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美麗 孫小霞 安鳳婷
(1.榆林市第二醫(yī)院婦科,陜西 榆林 719000;2.陜西省咸陽市長武縣人民醫(yī)院婦產科,陜西 咸陽 713600)
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在妊娠期、分娩期較為常見,但是由于早期缺乏典型的癥狀,因此極易被忽視[1]。產后盆底功能重建指運用物理方法對盆底肌進行被動、主動刺激或收縮,將逼尿肌的穩(wěn)定性增加,將盆底功能恢復過來,從而有效治療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2]。生物反饋+盆底電刺激治療等方法能夠對產后盆底功能進行有效改善[3]。因此,本文旨在研究產后盆底功能重建的方法及臨床效果。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80例,依據盆底功能重建方法分為常規(guī)組和聯(lián)合組,各40例。聯(lián)合組中年齡19~45歲,平均年齡(29.42±4.36)歲,孕前體質指數:19~23 kg/m211例,24~27 kg/m219例;孕期體質量增加情況:15~19 kg 22例,20~23 kg 18例;胎兒體質量:2~3 kg 14例,4~5 kg 26例。常規(guī)組中年齡20~46歲,平均年齡(29.75±4.52)歲,孕前體質指數:19~23 kg/m212例,24~27 kg/m218例;孕期體質量增加情況:15~19 kg 21例,20~23 kg 19例;胎兒體質量:2~3 kg 15例,4~5 kg 25例。納入標準:嬰兒均為單胎足月存活;均為初產婦;均符合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診斷標準[4]。排除標準:有心血管疾病;有中孕引產史;既往有盆腔手術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常規(guī)組予常規(guī)產后盆底功能鍛煉:指導患者進行盆底肌功能鍛煉,3次/d,15 min/次,6~8周為1個療程,共鍛煉2個療程。聯(lián)合組予常規(guī)產后盆底功能鍛煉+生物反饋+盆底電刺激治療生物反饋治療方法:將一次性隔離巾鋪在治療床上,讓患者取低半臥位,將陰道電極放置于陰道內,刺激的電流程度由0mA開始逐漸增加到患者感覺盆底肌出現收縮,但是沒有不適感為準,一般在30~60 mA。依據生物反饋儀反饋的結果,指導患者自主收縮盆底肌的方法、強度。交替進行刺激和反饋,持續(xù)15 min,每個療程10次,每周5次,共3個療程。盆底電刺激治療方法:患者取平臥位,雙腿稍分開,采用神經刺激儀,將中性電極片貼上,用生理鹽水浸濕盆底肌肉治療探頭后,以輕柔的動作向陰道放入,保證在陰道口置入2個金屬條。將盆底肌肉治療頭、中性電極和設備通道之間的連線準確連接起來,向程序進入后開始治療,將電刺激強度設定為30~707 Hz,循序漸進,從弱到強,以患者耐受為宜。將脈寬、刺激時間、間隔時間分別設定為50~220 μs、8~16 s、8 s,2~3次/周,20 min/次,10次為1個療程,6~8周后向第2療程進入。隨訪6個月。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盆底肌力[5]情況;比較兩組患者盆底功能(膀胱頸移動度、持續(xù)收縮壓、最大收縮壓);采用尿失禁評分問卷[6]評估兩組患者尿失禁程度。
2.1兩組患者盆底肌力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盆底肌力Ⅰ級、Ⅱ級、Ⅲ級、Ⅳ級、Ⅴ級比例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盆底肌力0級、Ⅲ級比例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聯(lián)合組患者的盆底肌力Ⅰ級、Ⅱ級比例均低于常規(guī)組,Ⅳ級、Ⅴ級比例均高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盆底肌力比較
2.2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聯(lián)合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5.00%(顯效18例、有效20例、無效2例)高于常規(guī)組77.50%(顯效13例、有效18例、無效9例)(χ2=5.165,P<0.05)。
2.3兩組盆底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膀胱頸移動度、持續(xù)收縮壓、最大收縮壓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治療后,聯(lián)合組患者的膀胱頸移動度低于常規(guī)組(P<0.05),持續(xù)收縮壓、最大收縮壓均高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盆底功能比較
2.4兩組患者尿失禁程度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尿失禁程度不漏尿、少量漏尿、中等量漏尿、大量漏尿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治療后,聯(lián)合組患者的尿失禁程度不漏尿高于常規(guī)組,少量漏尿、中等量漏尿、大量漏尿均低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尿失禁程度比較
有研究表明[7],在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治療中,生物反饋+盆底肌電刺激治療是最佳方法,在手術前后輔助治療及輕中度尿失禁治療中適用。本文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盆底肌力0級、Ⅲ級比例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聯(lián)合組患者的盆底肌力Ⅰ級、Ⅱ級比例均低于常規(guī)組,Ⅳ級、Ⅴ級比例均高于常規(guī)組(P<0.05)。聯(lián)合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常規(guī)組(χ2=5.165,P<0.05)。治療后,聯(lián)合組患者的尿失禁程度不漏尿高于常規(guī)組,少量漏尿、中等量漏尿、大量漏尿均低于常規(guī)組(P<0.05),和上述研究結果一致。
有研究表明[8],盆底肌訓練+生物反饋+盆底肌電刺激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改善盆底肌持續(xù)收縮1min的盆底肌平均肌電壓及盆底肌最大肌電壓。本文結果顯示,治療后,聯(lián)合組患者的膀胱頸移動度低于常規(guī)組(P<0.05),持續(xù)收縮壓、最大收縮壓均高于常規(guī)組(P<0.05),和上述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生物反饋法能夠使患者對準確的盆底功能鍛煉方法進行熟練掌握;盆底肌電刺激治療在陰道中放置電極,被動收縮盆底肌肉[9]。二者結合能夠在極大程度上將尿道括約肌的收縮能力、盆底肌力增強,進而恢復膀胱頸移動度,從而將膀胱壓力抵抗能力增強[10]。
綜上,常規(guī)產后盆底功能鍛煉+生物反饋+盆底電刺激下產后盆底功能重建的臨床效果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