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飛 周芃 張冠龍
(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科,河南 鄭州 450000)
急性冠脈綜合征是由易損斑塊的破裂、侵蝕及繼發(fā)血栓引起的,近年來發(fā)病率逐年增加,發(fā)病急,患者預后較差,盡早診斷及干預對于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1-2]。易損斑塊的出現常導致嚴重的心血管事件,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主要誘因就是易損斑塊破裂[3]。冠狀動脈造影可反映管腔的邊界,但不能評估管腔內部形態(tài)、斑塊負荷和成分,臨床一般不使用冠狀動脈造影來診斷易損斑塊[4]。臨床上評估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的“金標準”是血管內超聲(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近年來,虛擬組織學血管內超聲(virtual histology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VH-IVUS)檢查常用來分析易損斑塊的形態(tài)、性質和成分[5-6]。
斑塊滋養(yǎng)血管是在冠狀動脈壁上呈網格狀分布的一種微血管,可為組織輸送營養(yǎng)物質和承擔血氧供應的任務。許多研究[7-8]指出,滋養(yǎng)血管具有易損性的特性,并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滋養(yǎng)血管在IVUS圖像中顯示為位于粥樣斑塊以外的呈異常低回聲的管狀結構,直徑約為數百微米[9-10]。
目前,少有臨床研究關注在不同類型心絞痛患者中斑塊滋養(yǎng)血管與其易損性的關系。因此,本研究使用灰階IVUS、VH-IVUS檢查,對比穩(wěn)定型心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與UAP患者的IVUS超聲參數指標及滋養(yǎng)血管特征參數,比較分析不同類型心絞痛患者病變血管斑塊的IVUS特征參數變化及其臨床意義。
選取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2019年7月—2021年3月確診的50例SAP患者(SAP組)、50例UAP患者(UAP組),兩組基線資料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
納入標準:(1)研究對象的年齡范圍為19~75歲;(2)符合心絞痛(UAP或SAP)診斷標準[11];(3)患者愿意接受IVUS檢查,至少有一支血管的狹窄程度>50%;(4)本研究獲得患者本人的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1)甲狀腺功能疾病;(2)惡性腫瘤患者;(3)凝血功能疾病;(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嚴重的心力衰竭患者(紐約心功能分級≥Ⅱ級)[12];(6)心臟起搏器植入的患者;(7)左主干病變、心源性休克、嚴重的肝腎功能疾病。
研究標書及相關材料在報請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研究批準后實施(院(倫)批[2019]17號)。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第2天冠狀動脈造影結束后進行灰階IVUS及 VH-IVUS 檢查:按照標準的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導管操作技術檢查,冠狀動脈內注射硝酸甘油0.2 mg,沿0.014 in(1 in=25.4 mm)導引鋼絲送入2.9 F 20 MHz Eagle Eye超聲探頭(Volcano公司,美國),超聲探頭出指引導管頭前去除探頭自身偽影,越過冠狀動脈左主干分叉直至病變遠端,采用自動回撤裝置以0.5 mm/s的恒定速率回撤到指引導管內,同時連續(xù)記錄影像。影像數據刻錄光盤,利用S5超聲系統(tǒng)(Volcano公司,美國)配備的PCVH 2.2軟件將射頻數據重建為VH-IVUS影像,手動校正每一幅橫斷面影像后系統(tǒng)自動分析出斑塊成分。IVUS檢查前,向冠狀動脈內注入0.2 mg硝酸甘油使血管擴張。
滋養(yǎng)血管顯示為低回聲的管狀形態(tài)。滋養(yǎng)血管的出現率為血管截面中存在滋養(yǎng)血管的患者數與總患者數的比值。自動分析冠狀動脈罪犯血管最小管腔面積、外彈力膜面積、斑塊面積、斑塊負荷、斑塊長度、血管重構系數、罪犯血管遠端參考段的管腔面積、外彈力膜面積。血管組織邊界被確定后,系統(tǒng)處理生成血管虛擬組織學影像,根據VH-IVUS軟件所構建的組織圖像對斑塊成分進行分析,白色代表鈣化組織,綠色代表纖維組織,黃色代表脂質組織,紅色代表壞死組織。VH-IVUS軟件利用每個切面獲得的數據計算出纖維、纖維脂質、致密鈣化、壞死核心的面積及其所占百分比。
重構指數為病變部位血管的外彈力膜面積/參考血管的外彈力膜面積,重構指數≥1.05為正性重構,≤0.95為負性重構,介于二者之間為無重構[13]。
SAP組罪犯血管的斑塊面積、斑塊負荷、斑塊長度和血管重構系數測定值低于UAP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SAP組罪犯血管的最小管腔面積、外彈力膜面積與UAP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SAP組和UAP組患者罪犯血管的灰階IVUS參數比較
SAP組罪犯血管中斑塊的纖維成分、纖維脂質、致密鈣化成分所占面積及所占面積百分比大小與UAP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SAP組的罪犯血管中斑塊的壞死核心成分面積及所占面積百分比均低于UAP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和圖1。
表3 SAP組和UAP組患者冠狀動脈斑塊的VH- IVUS 參數比較
注:A為SAP患者,B為UAP患者,可見UAP患者斑塊中的壞死核心面積占比較高。
SAP組冠狀動脈斑塊中的滋養(yǎng)血管最小管腔截面出現率與UAP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UAP組冠狀動脈斑塊中的滋養(yǎng)血管條數高于SAP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和圖2。
表4 SAP組和UAP組患者冠狀動脈斑塊中滋養(yǎng)血管特點比較
注:A為SAP患者,B為UAP患者,可見UAP患者斑塊中的滋養(yǎng)血管條數較多。
不同臨床分型的心絞痛患者臨床表現及預后存在一定差異,臨床亟待明確不同分型與VH-IVUS所測量的斑塊組成之間的關系,以便采取正確的治療策略[14]。本研究應用VH-IVUS方法評價了SAP及UAP患者的IVUS超聲參數指標及滋養(yǎng)血管特征參數,以期為臨床診療提供依據。
VH-IVUS將整個斑塊分為4類組織,確定斑塊成分的邊界對評估病變血管斑塊的穩(wěn)定性具有重要意義。利用IVUS對斑塊進行定量分析,斑塊性質有差別,導致超聲回聲不同,富含脂質的斑塊、纖維斑塊和纖維鈣化斑塊的回聲強度依次遞增。同時VH-IVUS能將所獲得的圖像信息進行疊加,重建斑塊的實時組織圖,最后再將這些斑塊進行病理學分類或分級[15-17]。本研究在斑塊構成方面發(fā)現,UAP組的斑塊長度、斑塊面積、斑塊負荷及血管重構系數測定值較SAP組高,具有顯著差異。UAP組斑塊負荷大,壞死組織在斑塊組成中占比較大。研究[18]顯示,斑塊內壞死核心組織所占面積大,斑塊破裂的概率大,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也相應增高,可認定UAP患者斑塊更具不穩(wěn)定性。
IVUS不僅可通過是否有低回聲來評估斑塊的易損性,還可通過斑塊外是否有滋養(yǎng)血管來評估斑塊的易損性。在一項研究[19]中發(fā)現,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演變和易損性與斑塊內滋養(yǎng)血管有關,當滋養(yǎng)血管還未成熟時,斑塊內易出血,易損性增加。有研究[20]通過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發(fā)現,在UAP患者中,存在滋養(yǎng)血管斑塊的脂質壞死核體積比無滋養(yǎng)血管斑塊的脂質壞死核體積更大,纖維帽也比后者更薄。有無滋養(yǎng)血管是冠狀動脈狹窄及斑塊不穩(wěn)定性的獨立預測因素[21]。本研究顯示UAP組冠狀動脈斑塊中的滋養(yǎng)血管條數比SAP組高,也提示UAP組患者斑塊易損性高于SAP組。
綜上所述,IVUS不僅能了解管腔的形狀及管壁的結構,還可根據回聲特點判斷病灶的性質,被認為是血管檢查的新的“金標準”。本研究采用IVUS對SAP和UAP患者的斑塊的性質、成分、滋養(yǎng)血管特征參數等指標進行分析,發(fā)現UAP患者冠狀動脈斑塊中壞死核心成分所占面積比例較高,冠狀動脈斑塊面積、斑塊負荷、斑塊長度和血管重構系數較大,斑塊內滋養(yǎng)血管形成較多。而在外彈力膜面積、最小管腔面積、纖維成分、纖維脂質和致密鈣化成分所占面積大小方面無統(tǒng)計學差異,提示這些因素不能作為SAP與UAP的鑒別依據,可能是受制于樣本例數少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炎癥是公認的心絞痛發(fā)展的核心因素,雖然有些斑塊確實不構成非常嚴重的狹窄,但由于存在廣泛的炎癥反應,也會引起斑塊的不穩(wěn)定性增加,炎癥因素結合超聲可作為預測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參考因素[22]。在今后的研究中可納入炎癥反應等因素,探討炎癥因素與斑塊的穩(wěn)定性之間的聯系,再進一步完善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