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梅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是指導學生進行語文實踐與應用的教學。在習作教學中,教師的指導方法起很大的作用,但是,作為指導教師,更關(guān)注學生的主體作用,關(guān)注他們的思維與表達,關(guān)注他們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為此,教師深入探究,怎樣激發(fā)學生的靈感,寫出生動的習作。筆者最近指導了習作《我的奇思妙想》,對學生如何進行奇思妙想,進行了精心地指導。
一、目標定位
習作《我的奇思妙想》是根據(jù)所處單元主題“科技之光”而安排的,旨在引導學生展開奇思妙想,寫一寫自己想發(fā)明的東西。這類習作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興趣,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學生也很感興趣,展開奇思妙想,寫一寫自己想發(fā)明的東西。
1. 目標指引。在習作開始之前,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本次習作的目標:發(fā)揮想象,寫出想要發(fā)明的事物,借助圖示,清楚地介紹自己要發(fā)明的東西。這樣的審題,學生明確了習作目標,就能有方向可尋。
2. 尋找參照物。目標準確定位后,可以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的課文內(nèi)容,尋找共同點。學生發(fā)現(xiàn),文本信息都和科技有關(guān),藍天、森林、大海,蘊藏著科技的奧秘,過去、現(xiàn)在、未來,述說著科技的精彩。《琥珀》的作者把琥珀的形成過程推測成一個有趣的故事;《飛向藍天的恐龍》介紹了恐龍演化成鳥類的過程;《納米技術(shù)就在我們身邊》把抽象、難懂的納米技術(shù)展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與醫(yī)療中,既普通又感覺那么神奇;《千年夢圓在今朝》用我國航天技術(shù)的成功告訴我們科學技術(shù)能夠?qū)崿F(xiàn)夢想。學生從這些課文中得到許多啟示,感受到科學技術(shù)充滿了神奇的力量。他們探索科學技術(shù)奧秘的熱情,就在這些啟示中被點燃。
二、共學提示
寫好本次習作,教師要鼓勵學生打開思路,大膽想象。為了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有效地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提示。
1. 從生活實際出發(fā),根據(jù)自己或他人的需要想象要發(fā)明的事物。人們在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麻煩事,帶來不方便,如搬家、旅行、眼睛近視等,心中就會想到如果有發(fā)明的東西可以解決眼前的麻煩,那該多好??!所以,可提示學生對生活中的用品展開想象。
2. 天馬行空,自由發(fā)揮想象。這類的想象會很神奇,寫從來沒有過的東西。學生動畫片看得多了,也會對神奇的世界充滿幻想,宇宙、草原、大海,都是未知世界,任由他們?nèi)ハ胂螅ッ枥L。這方面的幻想,會使學生對習作感興趣,喜歡按自己的意愿去奇思妙想。
3. 借助一定的方法,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寫清楚。寫作需要構(gòu)思,教師要提示學生進行美好的想象,還要選擇寫作順序和描寫手法,使自己的習作精彩。
三、共學共知
教師設法引導學生進入奇思妙想的空間,如教師描述: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有一些奇思妙想,想發(fā)明一些神奇的東西,為我們的生活、世界帶來神奇和方便,這樣的語言就把學生帶入習作的空間。
1. 列舉實例。教師給學生列舉“會飛的木屋”“會變大變小的書包”“水上行走鞋”三個具體的例子。三個例子一出示,學生立刻神采飛揚,因為這些都是他們生活中的必需品,能啟迪學生的想象,幫助他們打開習作思路,激發(fā)習作興趣。接著引導學生交流如何進行合理的想象。“會飛的木屋”可以將木屋的功能進行組合或擴展;“水上行走鞋”可以改變鞋的功能;“會變大變小的書包”可以讓書包變化起來。然后讓學生交流還有那些創(chuàng)造的思路和方法,學生各抒己見,從不同的角度、思路、方法等展開想象。
2. 自由尋找。為了開闊學生想象的空間,可要求學生不拘于所舉的三個例子,要展開想象的翅膀,尋找自己想要發(fā)明創(chuàng)造,學生的交流就豐富起來。會飛的木屋是通過組合的方法把兩種功能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新的事物。教師可啟發(fā):以“會飛”為中心詞,可以想象哪些新事物?學生想到會飛的汽車、會飛的大樹、會飛的床等。換中心詞“黑板”,讓學生散發(fā)想象,他們想出空調(diào)黑板、變色黑板、激光黑板等。再引導學生組合出“導航眼睛”“洗衣行李箱”“電視移動寶”等。
3. 想出新意。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教材中所給的三個例子只是引路,不需要死守例子,鼓勵他們打破常規(guī),想出新意。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對“水上行走鞋”,啟發(fā)學生改變事物原先的功能,想象新事物:鞋不能只在陸地上行走,要改變功能,把它放在水上行走才神奇。會變大變小的書包,要想出書包變化的功能。學生就進入選材的想象階段,尋找可以帶給自己想象的事物,進行神奇、合理地想象:夢境錄像機、百變魔衣、無人駕駛汽車、人工智能家電等。再引導交流,學生腦洞大開,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還有那些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的,都成了他們想象的對象。有的要在火星上建發(fā)電站;有的要去月亮建造宮殿,種植莊稼、水果、蔬菜,飼養(yǎng)動物;有的要發(fā)明奧特曼那樣的超人,飛到外星,給人類尋找新能源;還有的要把機器人帶到海底,建設一個神奇的城市。這些超乎尋常的找素材,使學生的心境更開闊、更明朗。
4. 構(gòu)思習作內(nèi)容。學生選好了想象的事物,引導他們構(gòu)思習作內(nèi)容:用什么樣的素材填充自己神奇的想象?學生先自己構(gòu)思,然后試著列提綱。
四、關(guān)注表達方法
表達方法是學生進行寫作的重要工具。學生想出要發(fā)明的東西后,指導他們把所想的事物寫清楚。教師引導學生關(guān)注表達方法,尋找有效的表述順序與重點內(nèi)容。學生進行討論,商討方法。
1. 抓住“樣子”想象。引導學生走進教材,閱讀文本中的圖示,進行構(gòu)思。寫會飛的木屋,從樣子、功能等引導學生進行發(fā)散思考。樣子方面可以從它的大小、形狀、材質(zhì)、顏色等方面展開想象。學生從木屋下面有四個輪子、木屋兩側(cè)有機翼等不同角度展開想象。教師再引導學生把樣子寫具體。學生想象輪子是用納米材料制成的,既輕便又結(jié)實,機翼是用棉花壓縮成的,飛行起來非常安全;想到輪子用塑料制成,機翼用絨布拼接,輕快、敏捷、安全;想象輪子是把荷花的葉子放到紅外線中,加入納米粉制成,美觀、柔韌度高、經(jīng)濟又實惠;想象機翼是把荷花的花瓣放在真空中,利用超聲波制成,機身用蓮藕制成,銀光閃閃,非常神奇。學生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打開思路,展開想象。
組織空格想象。教材中還留有空格,可提醒學生,是供參與更多的想象。學生想出木屋身子和窗戶,內(nèi)部設施。想象成身子橢圓形、圓錐體,還可設計成寶塔形,至于窗戶,設計更是神奇:蝴蝶形、孔雀形、熊貓形……至于房子的內(nèi)部擺設,可以安排學生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給他們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的空間。
畫圖設計。利用學生愛畫畫的特點,鼓勵他們把自己想發(fā)明的東西畫出來,這樣做既能增添本次習作的趣味性,又能讓學生的想象形象化,有助于借助畫面進行語言描述。學生用心體會,畫出木屋的樣子,習作時就可以把木屋的神奇樣子表述出來。
2. 打造“功能”描述。教師引導學生過渡到介紹木屋功能的想象,進一步發(fā)散思考:有哪些功能?學生想象:可以遨游太空,可以自動除塵,可以制造氧氣,可以飛到雪山上種果樹等等。引導他們選擇一個功能進行細致想象。選擇遨游太空的,把木屋當成天空飛行器,飛到月宮,參觀嫦娥的宮殿,和玉兔玩耍,或者到彩云上飄,給大地撒上水和種子,或者到火星上種花;選擇自動除塵功能的,想象木屋帶有吸塵器,把空氣中的灰塵、濃煙等有害氣體都吸到屋里,進行凈化,釋放出來的是干凈清香的空氣;選擇雪山的,想象木屋釋放出一種神奇原料,讓千年不化的雪山變?yōu)槲滞?,撒上香蕉、芒果、西瓜等種子,等待收獲。教師要引導學生用上一系列動詞,使自己的想象更生動。學生邊說邊做動作,為寫作打下基礎。
3. 梳理其它素材。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對感興趣的其它的想象進行交流。對水上行走鞋的樣子,引導學生把它的樣子設計得神奇,要和普通鞋子不同。學生想得也很奇妙,有的說用充氣滑輪制成的蘋果形,有的說用棉花糖制成的條紋形,用納米芯制成的草莓形。說到功能,要求學生改變鞋子原先的功能,進行新創(chuàng)造。學生想象鞋子會沖浪,會發(fā)出紅光把魚引到船上,會發(fā)現(xiàn)海底的寶藏。
想象會變大變小的書包,是學生很感興趣的。他們想象運用的材料也多樣,如納米材料、冰絨材料、激光材料等等,對形狀更是模仿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想象:像手機一樣大、氣球一樣輕;像汽車一樣大、蘋果一樣輕;像蒲公英種子一樣飄、極輕柔……五花八門,極其豐富。至于功能方面,提醒他們賦予書包變化的本領(lǐng),孩子們把書包幻想成孫悟空的靈通寶貝、風婆婆的風囊袋等,非常有趣。
這樣一層層地發(fā)散思考,幫助學生構(gòu)思習作內(nèi)容,理清所想的內(nèi)容,他們就可以把習作寫得更有條理。
五、共筑奇思妙想
學生構(gòu)思習作內(nèi)容,理清思路,就可以進行細致地描述與評價。
1. 描述。學生對習作選擇材料,尋找可寫素材之后,組織他們進行具體的描述。要求學生可以先把心中想的事物直觀地畫出來,既幫助自己寫作,又可增加習作的趣味。如果介紹了事物的許多功能,就引導他們有選擇地重點介紹幾個,把主要功能介紹清楚,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寫作時注意,不能介紹許多功能,還要做到描述要清晰。這樣,學生就抓住樣子、功能,進行神奇的想象和描述。
2. 細化。學生描述結(jié)束,指導他們對重點地方進行添加、細化,使重點更突出,想象更具體、神奇。提醒他們,可以對樣子添加,對功能添加,也可以添加為什么要發(fā)明這種東西。例如,發(fā)明導航眼鏡是為了出行更方便,或有效發(fā)揮眼鏡的更多功能等。學生會發(fā)覺,細化后的習作更精彩。
3. 評價。學生習作之后,需要對習作進行評價,以便提高認識,獲得更有效的習作方法。奇思妙想以“是否寫清楚樣子和功能”為評價標準,引導學生思考要發(fā)明的東西的樣子和功能是否寫清楚了。指名學生讀習作,然后組織評議。學生提出具體的問題進行評價。如評價中發(fā)現(xiàn)幾名學生對會飛的木屋外形的描述非常精彩,對功能的描述也非常具體;對會變大變小的書包的幻想能夠體現(xiàn)它的使用價值;對神奇的眼鏡的用法寫得很妙,特別是一位學生想象成能發(fā)光照明又能吸收太陽光自動蒸煮食物的生活用品,把用法寫得很細致;對水上行走鞋的功能想象就不太具體,幻想成了童話故事里的水晶鞋;一些學生天馬行空地想象,沒有寫出科學依據(jù),學生認為不太好,像神話故事了。這樣的評價是提出具體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評價,而不是籠統(tǒng)地進行評價。
4. 修改。學生找出自己習作中的具體問題,再根據(jù)本次習作的要求,促使他們有針對性地修改習作。文章不厭百回改,學生自己修改,同桌交換修改,使得習作越發(fā)精彩。
總之,對包含科學技術(shù)的奇思妙想習作指導,我們既要交給學生想象的路徑,又要打破常規(guī),拓展學生想象的空間,盡可能地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讓思維活躍起來,讓平凡的事物變化起來,創(chuàng)新意識和成果才能展現(xiàn)出來。“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不是降下來的,是培育出來的,奇思妙想的習作,就是科技與幻想的融合,是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有效培養(yǎng),這樣的習作教學指導,也是有意義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