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勞動教育;勞動評價;班主任
【中圖分類號】G40-01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04-0050-02
【作者簡介】金晶,南京市玄武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南京,210016)德育研訓員,高級教師,江蘇省、長三角地區(qū)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一等獎獲得者。
近年來,勞動教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不斷深入,成果頻出。2022年,教育部印發(fā)《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標志著新時代的勞動教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正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新課標的實施,越來越多地受到社會關注。
全民關注的勞動教育探索熱潮紛涌,勞動教育成果豐富多彩。然而,伴隨著迭起的浪潮,不難發(fā)現(xiàn),“城市農(nóng)場”“校園菜地”比比皆是,“勞動清單”層出不窮,“打卡任務”競爭激烈……相信在此過程中,有與情景案例主人公樂樂母子相似煩惱的同學與家長不在少數(shù)。這樣的煩惱折射了哪些問題呢?
一、聚焦問題
一是重勞動輕教育的認知。我國著名學者黃濟先生認為:“勞動如果沒有與之相伴隨的教育,就不可能達到應有的教育作用。”反觀情景案例:學校開展勞動達人評比活動,活動任務是上傳孩子的勞動照片,可是教師有沒有在過程中設置必要的教育引導元素呢?家長認為,勞動過、鍛煉過就好了,作業(yè)都還來不及做,潛臺詞當然是做作業(yè)更加重要……以上無一不在警示我們:在推進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存在著用勞動任務替代勞動教育設計的現(xiàn)象,這是一種“重勞輕育”的典型現(xiàn)象。
二是勞動教育評價缺失。完備的評價機制是推動勞動教育落地生根的有力保障。在情景中,勞動達人評選活動的標準和依據(jù)就是家長在班級群中上傳的“每日勞動照片”。作為一項評比活動,我們必須思考這樣的評價標準是否得當:一張照片是否足以說明學生的勞動能力,家長的單方上傳是否能全面體現(xiàn)孩子活動的參與……這都在啟示我們:勞動教育評價應基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考慮,發(fā)揮評價的育人導向功能。
三是家校共育邊界不清。教育部門主抓、家長積極參與、教師先行示范,是共育的良好樣態(tài)。情景中的樂樂媽媽對老師要求的拍照任務顯然不予認同,認為拍照工作是屬于老師布置給家長的作業(yè),應隸屬于被“雙減”減去的那部分“負擔”。家長沒有厘清“雙減”真正的內(nèi)涵,教師沒有把握好以勞動作為共育路徑的一個契機,雙方缺少協(xié)作的意識,未能把握共育的內(nèi)涵。
二、理性分析
情景案例中的這些現(xiàn)象在教育實踐中并不鮮見,這需要我們理性看待,具體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剖析。
從家長角度看:學業(yè)焦慮席卷?!皠趧舆^、鍛煉過就好了嘛,做作業(yè)都來不及”,一句下意識的吐槽值得深思。在樂樂媽媽的視角下,作業(yè)的重要性一定是在勞動之前的,這也就意味著在其認知中,勞動教育的價值遠遠不及智育的價值。在現(xiàn)實生活中,基于學業(yè)焦慮情緒的席卷,忽視勞動教育功能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事實上,在各科學習的過程中,本身就具有與“勞動”要素相結合的特質(zhì)。蘇霍姆林斯基曾明確指出:“兒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上?!币驗檫^度重視學業(yè)成果,而武斷割裂勞育與智育之間的關系,是斷不可取的。
從學校角度看:活動設計低效。新時代的勞動教育具有全新的時代特色。既有時間概念的“新”,又有基于時代背景變化帶來的勞動教育內(nèi)涵之“新”。情景中雖沒有闡述學校勞動達人評選的具體勞動任務,但基本可以明確來源于學生家庭生活中的勞動內(nèi)容,這樣的內(nèi)涵解讀是不足以涵蓋新時代的勞動教育內(nèi)容的。告別簡單粗糙的“家務勞動”式的任務布置,轉向關注學生勞動價值觀的引導,以學生樂于參與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索世界、獲得審美體驗,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教育使命。
從學生角度看:自我教育欠缺。喜歡被表揚和肯定是兒童的天性。情景中樂樂對于被批評的在意以及對評選達人的期待是可以被理解和認同的。但是這樣的需求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勞動教育的意義不是讓學生獲得一次“達人”的榮譽稱號,而是讓學生在勞動的過程中體驗自由的創(chuàng)造、快樂的收獲、美好的情感,勞動應該是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是學生自我教育的過程。一味地用榮譽稱號等外力引導,并不能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教育。
三、策略支持
那么如何助力“樂樂媽媽們”擺脫打卡困境,引導“樂樂們”真正體驗勞動的價值與幸福,使勞動教育成為家校雙向奔赴的共育契機呢?我們可以嘗試采取以下策略:
1.基于學生立場的教育觀念
人才培養(yǎng)是教育的重要目標,勞動教育也是為了人的培養(yǎng)。除了培養(yǎng)學生必要的勞動技能,勞動教育還承擔著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勞動精神的責任。要實現(xiàn)以勞育人,班主任就要充分考慮學生立場,尊重本學段學生、本地域?qū)W生的學情特點,讓班級學生掌握適用于自身的勞動技能,逐級養(yǎng)成符合自身年齡特點的勞動素養(yǎng),感悟可貴的勞動精神。
2.滲透隱性教育的實踐思路
單純地創(chuàng)設一個勞動現(xiàn)場,讓學生學習勞作、出力出汗,并不是真正的勞動教育。作為班主任,要系統(tǒng)建構主題班會。此外,特別需要重視的是,學科滲透理念下的勞動教育也是隱形的間接課程。新時代的勞動教育離不開每一門學科的“潤物細無聲”。語文學科中謳歌古今勞動人民智慧的文學作品,數(shù)學學科中體驗思維趣味的腦力勞動成就感,歷史學科中反映勞動元素的民俗風物……無一不是助力勞動教育落地生根的課程元素。班主任應該協(xié)同任課教師,形成融合滲透的意識,將勞動育人的理念貫穿在教育教學中。
3.搭建協(xié)作互動的活動平臺
勞動教育存在于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謂無生活不勞動,生活即教育。僅囿于家務勞動的勞動教育是狹隘的,僅讓學生單方面動起來的勞動教育是單薄的。班主任要鼓勵家長有意識地帶領孩子參與勞動,體驗出力流汗帶來的成就感;同時,也要積極向?qū)W校反饋,為學生參與各類勞動實踐搭建平臺,充分調(diào)動社區(qū)、社會場域資源,邀請家長共同參與,讓家長在勞動過程中看見孩子的成長。合力構建起以學生為中心、全程“浸潤式”的家校共育“場”。
4.豐富勞動教育的評價方式
勞動教育的目標是多維的,因此,評價方式也應該是多元的。班主任既要考慮勞動教育過程中多主體的特質(zhì),考慮學生自評、同伴互評、教師與家長參評,甚至是社區(qū)共評;又要考慮勞動技能、勞動品質(zhì)、勞動素養(yǎng)等多維內(nèi)容的表現(xiàn),以及在不同維度下學生多方面的表現(xiàn);還要考慮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簡化煩瑣的過程,精準捕捉學生的勞動收獲。
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人生,勞動創(chuàng)造未來世界。勞動教育,不止于學校、課堂,還要延伸到家庭、社會,折射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期待我們通力協(xié)作,讓勞動成為一場聯(lián)動共進的雙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