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依童
古典吉他因其高超的演奏技巧和精巧優(yōu)雅的音色而頗具藝術性,本期我們一起來領略古典吉他的魅力,感受流淌于指尖的熱情與浪漫。
二十一世紀以來,古典吉他與其他器樂的結合演奏得到了廣泛發(fā)展。在古典吉他復興的道路上,許多年輕的演奏家對此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就包括本期唱片的主人公:沃金·科切奇(Vojin Koci?)。
沃金·科切奇1990年出生于塞爾維亞, 八歲開始學習吉他,在瑞士蘇黎世藝術大學學習時師從安德斯·米奧林(Anders Miolin),獲得文學學士、專業(yè)音樂表演碩士和教育學碩士學位??魄衅娅@得過五十多個國際獎項,2017年在海因斯堡國際吉他比賽中獲得一等獎,隨后為拿索斯錄制了首張專輯。2018年,他在意大利亞歷山德里亞舉行的第五十一屆米歇爾·皮塔盧加吉他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同時也獲得了為拿索斯錄制第二張專輯的機會。
本期的唱片便是科切奇于2017年海因斯堡國際吉他比賽中榮獲一等獎的作品。這些作品的音樂風格從巴洛克時期到現(xiàn)代無調(diào)性音樂,不僅跨度廣泛,還展現(xiàn)了比賽的難度與挑戰(zhàn)性。
第一個嘗試將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音樂改編成吉他獨奏曲的是吉他演奏家弗朗西斯科·塔雷加(Francisco Tárrega),他選取的是巴赫的無伴奏小提琴組曲。而后,吉他演奏家們開始經(jīng)常演奏巴赫的音樂,后來的幾代吉他手將他們的視野擴展得更廣。如今,巴赫的音樂是每一位吉他手保留曲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期的附贈唱片是沃金·科切奇自己演奏的版本。
這套無伴奏小提琴組曲遵循傳統(tǒng)的舞蹈動作組合,五首舞曲一氣呵成。第一首《阿勒曼德舞曲》在半音階的流動中有許多節(jié)奏的變化。第二首《庫朗特舞曲》的節(jié)奏更快,熱情洋溢,通過三連音和活潑的點狀節(jié)奏傳遞能量。第三首《薩拉班德舞曲》展示的是莊嚴的舞曲風格。第四首是莊嚴而活潑的《基格舞曲》,開場三連音和流暢的半音四分音符相互融合,既不喧鬧,也不特別接近于舞蹈。第五首《恰空舞曲》是巴赫組曲中最長的樂章,由一長串復雜的變奏組合而成,極具難度,被公認為最偉大的巴洛克器樂杰作之一。
作曲家朱利奧·雷岡蒂(Giulio Regondi)是一位備受贊譽的吉他天才。他出生于法國里昂,1831年和父親一起前往倫敦,隨后在歐洲各地舉辦音樂會,并成了一名手風琴演奏家,1872年在倫敦逝世。雷岡蒂的成就被后人遺忘了幾十年,直到他的作品被重新發(fā)現(xiàn),由西蒙·溫伯格(Simon Wynberg)編輯,于1981年出版。他的作品結合了精湛的技藝和感人的音樂性,深受演奏家和聽眾的喜愛。
《引子與隨想》以柔板開場,建立于E大調(diào)之上,包括莊嚴的主題、有力的和弦、精心的裝飾、微型的華彩樂段,以及快速音階的段落和快速的琶音序列,這些與之后的小快板諧謔曲形成對比。在最初的主題陳述之后,音樂繼續(xù)呈現(xiàn)精彩紛呈、令人眼花繚亂的片段。總的來說,雷岡蒂的作品需要意大利式的抒情表達與大量炫耀性的技巧,而沃金·科切奇為我們呈現(xiàn)了近乎完美的演釋版本。
曼努埃爾·瑪利亞·龐斯(Manuel María Ponce)是一位杰出的音樂會鋼琴家、指揮家和作曲家。他的學生卡洛斯·查韋斯(Carlos Chávez)這樣評價他:“是龐斯創(chuàng)造了墨西哥民間藝術豐富性的真正意識?!饼嬎箯?923年開始致力于為吉他創(chuàng)作作品,包括前奏曲、組曲、協(xié)奏曲、變奏曲、奏鳴曲以及吉他和大鍵琴作品。
《西班牙舞曲主題、變奏與賦格》創(chuàng)作于1929年。在幾個月的時間里,龐斯完成了一套由二十首變奏曲以及賦格曲和前奏曲組成的作品。學者科拉松·奧特羅(Corazón Otero)將這首曲子描述為“吉他的不朽作品之一”。在這部作品中,龐斯運用了單音、琶音、和聲、顫音、持續(xù)連奏等多種技巧。許多演奏家都認為這是最具挑戰(zhàn)性的巔峰之作。
當前世界音樂文化呈現(xiàn)多元化跨文化發(fā)展的趨勢。古典吉他是具有悠久歷史的西方樂器,體現(xiàn)了西方音樂文化的精髓,其本身就是古代跨文化發(fā)展的一個歷史形成物。本期唱片中的每一首作品都帶給聽者豐富的音樂體驗,表現(xiàn)了演奏者沃金·科切奇精湛的技藝和詮釋力。正是由于古典吉他兼收并蓄的性格,它才能夠適應如此多的風格。因為有了許多像沃金·科切奇一樣的年輕演奏家,古典吉他才能在世界潮流面前吸取更多其他樂器的優(yōu)勢,得以進步與發(fā)展。古典吉他正走向又一次的復興之路,再次煥發(fā)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