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彭鳳
PBL是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問題學習)的縮寫,是以問題為驅動力,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批判性思維技巧為主要目標的項目化學習。在PBL的理念下設計微項目化作業(yè),對“雙減”背景下的作業(yè)設計有重要意義。
一、探究類的微項目化作業(yè)設計
首先,教師要確定好探究的主題。語文課上的探究類微項目化作業(yè)主題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如教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后,可以引導學生圍繞“如何描寫動物”的主題進行探究性學習;教學五年級下冊《人物描寫一組》一文后,可以引導學生圍繞“如何進行人物描寫”進行探究性學習;教學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后,可以引導學生圍繞“如何進行場景描寫”進行探究性學習。
其次,教師要設計好微項目化作業(y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后,可以布置如下作業(y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一是觀察一種小動物,可以用相機拍下來,特別是注意觀察它的外形;二是用視頻錄下它的活動,并用筆記錄下來;三是觀察它的生活習性,用筆記錄下來。同時要求學生進行成果展示,并指導學生把記錄下來的材料寫成作文。這樣的作業(yè)形式,比單純在課堂上講怎么寫要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欲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二、表達類的微項目化作業(yè)設計
表達類作業(yè)包括口語交際和習作兩種類型。在平常的口語交際和習作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表達類的微項目化作業(yè)。基于PBL理念的表達類微項目化作業(yè)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是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即在教師設定的主題范圍內,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進行表達訓練。其次是表達類的作業(yè)往往需要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進行表達訓練,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再次是體現(xiàn)了綜合能力,在實際生活中,學生所要面對和處理的生活事件或實際問題不會分學科,而是綜合性的,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成為表達的核心,使學生學會綜合表達,培養(yǎng)運用綜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習得科學、整體認識世界的方法。
如教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口語交際時,可以開展一次主題為“制定班級公約”的表達類微項目化作業(yè),要求學生能大膽思考,提出獨創(chuàng)性的想法,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發(fā)表看法。在本次學習之前,教師設計前置性作業(yè):想一想班級中有哪些不守規(guī)則的現(xiàn)象,對此你有何建議。通過討論,教師確定了本次教學需要重點研究的幾個問題:因為學生對班級衛(wèi)生、課堂紀律、課間活動、圖書角的管理等方面想法較多,而且確實存在各種不遵守規(guī)則的現(xiàn)象,為本次教學提供了學習資源。確定了本次微項目化作業(yè)涉及的主要問題之后,教師再讓學生圍繞著為什么要制定班級公約、制定班級公約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制定班級公約的步驟是怎樣的、班級公約形成后該如何處理等小項目進行討論探究、交流和表達。這就是PBL項目化的頭腦風暴,通過前置性作業(yè)的設計,以問題為驅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討論中進行表達訓練。
三、閱讀類的微項目化作業(yè)設計
閱讀類的微項目化作業(yè)形式多樣,特征明顯。結合閱讀教學的實踐,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布置作業(yè)(任務)。
1.思維創(chuàng)生型的微項目化作業(yè)
閱讀類的微項目化作業(yè)設計要體現(xiàn)閱讀策略,讓學生學會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邊閱讀邊思考,加強對整個閱讀項目的綜合理解,從而讓學生多思考、多發(fā)言、多討論。如五年級下冊《跳水》一課的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布置了微項目化閱讀任務:找出寫水手幾次“笑”的語句,想一想這幾次“笑”與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有什么聯(lián)系。同時讓學生畫一畫思維導圖,指向思維的創(chuàng)生。
2.問題驅動型的微項目化作業(yè)
教學中,教師可以布置任務,幫助學生探究文章中的一些疑難問題或者重要問題,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使得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跳水》一課,教師可以布置這樣的任務(作業(yè)):根據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想一想課文是怎樣刻畫人物的,又是怎樣安排情節(jié)的。在這些問題的驅動下,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完成任務。
3.比較閱讀型的微項目化作業(yè)
在教學中,讓學生對兩篇文章進行比較閱讀,從而在對比中思考問題,豐富學生課內外知識系統(tǒng),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思考題,讓學生展開橫向比較或者縱向比較,嘗試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整理出來,寫成文章,展示自己的思考方向。
4.語言實踐型的微項目化作業(yè)
教師可以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挖掘文中語言表達的亮點,品讀文本,學習文章的寫法或表達特色,并設計語言實踐作業(yè),讓學生寫一寫,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
四、生活類的微項目化作業(yè)設計
所謂生活類的微項目化作業(yè)設計,即是指向生活的作業(yè)設計,讓學生在生活中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將語文學習拓展到生活層面,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1.從書本走向生活
教學中,教師要拓展課堂的教學路徑,將教學引向生活,將作業(yè)設計與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思考和實踐。生活中到處都可以學習,要讓學生隨時隨地學語文,從而使得作業(yè)的空間從有限向無限延展。如教學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走進生活去感受春天,到公園、田野、樹林等處去尋找春天,可以布置“看一看、畫一畫、找一找、寫一寫”等作業(yè)形式,讓學生去感受春天的美麗與生機勃勃。
2.拓展生活空間
在教學中,教師采用布置項目化專題作業(yè)的形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如教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后,為了讓學生對革命文化有更深的體驗,結合學校課程基地活動,教師帶領學生走進廣東省東江縱隊紀念館參觀,并為每個小隊配備了解說員,給學生介紹并演示。教師在帶領學生參觀的過程中,布置微項目化的作業(yè):查找有關東江縱隊的歷史資料,加深了解;寫觀后感;看一部革命文化類題材的電影……
3.在生活中學語文
生活中的語文無處不在,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以任務為驅動,讓學生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如可以讓學生去尋找生活中的錯別字;參與環(huán)保活動,學寫環(huán)保倡議書;了解風土人情,學寫調查報告;等等。
五、活動類的微項目化作業(yè)設計
所謂活動類的微項目化作業(yè),即以開展各類活動為依托,設計以問題為驅動的微項目化作業(yè),形式和內容都是豐富多彩的。
1.競賽類的活動作業(yè)
競賽可以讓學生更有榮譽感,力爭上游。教學中可以開展全校性的競賽,也可以是班級之間的競賽,或者是班內的競賽。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后,教師可以設計詩歌朗誦競賽,讓學生在課后認真準備,并選一個時間,舉辦一場詩歌朗誦會。這個朗誦會要有儀式感,設有主持人、背景和音樂,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受到朗誦藝術的感染,增強學習的興趣。
2.游戲類的活動作業(yè)
學生都喜歡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習是很好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設計游戲類的作業(yè),但是這些游戲應該與語文有關,如成語接龍游戲、漢字英雄游戲、詩詞飛花令游戲等。教師布置學生好好準備,并在課堂上展示學習成果。這樣的作業(yè)形式,學生更感興趣,做起來更有成就感,更有利于學習效果的達成。
3.主題教育類的活動作業(yè)
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時間設計不同的主題教育活動作業(yè)。如讀書節(jié)期間,可以以“好書潤心靈,書香伴成長”為主題,設計讀書類的活動作業(yè),包括推薦一本好書、我講書中的故事、寫一篇讀后感、畫一幅閱讀手抄報、摘抄閱讀筆記等。
總之,PBL理念給作業(yè)的設計提供了廣闊的實踐空間。在實踐中能夠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探究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從而使學生具有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
(作者單位:廣東東莞市南城陽光第四小學)
責任編輯 劉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