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作者單位:315040 寧波市醫(yī)療中心李惠利醫(yī)院東部院區(qū)超聲科
乳腺癌指的是乳腺上皮細胞在多種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發(fā)生增殖失控進而惡變的病癥,患者早期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乳房腫塊、乳頭溢液、淋巴結腫大等,晚期出現(xiàn)遠端轉移可引發(fā)多器官病變,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1]。淋巴水腫是乳腺癌術后的常見并發(fā)癥,其病理表現(xiàn)為因淋巴管堵塞致使淋巴液異常聚集于組織間隙,導致皮膚形態(tài)與結構發(fā)生改變,患者多伴有上臂疼痛或肢體功能障礙等[2]。臨床上往往依靠病史、臨床癥狀、體格檢查等對乳房淋巴水腫進行鑒別診斷,但部分患者因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易導致漏診、誤診[3]。超聲具有高效、無創(chuàng)、操作簡便等優(yōu)勢,其可通過測量皮下組織層厚度對淋巴水腫進行診斷評估,但關于淋巴水腫的臨床分級與超聲表現(xiàn)之間的相關性研究較少[4]?;诖?,本研究旨在分析超聲測量乳腺癌患者真皮厚度與乳房淋巴水腫的相關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對象 回顧性分析2017 年1 月至2021 年6 月在寧波市醫(yī)療中心李惠利醫(yī)院東部院區(qū)行保乳手術后發(fā)生淋巴水腫的118 例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患者的臨床資料(乳腺癌組);另選取同期本院收治的100 例未接受乳腺手術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作為對照組。納入標準:(1)乳腺癌組患者診斷標準符合《中國抗癌協(xié)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guī)范(2015 版)》[5];(2)乳腺癌組患者均為單側肢體淋巴水腫;(3)無精神障礙者。排除標準:(1)合并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者;(2)存在超聲檢查禁忌證者;(3)患有淋巴瘤或其他惡性腫瘤者。所有患者均為女性,其中乳腺癌組年齡35~60(46.18±7.53)歲;左側上肢水腫52 例,右側上肢水腫66 例。對照組年齡36~60(46.30±7.51)歲。兩組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超聲檢查,使用飛利浦公司生產的EPIQ5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系統(tǒng),高頻線陣探頭,頻率為5~12 MHz;邁瑞公司生產的Resona R7 彩色超聲多普勒診斷儀,高頻線陣探頭,頻率為5~14 MHz?;颊呷⊙雠P位,充分暴露待檢肢體,依次掃查腋、肱、頭、貴要靜脈,反復、重點掃查腫脹部位,觀察皮膚和皮下組織結構的改變,觀察病變處的皮膚、皮下組織及深筋膜的聲像圖特點,測量皮膚全層、皮下組織及深筋膜各層的厚度。所有患者均由專業(yè)人員檢測。
1.3 觀察指標 (1)分析兩組超聲影像學特征。(2)比較兩組皮膚全層、皮下組織、深筋膜增厚度。(3)根據(jù)淋巴水腫臨床分級將118 例患者分為Ⅰ級組(44 例)、Ⅱ級組(40 例)、Ⅲ級組(34 例),比較不同臨床分級患者皮膚全層、皮下組織、深筋膜增厚度。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4.0 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影像學特征分析 乳腺癌組淋巴水腫聲像圖顯示,皮下組織增厚,回聲增強,可見不規(guī)則裂隙樣無回聲(圖1)。對照組正常組織聲像圖顯示,表淺皮膚呈線狀高回聲帶,皮下組織層呈略低于皮膚中低回聲帶,各層肌纖維回聲清晰(圖2)。
圖1 乳腺癌組淋巴水腫聲像圖
圖2 對照組正常組織聲像圖
2.2 兩組皮膚全層、皮下組織、深筋膜增厚度比較 乳腺癌組患者皮膚全層、皮下組織、深筋膜增厚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1),見表1。
表1 兩組皮膚全層、皮下組織、深筋膜增厚度比較(cm)
2.3 不同臨床分級乳腺癌患者皮膚全層、皮下組織、深筋膜增厚度比較 隨著臨床分級的增加,Ⅰ級組、Ⅱ級組、Ⅲ級組皮膚全層、皮下組織、深筋膜增厚度也逐漸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1),見表2。
表2 不同臨床分級乳腺癌患者皮膚全層、皮下組織、深筋膜增厚度比較(cm)
淋巴水腫是由積聚在皮膚和皮下組織的淋巴液出現(xiàn)循環(huán)障礙所導致的疾病,是乳腺癌患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6]。乳腺癌術后發(fā)生淋巴水腫的病理機制主要在于手術后淋巴管結扎會引起淋巴堵塞,大量淋巴積存于組織間隙內,淋巴液回流受阻,長時間的刺激引起皮下脂肪組織纖維化,皮膚和皮下組織增厚,皮膚表面逐漸角化、粗糙,導致局部組織腫脹,淋巴水腫形成[7-8]。
臨床上通常采用超聲、CT、MRI、淋巴管造影等檢查方式來診斷淋巴水腫,其中CT、MRI 均可清晰顯示乳腺發(fā)生淋巴水腫時軟組織變化情況,淋巴管造影不僅能顯示淋巴管和淋巴結形態(tài),還能反映淋巴管功能,但無論是CT、MRI 還是淋巴管造影均存在價格高昂、檢查時間長等缺陷[9-10]。相比之下,超聲檢查則具有價格低廉、操作簡便、無創(chuàng)且可重復等優(yōu)勢,近年來在淋巴水腫的臨床診斷中應用廣泛。
正常皮膚和皮下組織的超聲檢查聲圖像表現(xiàn)為兩條較強的回聲細帶,中間為較寬的中等回聲細帶,并呈低回聲-中回聲,內部回聲不均勻[11]。當發(fā)生乳房淋巴水腫時,淋巴液積聚在組織間隙,其超聲表現(xiàn)為皮膚結構層次不清,皮膚、皮下組織及深筋膜增厚明顯,筋膜下肌層回聲模糊,紋理不清,皮下組織回聲發(fā)生改變,可見裂隙樣無回聲,皮下組織增厚區(qū)內無血流信號或探及少量血流信號[12-13]。本研究中,乳腺癌組皮膚全層、皮下組織、深筋膜增厚度均高于對照組,提示乳房淋巴水腫可通過超聲測量真皮厚度進行判斷。
發(fā)生淋巴水腫時,滯留在組織間的淋巴液壓迫管壁,致使管壁擴張,彈性消失,加重淋巴管阻塞和纖維組織增生[14]。淋巴液外溢后刺激周圍結締組織大量增生,引起皮下組織增厚,且伴有大量積液,內有低回聲和液性回聲,隨著病情不斷進展,積液也不斷增多,組織裂隙逐漸增寬,形成小塊液性回聲區(qū),以中高回聲為主,具有一定的特異性[15]。國際淋巴學會對淋巴水腫進行了3 級臨床分級,本研究通過觀察不同臨床分級的超聲影像得出,隨著臨床分級的增加,Ⅰ級組、Ⅱ級組、Ⅲ級組皮膚全層、皮下組織、深筋膜增厚度也逐漸升高,說明不同臨床分級淋巴水腫的超聲表現(xiàn)存在差異。綜上所述,乳房淋巴水腫可通過超聲測量真皮厚度進行判斷,隨著淋巴水腫臨床分級的增加,乳腺癌患者皮膚全層、皮下組織、深筋膜增厚度也逐漸升高,因而可將超聲測量的真皮厚度作為淋巴水腫臨床分級的一項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