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琦,周景忠,解笑宇,郭方亮,韓新奇,楊柳青,王 夢,包雪蓮,葉英杰
(通遼市農牧科學研究所,內蒙古 通遼 028000)
辣椒,茄科辣椒屬植物,別名番椒、海椒、秦椒、辣茄。在我國辣椒被普遍栽培,且南方以辣椒為主,北方以甜椒為主。辣椒果實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有機酸、維生素及鈣、磷、鐵等礦物質,其中維生素C含量為菜中之首,胡蘿卜素含量也較多,還含有辣椒素,能增進食欲、幫助消化。適于生食、炒食,還可加工成辣醬、辣油、辣椒粉[1]。通遼市開魯縣紅干椒栽培歷史悠久,近年來,種植面積穩(wěn)定在4萬hm2,產量穩(wěn)步提高,生產布局和種植結構進一步優(yōu)化,已成為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yè)。開魯紅干椒被內蒙古自治區(qū)評為名牌產品,被農業(yè)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紅干椒產品以其色正、味辣、天然、無污染、品質好,遠銷韓國、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國內20多個省、市、地區(qū),名揚海內外。目前,開魯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縣域紅干椒生產集散地,紅干椒產業(yè)正在有序穩(wěn)步發(fā)展。但是,在紅干椒種植區(qū)存在著品種多、亂、雜,缺乏主導品種的問題,菜農種植品種隨意性強,導致椒形、顏色、果肉厚度等嚴重影響著產品的一致性,客商收購時難免要淘汰部分品種的產品,造成一部分產品滯銷。大多數(shù)椒農種植常規(guī)品種并自留種子,以致種子質量無法保證;其次,紅干椒的抗病育種工作環(huán)節(jié)薄弱,一些病害經常發(fā)生但又沒有較好的預防和防治方法[2-4]。針對以上問題,筆者開展了辣椒新品種適應性研究,旨在為通遼市辣椒生產良種選擇提供理論依據(jù)。
試驗供試品種均為干椒,品種名稱及供種單位見表1。
表1 供試辣椒品種名稱及供種單位
試驗于2021—2022年在通遼市農牧科學研究所試驗田進行,試驗田前茬種植高粱,土壤肥力中等,地勢較平坦,灌水便利,入冬前進行機力冬耕,平整土地。設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長度4 m、寬度4 m。每小區(qū)行數(shù)8行,寬窄行種植,大行距60 cm,小行距40 cm,株距22 cm。高壟覆膜,穴盤育苗,單株定植,每小區(qū)定苗144株。測試品種與近似品種相鄰種植。育苗之前施用有機無機復混肥200 g/m2,于3月15日拌土后均勻撒施;3月20日進行播種;底肥每667 m2使用有機、無機復混肥40 kg,5月5日翻地之前撒施;5月10日旋耕機打地2遍,整細,起壟覆膜。灌溉方式采用膜下滴灌,見旱澆水。在病蟲害防治方面,主要防治菜青蟲、白粉虱、蚜蟲,使用吡蟲啉、甲維鹽及氯氰菊酯類各1次;定植之前結合整地撒施毒死蜱防治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蟲;不防治細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以測試品種的抗病性。
1.3.1 出苗率的測定
每個品種播3個育苗盤,統(tǒng)計出苗數(shù)量,并計算出苗率,出苗率=破土出苗數(shù)/播種種子數(shù)×100%。
1.3.2 植株及果實特性的測定
采用鋼卷尺測量株高、株幅、果實縱徑、橫徑;根據(jù)果實外觀和果形指數(shù)確定辣椒果實類型。采用電子天平分別稱量采摘的鮮果,并記錄單果質量。果實類型參照田浩等[3]的標準進行分類。
1.3.3 抗病性測定
大田期只防蟲不防病,以鑒定參試品種的田間抗病能力,防蟲以殺蟲燈,黃板、藍板,防蟲網等物理防治方法為主。于結果盛期全面調查主要病害的發(fā)病率與病情指數(shù)。辣椒病毒病分級標準參照林燕春等[5]的方法,疫病和枯萎病分級標準參照蘇小記等[6]的方法。發(fā)病率=發(fā)病株數(shù)/調查總株數(shù)×100%,病情指數(shù)=∑(各級病葉數(shù)×各級代表值)×100/(調查總葉數(shù)×最高級代表值)。
1.3.4 產量及產值測定
根據(jù)試驗觀察記錄,確定辣椒各生育期和生育周期天數(shù);根據(jù)各小區(qū)實際產量及批發(fā)價折合計算667 m2產量及產值。
由表2可知,各參試辣椒品種的出苗率由高到低依次為:蒙科紅九號>蒙科紅十號>封頂紅>三江紅>金貴紅>CK,其中除CK品種外,其余供試品種平均出苗率均達到理論出苗率。
表2 各參試辣椒品種出苗率
由表3可知,供試品種的平均株高由高到低依次為CK>封頂紅>蒙科紅九號>金貴紅>蒙科紅十號>三江紅,其中CK品種平均株高最高,為93.0 cm,三江紅平均株高最低,為71.3 cm;封頂紅與CK間無顯著性差異,但二者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株幅由大到小依次為CK>封頂紅>蒙科紅九號>金貴紅>蒙科紅十號>三江紅,CK顯著大于其他品種。供試品種第1雌花節(jié)位為第13或第14節(jié)。植株形態(tài)為直立或半直立。各品種果肉厚度由大到小依次為蒙科紅九號>蒙科紅十號=三江紅=金貴紅>CK=封頂紅,蒙科紅九號顯著大于其他品種。各品種果實縱徑最大為蒙科紅九號(14.53 cm),橫徑最大為蒙科紅九號(4.27 cm)。供試品種果實形狀為羊角形或牛角形。三江紅的生育期最長,為189 d,蒙科紅九號的生育期最短,為173 d。
表3 各參試辣椒品種植株及果實特性
由表4可知,各供試品種單株結果數(shù)最多的是蒙科紅十號、封頂紅,均為21.33個,三江紅最低,為15.67個,顯著低于其他品種;蒙科紅九號和封頂紅平均單果質量顯著高于其他品種;各供試品種667 m2產量由高到低依次為封頂紅>蒙科紅九號>蒙科紅十號>金貴紅>CK>三江紅,其中蒙科紅九號、蒙科紅十號和封頂紅顯著高于CK,其他品種與CK差異不顯著。
表4 各參試辣椒品種產量
由表5可知,蒙科紅十號病毒病、疫病、枯萎病的發(fā)病率及病情指數(shù)較低,抗病性較強,蒙科紅九號對病毒病和枯萎病的抗性較強,發(fā)病率和病情指數(shù)都較低;所有供試品種在全生育期均未發(fā)現(xiàn)倒伏植株,抗倒伏性較強,耐旱性較強。
表5 各參試辣椒品種抗逆性
試驗分析結果表明:蒙科紅九號出苗率為91.67%,達到理論出苗率,生育期為173 d,是所供試品種中生育期最短的;從抗逆性測試中可以看出,蒙科紅九號對病毒病和枯萎病的抗性較強,病毒病和枯萎病的發(fā)病率分別為2.0%和3.0%,在產量方面,蒙科紅九號667 m2產量為2 640.12 kg,在參試品種中排名第2位,與排名第1位的封頂紅差異不顯著。蒙科紅十號出苗率為90.84%,達到理論出苗率,生育期為175 d,生育期較短;從抗逆性測試中可以看出,蒙科紅十號抗病性、抗倒伏性及耐旱性均較強;在產量方面,蒙科紅十號667 m2產量達2 326.56 kg,在參試品種中排名第3位,顯著高于對照。綜上,蒙科紅九號、蒙科紅十號在出苗率、抗病性、生育期和產量等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品種,適合在通遼地區(qū)及周邊氣候、土壤環(huán)境相似的地區(qū)引種種植。封頂紅在產量方面顯著優(yōu)于對照品種,但是由于封頂紅不抗病毒病和疫病,不適宜在通遼地區(qū)種植;其他供試品種在生長特征特性、產量、抗性等方面表現(xiàn)均未優(yōu)于對照品種,可作為育種資源,進行后續(xù)雜交種選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