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qū)天回鎮(zhèn)發(fā)掘了四座西漢墓,被稱作“老官山漢墓”。老官山漢墓共出土文物六百余件,其中不少文物讓人眼前一亮,比如3號墓出土的八部醫(yī)術竹簡及我國發(fā)現(xiàn)最早最完整的人體經(jīng)脈髹漆木人。近日,這八部醫(yī)術竹簡已整理出版,被命名為《天回醫(yī)簡》(文物出版社2023年版)。
《天回醫(yī)簡》在學術上源于扁鵲與倉公,是國內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整、最具理論和臨床價值的古代醫(yī)學文獻。
蔡桓公還是齊桓公?
《天回醫(yī)簡》中有一部叫《脈經(jīng)·上》,剛出土時被命名為《敝昔醫(yī)論》,因為其中多次出現(xiàn)“敝昔曰”。敝昔何許人也?這個名字雖然讓人覺得陌生,但是換一個稱呼,那可是耳熟能詳了。原來,“敝昔”就是“扁鵲”的通假字,敝昔正是大名鼎鼎的神醫(yī)扁鵲?!稘h書·藝文志》著錄了《扁鵲內經(jīng)》九卷和《扁鵲外經(jīng)》十二卷,均已失傳。因此,《天回醫(yī)簡》也被考古工作者認為,“其中部分極有可能是失傳的中醫(yī)扁鵲學派經(jīng)典書籍,為中醫(yī)發(fā)展史研究的重大發(fā)現(xiàn)”。
那么,扁鵲到底是什么樣的人,有一些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大家最熟悉的扁鵲故事,就是《扁鵲見蔡桓公》。據(jù)說,扁鵲去見了蔡國國君蔡桓侯。因為諸侯通稱“公”,所以桓侯又叫桓公。扁鵲說,您有細微的疾病在皮膚與肌肉之間,如果不治療,就會深入體內??!桓公卻說,寡人沒有病呢!扁鵲退下,桓公就對身邊的侍從說,這些醫(yī)生急功好利,故意把沒病的人說有病,來顯示自己的本事!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蔡桓公說,您的病已經(jīng)到了肌膚,如果不治療,將會更加深入體內呢!這下桓公不愿意回答了。等扁鵲退出后,桓公露出了不高興的神色。
又過了十天,扁鵲再次見桓公,扁鵲又說,您的病已經(jīng)到了腸胃,如果不治療,將會更深入體內呢!桓公又是啥也不說,等到扁鵲退出后,也就更加不高興了。之后又過了十天,這次扁鵲遠遠見到桓公,馬上掉頭就跑了。這下桓公奇怪了,派人去問這是為什么呢?扁鵲說,疾病在皮肉之間時,熱水熨帖就能治好;在肌膚時,針灸砭石也能治好;在腸胃時,火齊湯藥還能治好;但在骨髓的話,掌管命運的神也沒辦法了?,F(xiàn)在病在骨髓,所以我沒辦法了!又過了五天,桓公身體疼痛,派人召見扁鵲,而扁鵲已經(jīng)逃到秦國去了,桓公就這樣去世了。
這個故事記錄于戰(zhàn)國時期的《韓非子·喻老》中。不過,這個故事還有另一個版本,故事情節(jié)雖然大同小異,但也存在一些差異——桓公不是蔡桓侯,而是齊桓侯。那么,扁鵲見的到底是蔡桓公還是齊桓侯呢?
蔡桓公是春秋前期人,但有一種說法,蔡桓公其實是戰(zhàn)國齊桓侯(也叫齊桓公,非春秋齊桓公),因為齊國定都蔡,所以,齊桓侯也稱蔡桓侯。不過,這種說法明顯是錯誤的。戰(zhàn)國時期,蔡國已經(jīng)被楚國所滅,曾經(jīng)定都的上蔡(今河南上蔡)、下蔡(今安徽壽縣)和新蔡(今河南新蔡)三地都為楚國所有。而齊國都城一直在臨淄(今山東淄博臨淄區(qū)),與蔡地距離較遠。所以,蔡桓侯與齊桓侯一定是兩個人。
這樣一來也有個疑問,如果扁鵲同時見過兩位桓侯,為什么發(fā)生的事件會如此相似?這就說明,至少有一個記載是不可靠的。扁鵲見齊桓侯的故事,見于《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這是司馬遷為戰(zhàn)國醫(yī)者扁鵲和漢初醫(yī)者淳于意(號倉公)兩人立的合傳,也可以視為“醫(yī)者列傳”。我們就不妨來看看,司馬遷筆下是如何來描述扁鵲的,從而來揭曉《韓非子》與《史記》,到底哪條扁鵲的記載更加可靠。
明顯的疏漏
《扁鵲倉公列傳》說,扁鵲是渤海鄭縣人。渤海是西漢郡名,但渤海沒有鄭縣,可能是鄚縣(今河北任丘)之誤。扁鵲年輕時本是一位普通的賓館管理員,后來有一位叫長桑君的客人來投宿,扁鵲知道他不是一般人,對他非常恭敬。長桑君來來去去住了十多年,有一天說要把醫(yī)藥秘方傳給扁鵲。之后,長桑君就拿出一種藥,讓扁鵲和著草上的露水吞下去,然后把全部秘方都傳給扁鵲。后來,長桑君就消失了。扁鵲服藥三十天后,雙眼能夠穿墻透視,也因此能夠看穿人的內臟疾病,但他表面上還是為人切脈診病。這自然是對扁鵲醫(yī)術高超的神話說法。之后,扁鵲就有時候在齊國行醫(yī),稱為盧醫(yī);有時候在趙國行醫(yī),稱為扁鵲。
春秋后期,晉昭公在位時,卿相趙簡子獨攬大權。有一次,趙簡子昏迷五天,大夫們都很憂慮,就請來扁鵲。扁鵲診斷之后,認為趙簡子血脈正常,大家不必大驚小怪。果然,在兩天半后,趙簡子就醒了,然后告訴大家自己去過天帝那里,并預言了趙氏要消滅晉國的范氏、中行氏,并滅亡戎狄的代國,這些內容在《史記·趙世家》也有記載,另外還預料晉國七世之后要滅亡。大家把扁鵲的話告訴趙簡子,趙簡子認為他是奇人,賞賜給他良田四萬畝。
這里有個明顯的疏漏,就是晉昭公于公元前531年-前526年在位。此時,晉國的執(zhí)政是韓宣子,而趙簡子成為執(zhí)政要在公元前493年,《扁鵲倉公列傳》的時間明顯有誤,同時,錯誤還不止這一處。因為接下來,扁鵲又去了虢國。碰巧虢太子去世,一位懂醫(yī)術的官員告訴扁鵲情況,扁鵲聽了官員的描述,就說自己能讓太子復活。他認為,太子的病不過是“尸蹶”,只是陽氣陷入陰脈,使得脈絡被堵,所以像死去一樣,但實際上并未死去。之后,扁鵲就讓學生磨礪針灸砭石,從太子百會穴下針,過了一會兒,太子果然蘇醒了。扁鵲又讓另一個學生準備藥熨和藥劑,混合煎煮敷在太子肋下,太子就能坐起來了。又讓太子喝了二十天湯劑,太子果然痊愈如初。這次治療讓扁鵲名聲大振,大家都稱贊他能起死回生。扁鵲卻謙虛地說,自己并非讓死人復活,不過是讓活人恢復健康罷了。這個故事也見于更早的《韓詩外傳》。但其中涉及的虢國,其實在趙簡子的一百多年前就已經(jīng)被晉國滅亡了。
一個共同符號
接著,就是扁鵲見齊桓侯的故事了。周朝有兩個齊桓侯(公),一個是春秋前期大名鼎鼎的齊桓公,另一個就是戰(zhàn)國前期的齊桓公。但這兩位桓公,包括蔡桓侯,和趙簡子也不都在一個時代。而《扁鵲倉公列傳》接著又說,扁鵲名聲傳遍天下,到趙都邯鄲做過婦科醫(yī)生,到周都洛邑做過老年醫(yī)生,到秦都咸陽又做過兒科醫(yī)生。但遭到秦國太醫(yī)令的嫉妒,被刺客殺死。趙都邯鄲、秦都咸陽,都是戰(zhàn)國時期的事了。
扁鵲的故事在《扁鵲倉公列傳》中就這樣結束了。另外一些文獻也記錄了扁鵲,比如《戰(zhàn)國策·秦策》說,扁鵲還為戰(zhàn)國時秦武王看病,秦武王卻又聽信大臣的意見。扁鵲非常生氣,認為國君與聰明的人議事,卻讓愚笨的人敗壞,可見國君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導致亡國。
由此,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扁鵲的時間跨度非常大,從春秋一直到戰(zhàn)國,都流傳著他的故事。蔡桓公與齊桓公,明顯是一個故事一分為二。這些當然不會是完全真實的記錄,如果排除其中虛構的因素,那么可以理解為這些扁鵲并非同一個人,而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醫(yī)者的一個共同符號。司馬遷作《扁鵲倉公列傳》,把這些時代背景不同的故事整合在一起,并非司馬遷不會辨別,實際上更多是為后人保存了原始資料。
至于所謂的扁鵲醫(yī)書,當然也不是某位具體的扁鵲所作,而是漢代醫(yī)者托名之作??傊?,盡管扁鵲的故事真真假假,但我們從中也能一窺戰(zhàn)國漢初的醫(yī)學成就。
(摘自《北京青年報》林屋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