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軍林
摘?要:新時代對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進一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加強“四史”學習教育是當前高校重要政治任務,與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構建具有內在統(tǒng)一性。把“四史”學習教育有機融入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構建之中,以“四史”學習教育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以“四史”學習教育深化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以“四史”學習教育提升高校教師育人能力、以“四史”學習教育創(chuàng)新高職院校實踐育人,從而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促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關鍵詞:“四史”;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歷史觀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1.069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將高度重視“四史”學習與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四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性,其蘊含的豐富育人資源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四史”學習教育有待進一步加強,借鑒國內外有益經驗,有助于思政工作守正創(chuàng)新。
1?國內外歷史教育簡述
1.1?國外相關研究分析
國外雖然沒有專門的“四史”學習教育的提法,但很多國家對于歷史教育的作用都高度認同,從搜集的材料來看,各國政府都普遍認識到歷史教育對國民素質養(yǎng)成的重要性,把歷史教育作為塑造合格公民的重要途徑。例如日本的歷史教育注重發(fā)展學生個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美國主張把歷史課作為學校核心課程來開設,教學目的是強化學生的公民意識,高度認同和信奉美國價值觀,增進對世界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批判與思考能力,學會分析社會、政治、經濟等熱點問題。由于每個國家國情不同、歷史發(fā)展不同,各國歷史教育的方式也各具特色,例如英國歷史教育主要通過“史證教學法”和“傳授具體概念”兩種歷史教學法,傳授給學生歷史比較、分析思考的方法,對于知識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則不太強調;美國歷史教學中的主流教學思想以及具體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有兩個特點:關注學生的參與性,注重史料的使用,這樣極大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不再是單純的死記硬背,培養(yǎng)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同時也為學生減負,從而提升學習效果。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大力推動把歷史作為核心課程,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拓寬了我國對于歷史教育目標以及歷史教育途徑的新視野,有助于教師們自主地設計歷史教育課程。
1.2?國內相關研究分析
中國的歷史教育源遠流長,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之一。新中國成立之初,主要按蘇聯模式強化歷史教育的工具性,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新的教育方針指引下,歷史教育逐漸回歸本真,重在培養(yǎng)素質、健全人格。從搜集的材料來看,眾多學者圍繞歷史教育的作用與價值展開研究,普遍認為歷史教育對于個人、對于民族、對于人類文明都具有積極作用,例如提高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歷史思維能力;增強國家、民族意識,服務于社會發(fā)展;傳承歷史、延續(xù)文明,造福人類。過去一段時間,教育思想出現急功近利、實用主義等錯誤傾向,加之歷史學自身存在的問題,歷史教育不容樂觀:一是歷史教育受應試教育影響存在缺陷,歷史課程教學被邊緣化不受重視;二是歷史教材形式呆板缺乏針對性和吸引性;三是高校歷史教育力度削弱,很多學校沒有開設歷史教育方面的人文素質課,尤其是部分高職院校重技能培養(yǎng),相關的師資隊伍缺乏,且高職學生“四史”方面的學習基礎相對薄弱。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重新審視歷史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治國理政的實踐中多次強調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用正確的歷史觀武裝頭腦。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歷史教育還存在不足,系統(tǒng)性的研究成果不多,尤其是高職院校,應針對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四史”學習教育為突破口,緊扣主題、創(chuàng)新形式,加強政治引領、涵養(yǎng)校園文化,促進學生立德立技,加快構建思想政治工作體系。
2?“四史”學習教育與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構建內在統(tǒng)一
2.1?加強歷史觀教育,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構建
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構建是立足“兩個大局”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與時俱進的新要求、新任務。當前,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構建面臨的挑戰(zhàn)越來越大,必須把準方向,旗幟鮮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任何時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歷史觀教育為底色,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建立完善的三全育人體制機制為關鍵,滲透于“七大體系”的方方面面。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是否具有正確的歷史觀事關黨的前途命運、國家長治久安,高職院校生源有其特殊性,歷史底蘊有所欠缺,根據課題組專項調查顯示,部分學生對“四史”認識模糊,學校層面應加強這方面的政治引領和價值導向,要針對高職學生特點開展“四史”學習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促進學生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促進“四史”學習教育落到實處,進一步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質量。
2.2?堅定理想信念,實現“四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
“四史”內容一脈相承、各有側重,從整體上貫穿著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初心使命和大國擔當。中國歷經萬難,從黑暗走向光明,從勝利走向復興,譜寫了氣壯山河的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百年黨史三部曲”,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人心、鼓舞人心,確保中國號這艘改革的巨輪乘風破浪,不偏離航向。青年的命運與時代緊密相連,開展“四史”學習教育是堅定理想信念,補足青年精神之鈣的有效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黨員特別是青年黨員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鼓勵年輕人增強擔當意識,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腳踏實地、善作善成,用智慧和汗水成就出彩人生?!八氖贰睂W習教育主題鮮明、內涵豐富,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于一體,“四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能有效夯實思想之基,促進學生承前啟后跑好新時代長征路,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真正做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2.3?促進教師資政育人,提升理論素養(yǎng)
構建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是落實立德樹人,培養(yǎng)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教師是育人主體,從教師層面而言,要主動關注歷史、研究歷史、帶頭學“四史”,以學促行、以踐促教,提升自身理論素養(yǎng)。例如我校把“四史”作為理論中心組、政治學習、黨性教育重要組成部分,把學習“四史”貫穿基層黨組織生活始終,以部門為單位,制定學習計劃,明確學習時間、內容,以專題黨課、移動課堂等多種形式,將“四史”內容融入主題黨日、專項學習。從課題組問卷調查結果來看,部分教師生對于“四史”的理解較為淺顯,學習不深入,作為高校教師,要轉變觀念,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牢記教師行為準則,不散布抹黑、歪曲和詆毀“四史”的言論,同時要強化課程思政意識,思政課教師、專業(yè)課教師、公共課教師要同向同行、協(xié)同育人,從“四史”中汲取思政教育元素,提升教學站位,將知識傳授和價值塑造相結合,著力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深化三全育人格局,切實增強在實踐中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引導學生成為黨的忠實助手和可靠后備軍,爭做時代新人。
3?基于“四史”學習教育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構建途徑
3.1?以“四史”學習教育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
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是加強和改進思政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四史”學習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史”學習教育不能流于形式走過場,要使其制度化、常態(tài)化。因此,高職院校要做好頂層設計,切實加強對“四史”學習教育的組織領導,把“四史”學習教育落實落細、責任到人。通過構建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促進師生全面了解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立以來的奮斗史、發(fā)展史、實踐史,感悟黨的光榮傳統(tǒng)、優(yōu)良作風、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自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準確把握歷史發(fā)展的主流和本質,為民族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以我校為例,制定了“四史”學習教育專項工作方案,成立“四史”學習教育專項工作小組,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把握“四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把“四史”學習教育融入領導班子建設,發(fā)揮領導干部領頭雁作用,開展關于“四史”學習教育的專項調研,在全校強化“四史”學習意識,營造濃厚的學習“四史”氛圍,對于各部門、各環(huán)節(jié)“四史”學習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并將學習成果融入到黨建工作、人才培養(yǎng)、教研教改、學生管理等方面,將“四史”學習具體化。
3.2?以“四史”學習教育深化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
以“四史”學習教育對接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中的學科教學體系,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變。將“四史”學習教育與立德樹人關鍵課程相結合是培根鑄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深化高校思政課改革的必然之舉,同時也是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有力武器?!八氖贰睂W習教育與思政課教學目標具有一致性,“四史”學習教育從歷史、實踐和時間維度詮釋了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深度契合了思政課的思想性、政治性、理論性、實踐性的特點。以“四史”學習教育深化高職思政課改革,整合教學資源,豐富教育內容,形成特色鮮明的教學體系,幫助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淵源、歷史脈絡和實踐邏輯,從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中獲取智慧、認識規(guī)律、把握方向,促進學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通過了解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一個個人間奇跡,促進學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更好地認識中國的過去與現在,增強學生的志氣、骨氣、底氣,滿懷信心迎接中國的未來,提升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
3.3?以“四史”學習教育提升高校教師育人能力
以史鑒今,對接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中的隊伍建設體系,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長效機制?!八氖贰钡闹骶€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高校教師要以史為鏡檢視校準坐標,嚴格要求自己,提升自我凈化能力,自覺維護黨的形象。行程萬里,不忘來路;回顧歷史,展望未來,教師要在“四史”學習中汲取精神力量,不斷深化對黨的初心、使命的認識,尤其是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讓初心薪火相傳,培養(yǎng)學生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高校教師要保持清醒的認識,把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圍繞立德樹人主動加強“四史”學習教育,以此加強黨性修養(yǎng),促進師德師風建設,為構建高質量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提供師資保障。當前高校學生都是“00后”,深受多元文化影響,缺乏對各種思潮的辨別能力,需要教師悉心引導,將“四史”育人元素融入到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有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是教書育人的一項重要工作,以此提升教師課程育人能力,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3.4?以“四史”學習教育創(chuàng)新高職院校實踐育人
以學生為中心,突出理論聯系實際,對接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中的日常教育體系?!八氖贰笔屈h和國家以及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高職院校要充分發(fā)揮實踐育人的作用,推進“四史”學習從理論形態(tài)向實踐形態(tài)轉變,統(tǒng)一思想、凝聚人心,以此促進優(yōu)良教風、學風和校風建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當前,部分學生對于“四史”學習教育僅僅是停留在思想認識以及理論層面上,沒有做到“知行合一”,沒有落實到行動上來,實踐不夠。因此,要針對性地制定“四史”學習教育主題實踐活動方案,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實踐活動,多途徑多渠道強化實踐教學,實現“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力求學習教育有新意、有深度。我校具體做法:一是結合重要歷史紀念節(jié)點,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題學習,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提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引導他們薪火相傳,跑好時代新人的接力棒。二是用好紅色資源,現場開展“四史”學習教育,引導學生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用智慧和汗水奏響新時代、新征程最美樂章。三是根據教師和學生特點分別開展主題實踐活動,一方面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以踐促教提升政治站位和育人合力;另一方面注重學生主體作用,以踐促行激發(fā)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紅色動能,將紅色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其中學生是“四史”學習教育的重點對象,以“四史”學習教育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20,(04).
[2]靳諾.圍繞立德樹人?加強“四史”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05).
[3]葉子鵬.在加強“四史”教育中提升理論素養(yǎng)和黨性修養(yǎng)[N].廣西日報,2020716.
[4]李碧靜.建黨百年背景下高校開展“四史”教育的路徑探析[J].教育觀察,2021,(25).
[5]鄧永鋒.淺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結合[J].經濟師,2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