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斌
摘 要:從繪畫的技巧而言,素描和油畫、水彩等畫種相比除了基本黑白單色以外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注重線條的表現(xiàn),以線條的輕重緩急來表現(xiàn)物象的明暗關系,可以完全拋棄物象本身的固有色調和環(huán)境色,只單純考慮明暗光影的相互烘托來突顯主題,由于不考慮固有色彩,在畫素描時物象的明暗層次就會比較詳細,在不同的明暗細節(jié)色層變化中營造空間感、立體感。
關鍵詞:素描;線;藝術
中圖分類號:J2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11-00-03
素描是人類最古老的繪畫表現(xiàn)方式之一,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提高,繪畫觀念隨之不斷變化,素描表現(xiàn)的形式、方法也在發(fā)生變化,不同時代的藝術家追求不同理想的造型語言。真正意義上的素描約起源于十四世紀文藝復興的早期,到十五世紀逐漸趨于完善,二十世紀初以徐悲鴻為代表的一批留法藝術家將素描正式引進我國一直發(fā)展到今天。在我國只要是和美術相關的學科基本都會開設一定數(shù)量的素描課程作為必修課。一個優(yōu)秀素描的魅力帶給我們的震懾力完全不亞于油畫作品,觀看偉大藝術家的素描作品內心同樣激起敬畏之情,所以優(yōu)秀素描作品和優(yōu)秀油畫作品具有同等的藝術價值和藝術地位,它們同樣偉大,可以各自獨立存在。素描繪畫對傳統(tǒng)寫實繪畫來講是造型訓練的重要途徑之一,“她”也是最便捷、最需要通過理性分析來繪畫的一門藝術,在現(xiàn)代社會,基本所有有志從事藝術工作的人都是從素描著手學習的,只有具備一定的素描基本功,在學習其他畫種時就會順手很多,素描訓練對藝術工作者形成獨特的造型觀念和審美意識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素描的定義和常用工具材料
廣義素描函指一切單色的繪畫,狹義素描專指用于學習藝術技巧、探索研究造型規(guī)律、培養(yǎng)專業(yè)藝術素養(yǎng)的一種訓練方式。每一位從事視覺藝術工作的人無論是繪畫、攝影、設計還是建筑等都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學習一些素描,這樣的學習會對所從事的工作有所幫助。素描與油畫、雕塑、版畫、水粉、水彩等門類相比便捷很多,基本材料容易獲得,可以隨時隨處繪畫,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安格爾、門采爾等大師畫了大量的素描作品,為他們研究物象、探索形式、記錄感受、轉變風格等起到重要的作用。
素描從表現(xiàn)風格上可分為寫實素描和意向素描兩類,寫實素描是比較尊重客觀物象的基本特征,而意向素描更強調藝術家個人的主觀想法和感受。從目的和功能上可分為創(chuàng)作素描和習作素描兩類,它的表現(xiàn)內容廣泛,基本所見物象都可以表現(xiàn),如靜物、風景、動物、人物等。從作畫時間上也可分為長期素描和短期速寫。素描繪畫所使用的工具材料非常廣泛,最常用的有鉛筆、炭筆、木炭條、炭精條、鋼筆、毛筆等,使用不同工具所繪的素描效果完全不同,工具材料的好壞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情緒以及技巧的發(fā)揮,具體選用怎樣的工具材料取決于藝術家想要表現(xiàn)的主題和追求的藝術效果。一般認為,鉛筆更適合初學者使用,主要原因在于鉛筆易于修改用橡皮很容易擦干凈,而且在塑造時更易畫得肯定精確,作畫過程可以根據(jù)軟硬不同的鉛筆畫出豐富的色層,深入時又能較為細致地刻畫細節(jié),更有利于對嚴謹形體的刻畫,尤其是色彩比較亮的物體使用鉛筆繪畫可以更好地反復深入研究繪畫意圖;碳筆與鉛筆相比本身在材料質地上差異較大,現(xiàn)在市場上可以買到軟硬不同的碳筆,顏色上黑白對比強烈,視覺沖擊力大,缺點是,出錯后不易修改,基本無法完全擦干凈,相對鉛筆對技術的要求更高;木炭條的質地一般都較軟易于上色,畫錯的地方也容易擦干凈,更適合大面積鋪色繪畫,缺點是消耗較快,畫出的作品容易掉色不易保存;而炭精條質地相對更硬不易掉色,消耗較漫,缺點是不易上色,與木炭相比繪畫面積較小,技術要求也較高;毛筆可以畫出更加豐富的層次關系,作品顯得更加精致,質感和立體感都很強,缺點是技術要求高不易駕馭,由于是結合墨汁作畫,也不易修改,并且花費的時間較多,如果是畫意象素描另當別論;鋼筆素描畫面對比強烈、透亮,主要利用線條構成畫面,用筆在視覺上更加流暢、明快、清晰、層次鮮明,并且易于保存,缺點是基本無法修改。素描主要采用單色表現(xiàn),所以在工具材料的使用上就變得比較自由,作畫時常??梢詭追N工具綜合使用,營造豐富的視覺效果,所以,在表達上是極為廣闊的[1]。
二、素描的基本功用
現(xiàn)如今,各大藝術院校只要是和視覺藝術相關的專業(yè)基本都會或多或少開設一定的素描課程,由此可見,素描作為一門繪畫基礎課程,在造型與繪畫的認識訓練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素描最原始的功能一般認為是為繪畫創(chuàng)作繪制構思草圖,到近現(xiàn)代以后,素描已脫離它的原始地位,完整的素描創(chuàng)作成為獨立的藝術品用來展覽欣賞。畫素描不僅僅是培養(yǎng)造型能力、感受力,更多的是通過素描繪畫來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達到傳達感情和與油畫創(chuàng)作幾乎相等的繪畫目的。從素描繪畫的目的上來看,素描訓練主要包括繪畫練習或搜集素材、創(chuàng)作前草圖設計等,在繪畫過程感受物象動態(tài)、色彩、明暗、比例、空間、質感、疏密關系等,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之前會以素描的形式把構思畫出來,在構圖安排上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并通過草圖進一步加工制作成正式作品,需要注意,這時的素描草圖與最終的創(chuàng)作是有一定的出入,不可能1比1放大,只是初步的設想,不過在古典繪畫中素描底稿會相對更完善,且與原作出入不大,在草圖的基礎之上進行創(chuàng)作時進一步調整相互之間的關系,添加細部光影變化,這樣所畫的素描也是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一個完整記錄。
當今社會,每一位繪畫學習者都能體會到最初的繪畫學習基本都是從素描開始的,素描理所當然地成為繪畫的基礎,這一基本理念在大多數(shù)人心里已被公認,然而,素描訓練不僅是為了畫準形體比例、理解透視規(guī)律和研究繪畫規(guī)律,這應該只是素描最基本的功能??v觀古今中外藝術大師,以及當下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新理念優(yōu)秀素描作品,素描不僅具有獨立的藝術魅力,而且素描藝術在不斷向縱深拓展,藝術表達方式也在與時俱進隨時代而變化。不過,無論素描藝術如何發(fā)展它在培養(yǎng)造型基礎和研究繪畫規(guī)律等方面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分析畫面、研究繪畫規(guī)律、探索多樣的表現(xiàn)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立志有所建樹的藝術家必須具備一定的素描修養(yǎng)。繪畫創(chuàng)作過程一定是眼、腦、手相互配合、相互協(xié)調的過程,逐步掌握正確的觀察方式,培養(yǎng)良好的繪畫感受能力,從而掌握一定的造型能力,這是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所具備的基本保障。藝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過程,建立正確的觀察方式和探索適合自己的表現(xiàn)語言基本都是通過素描訓練來實現(xiàn)的,素描作畫材料相對簡單容易掌握上手,并且舍棄了固有色,把看到的自然物象主觀進行黑白處理,這樣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形體和黑白灰關系以及個人感覺的直觀表現(xiàn)上,能夠較快解決繪畫中的實質問題[2]。
三、素描中線的支撐作用
線條是素描的本質,是最精練的形式語言要素,線條在素描中的表現(xiàn)力、概括力、生命力以及給觀者帶來的無限想象空間是其他藝術形式無法比擬的,安格爾強調:“要畫線條,多畫線條,線條就是素描,就是一切。可以說,素描中若失去了線條,將是一片蒼白”。在這里需要注意,線條雖然是素描本身最重要的載體之一,但物象本身并沒有純粹的線,是找不到線的,它只是藝術家藝術表現(xiàn)時的一種提煉概括形式,是在視覺上抽象出來的線,物象本身的結構之間存在界限與轉折,它們之間同時也存在明度的差異,所以眼睛就能提煉感覺到線的存在,如蘇聯(lián)美術教育家契斯恰柯夫的論述:“體積是由許多不同方向的面所構成的,因此嚴格地說,物體上并沒有線條的存在,只有面的關系,我們看到的線是因透視而縮小了的面”。這一論述對理解“線”和形體、空間等有很大的幫助,能夠更好地理解線在素描中的支撐作用,更好地體會線是素描“靈魂”的含義。在素描繪畫中物象的基本形態(tài)特質、結構、透視以及光影效果的表現(xiàn)都是通過不同方向排列的線交織產(chǎn)生的一種錯覺,這種相互交織的線的疏密關系、運行力度、重疊交叉程度都是由藝術家的感受和理解來完成的,這樣的變化好比音樂中不同的音階一樣。素描表現(xiàn)時無論選擇怎樣的手法始終都無法離開線,我們只有對線在素描中的作用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以后,藝術家才能更加主動地運用線更好地傳達情感,充分利用線的輕重緩急變化以反映物象在光的作用下所產(chǎn)生的體積、空間等關系。
學習藝術到一定階段,研究探索藝術無限的魅力更多是從素描著手,古今中外藝術大師除了研究形體規(guī)律、探索藝術奧秘、錘煉藝術感知力以及形成個人風格等方面基本都是通過研究素描獲得的,回顧以往藝術大師和現(xiàn)當代有成就的藝術家,他們所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都是受益于精湛素描功夫的給養(yǎng)。當今社會,隨著經(jīng)濟文化的不斷發(fā)展,藝術領域也隨之變化拓展,素描已與以往單純概念不一樣,已逐漸成為一種綜合多元的概念,并與很多門類直接或間接地聯(lián)系在一起,對藝術修養(yǎng)的形成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藝術家時常感覺自己創(chuàng)作到一定階段不知如何去畫,技藝無法再提高,雖然內心有強烈的愿望想提高自己的藝術水平,想畫出更具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但就是再無法突破,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創(chuàng)作者認為很大程度還是自身素描修養(yǎng)的問題,也就是對素描的理解和研究還不夠,在這方面是有欠缺的。所以,如果在藝術追求中還想繼續(xù)勇攀高峰除了客觀的外因還需在素描上下苦功,這項工作對切實有追求的藝術家來說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尋求各種可用途徑來提高素描認識的綜合能力,真正意義上提高自身的藝術造詣[3]。
四、畫好素描的一點建議
素描同樣也要重視畫面之間的節(jié)奏韻律感,我國明末清初著名畫家石濤在畫論中對畫的節(jié)奏感有深刻的論述,要求“畫”從第一筆開始就要考慮畫面整體布局、節(jié)奏關系,素描也應如此。畫中國畫尤其是寫意畫看似很隨意但筆筆是很花心思的,我們在欣賞優(yōu)秀素描作品時同樣能深刻地感受到藝術家經(jīng)營的微妙,素描雖然相對中國畫修改的余地很大,但也不可隨意而成,畫的過程同樣要花費很大的心力才可以到達理想的效果。畫素描要抓住偶然性,并且要學會總結偶然性,有意識、有目的地駕馭偶然性,這樣也許才能畫出新意,并且還要從大處著手,不要過于在意細微局部,過分仔細、平均對等這樣都會失去重點,也會妨礙偶然性的發(fā)揮,并且缺乏素描藝術的趣味性,偶然性本質上也是必然性的結果,作畫過程要做有心人,注意留住畫面中的偶然效果,善于發(fā)現(xiàn)偶然效果,還要抓住這個瞬間即逝的偶然效果,為畫面中的特殊趣味帶來好處。唐代杰出書法家懷素從天空云彩的變幻感受到書法用筆和結構的奧秘,張旭從聽到的海濤聲中領悟到書法的節(jié)奏。
畫素描的過程在心理感受上如同畫速寫一樣輕松自如,重點感受形體大輪廓,先取勢緩刻畫,讓畫面處處顯得輕松,做到心里放松、手放松、筆放松,最終讓畫面顯得輕松自然,我們畫素描還要追求味道、天趣和真誠,而不是一味地修飾追求好看,這樣就會乏味。筆者認為,在畫畫時應該更多關注物象的態(tài)勢和整體,這一點不光是素描,其他門類也同樣適用,不提倡過早注意細節(jié),要善于借助物象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畫面,利用工具材料的不同特性充分發(fā)揮各自的特點,讓它們在紙上展現(xiàn)出和諧統(tǒng)一的效果,畫的過程用心揣摩不辭辛苦地反復修改、體會,畫到一定階段都要把物象丟掉,以默寫的形式根據(jù)畫面的需要作畫。畫的初始階段更多是做“加法”,而到中后期則加減并用,果斷去掉多余煩瑣影響整體效果的部分,做到把繁物縮簡,把簡物畫得豐富,畫中也可適當留白,虛實并用,虛實相間,空白處顯出生意。藝術創(chuàng)作就應該放下心里的“包袱”,不要有太多的功利心,讓自己放輕松,可以畫得大膽一些、自然一些、鮮明簡練概括一些,不可照相式地照搬照抄,對形體等概念略做夸張方顯生動,像古時候的彩陶畫、壁畫等在當時是不過多追求技法的,也沒有什么刻意的修飾,但就是富有味道好看。總之,要放開手,要思想放松,要拋開沒有必要的拘束,認真大膽地去研究去探索就一定能獲得更大的進步。
在藝術探索的道路上素描的地位、作用、藝術魅力是舉足輕重的,造型藝術只要還存在一天,素描“舉足輕重”的地位就不會被淘汰,錘煉素描修養(yǎng)不只是提高造型能力、研究繪畫規(guī)律這么簡單,它是腦、眼、手高度配合的結果,完成一幅習作需要花費長時間的腦力和體力,當今社會信息、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新的理念、新的形式層出不窮,素描藝術的重要性顯得更有意義,具體到藝術創(chuàng)作中,研究探索素描的奧秘有可能為我們打開全新的另一扇門。素描在藝術的歷史長河中讓我們不僅看到“她”的光芒燦爛,同時也感受到其隨人類社會文明不斷發(fā)展進步,新時代背景下藝術將更加充滿朝氣蓬勃發(fā)展,讓素描藝術的精神內涵在藝術中散發(fā)出更大的魅力,在當今社會,素描同時也面臨更多沖擊和挑戰(zhàn),然而,它的生存空間依然是寬廣的,相信在未來的發(fā)展中,其影響和意義會更加深遠。
參考文獻:
[1]黃珂.素描教學[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87.
[2]馬曉琳.中國高等美術學院精選教材[M].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00.
[3]仇永波.素描形式與語言[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