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長期累積。提高表達能力對學生具有深遠的意義,短期來看效果可能難以凸顯,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表達能力對于學生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和人際交往都有重要的意義。表達能力可以說是學生的“軟實力”,是一種隱含的素質(zhì)。善于表達的人,人際關(guān)系通常會比較好,能夠很好地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例如,在集體中,善于表達的人更容易被選為領(lǐng)導者。表達能力是人的語氣、表情和肢體語言協(xié)作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素養(yǎng),也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情商。小學生年齡較小,社會經(jīng)驗不足,表達能力也有待提高,這就要求教師要有目的性地指導和訓練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一、以學生的視角展開討論,提高學生的表達興趣
讓學生開口說話首先要提高學生的表達興趣,只有提高了他們的表達興趣,才能激起他們內(nèi)心的表達意愿,教師的教學目標也才能得以實現(xiàn)。一般來說,學生對于自己所熟悉的方式和領(lǐng)域會更有表達的欲望,比如童話故事、游戲活動或者神話傳說都能引起學生的表達興趣。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視角來展開討論,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比如,“被后羿射掉的太陽去哪了?”“諸葛亮和孫悟空誰厲害?”類似這樣的討論,學生會被這些新奇的問題所吸引,燃起表達的欲望。在課余時間,學生可能還會繼續(xù)探討這些話題。通過多頻率地展開類似的討論,學生的表達興趣就會逐漸被培養(yǎng)起來,對于日后各類討論話題,學生也能夠更有興趣參與。
二、以具有邏輯性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高效的語言表達是邏輯性的表達。邏輯性的語言表達有層次感、有側(cè)重點,會給人一種清晰的感覺。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就要提高學生的表達邏輯性,改變學生混亂的表達方式,讓表達變成一種高效的信息交換行為。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用邏輯性的語言來陳述讓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或者最喜歡的一種事物,通過反復(fù)訓練來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的教學目標。
例如,可以讓學生參照“我最喜歡……因為……,未來我會……”或者“我認為……是……,因為……”參照這樣的表達方式來進行陳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按照這種方式來訓練學生,讓學生的表達更加具有邏輯性。在教學之余,教師也要及時進行總結(jié),尋找更好的教學方法,或者對現(xiàn)有的邏輯表達方式進行優(yōu)化和改進,以便更好地對學生進行表達訓練。
三、以肢體動作進行反饋,豐富學生的表達方式
信息傳遞的最好方式是語氣、動作和表情共同協(xié)作,這是一種立體的表達方式,能夠提高信息的轉(zhuǎn)化效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展開肢體協(xié)調(diào)性的表達訓練,以此豐富學生的表達方式,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階段教學,先訓練學生的表達語氣,然后再觀察學生表達時的表情,最后再訓練學生的表達手勢。如在表達語氣的訓練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反復(fù)訓練來豐富學生對興奮、失落、不知所措等語氣的表達方式;在表情訓練階段,教師可以通過互動的方式來訓練學生表達羨慕、開心或認可等心情的表達能力;在手勢訓練的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同學之間相互協(xié)作的方式來提高學生靈活應(yīng)用各種手勢的表達能力。
四、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互動
為了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師要建立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機制,保證師生互動的頻率和質(zhì)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放松心情,放下心中的顧慮,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夠主動向教師提出問題,最終在師生互動中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不斷地認可自己,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互動中。此外,教師也要讓學生主動參與互動環(huán)節(jié),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
例如,為了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空余時間多加練習。如將課堂前5分鐘或者下課前5分鐘設(shè)置為學生的展示時間,在這一時間內(nèi),學生可以分享故事,也可以朗誦詩歌,只要是學生想要去展示的,教師都要鼓勵并予以表揚,為學生提供表達鍛煉的機會。
五、強化學生的表達意識
思維是行動的指導者。在小學階段,教師要在教學當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樂于表達的意識,讓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到表達的重要性,并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積極主動地去練習,用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語文學習。
比如,有的學生參加比賽的熱情非常高,但是如果在比賽當中失利,沒有得到獎項,可能就會產(chǎn)生負面情緒,而其他學生此時一般會用一些鼓勵性的話語對這位同學進行安慰。通常情況下,學生會用“加油、繼續(xù)努力”等詞匯來表達安慰,這些詞都是正能量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參賽者的負面情緒。但是,如果學生的表達方式?jīng)]有輔以情緒,就會使鼓勵起不到應(yīng)有的效果。因此,學生在說這句話時,可以帶有一定的情緒,如真誠地對其進行鼓勵,就一定會取得更好的安慰效果,讓參賽者能夠走出悲傷的心境。如果學生給予的情緒不正確,比如,嬉皮笑臉地向?qū)Ψ秸f出這樣的話,那么參賽者不僅不會得到安慰,反而還會覺得對方是在嘲諷自己,內(nèi)心可能更加難受。所以,教師讓學生樹立起表達意識的同時,也要讓學生注重表達方式,能夠正確地傳遞出自己的想法,讓對方接收到自己真正的心意,而不要起到截然相反的效果。
在培養(yǎng)小學生表達能力的方法上,教師應(yīng)制定時間短、頻率高的教學方式,通過滲透性的教學來影響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方法上,教師可以通過討論活動、邏輯陳述以及肢體協(xié)作表達等多種方式開展教學。對于小學生來說,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可以提高自信心,也可以促進情商的發(fā)展。但是從實際經(jīng)驗來看,小學生的表達能力比較欠缺,表達方式比較單一,表達內(nèi)容也比較混亂,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小學生的這些特點,予以科學的指導,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在具體的教學安排上,教師可以利用課堂零散的時間來開展教學;在教學計劃的具體實施上,教師可以利用各種小組討論來提高學生的表達興趣,然后再通過語言邏輯訓練和豐富的手勢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韓宗先(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大川鎮(zhèn)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