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漸好
一、活動理念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秉h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繼承革命文化,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地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蓖ㄟ^紅色研學進一步堅定師生、家長的理想信念,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使學生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使命。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應當銘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惜先輩們付出無數(shù)生命才換來的和平生活,學習他們不畏艱難的精神,將來為國家的建設做出貢獻。為此,學校為全體學生設計了本次以“揚愛國主義 傳承革命精神”為主題的紅色文化親子研學活動。
本次“廣州紅色革命文化親子研學”活動,我校全體同學將與家長一同利用一個月的國慶假期和周末,探尋隱匿于街市中的紅色歷史建筑、革命紀念館,考察革命為廣州帶來的變化和影響,了解紅色革命的歷史意義、重溫革命故事、提升愛國情懷。緊貼“弘揚愛國主義 傳承革命精神”的主題,體驗紅色文化,在保護和利用革命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同時,有利于加強和改進新時期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二、活動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參訪廣州紅色革命場館、革命教育基地,了解中共在廣州的革命事跡,強化國家認同,開展愛國教育。
2.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親子研學活動鍛煉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加強親子溝通與合作。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了解革命同志的事跡,反思在21世紀青少年需要承擔怎樣的社會責任,加強和改進新時期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三、活動準備
(一)線路推薦
學校通過研學活動動員課、研學手冊、紅領巾廣播站向全體學生介紹廣州主要的紅色革命遺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其中推薦的研學地點分別有: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廣州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中共“三大”會址、廣州起義紀念館、三元里抗英斗爭舊址、廣州公社舊址、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中山紀念堂(廣州市中山紀念堂)、廣東省博物館、廣州魯迅紀念館、廣州解放紀念塑像及海珠廣場、鄧世昌紀念館、廣州博物館、虎門炮臺、辛亥革命紀念館、番禺博物館等等。
(二)提供給學生的參考路線
廣州起義紀念館—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
(三)推薦觀看紀錄片
《百戰(zhàn)成軍》(廣州起義),《廣東名片》(農(nóng)講所),等等。
(四)提供研學材料
學校編寫、印發(fā)給學生每人一本的《大石新聯(lián)小學紅色革命研學手冊》(分1—3年級、4—6年級兩個版本)。
四、活動的實施與延伸
(一)研學前準備
1. 所有班主任在各自的班級均開展一節(jié)“廣州紅色革命文化親子研學”活動動員主題班會課,主要內(nèi)容:介紹活動背景、意義與內(nèi)容;學習研學參觀注意事項;觀看紀錄片:《百戰(zhàn)成軍》(廣州起義)、《廣東名片》(農(nóng)講所),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外研學活動的興趣。
2. 國慶假期前下發(fā)由學校德育處編寫的《廣州紅色革命研學手冊》,讓學生提前與家長做好研學規(guī)劃。
3. 學生和家長參考研學手冊利用十月份的國慶或周末假期自主設計一到兩天的廣州紅色研學線路,并提前準備研學物品、設計交通路線、上網(wǎng)收集資料,然后開展親子紅色研學之旅。
(二)研學過程
1. 親子合作設計研學線路。
2. 參觀、了解廣州紅色革命遺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并做好重要資料記錄。
3. 紀念館前少先隊員敬隊禮向革命烈士致敬,拍照紀念。
4. 朗誦《研學手冊》中緬懷先烈悼詞。
5. 完成《“廣州紅色革命文化之旅”研學案》(分1—3年級、4—6年級版本)。
6. 活動結束后,學校利用班會課,讓學生通過照片、文字、PPT、視頻等方式進行班級研學收獲分享,爭當“紅色研學之星”。
(1)五年級一名學生分享:周末與家長一同參觀了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駐足在文物前仔細觀看,學習不同于書本上的知識。館內(nèi)那一件件充滿著家國情懷的珍貴文物,那一張張滿載著歷史印跡的珍貴圖片,那一幕幕展現(xiàn)著革命史實的珍貴影像,更進一步地讓我了解了自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至廣州解放100多年間的廣東革命歷史,尤其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南粵大地領導開展民主革命的波瀾壯闊的奮斗歷史。
(2)四年級一名學生分享:國慶假期與家人一同參觀了廣州烈士陵園,隨著對陵園的深入了解,我也不甘心僅僅作為參觀者,還努力爭當上了傳承故事的解說員,帶著其他小伙伴一起走進那些年的那些事。從強軍夢到英雄人物介紹,從《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由來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稱謂的由來,從為人民利益而壯烈犧牲的張思德到獻身國防科技事業(yè)的杰出科學家林俊德……我們將會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我們會拿穩(wěn)“接力棒”,牢記初心,不忘使命!
(3)一名六年級的學生分享:一進入廣州烈士陵園,映入眼中的是高達45米的廣州起義烈士紀念碑。紀念碑的造型是一只巨手緊握槍桿,沖破三座大山,象征“槍桿子里出政權”。沿著陵墓大道前行,兩旁蒼松翠柏肅立,二十個花壇中紅花爭鮮吐艷。向烈士陵園更深處前進,四周塑有廣州起義過程中激戰(zhàn)場面的浮雕,碑身有鄧小平同志的題詞“廣州起義烈士永垂不朽”。隨著講解員對浮雕上紅色故事的解說,墻壁上不屈的面容仿佛鮮活了起來,當年烈士們英勇無畏的斗爭也漸漸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我感受到了當年革命先烈們英勇抗爭的偉大。
五、活動評價
我校本次“廣州紅色革命文化親子研學”活動是親子課外愛國實踐活動,所以家長、學生可以在學校下發(fā)的研學手冊參考內(nèi)容引領下,自行設計一到兩天的研學線路,研學活動前做好物品準備、資料收集、交通路線設計、安全教育等工作。研學活動結束,一至三年級學生通過照片、繪畫、簡單文字的方式,四至六年級學生通過照片、文章等方式,完成研學手冊,并在班級分享會中通過投影、照片、PPT、視頻等形式展示研學收獲,各班根據(jù)學生的研學收獲推選5名同學評為學校的“紅色研學之星”,同時在校內(nèi)展示優(yōu)秀研學手冊。讓研學活動前、活動中、活動后都真正鍛煉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分享經(jīng)驗的習慣,互相學習。同時,在活動中加強親子之間的溝通,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學生設身處地感受到那段崢嶸歲月的艱難與不易,今后也會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六、活動小結與反思
本次課外實踐活動選擇尊重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經(jīng)驗,且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傳統(tǒng)的德育活動偏重知識的灌輸,僅限于學校、班級的范圍,而我校的紅色文化親子研學活動不僅注意紅色文化知識傳授、觀念樹立,而且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形成以及社會實踐、親子合作與溝通。
我校設計的“廣州紅色革命文化研學”活動,最大的特色是提倡親子自主設計研學線路,線路選擇更多樣,實效性更強。同時,親子合作開展研學活動,能更好地加強親子間的合作與溝通,從而促進親子關系。還能更好地調(diào)動家長資源參與到學校的德育活動中,實現(xiàn)家校共育。相信往昔英烈們不畏艱難、勇敢前行的精神仍然在如今一代代人的身上延續(xù)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