到月亮卻誤以為是太陽,故臥地望月而喘。
《早秋苦熱堆案相仍》是乾元元年杜甫由左拾遺貶官華州司功參軍時寫的。詩中說:“七月六日苦炎蒸,對食暫餐還不能。常愁夜來皆是蝎,況乃秋后轉多蠅。束帶發(fā)狂欲大叫,簿書何急來相仍。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腳踏層冰?!泵鎸κ顭?, 詩圣杜甫率真的有點放浪形骸了——“束帶發(fā)狂欲大叫”,一心想“安得赤腳踏層冰”。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曾寫過一首《鄭群贈簟》,其中有句“自從五月困暑濕,如坐深甑遭蒸炊”,把暑熱比做炭窯、蒸鍋。
唐代王轂在《苦熱行》中把高溫環(huán)境比大洪爐:“祝融南來鞭火龍,火旗焰焰燒天紅。日輪當午凝不去,萬國如在洪爐中。”
曾做過類似比喻的還有宋朝的梅堯臣。他在《和蔡仲謀苦熱》中說:“大熱曝萬物,萬物不可逃。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飛鳥厭其羽,走獸厭其毛。人亦畏絺綌,況乃服冠袍。廣廈雖云托,呼風不動毫。未知林泉間,何以異我曹。蠅蚊更晝夜,膚體困爬搔。四序茍迭代,會有秋氣高?!闭媸菬岬每梢裕防舷壬呀?jīng)在替鳥獸說話了。
面對暑熱,宋代的戴復古感慨更多,一口氣寫下了《大熱五首》。在其一中,他說,“天地一大窯,陽炭烹六月”,把(人所處的)高溫環(huán)境比做熊熊燃燒的磚瓦窯。
古詩中,主要是通過描寫流汗來表達人體在苦熱中的狀態(tài)。唐代司空曙的“嘯風兼熾焰,揮汗訝成流”;唐代范燈“六月季夏天,身熱汗如漿”;宋代戴復古“田水沸如湯,背汗?jié)癜l(fā)潑”以及宋代張來的“欲動身先汗如雨”。
更有甚者,宋代范成大在《秋前風雨頓涼》中竟寫出“但得暑光如寇退,不辭老境似潮來”,為了苦熱快點過去,加速衰老都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