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春丹
上將萬海峰,攝于2000年前后。
據(jù)新華社4 月25 日消息 原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原成都軍區(qū)政治委員萬海峰同志,因病醫(yī)治無效,于2023年3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
萬海峰是河南省光山縣人,1933 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7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他擔任勤務員,參加了敵后游擊戰(zhàn)爭??谷諔?zhàn)爭時期,他歷任警衛(wèi)員、參謀、營長、副團長、副大隊長、大隊長等職,參加了黃橋戰(zhàn)役、奔襲靖江城、突襲八圩港等戰(zhàn)役戰(zhàn)斗。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他歷任科長、副團長、團長等職,參加了蘇中、萊蕪、孟良崮、豫東、淮海、渡江等戰(zhàn)役戰(zhàn)斗。新中國成立后,他歷任師參謀長、副師長、室主任、師長、副軍長、軍長,北京軍區(qū)副司令員、副政治委員等職,參加了抗美援朝,為部隊革命化、現(xiàn)代化、正規(guī)化建設作出了貢獻。
萬海峰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在黨的十三大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他1955 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88 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曾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3 月31 日上午,最后一位原中顧委委員、原成都軍區(qū)政委萬海峰在臥床休息時安靜離世,享年103歲。
萬海峰是開國大校,1988 年實行新軍銜制后成為首批上將,這是新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最高軍銜。
他去世后,與他同批授銜的17 位上將中,僅遲浩田一人健在了。他的去世,也為紅28軍的歷史畫上了句號。兩屆共372 名委員組成的中顧委的歷史,也翻過了最后一頁。
1982 年,中共十二大召開,時任北京軍區(qū)副政委萬海峰當選為中央委員。不久后,他被中央軍委任命為成都軍區(qū)政委。
深秋時節(jié),萬海峰輕裝赴任。到任后,他首先面對的是軍區(qū)內部積累已久的矛盾。
成都軍區(qū)機關是“文革”中的“重災區(qū)”,形成了錯綜復雜的派性矛盾。粉碎“四人幫”后,在清查工作中又打擊了一批人,機關內部團結出現(xiàn)嚴重裂痕。成都軍區(qū)已有11 年未召開黨代會,這在各大軍區(qū)是絕無僅有的。
萬海峰上任不久就收到各級干部要求落實政策的大量申訴信。他與十二大后同時到任的成都軍區(qū)司令員王誠漢取得共識,成立了調查小組,要求有錯必糾,錯多少改多少。一些人擔心這會否定那段時期的工作,萬海峰提出:“要徹底否定‘文化大革命’,首先要勇于否定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錯誤?!?/p>
全軍區(qū)共為“文革”中受迫害的5300 人平反,為被錯劃為“右派”的近千人作了改正,對2300 件歷史遺留案件中的1700 余件改變了原結論或處分。1983 年11 月,中共成都軍區(qū)第五次代表大會順利召開,選舉萬海峰為軍區(qū)黨委書記,王誠漢為副書記。
萬海峰面臨的另一個歷史遺留問題是,“文革”中軍隊執(zhí)行的“三支兩軍”損害了軍地關系,這在民族關系復雜的西南地區(qū)尤其嚴重,其中矛盾最突出的是軍隊占用地方土地和房屋的問題。
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指出,軍隊要自覺地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經濟建設的大局,要在這個大局下面行動。因此,上任伊始萬海峰就提出,要積極主動解決軍地關系問題。
成都軍區(qū)和四川省政府聯(lián)合成立了退房領導小組。萬海峰多次主持會議,逐一研究重大案子的解決方案。他強調,要尊重地方政府,絕不能與民爭利。
陸軍47 醫(yī)院與新都寶光寺有地產爭議,雖然產權屬于軍方,但軍區(qū)從宗教政策和支持地方發(fā)展旅游業(yè)出發(fā),將5200 平方米的地產和房屋無償移交給了寶光寺。軍區(qū)三局駐地當年多占用了無主荒山坡200 多畝,軍區(qū)主動把190 畝好地和能耕種的坡地退給了群眾。南充軍用機場長期閑置未用,萬海峰指示駐軍將宿舍的平房改為樓房,收縮營區(qū),騰出大片良田交給當?shù)剞r民。
至1983 年底,軍區(qū)處理了259 件較大的遺留問題,其中僅一個軍就清退房屋56600 多平方米、土地1680 多畝,賠償現(xiàn)金609萬元。
進入1985 年,醞釀已久的百萬大裁軍腳步漸近。
鄧小平在會見外賓時幾次談起,世界大戰(zhàn)一二十年內打不起來。他說:“我們既然看準了這一點,就犯不著花更多的錢用于國防開支,要騰出更多的錢來搞建設。可以下這個決心。”他反復說,軍隊要“消腫”。“腫”在哪里,主要是腫在各級領導機關,再就是大軍區(qū)。
萬海峰上將
按照總參謀部初步擬定的精簡整編方案,三總部機關人員編制將精簡一半,原來的11個大軍區(qū)合并成7個。
1985 年3 月,消息傳來,成都軍區(qū)將被撤掉,合并到昆明軍區(qū)中去。4 月,全軍各大單位參謀長會議在京召開,討論后的方案仍是如此。這很自然,因為當時昆明軍區(qū)是全軍唯一有作戰(zhàn)任務的大軍區(qū),鄧小平曾三次通令嘉獎參戰(zhàn)部隊,胡耀邦曾親臨前線視察,還題詞“國威軍威看西南”。
這一消息在位于北較場的成都軍區(qū)大院中引起了巨大的波動。在建的現(xiàn)代化通訊情報中心大樓,挖好的地基三次填平,又三次重新動工,足見其波動之劇。萬海峰和王誠漢盡力安定人心,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進行,同時也在組織人力,對保留成都軍區(qū)的合理性收集論據(jù)。
昆明軍區(qū)政委謝振華形容,在定案公布之前,一種“到底鹿死誰手還很難說”的想法仍在大家腦中縈繞。
1985 年5 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在北京京西賓館召開,方案就要最后“定盤子”了。
萬海峰和王誠漢召集一起來參會的成都軍區(qū)軍務部部長劉國斌、干部部部長程功明、干部部處長李德義開會,商定在軍委做出最后決定前按正當程序向軍委反映意見。李德義執(zhí)筆,連夜起草了《關于昆明、成都軍區(qū)合并后定點問題的幾點想法》的建議信。
信中提出,大軍區(qū)定點要有利于作戰(zhàn)指揮,便于組織部隊向其他戰(zhàn)區(qū)機動,因此設置上應具有一定的彈性和穩(wěn)定性,不宜過于靠前。信中強調,成都到昆明、西藏的交通和通信設施比較完善,特別是成都到拉薩一線經過30 多年建設,公路、通訊、倉庫、兵站等都比較完善,而僅僅新開通昆明到拉薩的通訊線路一項就需要投資上億元。
信寫好后,以萬海峰和王誠漢的名義,分送軍委常務副主席楊尚昆以及軍委副秘書長楊得志、余秋里、張愛萍和洪學智。在軍委擴大會議分組討論會上,萬海峰和王誠漢又根據(jù)這封信的內容作了聯(lián)名發(fā)言,得到不少人的響應。
總參謀長楊得志征求擬在昆明、成都軍區(qū)合并后出任新司令員的第一軍軍長傅全有的意見,傅全有說,領率機關駐地應該從長遠考慮,云南邊境的戰(zhàn)事是階段性、局部的,不是永遠的戰(zhàn)場,一旦戰(zhàn)爭結束,昆明偏于一角,對于整個軍區(qū)部隊建設和管控西藏方向都是不利的,定點成都更有利。副總參謀長何政文兼任軍委精簡整編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最初支持定點昆明,這時也改變了看法,向軍委提出了定點成都的建議。
6月3日下午,方案將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全體會議上公布,成為定局。當天中午,成都軍區(qū)的人比其他人早兩小時得到消息:“定了!變了?”
新組建的成都軍區(qū)包括云、貴、川、藏三省一區(qū)。6月5 日,中央軍委任命了新的軍區(qū)領導班子。65 歲的萬海峰擔任政委,是原昆明軍區(qū)和成都軍區(qū)班子中唯一留任的,新組建的軍區(qū)黨委共8 位常委,除他之外都是從軍級領導職務上提升上來的,新班子平均年齡54 歲,比過去老班子年輕10歲。
在萬海峰的帶領下,新班子在“擇優(yōu)任用、一視同仁”的前提下,在干部調配中大體做到原成都、昆明兩個軍區(qū)各一半。機關住房緊張,萬海峰動員原成都軍區(qū)機關干部優(yōu)先照顧來自原昆明軍區(qū)的干部,并把一幢剛建成的宿舍樓全部讓給由昆明來的機關干部及其家屬居住。
8 月23 日,在新落成的成都軍區(qū)大禮堂召開了歡迎昆明軍區(qū)機關干部大會,成都軍區(qū)翻開了新的一頁。
1987 年,萬海峰在十三大上當選中顧委委員。這年,孫德閣成為他在北京的駐地的工作人員,他回京開會時,孫德閣經常陪同。
孫德閣談到,中顧委開會地點在中南海九號會議室。一些久經沙場的委員們發(fā)言果敢,即便最高層領導蒞會他們有意見也直言不諱。相比之下,萬海峰算是中顧委中的“小字輩”,發(fā)言不多,很講分寸。
1990 年,萬海峰達到最高服役年限,退出軍隊領導崗位。1998年9月,他正式離休。
從那以后,他每到一地,哪怕只能逗留三五天,也要留出足夠時間去探望當?shù)氐睦蠎?zhàn)友、老部屬。離休后五年里,他看望了240多位老戰(zhàn)友。
每次他對秘書孫德閣講起自己的老領導、恩人高敬亭,都會流淚。
1933 年,紅軍長征后留在鄂豫皖根據(jù)地的紅28 軍政委高敬亭在行軍途中“撿到了”快要凍餓而死的紅軍小戰(zhàn)士萬海峰,破例將13 歲的他收入麾下,留在身邊做勤務員,對他視如己出。他本來只有一個乳名叫“毛頭”,是高敬亭給他取名“萬海峰”,寓意“紅軍從四面八方匯集而來,像海洋一樣大,像山峰一樣高,部隊和個人都有光輝燦爛的前程”。
國共第二次合作后,高敬亭率領的紅28 軍被改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成為新四軍四個支隊中戰(zhàn)斗力很強的支隊,身為四支隊司令員的高敬亭也成為新四軍著名戰(zhàn)將。但1939 年6 月的一天,高敬亭奉新四軍軍部電令,帶著萬海峰等20 名戰(zhàn)士前往安徽肥東縣青龍廠開會,一到卻被關押起來。
6 月24 日是萬海峰一生中最為刻骨銘心的日子。在這一天,高敬亭因“破壞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等罪名被錯誤處決,年僅32歲。
這件事對年輕的萬海峰而言是一次精神上的重創(chuàng),如同晴天霹靂一般。他第一次親身領略了斗爭的殘酷,這對他一生的性格和作風影響至深。他后來曾說,這件事從反面教育了他,遇事三思而行,不可輕率魯莽,不能捕風捉影,對待干部的處理必須持慎重態(tài)度。
1977 年,中央為高敬亭平了反。多年來,萬海峰一直為高敬亭之事而奔走。1989 年,在高敬亭犧牲50周年之際,萬海峰主持出版了《被錯殺的將軍》,全國政協(xié)主席李先念和徐向前元帥等題詞。萬海峰為該書作序時寫道:“高敬亭同志被錯殺,是新四軍的一大冤案。他的死,是我黨我軍的一個巨大損失?!?/p>
退下來后,萬海峰依舊繁忙,他一直很掛念老區(qū),有機會就去走訪。
京九鐵路項目1992 年上馬,當時有兩個方案:一是經安徽阜陽到江西九江,二是經河南信陽到九江。第一個方案被采納的可能性更大,因為第二個方案要繞行大別山,會增加投資。河南信陽地區(qū)副專員鄭淑真找到萬海峰,希望他為家鄉(xiāng)說話。
萬海峰聯(lián)系了李德生、尤太忠、鄭維山、高厚良、陳明義、潘焱、曹思明七位老將軍,上書中央,建議國家對老區(qū)進行幫助和扶持。中央很快批下來,同意京九線走老區(qū),讓京九線成為了一條扶貧線。
1998 年,萬海峰到安徽舒城縣新四軍四支隊舊址視察,發(fā)現(xiàn)旁邊的小學條件很差,就與高敬亭的老戰(zhàn)友汪道涵、裴先白等一同倡議,建設一所希望小學。20 多位四支隊老戰(zhàn)士積極響應,集資30 萬元,將新小學命名為“敬亭小學”。
從1972 年就任北京軍區(qū)副司令開始,北京北新倉胡同16號院就成為萬海峰的家。院落清幽靜謐,室內簡素,會客廳的墻上掛著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和朱德的大幅合影,還掛著萬海峰與鄧小平、江澤民等中央領導的合照。
萬海峰的離休生活很有規(guī)律,最喜歡的運動就是散步。他每天早上6 點起床,帶上小收音機外出,邊散步邊收聽新聞?;貋砗?,他用早餐,看報刊雜志,會見來自家鄉(xiāng)和部隊的客人。
他和夫人趙政感情很好。趙政也是一位老革命,是五六十年代授銜的43 位女校官之一。1943 年,還是新四軍團職干部的萬海峰與女軍醫(yī)趙政經組織介紹于10 月在蘇中抗日戰(zhàn)場結婚。他們的結婚證被趙政視若珍寶,縫在了內衣里,片刻從不離身,使之在多年的戰(zhàn)火中保存下來。后來軍事博物館希望收藏這張結婚證,被趙政婉拒。
萬海峰對兒子萬曉平、萬曉松、萬曉援和女兒萬曉荊要求嚴格,很忌諱子女躺在父輩的功勞簿上,并立下規(guī)矩:不許子女到自己和夫人領導的部隊當兵。萬曉援后來成為了總參四部部長、共和國少將。
他晚年時,家里四世同堂,兒孫繞膝,其樂融融。作為老紅軍、老將軍,他工資水平不低,但平日里院子里的生活簡單樸素,院子里的人也一貫低調。
他晚年出版了自己的傳記《跨越硝煙與鮮花》。在組稿期間,萬海峰對秘書孫德閣回憶起很多舊事。
萬海峰與夫人
高敬亭犧牲后,萬海峰被送到新四軍教導隊學習,畢業(yè)后分配到陳毅和粟裕任正副指揮的新四軍江南指揮部任偵察參謀,陳毅和粟裕對他這位高敬亭的部下很是關照,他也表現(xiàn)出色。皖南事變后,新四軍一師師長粟裕提拔21 歲的萬海峰出任營長,有人把這次火線提拔稱為他人生的“四級跳”。受粟裕提攜和培養(yǎng),萬海峰在敵后抗日戰(zhàn)場迅速成長。在解放戰(zhàn)爭中,他幾乎參加了華東戰(zhàn)場的每一次重大戰(zhàn)役,他常說:“我這點兒參謀本事,都是粟裕首長手把手教的。”
皮定均是萬海峰口中“很會打仗”的人,他既是萬海峰的第三位伯樂,也是其莫逆之交。抗美援朝戰(zhàn)爭開始后,時為24 軍71 師副師長的萬海峰要隨機關被編入空軍,軍長皮定均勸他留下來當炮兵主任,因為朝鮮戰(zhàn)場能起重要作用的一定是炮兵,萬海峰據(jù)此婉拒了升遷。事實的確如此,手榴彈、大炮和坑道成了志愿軍的“三大法寶”。
離休后,萬海峰每年都會到唐山看看。他從朝鮮戰(zhàn)場回國后駐軍唐山近20 年,唐山大地震發(fā)生時,抗震救災的最初名單里沒有他,已任北京軍區(qū)副政委的他主動提出去前線救災,被任命為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副總指揮。
2007 年,萬海峰擔任了“紅軍小學”建設工程理事會榮譽理事長。到目前為止,全國已建成400 多所“紅軍小學”。萬海峰夫婦還加入“一幫一”助學行動,常年資助貧困兒童。
2020 年,萬 海 峰住進301 醫(yī) 院?!鞍艘弧鼻跋Γt(yī)院想拍攝一段他寄語建軍節(jié)的視頻,他爽快答應了,特地穿上嶄新的紅軍軍服,面對鏡頭端坐在沙發(fā)上,鏗鏘有力地說:“我是1933 年入伍的,今年100歲?!?/p>
2021 年“七一”前期,101 歲的萬海峰獲得“光榮在黨50 年紀念章”,是榮獲此項殊榮的黨齡最長的老黨員之一。
河南新縣(原鄂豫皖根據(jù)地首府)的“鄂豫皖蘇區(qū)將帥館”有一面銅制的將帥墻,雕刻著大別山走出去的349 位共和國將帥的塑像。第一排正中為劉伯承元帥和徐向前元帥,兩側為徐海東大將、陳賡大將和王樹聲大將,此外還有21 位上將、43 位中將和280 位少將。萬海峰的雕像在第一排最右側,他也是這些將帥中最后一位離世的。
多年來,萬海峰一直盡力照顧高敬亭的幼女高鳳英。他去世后,年過八旬的高鳳英發(fā)來悼文,稱萬海峰“如同我的父親一樣”,萬海峰的離去使她感到“從此失去精神的依靠”,落款是“女兒”。
萬海峰將軍回家鄉(xiāng)光山縣槐店鄉(xiāng)萬河村綠之風希望小學視察,并與綠之風希望小學師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