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紅
那天在“東方甄選”的直播間,看到一段董宇輝老師賣鰣魚的精彩片段,他談起張愛玲的“人生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未完。接著,董老師感慨道:“這里的恨自然是遺憾的意思,其實人生沒有完美,遺憾才是人生常態(tài)?!?/p>
看到這里,我跟愛人也聊起了“遺憾”這個話題,愛人說:“跟張愛玲如此文藝的‘恨’比起來,我的‘恨’就沉重多了,平生兩件憾事,一恨慈父早逝,二恨……”說到這里,他停住了,起身走到書柜前,打開柜門取出一封郵件樣的東西,用手輕輕撫摸起來。我知道,這封郵件就是他的“第二恨”。于是,在縈繞著憂傷的回憶里,我們重溫了當年的痛與淚。
上世紀90 年代末,丈夫從一所中專學校畢業(yè),分配到我們當?shù)氐泥l(xiāng)鎮(zhèn)工作,渴求知識的他決定參加成人高考,繼續(xù)向大學這個更高的殿堂邁進。在父母的大力支持下,雄心勃勃的他火力全開地追逐著夢想,然而,就在他夜以繼日緊張復習時,厄運悄悄襲來,父親確診胃癌晚期,他頭上那片安逸的天塌陷了。此后的那段時間里,他拼盡全力為父親治病,為此用盡積蓄甚至債臺高筑,可是一年后,父親還是走了,臨終前,父親叮囑他要繼續(xù)好好努力,撐起這個家,照顧好母親。
安葬了父親,年僅十九歲的他帶著近乎悲壯的心情,報名參加了成人高考。即便他覺得自己一定考不上,但仍然覺得那樣會給曾經(jīng)的夢想一個交代??僧斷]遞員把那封特快專遞送到他手里時,喜悅和悲涼一齊涌上心頭:他考上了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那是在首都的大學??!夢想似乎觸手可及,可又是那么渺遠虛無。作為家里唯一的兒子,他當時背負著巨額債務,還要照顧體弱的母親,在沉甸甸的責任和義務面前,他別無選擇,只能把錄取通知書悄悄藏起來,也藏起了一份刻骨銘心的痛與憾。
結婚近二十年,我不止一次目睹這個場景:丈夫捧起這張錄取通知書,輕輕撫摩一番后又默默收起。他說當年自己揣著通知書去了趟中國農(nóng)大,遠遠看著同學們在新生報到處聚攏又離去,多想也上前揚起笑臉,對這伙可愛的同齡人說一聲“你好”,但最終,他只是沿著校園走了一大圈,然后向著大門深鞠一躬,便轉身離去……
我含淚問丈夫是否后悔過,他笑著搖頭:“大學棄讀,確實遺憾,但我從來不后悔。雖然沒有念成大學,但我此后得以陪著母親變老,為她盡孝,也靠雙手撐起了自己熱愛的事業(yè)?,F(xiàn)在更是有了你和一雙可愛的兒女,人生該有的幸福一樣不少,這樣想想,曾經(jīng)的遺憾也就不算什么了。”
我也笑了,是啊,就像卓別林說的,用短鏡頭看人生,是一出悲劇,而用長鏡頭看人生,則是一出喜劇。沒有誰的人生是完美無缺的,既然遺憾不可避免,我們最該做的就是走好腳下的每一步,在踏踏實實的努力和熱氣騰騰的生活里,把曾經(jīng)的“遺憾”化作今日的“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