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傅申
惲南田在其《甌香館集》補遺《南田畫跋》中《記〈秋山圖〉始末》一文中,先是鋪敘了由其畫壇至友王翚轉述的其師王時敏持董其昌的介紹信前往潤州張修羽(覲宸)家尋訪黃公望《秋山圖》的經過,五十年后,王翚本人再和王時敏及王鑒在家鑒賞《秋山圖》,結果卻大失所望。這是一個如夢幻般的故事。
王翚跟惲南田是非常好的朋友,有一個故事這么說:王石谷(王翚)山水畫得太好了,惲南田也是畫山水的,因為畫不過王石谷,所以改畫花鳥。其實,惲南田在晚年還是有些山水的,并不是這個故事中所說的完全放棄山水畫。
本頁《剩山圖》附黃公望像
惲南田所寫的《秋山圖》故事的內容卻不是得之于故事里的主人公王時敏,而是好友王翚轉述給惲南田聽的。故事里,王翚的老師王時敏帶著董其昌的介紹信去看董其昌認為最好的一張畫——《秋山圖》,為此一路跑到潤州張修羽家。而相隔五十年后,王翚因為王時敏時常講這張畫,他本人就再帶了王時敏的介紹信又去找這張畫。而張修羽已經過世了,畫也轉手到另一個收藏家家里去了。于是王翚再到那家人家那邊去,但是,結果卻讓他大失所望。因為,此前王時敏和董其昌看的時候都說好得不得了,可是王翚再去看的時候,卻大失所望,甚至于又把王時敏和王鑒都請來一起看。這下子,居然連之前看過此畫的王時敏也覺得同樣一幅畫,但這次看來卻并沒有像原來感覺那么好了。故事本身如夢幻一般,讓人以為第一次看到的像在夢里所見。1920 年,日本小說家芥川龍之介把《秋山圖》故事的始末寫成了一本小說。而日本美術史界,其實也對《秋山圖》關注很久了。
在王石谷向惲南田的轉述中,董其昌認為生平所見的黃公望最好的兩幅畫中,有顏色的當屬《秋山圖》,像《浮嵐暖翠》《夏山圖》都不如這幅畫,他講給王時敏聽,于是王時敏就問董其昌要了介紹信,還帶了錢、帶了書,去潤州看畫,王時敏打算如果可以的話把畫買下來,到了門前卻看著很荒涼,院門深鎖,院子里面雜草叢生,雞鴨糞便到處都是,他就覺得奇怪,這個地方哪里像收藏黃公望名跡的所在?過了不久,這家的仆人把大門打開,主人稍微整整衣冠出來見客,還有音樂等賓主之禮,然后主人就把黃公望的《秋山圖》拿出來給王時敏看,他的感覺是“一展示間,駭心動目”,王時敏對這張畫的感覺非常強烈,認為好得不得了,他看出來黃大癡企圖用藍綠色調來寫叢林、紅葉,非常綺麗,然后才相信董其昌對這幅畫的嘆賞不是過分的贊賞。
王翚跟惲南田是非常好的朋友,有一個故事這么說:王石谷(王翚)山水畫得太好了,惲南田也是畫山水的,因為畫不過王石谷,所以改畫花鳥。其實,惲南田在晚年還是有些山水的,并不是這個故事中所說的完全放棄山水畫。
本頁左圖:清 王原祁《仿黃公望秋山圖》紙本設色 105.6×47.8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右圖:清 王時敏《仿黃公望山水圖》絹本設色青綠147.8×67.4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對頁清 王鑒《秋山圖》絹本水墨111.1×48.3 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時敏既然看到了這張畫,就變得食不知味、神舍無主。第二天把船停好,王時敏找了個說客帶點錢想去買這張畫,預備主人要多少他就付多少。主人啞然失笑說這是他很愛的一幅畫,哪里能夠買到?不賣!王時敏因為家世很好,挺有錢的,就等他,覺得將來總有一天會賣的,于是那天就這樣走了。結果,之后有一次又經過京口,“重過其家”,這次卻連進都不給他進去,不要說再看畫了,所以還是買不到,畫主人的仆人說主人出門了,根本不給他看,“故請前途一過目,但三番不可得”。
但是,最初收藏畫的主人已經過世了,所以王石谷還要到處去問、去找,到處宣揚他要找這幅《秋山圖》。最后,打聽到這幅畫是在王長安的家里。王長安是吳三桂的親戚,他聽了這個故事之后,花錢把張家的東西全買了下來。而張家的子孫后代都沒落了,也不知去向,他們中也沒有像張修羽那么珍愛這幅畫的。最后,王石谷就到王長安家去看畫。王長安知道王石谷也是很有名的畫家,所以把家里收藏的銅器、法書、名畫都拿出來。而且,他知道王翚要來,于是也同時邀請了王時敏和王鑒。那一天,王石谷先到,《秋山圖》已經被掛了起來,一眼就能看到。大家在等待王石谷叫好。可等到畫完全展開,王石谷反而露出失望的神情。于是,王長安就問他是否有懷疑,王石谷也不講。王石谷覺得,他看到的畫也沒有像王時敏對他講的那么好。不久,王時敏的船也到了,王時敏先把王石谷叫來,問他看了沒有,那張畫怎么樣。王石谷說這張畫不怎么樣啊。但是勸王時敏去看的時候不要說不好,主人會傷心。過了一段時間,等到王時敏看完了畫,主人希望王時敏叫好,結果也沒有等到。到這個地步,王長安心里有點不高興了,覺得很不滿意。后來王元照(王鑒)也來了,一到就說,《秋山圖》在哪里?他要看。到底是王鑒比較世故,他就說這張畫真好啊,你姓王的沒有好的福氣的話這張畫是得不到的。這下子,王氏貴戚聽了心里才釋然。
故事說完之后,接下來就是惲南田的一番感慨:“奉常所觀者豈夢邪?神物變化邪?抑尚埋藏邪?!彪y道說王時敏第一次看到這幅畫是在夢里?或者是不是這幅畫是假的,真的畫還沒有出現,是找人仿的畫拿出來了以別的本子流傳了下來?這件事最終就變得很夢幻。最后,他寫道:
“王郎為予述此,且訂異日同訪秋山真本,或當有如蕭逸之遇辯才者。南田壽平燈下書與王山人發(fā)笑?!?/p>
他的意思是:最終你王石谷都沒有看到真本,所以我跟你約定將來有機會一道去尋訪《秋山圖》,也許有一天能仿“蕭翼賺蘭亭”的故事,獲得真的黃公望的《秋山圖》。惲南田寫到這里就沒下文了,可能有人會失望。但是我不失望,因為就在不久前,上海博物館收藏的《記〈秋山圖〉始末》的原稿被我有幸看到了。
這個故事很絕,我讀到它的時候覺得很像讀《桃花源記》:漁人第一次找到了桃花源,出來時他做了標記,等他希望再去的時候,卻已經找不到了。這跟《秋山圖》的故事相似,第一次看的時候那么好的畫,驚心動魄,而且收藏家的莊園內雜草叢生,雞鴨糞便,這是一個十分特別的一個景象,像在夢中一樣。或許他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有點要寫得像桃花源記那樣傳奇的味道,怪不得日本的作家芥川龍之介也要把《秋山圖》寫成小說。
本頁上圖:惲壽平《記〈秋山圖〉始末》(局部)現藏于上海博物館
下圖:明 董其昌《霜林秋思圖》絹本設色 130.2×63.5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黃公望研究》
編著:傅申
定價:1148元
取Opadry中藥薄膜包衣材料適量,加水制成濃度為12%的包衣液,采用流化床包衣機對羚黃寶兒未包衣素丸(投料量750 g)進行包衣。
出版時間:2022-09
出版社:上海書畫出版社
書號:978-7-5479-2842-4
開本:32
裝幀:平裝
元代黃公望是十四世紀以來最有影響力的中國山水畫家之一,也是傅申在中國古代書畫鑒定與研究領域的重要論題,其研究成果對學界產生了深遠影響?!饵S公望研究》一書即為傅申聚焦這一主題的重要著述結集,圍繞《富春山居圖》《九珠峰翠圖》等傳世名作,以及遺佚的《秋山圖》等畫作,對作品的真?zhèn)闻c鑒賞、收藏與流傳、臨仿與再現等問題,展開了深度探討,集中呈現了黃公望及其作品在中國畫史中的貢獻與地位。
啟功先生在《書畫鑒定三議》中,對這個故事跟我有類似的見解:
“還有年齡的不同,經歷的變化,眼光也會有所差異。例如惲南田記王煙客早年見到黃子久《秋山圖》以為‘駭心動目’,至晚年再見,便覺索然無味,但那件畫是‘真一峰也’。如果煙客早年作鑒定記錄,一定把它列入特級品,晚年做記錄,恐要列入參考品了吧!”
這講法很有意思,讓我想起來乾隆皇帝下江南吃的普通老百姓做的菠菜炒豆腐覺得很美味,到了皇宮里頭讓御廚做,怎么也做不出那種味道,而且到最后請這位老婦人到皇宮里來做,也沒有當時好吃,其實卻因為是他肚子餓的時候吃什么都是美味的。跟這個故事有點類似。
《秋山圖》的故事還有別人解讀。董其昌對此畫的推崇:
“董文敏嘗稱,生平所見黃一峰墨妙在人間者,惟潤州修羽張氏所藏《秋山圖》為第一,非浮嵐、夏山諸圖堪為伯仲!”
于是,朱省齋說:“或思翁其時尚未見富春圖歟?”他的意思是,也許董其昌可能沒有看到《富春山居圖》才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其實不然,我的觀點是:
董其昌早在1596 年(四十二歲)時就已題《富春山居圖》。所以,董氏見《秋山圖》當在其后?!?596 年董其昌就看到了《富春山居圖》,是非常早的,而董其昌是在《富春山居圖》之后才看到《秋山圖》的,所以究竟是怎么回事,這也成了個謎。而此畫也成為了夢幻般的名畫。雖然原畫看不到了,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四王”的再創(chuàng)造。再復習下惲氏的《記〈秋山圖〉始末》:“數十年來,時移物換,此畫不可復睹,藝苑論畫亦不傳其名也?!?/p>
吾人只有在“四王”的繪畫中,各自憑自己對黃公望的理解,再創(chuàng)出各個不同的《秋山圖》,去想象這一幅有如“幻影”的名畫吧!于是,憑借“四王”各自的理解,他們畫出了不同的《秋山圖》,并且留下一幅夢幻的名畫在人們的心中。
對頁元代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之剩山圖》 紙本水墨 31.8×51.4cm浙江省博物院藏
右圖:清 王時敏《仿黃子久筆意圖》 絹本淺絳 78.5×34.4 cm天津博物館藏
王時敏有張《仿子久秋山圖》,他就提到在張修雨家里看到這張《秋山圖》:
“往在京口張修羽家見大癡設色《秋山圖》,賞玩彌日,徘徊不能去,自此往來于懷,每過其地,必訪主人索觀,而修羽堅為竹中之游,不可復見。辛未(1631)三月?!?/p>
從時間上看,是他看了不久之后就畫的?!靶∷耐酢敝械耐蹶乓伯嬤^《秋山圖》。后來,王石谷、王鑒都畫過《秋山圖》,通過自己的想象去畫,跟原來的《秋山圖》基本上沒有關系了,是憑著自己的想象和理解畫出來的。在王翚的《秋山圖》里有紅葉,這有點相似,但也還是通過他自己的想象畫的;王時敏的叫《仿子久秋山圖》;王鑒的畫叫《仿大癡秋山圖》,董其昌為其題跋;王原祁臨的畫則是多了一開頭的題跋:“大癡秋山余從未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