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敏,董麗霞
內蒙古民族大學,內蒙古028000
近代護理學創(chuàng)始人、護理教育學奠基人弗洛倫斯·南丁格爾認為,護理是使千差萬別的人都能達到治療或康復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狀態(tài)[1]。自近代護理誕生以來,關懷與護理就密不可分。關懷是護理的本質,為病人進行人文關懷護理,是護士應具有的職業(yè)素養(yǎng),同時也是《護士條例》應奉行的基本職責。《“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2]中指出:“加強醫(yī)療服務人文關懷,構建和諧醫(yī)患關系”。在深化推進健康中國的大背景下,融合護理與人文關懷是衛(wèi)生健康事業(yè)的重要工作部分。有研究表明,關懷并非與生俱來,是通過環(huán)境和教育的互動,經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逐漸建構起來的[3]。關懷氛圍是個體對外界環(huán)境中人與人之間關愛、關心、照顧等的體驗和認同,從而影響到個人的工作態(tài)度、完成工作的程度和效果[4]。臨床實習期是護理實習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時期,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階段。在這期間能夠提高護理實習生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護生的人文關懷意識和能力。本研究擬了解當前護理學本科實習生人文關懷能力及醫(yī)院關懷氛圍感知的現狀,探討護理專業(yè)大學生人文關懷能力與醫(yī)院關懷氛圍感知二者的相關性。為提高護理學本科實習生人文關懷能力培養(yǎng)提供參考,為臨床帶教者營造良好的關懷氛圍提供參考。
采用整群抽樣選取內蒙古某高校護理學專業(yè)577名本科實習生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正在實習期的護理學本科實習生;②知情并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因個人原因實習期未滿3個月者;②既往或目前患有精神疾病者。
1.2.1 一般情況調查表
調查內容包括性別、民族、是否獨生子女、居住地、政治面貌。
1.2.2 護理專業(yè)大學生人文關懷能力量表
該量表由黃弋冰[5]于2007年以美國護理理論專家Watson的人性關懷理論及十大關懷因素作為基礎編制而成。問卷由灌輸信念與希望(9個條目)、健康教育(7個條目)、人道利他價值觀(6個條目)、科學解決健康問題(4個條目)、協(xié)助滿足基本需求(4個條目)、提供良好環(huán)境(5個條目)、促進情感交流(5個條目)、幫助解除困難(5個條目)8個維度,共45個條目組成。45個條目中有10個反向條目。量表采用李克特5級評分法,“完全符合”計4分,“完全不符合”計0分,反向條目反向計分。每個條目的計分公式為:(100/N)×(X/4),N為量表條目數(本量表共45個條目,即N=45),X為該條目的賦值得分。各維度得分率=各維度得分/各維度理論得分×100%。量表采用百分制計分。量表得分越高說明人文關懷能力越強??偡?90分表示人文關懷能力優(yōu),80~90分表示人文關懷能力良好,60~<80分表示人文關懷能力中等,<60分表示人文關懷能力差[6]??偭勘淼腃ronbach′sα系數為0.904,分半信度為0.925,量表的內容效度為0.960,具有較好的信效度。
1.2.3 臨床實習護生對醫(yī)院關懷氛圍感知量表
該量表由程利[7]于2011年編制,該量表包含4個分量表。分量表1:臨床實習護生對臨床帶教老師給予病人關懷的感知(17個條目);分量表2:臨床實習護生對臨床帶教老師給予自己關懷的感知(19個條目);分量表3:臨床實習護生對同伴之間關懷的感知(14個條目);分量表4:臨床實習護生對科室其他人(包括非帶教護理老師、醫(yī)師和其他醫(yī)務人員等)給予自己關懷的感知(8個條目)。根據李克特5級評分法評分,“非常同意”計5分,“完全反對”計1分,得分越高則表示護生對實習醫(yī)院關懷氛圍感知越高??偭勘淼腃ronbach′sα系數為0.976,分半信度為0.841,內容效度為0.927,具有較好的信效度。
采用電子問卷對內蒙古某高校本科實習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及醫(yī)院關懷氛圍感知進行調查。研究者統(tǒng)一問卷的指導語和填寫注意事項,將問卷鏈接、指導語和填寫注意事項轉發(fā)給班主任,由班主任將問卷網的鏈接發(fā)放給本班級的實習生。問卷的問題均為必答題,填寫完整后方能提交,后臺設置每個賬號僅能提交1次,避免樣本重復。本次共發(fā)放577份問卷,回收577份,回收率為100%,去除時間不足3 min、>40 min和規(guī)律作答的問卷56份,有效問卷521份,有效回收率為90.3%。
521名護理學本科實習生中,女454人(87.1%),男67人(12.9%);漢族300人(57.6%),蒙古族210人(40.3%),其他民族11人(2.1%);非獨生子女336人(64.5%),獨生子女185人(35.5%);居住地:農村215人(41.3%),鄉(xiāng)鎮(zhèn)123(23.6%),城市164人(31.5%),牧區(qū)19人(3.6%);政治面貌:團員443人(85.0%),黨員60人(11.5%),群眾18人(3.5%)。
表1 人文關懷能力得分情況
表2 醫(yī)院關懷氛圍感知得分情況 單位:分
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除提供良好環(huán)境外,人文關懷能力各維度與醫(yī)院關懷氛圍各分量表之間呈正相關(P<0.01),見表3。
表3 護理本科實習生人文關懷能力與醫(yī)院關懷氛圍感知的相關性(r值)
本研究結果顯示,本科實習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的總分(70.90±9.81)分,得分率為70.90%,結果與黃戈冰等[5-6,8]的調查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學本科實習生人文關懷能力處于中等水平,說明人文關懷培養(yǎng)仍存在不足。以往受到“輕人文”觀念影響,我國護理教育缺乏對人文素質的教育,導致人文教育滯后和不足[1]。近年來,護生人文關懷已受到護理學者、護理教育者的高度重視,護理院校先后對課程設置進行了修改,增加了人文課程的設置,護生人文關懷能力有了一定提升[9]。本研究中的護理實習生來自同一個院校,實習醫(yī)院散布在各地。本科護理實習生人文關懷能力處于中等原因可能為學校和醫(yī)院對護生的人文教育多集中于在校期間,高校和實習醫(yī)院對實習護生人文關懷培養(yǎng)教育不足,進入臨床后,護理實習生需熟悉實習醫(yī)院環(huán)境,學習醫(yī)院規(guī)章流程,完成繁雜的臨床工作,導致在臨床實踐中,不能從病人的心理、生理、文化素養(yǎng)等多方面,全方位考慮病人的需求,對病人的人文關懷不足。建議醫(yī)院與學校之間應加強合作,提升實習護生在臨床實習階段的人文關懷能力。
本研究中,提供良好環(huán)境、幫助解除困難2個維度得分相對較低,得分率不足60%,這與張雪等[10-11]研究結果相似??赡茉驗閷嵙曌o生人生經歷少,生活閱歷不足,加之沒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思考問題單一,換位思考的能力較弱,不能全方位地為病人提供良好環(huán)境和幫助解除困難。因此,提升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應尤其注意提升良好環(huán)境和幫助解除困難方面。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學本科實習生醫(yī)院關懷氛圍感知量表條目均分為(4.40±0.70)分,各分量表條目均分由高到低依次為:臨床實習護生對同伴之間關懷的感知[(4.44±0.72)分]、臨床實習護生對臨床帶教老師給予病人關懷的感知[(4.42±0.71)分]、臨床實習護生對臨床帶教老師給予自己關懷的感知[(4.38±0.77)分]、臨床實習護生對科室其他人給予自己關懷的感知[(4.32±0.81)分]。各維度及量表的條目均分略高于陳玲玲等[12-14]研究結果,實習護生對醫(yī)院關懷氛圍感知較好。其中臨床實習護生對科室其他人給予自己關懷的感知最低,可能為在科室中,除帶教老師外的醫(yī)務人員的帶教意識較差,實習護生與之交流很少,對實習護生的關懷相對缺乏[7]。
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除提供良好環(huán)境維度外,人文關懷能力各維度與醫(yī)院關懷氛圍感知總分及分量表得分均呈正相關。說明實習醫(yī)院營造的醫(yī)院關懷氛圍越好,實習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就越強。有研究表明,關懷環(huán)境與關懷體驗對護生的職業(yè)態(tài)度具有積極的作用,有助于護生對關懷對象態(tài)度的形成[15]。在實習期間,一個好的組織關懷氛圍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人文關懷知識及人文關懷潛能[16]。對于臨床實習期的護生來說,實習醫(yī)院就是護生的組織。因此,實習護生對實習醫(yī)院關懷氛圍有良好的感知對于其人文關懷能力有積極的作用。關懷氛圍感知水平由關懷氛圍及感知者本身的感知能力決定[17]。提示護理教育者和護理管理者要重視醫(yī)院關懷氛圍。一方面,要強化人文關懷氛圍的營造;另一方面,要提升護生對關懷氣氛的感知能力,有效幫助實習護生感受到濃郁的醫(yī)院關懷氛圍。
護理學本科實習生人文關懷能力與醫(yī)院關懷氛圍感知呈正相關。因此,為護理學本科實習生營造良好的醫(yī)院關懷氛圍,進一步提升護理學本科實習生對醫(yī)院關懷氛圍的感知,能更好地提升護理學本科實習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因時間、人力所限,本研究采僅選擇了內蒙古1所高校的護理學本科實習護生,樣本覆蓋面較小,無法反映各地區(qū)、各級別醫(yī)院護生實習現狀及影響因素。今后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擴大樣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