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編者按:“田野香芳芬,桃花最迷人。春分與秋分,晝夜正平分?!贝悍质嵌墓?jié)氣中的第四個節(jié)氣,這一天,全球晝夜等長,春天也正好過去一半。這段時間,嚴寒逐漸消退,氣溫大幅回升,中國各地已呈現(xiàn)草長鶯飛、楊柳青青的景象。幼兒園可結(jié)合春分的節(jié)氣特征和小、中、大班的年齡特點,引導幼兒關注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感知節(jié)氣與生活的關系,并展開相關的民俗活動。本期我們選擇了江蘇省南京市第一幼兒園和湖北省武漢市實驗幼兒園的春分節(jié)氣活動。前者展示了幼兒在三個年齡段對春分節(jié)氣的不同探索方式和認識;后者以春分的種植活動為線索,介紹了不同年齡段開展春分科學小實驗的玩法和指導要點。兩個活動各有特色,且都注重讓節(jié)氣融入幼兒的生活,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二十四節(jié)氣”是我國古代一種用來指導農(nóng)事的補充歷法,是勞動人民長期經(jīng)驗和智慧的結(jié)晶,凝聚著中華文明的精華。二十四節(jié)氣始于“立春”,終于“大寒”。一年四季,春花、夏日、秋月、冬雪輪轉(zhuǎn),無論世間發(fā)生了什么,時光的腳步總是井然有序地前行。伴隨著四季的更迭與輪回,孩子們在幼兒園也經(jīng)歷了三個春夏,他們對季節(jié)與節(jié)氣的了解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發(fā)深刻。在這三年里,我們和孩子們一起關注自然、探索自然,也越來越熱愛自然。
·初見春分
孩子們與“春分”的初次相遇是在小班。受疫情影響,孩子們沒辦法來園,也沒辦法走到更廣闊的戶外去感受春天。因此,如何更好地幫助孩子們在居家期間開展生活化的自然活動成為我們積極探索的方向。當“春分”到來之際,老師們決定先來到幼兒園,用“云游漫步園中”的方式帶孩子們欣賞園里盛開的花花草草,感受春天的氣息。隨著班級群視頻的開啟,黃色的迎春花、粉色的桃花、白色的梅花、綠色的三葉草相繼映入孩子們的眼簾,他們目不轉(zhuǎn)睛地欣賞著、分享著春天的喜悅:“王老師,這么多花呀!我好喜歡花!”“我也喜歡花,我家也有紅的花!”“我奶奶家有黃的花,媽媽說是迎春花,和幼兒園的一樣!”……孩子們由欣賞幼兒園的花,繼而聊到自己家開的各種各樣的花朵,積極與同伴分享著各自對花的認知經(jīng)驗。
俗話說“春分到,蛋兒俏”,在每年的春分這一天,民間有著“豎蛋”的習俗。為了豐富孩子們對春分節(jié)氣的認識,我們倡導家長與孩子們在家玩一玩豎蛋的游戲,看看誰能輕松地把雞蛋立起來。一開始,孩子們都小心翼翼地將蛋放在地上,可是手一松,蛋就“躺”了下來,嘗試了好幾次也沒有成功。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他們放雞蛋的動作更慢了,并嘗試把蛋立好后就及時松開手。讓人驚喜的是:蛋竟然穩(wěn)穩(wěn)地“站”住了!有了成功的體驗,孩子們都迫不及待地在班級群中分享著自己的好消息,向其他小伙伴分享起自己的成功經(jīng)驗。
除此之外,我們還開展了與春分相關的美食活動。春分時節(jié),南京人家會把時令蔬菜搬上餐桌品嘗,俗稱“七頭一腦”,分別是:薺菜頭、馬蘭頭、苜蓿頭、豌豆頭、香椿頭、枸杞頭、小蒜頭和菊花腦。我們也號召孩子們與家人一起認識這些特色春菜,跟著長輩摘洗、烹飪,全家人共同品嘗這春日里獨一無二的味道。
·再見春分
轉(zhuǎn)眼升入中班,孩子們已經(jīng)恢復了正常的上、下學生活。在春分來臨前,為了讓他們進一步感悟春分節(jié)氣的特點,我們在生活游戲區(qū)提前準備了一些舊手機和相機,供孩子們在戶外散步、觀察時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這一年的春分正值周日,園子里的花朵也競相開放起來。恰巧我們在來園值班時發(fā)現(xiàn)了這些變化,便將它們拍下來分享在班級群,提醒幼兒春分節(jié)氣的到來。
第二天,孩子們帶著激動和好奇,早早便來到幼兒園尋找“春分的驚喜”。他們一邊漫步在幼兒園尋找春天的氣息,一邊拍攝記錄下自己眼中的春天,還時不時表達著對春天到來的欣喜。不一會兒,一張張精彩的照片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一場春日攝影展就此展開。孩子們拍到了不同顏色和形態(tài)的花朵,有紅的山茶、粉的櫻花、白的桃花;有的是一朵花獨自開放,有的是兩三朵花相擁綻放,還有的是各種花兒爭相開放。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得意之作:“我拍的是一朵花,就在大操場那里,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朵!”“我拍的是跑道旁邊的櫻花樹,樹上有許多許多花,很好看!”“我拍的櫻花有很多顏色,在車棚那里,有的花瓣是粉色的,有的是白色的,和大操場的櫻花樹不一樣!”……
隨著氣溫的上升,春日的氣息似乎更濃烈了。孩子們也注意到這一點:戶外自主活動時,女孩子們玩著“愛莎公主”的角色游戲,陽光灑在公主的連衣裙上,她們驚呼:“哇!天氣真好呀!裙子好漂亮!”戶外自然野趣游戲中,男孩子們來到小池塘邊大聲喊著:“快來看呀!池塘里的冰化了,還有小蝌蚪呢!”“現(xiàn)在不是冬天了,小蝌蚪就出來玩了!”“還有蝴蝶,在那里!”孩子們的觀察越來越仔細,每次都有新發(fā)現(xiàn)。在老師的啟發(fā)下,他們萌發(fā)了記錄氣溫變化的想法,希望通過對每日溫度的記錄,直觀地捕捉春的變化。戶外散步時間也被孩子們充分利用起來,他們會自發(fā)地尋找沿途正在開放的花朵,并在幼兒園的平面圖中標注出來,最后統(tǒng)計出園子里春季開放的所有花種。一次雨后,孩子們由討論春雨繼而萌發(fā)了“這個春天會下多少次雨”的思考,并開始了對雨天的猜測與記錄。每逢下雨天,他們都會在日歷上用一個小水滴的符號做好標記,最后驗證猜想……
“原來,這就是大自然!這就是春分!”可見,中班孩子們的活動范圍進一步擴大,也有了豐富的觀察經(jīng)驗,他們從起初關注花朵的外形,到能捕捉自然界中動植物的變化,然后開始觀測和記錄氣溫和下雨的天數(shù),并進行初步的統(tǒng)計……而這恰恰也是古人發(fā)現(xiàn)并總結(jié)出節(jié)氣規(guī)律的過程。
·又見春分
一年又一年,送走了寒風凜冽的冬日,孩子們又將迎來在幼兒園的第三個春分。就在開學入園的第三周,孩子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操場旁的山茶花盛開了。他們似乎已經(jīng)習慣了與山茶花每年的相遇,驚呼著:“春分又來了!”“小班、中班、大班,來了三次!”是呀!春分又一次來到我們身邊了。伴著山茶花的朵朵綻放,空氣中彌漫著淡淡香氣。在陽光明媚的春日里,孩子們又有著怎樣的活動愿望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說了起來:“太陽曬在身上真舒服呀!”“我最喜歡春天了,春天可以出去郊游!”“我也喜歡,我喜歡野餐!帶上許多好吃的零食!”“我也喜歡,我喜歡野餐的時候吃壽司!”“老師,老師,我們一起來野餐吧!”“星期四不是我們的自主游戲日嗎?我們可以在那天去野餐呀!”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孩子們開始期盼著下個周四的到來。
眼看那一天就要到了,遺憾的是我們又一次因為疫情無法入園,這些活動被迫中止。4月下旬復學后,許久未見的小伙伴們一見面便親切地聊了起來,我們詢問起孩子回到幼兒園最想做什么,有的說:“我看了冬奧會比賽,我想玩冰壺!”有的說:“我好久沒出門了,我想去看電影?!薄斔麄冋f得熱火朝天時,幾個孩子走到班級的主題墻前,邊看邊大聲議論起來:“哎呀!我們還沒野餐呢!”“是啊,我們準備野餐的,后來病毒來了,我們就回家了!”這一議論引起了周圍孩子的關注,隨著圍在主題墻前討論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對春分開展活動的記憶也被勾連出來。
當孩子們意識到“春分節(jié)氣的游戲愿望因為疫情居家而沒能實現(xiàn)”時,想要彌補該愿望的意愿便愈發(fā)強烈。了解到他們的想法后,我圍繞“如何彌補我們春分游戲的愿望”請孩子們展開討論,最終,孩子們表示:“這需要每個人都努力配合才行!”在大家集體意愿的推動下,又相繼萌生了很多有趣的想法。有的說:“我們一起野餐吧!我們之前就說好野餐的!”“我來準備墊子!我家有?!薄拔襾頊蕚淞闶嘲?!”有的說:“我們要在操場上放風箏,讓天空飛滿好看的風箏?!庇械恼f:“我們一起合作,做一個世界上最大的風箏,請許多弟弟妹妹一起來放,大家一起玩。”有的說:“我會包春卷,在家的時候我跟奶奶學的,我們可以把小廚房的游戲搬到亭子里,一邊包春卷,一邊吃,還能一邊看花?!边€有的說:“我阿婆家有很大的菜地,種了許多菜。我們可以學著農(nóng)民伯伯拔草、種菜、澆水,我種得很好,阿婆家有的菜就是我種的?!薄梢钥闯觯S著生活經(jīng)驗的豐富和認知能力的提高,大班階段的孩子們能夠主動地將生活融入游戲,并迫切地需要成人給予肯定和支持。
了解到孩子們的想法后,我沒有急著讓他們投入游戲,而是借助從年級組其他班級收集來的戶外游戲的影音與圖片資料,引導他們進一步拓展思路,看到更多的可能與選擇,從而豐富我們的游戲內(nèi)容。孩子們在電視機上看到其他班進行的游戲后,小聲地議論起來:“你看,他們班去小山坡上玩了,我也想去?!薄八麄冊谏狡律蠞L輪胎,有點危險,我也想試試?!薄八麄兺婺喟桶??你看,他們把泥巴和樹葉放在娃娃家的鍋里燒飯,我在綠博園也玩過這個!”“這個我家有!是蕩秋千!他們把秋千掛在樹上,我也喜歡玩。”孩子們的思路進一步打開,他們設計了許多有趣的游戲,如放自制風箏、山坡游戲、野趣娃娃家等。
有了好的想法和設計,那這些游戲怎樣才能順利開展呢?我請孩子們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分成小組,圍繞“游戲材料是否便于準備” “游戲所需場地是否適合幼兒園當下的環(huán)境”展開思考。經(jīng)過討論,野餐小組決定將野餐地點放在東操場,因為那里的草坪生長得很好,坐在草地上很舒服,就像和爸爸媽媽去公園野餐一樣。放風箏小組表示“需要在一個很大的空地上才行,不然風箏線會被大樹和電線桿勾住,就放不起來了”。因此,他們決定將游戲場地設定在大操場,因為這是全園最大的一塊空地,能自由奔跑,最適合放風箏。關于“山坡游戲”,小組成員們的觀點一致:這個只能在山坡那里玩,因為我們幼兒園只有一個山坡,其他地方玩不起來!有人還提議:“那個山坡下面還有一個山洞,我們還可以鉆山洞,在里面做我們的秘密基地!肯定很好玩!”輪到野趣娃娃家小組發(fā)言了,經(jīng)過激烈討論,他們認為操場周圍的兩處灌木叢適合作為游戲場地,正巧那里也有許多可供撿拾的落葉與枝丫,可以用作游戲材料。孩子們聽完各小組的發(fā)言,激動地感嘆道:“這下我們一定能成功實現(xiàn)‘春分游戲的愿望了!”
在陽光明媚的上午,孩子們期待已久的“春分游戲日”終于到來了。一大早,他們就忙活起來:“你們過來呀!幫我把這個地墊拿出去,等會兒我們野餐用!”參與野餐游戲的孩子們相互幫忙,積極地布置著游戲場地。“哎呀哎呀!我拿不動啦!這個風箏太大啦!誰來幫幫我呀!”參與風箏游戲的孩子們齊心協(xié)力,將大大的蝴蝶風箏帶到操場中間?!翱烊ツ?,還有一個鍋沒拿出來!”野趣游戲的孩子們叫嚷著,請同伴一起準備炊具……場面好不熱鬧!忙活過后,他們有的席地而坐,在溫暖的陽光下盡情野餐;有的在春風中放風箏,與同伴快樂奔跑;還有的正細心處理小園地里的雜草,模仿園里大廚伯伯的動作,烹飪來自大自然的美味佳肴……我們耳邊不時傳來陣陣歡笑聲、嬉鬧聲、交談聲,當然也免不了爭執(zhí)聲。此時此刻,我相信孩子們對春天及春分也會有新的體驗和感悟。
·教師的話
我們將節(jié)氣活動融入幼兒園自然課程體系,根據(jù)二十四節(jié)氣的季節(jié)更替變化,結(jié)合幼兒教育的特點和實際,以探索游戲為基本活動,將二十四節(jié)氣教育滲透于幼兒的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jīng)驗。同時,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分小、中、大班開展與節(jié)氣有關的教育活動,支持幼兒在直接參與、體驗、操作中內(nèi)化對節(jié)氣的認識,由淺到深地優(yōu)化節(jié)氣課程建設的內(nèi)涵。
經(jīng)由實踐發(fā)現(xiàn):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對節(jié)氣有不同的關注點和探索興趣,每當發(fā)現(xiàn)幼兒對節(jié)氣萌生好奇時,我們不禁為他們的成長而歡呼,因為這一次次的關注和一個個的聚焦,都蘊含著珍貴的教育契機與寶貴的教育價值。小班幼兒對節(jié)氣的氣候特征、品嘗傳統(tǒng)美食一類的體驗活動更有興趣,并在活動中積累了對“春分”節(jié)氣的最初經(jīng)驗。中班時,因為有了與節(jié)氣相關的美工活動、自主科學探索以及種植體驗類活動,幼兒對“春分”有了更加具體的了解,在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驅(qū)動下,他們開始拿起相機,捕捉春的痕跡。升入大班后,幼兒對“春分”的探索就更加深入了,他們能通過觀察、比較等探究方式,自主商量、討論并組織游戲活動,在游戲中潛移默化地了解節(jié)氣文化,獲得節(jié)氣內(nèi)涵的熏陶,從而拉近與大自然的距離。就這樣,一個又一個生活化的節(jié)氣活動正引領著幼兒與傳統(tǒng)文化建立聯(lián)系。一年又一年,春分如約而至,相信孩子們也會記得感受自然與生活帶來的魅力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