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樂
(Maine Lobster Festival)
每年8月份的第1個星期,是全美規(guī)模最大的龍蝦主題美食盛宴——緬因州龍蝦節(jié)。緬因州龍蝦節(jié)從1947年開始舉辦,至今已有七十多個年頭了。每年活動期間,都會有數(shù)十萬人次的游客前來參加。
緬因州位于美國東北角,南臨大西洋,是美國的著名漁港,盛產(chǎn)美國龍蝦。美國人將美國龍蝦簡稱為緬因龍蝦。美國龍蝦出口到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世界各地,而在中國市場這種龍蝦也被稱為波士頓龍蝦。
美國龍蝦并不是龍蝦屬物種,而是隸屬于十足目海螯蝦科螯龍蝦屬,生長速度非常緩慢,一般需要六年才長到一磅(一只十五公斤重的龍蝦可超過五十歲)。龍蝦也有蛻殼過程,為長出更大的新殼而蛻去舊殼。在夏季,這種“軟殼”龍蝦在總捕撈量中占很高比例。與相同年齡的硬殼龍蝦相比,軟殼龍蝦更易受損傷,肉也不豐滿。硬殼美國龍蝦老嫩適度、鮮甜可口。有經(jīng)驗的老饕會挑選硬殼的美國龍蝦。
從背負“海蟑螂”的惡名,被當成窮鬼、下人、囚犯和當兵的主食,到人人垂涎的美味海珍,美國龍蝦的華麗轉(zhuǎn)身成為歷史上傳奇一章。
17世紀,英國殖民者抵達美洲新大陸。由于當?shù)厥澄飬T乏,殖民者只能靠吃海鮮果腹,美國龍蝦就是當時的主要食材。殖民者簡單地用水煮食美國龍蝦,然而并不符合他們的口味。
19世紀之前,美國龍蝦一直被當成低等食材。很久以前,新英格蘭地區(qū)龍蝦產(chǎn)量頗豐,暴風過后的海灘上龍蝦密密麻麻,當?shù)赝林话阉鼈儺敺柿虾汪~餌。后來,美國龍蝦變成了窮人、契約工人和囚犯的菜肴,被稱為“貧民食品”。契約工人們頓頓被迫吃龍蝦,再好的美味也成了負擔,于是強烈抗議,并開始罷工,要求資本家每周供給龍蝦的次數(shù)不得超過三次。許多殖民地也規(guī)定了每周給囚犯吃龍蝦的次數(shù)。那時,吃美國龍蝦被看成一種虐待行為。
1840年初緬因州開始運銷龍蝦到全國各地,第一批在1842年抵達芝加哥。19世紀末緬因年產(chǎn)龍蝦1300萬噸,當時批發(fā)價每磅美金一角。直至1891年,美國人發(fā)明便攜的龍蝦罐頭后,美國龍蝦才漸漸從無人問津的廉價海味變?yōu)槊牢都央?。之后,龍蝦徹底告別了廉價的名聲,成為令人矚目的美食。
新烹飪方式的出現(xiàn)和各地龍蝦節(jié)的舉辦使美國龍蝦的需求量暴增,美國龍蝦開始作為高檔餐廳的壓軸菜登場。各地紛紛舉辦以龍蝦為主打的美食節(jié),緬因州龍蝦節(jié)也成了世界上最受關(guān)注的美食節(jié)之一。
20000磅龍蝦、海女神評選加冕、頂尖的娛樂項目嘉年華、10公里紀念長跑、海鮮烹飪廚藝大賽等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在龍蝦節(jié)依次上演。龍蝦節(jié)上會用世界上最大的蒸鍋來烹飪上萬只龍蝦,喜歡吃龍蝦的游客可以去一飽口福。
(Galway International Oyster Festival)
素有歐洲“綠翡翠”之稱的愛爾蘭是一個處處充滿驚喜的地方,在這里有無數(shù)值得慶祝的事情,也有無數(shù)種慶祝的方式。愛爾蘭人將夢想變?yōu)榱爽F(xiàn)實,隨后將現(xiàn)實變?yōu)榱苏滟F的回憶,特別的節(jié)日在愛爾蘭會有眾多不同的慶賀方式。
比如享有盛名的高威牡蠣節(jié)算得上是一場鮮味兒大狂歡。從二戰(zhàn)后的1945年開始,每年九月份的最后一個周末都會在有著愛爾蘭“西部之都”和“文化之都”之稱的高威市(Galway也被譯作“戈爾韋”),舉行一年一度的愛爾蘭高威國際牡蠣節(jié)。
高威市位于愛爾蘭西部,面對著大西洋,處于科里布湖通往戈爾韋灣入口處,以郊外的優(yōu)美風光、離島的傳統(tǒng)文化而聞名,更因盛產(chǎn)一種歐陸扁牡蠣而聞名于世。此牡蠣英文名Ostrea edulis,或作Belon oyster,生長在大西洋岸邊,體積細小,帶有強烈的海水味,口感嫩滑鮮美。每年九月底至第二年的一月初是牡蠣收獲的季節(jié),當?shù)鼐用褚猿霎a(chǎn)牡蠣而自豪,每年大搞牡蠣節(jié)慶祝收成,全城狂歡。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生蠔節(jié)日,高威國際牡蠣節(jié)被很多媒體評為歐洲最棒的節(jié)日之一,同時也有人認為它是全球每年12個最成功的節(jié)慶之一,其在牡蠣行業(yè)乃至于水產(chǎn)業(yè)的影響力不亞于慕尼黑啤酒節(jié)。牡蠣節(jié)除了舉辦各種各樣與牡蠣有關(guān)的文化活動之外,更多的是將分布在愛爾蘭綿延7,500公里的海岸線上各地的128家牡蠣養(yǎng)殖場的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聚集在一起,向來自全世界各國的“蠔癡”們展示它們的魅力,最終讓它們擺上世界各國食客的餐桌。這期間,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牡蠣品牌和養(yǎng)殖業(yè)的企業(yè)也紛紛前來參展,目的就是能夠在世界的交易舞臺上展示和推銷自己的產(chǎn)品和品牌。
牡蠣節(jié)的慶?;顒訛槠谌烊?,以一種鯨吞虹飲般的豪氣徹底拴住游人的胃袋與心靈。肥滿的牡蠣、新鮮的龍蝦和美味的三文魚,配上土豆餅再涂上愛爾蘭傳統(tǒng)奶酪,味道鮮美至極,持久回味。
除了可以品嘗到牡蠣和各種美食,節(jié)日里還有狂歡聚會、牡蠣品嘗會、挑戰(zhàn)吉尼斯世界紀錄的開牡蠣競賽以及盛大的牡蠣酒會,牡蠣一定要開到手軟,才算盡興。盡管開蠔比賽作為全球所有牡蠣節(jié)上的必演項目,但是高威國際牡蠣節(jié)上的吉尼斯世界開蠔錦標賽被廣泛認為是最精彩也是最有影響力的開蠔比賽。而吉尼斯世界紀錄本身就出自愛爾蘭最負盛名的健力士黑啤酒的創(chuàng)意。同時,生蠔搭配健力士黑啤酒和黃油棕色蘇打面包也是愛爾蘭一種傳統(tǒng)“套餐”。
牡蠣節(jié)上會選出最美的姑娘擔當“牡蠣小姐”,參加傳統(tǒng)牡蠣節(jié)游行的年輕藝術(shù)家還會在集市上出售自己制作的彩繪玻璃。勁爆的現(xiàn)場音樂、傾情的萬人狂歡以及一杯杯爽口甘甜的黑啤相伴、一口一只牡蠣,人們毫無顧忌、徹底開懷地享受著這場饕餮大會。
(World Paella Day)
是的,你沒有看錯,西班牙海鮮飯也擁有屬于自己的節(jié)日了。
西班牙海鮮飯是西餐三大名菜之一,與法國蝸牛、意大利面齊名。自2018年起,西班牙海鮮飯便擁有了專屬于自己的節(jié)日——世界海鮮飯日。海鮮飯的故鄉(xiāng)在西班牙瓦倫西亞的阿爾布菲拉湖區(qū),9月稻米飄香,瓦倫西亞通過海鮮飯的魅力,向全世界分享這一融入了傳統(tǒng)與文化的頂級美食,同時向各國游客展現(xiàn)這座地中海“陽光之城”的無限精彩。
瓦倫西亞海鮮飯是瓦倫西亞的美食文化傳統(tǒng),也是世界食譜上不可或缺的一味奇珍。瓦倫西亞海鮮飯的重點在于米飯,用料極其講究。想要探其究竟,可以前往愛爾布菲拉濕地自然公園參觀稻田,那里盛產(chǎn)海鮮飯專用的大米Bomba,這種大米可謂是烹飪海鮮飯的最佳選擇。無論是器具、食材的選取,還是制作的細節(jié),都是為了讓米飯的口感和風味達到最佳。完美的瓦倫西亞海鮮飯,米飯只有薄薄的一層,粒粒分明飽滿,口感略帶咬勁,層次豐富,香氣四溢,底部會有一層非常香脆的鍋巴,口感讓品嘗者無法拒絕。
然而,在最初的海鮮飯的原料中并沒有海鮮。關(guān)于Paella的起源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Paella這個單詞來自西班牙東海岸的一個叫Valencia的小海港,Paella在當?shù)卣Z言里是“鍋”的意思。當?shù)睾8鄣呢浌兞晳T在篝火上架起一口大鍋,把米和食材丟進去一起煮,然后用木勺子直接從鍋中取食。Valencia是出名的貨港,但是附近缺少漁場,所以海鮮售價并不便宜。舊時即使到了慶典時刻,最好的配料也不過是兔子和野鴨,偶爾會有雞肉。另一種說法是,傳說15世紀,哥倫布航海時曾遭到一次颶風襲擊,逃生到一個小島上,當?shù)貪O民用海鮮和米飯做了鍋大雜燴,救了饑寒交迫的哥倫布一命。后來哥倫布回到西班牙后,跟國王說起這件事,國王就命令宮廷御廚到小島學做海鮮飯,以后王宮里就用海鮮飯招待最尊貴的客人。就這樣,海鮮飯從漁民的餐桌搬到了國王的宴席上,從此,海鮮飯成了西班牙的“國飯”。
每年的海鮮飯日上,都會在蘇埃卡舉行盛大的海鮮飯“武林盛會”——瓦倫西亞蘇??▏H海鮮飯大賽。這不但是西班牙歷史最悠久的廚藝比賽,更是集結(jié)海鮮飯江湖各路高手的巔峰對決大賽。比賽具有極強的專業(yè)性,參賽選手必須是在職專業(yè)大廚,而專業(yè)大廚令人眼花繚亂的烹飪技巧更讓大賽別具觀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