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小娟,張念淮
(河南省智慧教育與智能技術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 鄭州 450052)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增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以及經(jīng)濟的全球化,我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進出口貿(mào)易往來愈發(fā)頻繁,海洋運輸業(yè)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繁榮發(fā)展的航海貿(mào)易事業(yè)對于各種救生配套設備也產(chǎn)生了迫切的需求。一般而言,救生艇架基座和支撐結構是避免人員傷亡的重要因素[1-3]。基座承受的載荷較為復雜,不僅需要承受吊艇架產(chǎn)生的正應力,還需要考慮在工作時所受基座的剪切力,從而提升救生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诖?,將重點關注拋落式救生艇的工業(yè)產(chǎn)品設計、逆向思考、一般常規(guī)與求異、內部工程設計構造以及結構設計等方面,為拋落式救生艇的設計提供更多的參考依據(jù),從而更好地滿足其應用的特點與必要性。在解決方案中,設計思路可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從外形、結構和工程設計上都很難取得突破,但是,通過不斷的努力和改進,可以在較長時間內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結構來解決復雜的問題,從而獲得更好的解決效果,為拋落式救生艇的發(fā)展帶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zhàn)。
救生艇在工作過程中會因傾覆力矩和自身重力荷載的作用,將承受到的力借助基座傳遞至配套支撐結構上[4-6]。因此,為了有效降低救生艇在船舶運行過程中發(fā)生意外的概率,保證作業(yè)人員生命安全,采取自由拋落式的救生艇,將有效緩解救生裝置的載荷。并且,考慮到救生艇基座支撐結構復雜,因此在此次設計中,基座俯視圖如圖1 所示。其中原圖紙結構為每20°一個,共18 個支撐肘板,在建模過程中為方便網(wǎng)格協(xié)調改為14 個,每25.7°增加加強板,且為確保強度不受影響,驗證二者應力相差甚微,肘板厚度仍采用圖紙尺寸為10 mm。
圖1 基座俯視圖Fig.1 Top view of base
圖2~圖4 為自由拋落式的船舶救生設備艇架,其基座呈橢圓狀,總高560 mm,內部開有一直徑940 mm、壁厚14 mm 的圓筒?;_面共設有36 個直徑22 mm的螺栓孔,用于固定?;屡c8 mm 厚的第一甲板直接相連,相連處采用一圈尺寸為FB300×18 扁鋼作為底部支撐。
圖2 救生艇架基座A 剖面圖Fig.2 Section A of lifeboat frame base
圖3 救生艇架基座剖面圖Fig.3 Section of lifeboat frame
圖4 救生艇架基座B-B 剖面圖Fig.4 Section B-B of lifeboat frame base
下層的設計有縱橫各1 道T 型材和2 道橫向角鋼支撐,垂向還有一支柱在基座圓心正下方,該支柱直徑133 mm,壁厚8 mm,與縱橫T 型材連接保障支撐,高度從第一甲板直穿至主甲板,保證構件應力能合理傳遞。采取左舷一側開口,舷側內包含多個T 型材與L 型材,右側艙壁由兩根立柱支撐在扁鋼上。
基座下骨材尺寸(單位:mm)設計為:
建模的設計原則需要嚴格遵循中國船級社(CCS)《船舶與海上設施起重設備規(guī)范》第三章要求,并按照《油船結構強度直接計算指南》規(guī)范,對此次的設備改裝展開設計。
救生艇架模型,縱向范圍#45 肋位到#58 肋位,垂向范圍從主甲板到第一甲板高3 050 mm。在自由拋落式的艦船救生艇設計上,對各構件的有限元模型加以完善。
如圖5 所示,將拋落式救生艇核心艙段一分成四(200 mm×200 mm),通過前置的燃油機提高了艇體前端的重力,使艇體重心和涌水量方向相同,獨立的螺旋槳艙對激勵系統(tǒng)也具有相應的防護功能,而加長的力量傳動設備則在減速帶狀況下比較易受到破壞。此外,此次設計還引入球鼻艏,起到降低船體興波阻力作用,為反方向拋落救生艇創(chuàng)造良好構造環(huán)境。
圖5 救生艇架基座及支撐結構有限元模型Fig.5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lifeboat frame base and support structure
拋落式救生艇是針對海事救助而設計的一類全封閉救人船舶,目前廣泛安裝在大中型郵輪、貨輪及其深海區(qū)的工作平臺上。當重大災害出現(xiàn)時,可以快速載人脫離險境。然而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仍存在著許多問題,特別在艇體入水瞬間發(fā)生的強大水流沖擊力,對艇體和艇內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均有很大威脅。
按照拋落式救生艇的工作特性,可以將其入水流程概括為軌道滑行、自由落體、涌水量和航行速度4 個階段。首要問題是將其入水中,在這一過程中艇身的局部結構瞬間受到了大量水流沖擊負荷,而此乃救生活動成敗的關鍵。目前常規(guī)上比較成熟的方案都是采用增加艇體局部厚度及增設加強肋結構,以提高整體強度,對抗巨大水流載荷,而這些方案都需要進行細致的測算,使救生艇在設計滑落高度范圍內下滑至水中時,具有足以對抗強大水流所致壓力的整體結構強度。此類方案無疑會使艇體重量顯著增加,而振動以及碰撞也將會降低工作人員的舒適性和艇內設備的安全性,并且由于救生艇需要充足的動能在降至海面后快速駛出與沉船之間產(chǎn)生的渦流區(qū)域,所以對救生艇動力裝置的保障如若失靈,則逃逸任務也將前功盡棄。拋落式救生艇除了一定要在外形造型設計上加以改進之外,座艙設計仍有待于進一步改進。為了讓乘客在拋落時能夠獲得更好的支撐,設計一種倒行艙椅。據(jù)此,總結出以下2 個方面:
1)需要更加完善的造型設計,達到減少下水的震蕩和顛簸的效果,從而可以更好地保障艇載動力裝置的安全和穩(wěn)定。
2)為了維持艇載動力設備的正常運行,必須采取措施,減少拋落式救生艇入水時產(chǎn)生的巨大壓力,并且改善艇內的座艙布局,以提升乘客的舒適度。因此,要想有效地減輕振動、顛簸等不利因素,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這一矛盾。
通過對拋落式救生艇的設計進行改進,可以實現(xiàn)其傳統(tǒng)的優(yōu)勢,具體思路如下:
1)由于激勵裝置和座艙的設計,使得艇身的中心結構偏向于船體的前端或后端,從而導致船舶在拋錨時,先是輕微的,然后是沉重的,內部受力不均,從而容易引發(fā)船體破裂、振動和凸點的加劇;
2)槳和操縱舵葉都是獨立于船體的,能夠承受巨大的水壓,但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
基于以上思路,對自由拋落式的船舶救生設備艇架加以優(yōu)化,不僅能夠滿足船員的安全保障,同時加采用固船體、安裝座椅等技術手段,也可以增加船舶結構的完整性、密封性,并且減少入水時的水流阻力,從而達到更好的安全效果。
救生艇結構受力分布圖如圖6 所示,優(yōu)化后的結構局部如圖7 所示。
圖6 救生艇結構受力分布圖Fig.6 Force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lifeboat structure
圖7 優(yōu)化后的結構局部Fig.7 Optimized structure local
優(yōu)化各工況應力如表1 所示。強度校核如表2 所示。
表1 優(yōu)化本設計各工況的應力匯總Tab.1 Stress summary of each working condition of optimization design
表2 本設計的強度校核Tab.2 Strength check of this design
通過對比模型優(yōu)化前后的應力云圖并分析,發(fā)現(xiàn)減小支撐結構的腹板以及肘板厚度后,本文設計的自由拋落式的船舶救生設備所受的最大應力基本保持不變,可見改變支撐結構腹板和肘板厚度,荷載對基座應力的影響很小,對支撐結構處梁的正應力影響稍大,對梁的剪應力影響也很小。據(jù)此,說明本次的設計方案可取。
對于本次救生艇架基座和支撐結構的設計,通過對基座甲板下方的支撐結構進行優(yōu)化,板單元的最大應力值沒有發(fā)生太大的變化。在應力滿足規(guī)范條件下,與規(guī)范值相比還有足夠余量的時候,從經(jīng)濟性方面考慮,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支撐結構。其中還可以減小基座鋼材的厚度,降低材料使用。因為甲板厚度是根據(jù)船體建造規(guī)范強度所設定的,以減小基座的厚度,省去不必要的支撐結構鋼材用量,在保證強度的同時還可以簡化加工工藝,降低了建造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