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舒陽 熊仁國
摘要:近年來,表情包在大眾聊天過程中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文章基于青年亞文化理論,梳理“佛系”文化在年輕一代中的傳播,為“佛系”表情包的視覺呈現(xiàn)提供理論依據(jù),并從色彩提取、主體選擇、詞匯分類等維度提出“佛系”表情包的視覺呈現(xiàn)方案,使表情包的視覺呈現(xiàn)順應時代潮流,符合青年群體的需求。
關鍵詞:青年亞文化;“佛系”;表情包;視覺呈現(xiàn)
中圖分類號:J524;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01-0-03
1 青年亞文化理論與“佛系”表情包
1.1 青年亞文化理論為“佛系”表情包的發(fā)展提供了理論基礎
伯明翰學派更加全面客觀地揭示了青年亞文化理論,正是因為青年亞文化涉及邊緣文化,對主導的文化和權力具有一定的反抗性,所以在當代它常常成為社會的焦點。與“佛系”文化類似的反文化的出現(xiàn),是社會發(fā)展變革過程中的重要因素,如果能發(fā)揮其積極作用,就能產(chǎn)生創(chuàng)造性的成果。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迅猛發(fā)展及大眾媒體不斷國際化,國內(nèi)學者在伯明翰學派青年亞文化理論的基礎上,根據(jù)我國的社會形態(tài)提出了國內(nèi)的青年亞文化理論。青年亞文化在中國主要是以“抵抗”“宣泄”“娛樂”為代名詞,是年輕一代為了抵抗“父輩文化”,宣揚屬于當代年輕人的新想法,部分更是為了宣泄社會給其帶來的壓力。在國內(nèi),對青年亞文化的研究更注重網(wǎng)絡社會中的熱議事件或突然出現(xiàn)的網(wǎng)絡熱詞,因此青年亞文化的產(chǎn)生是一種正常且必然的社會現(xiàn)象,在年輕一代心中這類文化是使其輕松、自在、無壓力的,所以這類文化會在年輕一代中風靡。
近幾年一直非常熱門的“佛系”文化是從2017年底在年輕網(wǎng)民中開始盛行的[1]。年輕網(wǎng)民改編一些名人的名言和心靈雞湯,從而形成一系列“佛系”文化?!胺鹣怠蔽幕履贻p一代認為“一切隨緣”,并常常將一些“躺平”話語掛在嘴邊?!胺鹣怠蔽幕菄鴥?nèi)青年亞文化的典型代表。
1.2 青年亞文化視角下“佛系”表情包的新趨勢
有關“佛系”文化的一系列網(wǎng)絡熱詞不斷出現(xiàn),在年輕人交流過程中,與“佛系”相關的詞匯成為年輕一代排解、舒緩壓力的途徑?!胺鹣怠蔽幕男纬梢才c社會發(fā)展現(xiàn)狀、年輕人心理建設、家庭環(huán)境等因素息息相關。
首先,當今社會仍在高速發(fā)展,年輕人的壓力只會有增無減,因此與“佛系”相關的一切仍會是年輕一代的熱門話題。其次,根據(jù)社會心理學的數(shù)據(jù)分析,當代年輕人的抗壓能力比較弱,更容易產(chǎn)生焦慮感,網(wǎng)絡聊天中的“佛系”話語成了他們宣泄壓力的一種新途徑。最后,青年的現(xiàn)狀受到了時代特質的影響,當代年輕人的物質條件極其豐富,悲觀主義、重在當下、及時行樂等存在主義思想深受年輕一代的偏愛?;诖?,“佛系”文化將在年輕一代中不斷發(fā)展并產(chǎn)生新的生命力。
1.3 “佛系”表情包呈現(xiàn)的青年亞文化特質
表情包是即時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互聯(lián)網(wǎng)交流中,表情包的創(chuàng)造者、使用者在無形之中尋求對現(xiàn)實生活、狀態(tài)的認同,表情包這種獨特的交流工具在“佛系”文化的引領下也體現(xiàn)出其特有的特征。前文提到“抵抗”“宣泄”“娛樂”是青年亞文化的代名詞,“佛系”表情包的視覺呈現(xiàn)也包含了這三類特質。
“佛系”表情包最大的特點,是將類似于“躺平”“一切隨緣”“沒關系”等“佛系”詞匯作為表情包傳遞的重點,與主流文化、傳統(tǒng)思想中的努力和奮斗形成抵抗,這種抵抗的背后蘊含著年輕一代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壓力和不滿的宣泄,年輕一代希望在與他人的對話中找到認同與共鳴。另外,“佛系”表情包在網(wǎng)絡交流過程中起到了活躍氛圍、娛樂大眾的效果,表情包將冰冷的文字用更為生動形象的圖形方式呈現(xiàn)出來,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隔閡?!胺鹣怠蔽幕瘜儆趭蕵沸臀幕?,結合表情包的“佛系”文化的呈現(xiàn)顯得更加清晰、明確?!胺鹣怠北砬榘氖褂貌粌H推動了大眾之間的交流,而且用輕松愉快的方式傳達著人們內(nèi)心的情感訴求與情感認同。
2 “佛系”表情包的視覺呈現(xiàn)價值
2.1 符合媒體特征,豐富交流方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及移動電子媒介的涌現(xiàn),微信、QQ等網(wǎng)絡社交軟件逐漸興起,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交流成為大眾生活的一大部分??旃?jié)奏是大眾生活、工作的代名詞,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編輯一段較長的文字來形容此時的心情或者狀態(tài)過于煩瑣,直接利用表情包來傳達情感更為簡單有效。微信中的表情包商城不斷壯大,說明了表情包這種圖形符號與文字結合的圖像化信息形式,是年輕人更青睞的交流方式,其完全符合新媒體時代受眾的碎片化閱讀習慣。
“佛系”一詞更多是對當時內(nèi)心狀態(tài)的表述,當人們用傳統(tǒng)文字來傳達這類心境時,一般很難準確表達出內(nèi)心的溝通需求。作為網(wǎng)絡即時交流工具的“佛系”表情包,通過生動形象的圖像與文字的有機結合,傳達了純文字交流中無法傳遞的情感。對受眾而言,單從圖像本身解讀到的信息十分有限,但當圖像增加了文字信息時,就可以清晰傳達圖像的原意,使表情包的“佛系”感更為充分、清晰。因此,利用表情包這種特定的形式來傳達積極的“佛系”文化,不僅減少了大量文字內(nèi)容的輸出,而且實現(xiàn)了大眾積極的“佛系”心態(tài)從“編碼”到“解碼”的轉化過程。
2.2 給予年輕群體心理安慰
“佛系”一般有兩種解釋,一部分大眾認為“佛系”是一種不爭不搶、隨遇而安,注重過程、淡漠結果且較為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另一部分大眾則認為“佛系”是一種逃避現(xiàn)實、不愿努力的消極狀態(tài)。不同寓意的“佛系”表情包給大眾帶來的心理建設各不相同,積極向上的“佛系”表情包的傳播更利于增強年輕一代的社會認同感。
年輕人的意志不堅定,容易被外界的信息干擾,因此積極的“佛系”表情包有利于引領年輕人朝積極的方向發(fā)展。應將“佛系”表情包與當代青年的生活相結合,用娛樂、輕松的“佛系”話語,如“一切隨緣”“心存喜樂”“躺平努力”等引導年輕人,使其對生活、工作、學習充滿希望;用可愛、積極的形象作為表情包的主體吸引年輕人的目光,使其在聊天過程中有使用的沖動,將表情包不斷傳遞給身邊的朋友,讓大家在無意之間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并給予年輕群體心理安慰。
研究表明,年輕人更易接受“佛系”文化,因為在“佛系”文化里他們找到了共鳴,希望通過一些“佛系”話語來舒緩心理的壓力。正因如此,“佛系”表情包的使用使他們在與朋友交流的過程中宣泄了一定的壓力,同時當對方看到“佛系”表情包時,其能與使用者產(chǎn)生一定的共情,增進兩者之間的情感交流。在聊天過程中使用“佛系”表情包能讓年輕群體產(chǎn)生一種自我寬慰感,表面上“佛系”話術是希望大眾得過且過,實際上是希望年輕一代在潛移默化中慢慢努力,讓他們在焦慮、壓力面前學會自我降壓和療愈。
3 “佛系”表情包的視覺呈現(xiàn)策略
3.1 動靜兼具的表情包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動態(tài)表情包由于其豐富的態(tài)勢語言、強烈的虛擬互動感,因此慢慢取代了靜態(tài)表情包。動態(tài)的“佛系”表情包是將動畫的運動軌跡運用到表情包的創(chuàng)作中,使單個表情包構成一個小動畫[2]。動態(tài)“佛系”表情包通過“佛系”形象的表情神態(tài)、肢體動作等來表達使用者所要傳遞出的情感狀態(tài),同時動態(tài)“佛系”表情包對“佛系”詞匯的敘事性更強,增強了“佛系”氛圍感。
3.1.1 把握動作節(jié)奏的適度性
在動態(tài)“佛系”表情包中,“佛系”形象的一舉一動似乎都代表了使用者此時的心境,一個眨眼、一個甩手都具有獨特的意義,拉近了使用者與接收者之間的距離。動態(tài)“佛系”表情包在一定程度上傳遞了純文字交流時無法表達的情感,也避免了文字或靜態(tài)表情包交流中的理解偏差。
作為小動畫形式的動態(tài)“佛系”表情包,在敘事上要注意動作的節(jié)奏性,對“佛系”表情包的動作節(jié)奏設置可借鑒動畫中的運動規(guī)律,比如“一切OK”的手勢,“佛系”形象的手部動作應是先抬手,再伸手指,然后比OK,最后在OK手勢上停留的時間多一些,以強調“一切OK”的詞匯,此時的節(jié)奏感是緩慢—快速—緩慢—停留。動畫時間的設置不宜過長,表情包作為網(wǎng)絡即時交流的載體之一,其整個動畫的時間應控制在5秒左右。另外,還應控制、協(xié)調“佛系”形象與“佛系”詞匯的動畫節(jié)奏,文字在圖文表情包中起輔助理解的作用,所以“佛系”詞匯應盡量設置成靜態(tài),幫助大眾理解表情包。整個“佛系”表情包是動靜結合的狀態(tài),增強了表情包的層次感,修復了情緒上的差異,使網(wǎng)絡交流更加有血有肉。
3.1.2 滿足虛擬互動的體驗感
當代年輕人是使用表情包最多的群體,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作用下他們可以將自己隱藏在虛擬的世界中,避免現(xiàn)實生活中純文字交流的尷尬與不悅。在虛擬世界中,年輕人可以用加上文字的動態(tài)表情包聊天、溝通,使聊天氛圍更加輕松愉快。
在QQ聊天界面,當聊天者用表情包聊天時會跳出“懟”字,點“懟”字就會出現(xiàn)一系列與對方表情包相契合的表情包,聊天者可以從中挑選更合適的表情包進行“互懟式”聊天。因此,“佛系”表情包的設計可以更為靈活有趣,將表情包設計成對話的形式,當對方想表達“躺平”“隨緣”的心態(tài)時,我們可以用包含“同上”“+1”“挺好”等話語的“佛系”表情包表示認同與支持。這類在聊天中能形成對話的“佛系”表情包,可以讓擁有同款表情包的用戶在情感上形成共鳴,使個體之間更容易建立起信任,有助于進一步的交流對話。在虛擬聊天中最重要的是讓對方感受到真誠與熱情,能進行互動的動態(tài)“佛系”表情包很好地實現(xiàn)了虛擬聊天中的互動狂歡[3]。
3.2 圖文結合的表情包
隨著各類社交APP附加功能的實現(xiàn),表情符號從抽象的顏符號逐漸發(fā)展成了圖文結合的表情包,網(wǎng)絡中流行的一些搞怪、逗趣、“佛系”的圖片和熱詞都可以成為圖文表情包的素材?!胺鹣怠北砬榘鼘⒁恍衢T的“佛系”文字符號與可愛、搞怪的形象符號整合在同一個表意單元內(nèi)進行符號化表達,使“佛系”表情包具備完整的敘事功能[4]。
3.2.1 豐富表情形象的擬人性
表情包的使用是為了彌補純文字交流時感情的缺失,增進交流者間的情感交流,因此表情包的形象大多進行了擬人化處理,在選擇“佛系”表情包的形象時一般會選取可愛、搞怪的動物、物件、人物形態(tài),在保留原來形象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擬人化再設計。
縱觀市面上已有的“佛系”表情包,一部分會使用佛教中小和尚的形象。提到“佛系”,大家自然而然地會與佛聯(lián)系在一起,一些“佛系”用語如“一切隨緣”“心存喜樂”等都與當下流行的“佛系”文化相貼合。另外,一些已有的“佛系”表情包選擇了大眾喜歡的可愛動物形象,希望通過動物形象來引起使用者的注意。雖然表情包的形象各不相同,但是對表情包的形象進行擬人化處理的手法是類似的,“佛系”表情包的形象擬人化能給人帶來美好、愉悅、放松的心理感受。
3.2.2 強調色彩搭配的趣味性
據(jù)心理學家分析,人類最直觀的感受源于視覺,而色彩作為人類感知的最直觀要素,不管是在自然界還是在設計行業(yè),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在“佛系”表情包的設計中,色彩搭配的趣味性是必須考慮的,巧妙運用色彩往往能帶給使用者和接收者更多的情感共鳴[5],鮮艷、吸引人的色彩能增加“佛系”表情包的使用機會。
目前,青年群體正在使用的部分“佛系”表情包,考慮到后期的應用與使用者的審美,在色彩上選擇了明度較低的單色或者雙色,這類顏色單一的表情包更易于用在色彩鮮艷的衍生品上,但對一些喜歡鮮艷配色的群體來說,這類表情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與單一配色的表情包形成對比的是一些配色順應當下流行色的表情包,這類使用更多色彩的表情包顯得更有活力,更能激發(fā)使用者的使用欲望?!胺鹣怠北砬榘脑O計應充分考慮色彩的趣味性,運用近期的流行色,體現(xiàn)“佛系”表情包的時尚潮流感。
3.2.3 突出“佛系”詞匯的準確性
在與他人聊天時,輸入一些詞匯如“微笑”“吃飯”等,輸入框下方就會出現(xiàn)和這類詞匯相關的表情包,這是2019年微信上線的表情包搜索功能,用戶可以在跳出的表情包中挑選自己想要發(fā)送的表情包,這大大減少了人際溝通的時間成本,提高了大眾溝通交流的效率。
基于輸入關鍵詞便能搜索和發(fā)送表情包的功能,在設計“佛系”表情包時,應保證其中的“佛系”話語的準確性,這里的詞匯準確性是指設計者在上傳表情包時需要提供單個表情包的情緒關鍵詞。在設置“佛系”關鍵詞時,應注意詞匯的大眾性,例如現(xiàn)代年輕人愛說的“隨便”“隨緣”,可作為關鍵詞;應注意詞匯的通用性,不同人對“佛系”的理解各不相同,關鍵詞設定不能為了追求標新立異而忽略詞匯的通用性,設置的“佛系”關鍵詞應與市面上使用廣泛的“佛系”表情包詞匯類似,以此避免“佛系”表情包無人問津。另外,“佛系”表情包中的小元素使用要與所搭配的“佛系”詞匯相吻合,如“自閉”可以使用熱門荷花表情包中的荷花元素,以引起使用者和接收者的共鳴。
4 結語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交流的不斷壯大,表情包作為網(wǎng)絡社會中的即時交流工具被廣泛使用,“佛系”文化也隨著社會壓力的不斷增加而活躍在大眾的視野中?!胺鹣怠北砬榘氖褂脤δ贻p人交流過程中的情緒表達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佛系”表情包的視覺呈現(xiàn)設計具有一定的實用性與普遍性。應根據(jù)時代特性研究“佛系”表情包的視覺呈現(xiàn),使“佛系”表情包的使用與傳播更順應時代潮流,符合受眾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陳賽金,陳超俊.當代青年“佛系”現(xiàn)象的成因與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2018(7):106-111.
[2] 周鵬,姜茹.淺析內(nèi)蒙古民俗在動態(tài)表情包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藝術科技,2019,32(1):283-284.
[3] 姚桂丹,宋武.媽祖文化視域下的表情符號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21,42(22):280-284.
[4] 張雪,楊向榮.從表情符號到表情包:網(wǎng)絡即時交流中的圖文敘事[J].傳媒觀察,2021(7):48-56.
[5] 陸遙.芻議電影藝術中的色彩化構建[J].電影新作,2021(6):152-156.
作者簡介:厲舒陽(1998—),女,浙江金華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與媒體設計。
熊仁國(1972—),男,江西武寧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新聞與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