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
體能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點,也是關鍵。從身體發(fā)展角度而言,體能教育能夠幫助幼兒提高體質(zhì),增強身體的協(xié)調(diào)性與靈活性。從心理發(fā)展角度而言,體能教育能提升幼兒智力活動的品質(zhì),培養(yǎng)幼兒堅持不懈、樂觀積極的良好心態(tài)。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部分家長對“體能教育”缺乏重視,存在著“重智輕體”,甚至由于過度溺愛而不讓孩子進行體育活動的情況?;诖?,幼兒園應對家長進行充分引導,實現(xiàn)家園共育,讓幼兒在體能活動中得到切實的發(fā)展與提升。
一、當前幼兒體能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家園雙方“重智輕體”,輕視體能教育的重要性
在教育教學中,每一位家長與教師都格外關注幼兒的成長與發(fā)展,對幼兒的未來有著美好的期待。這種期待與培養(yǎng)不應是片面的,家長也不應站在自己的角度來決定孩子的未來?!爸刂禽p體”是當前幼兒教育中應當被關注的重要問題。在教育中,我們好像更關注孩子的智力發(fā)展水平,卻往往忽略了孩子身體素質(zhì)發(fā)展情況。其實,健康的體魄才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沒有健康再多的智力教育與興趣培養(yǎng)都是枉然。因此,無論是幼兒園還是家庭,都應當樹立起“健康第一”的教育觀念,重視體能教育對幼兒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二)缺乏系統(tǒng)化科學化的體能教育方式
什么是體能活動?幼兒應當進行怎樣的體能活動?如何才能讓這些活動對幼兒的成長產(chǎn)生效果?面對這些問題,相信部分教師與家長都難以給出答案。這個情況的出現(xiàn),說明了我們?nèi)狈ο到y(tǒng)化科學化的體能教育方式,即使樹立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也缺乏正確的教育方式,致使幼兒體能訓練的教育效果不佳。家園雙方應當通過加深認識、促進理解,探尋出系統(tǒng)、科學的體能教育方式與策略,并且共同開發(fā)、配合開展體能教育的活動設計。
(三)家園雙方缺乏溝通
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幼兒園開展體能教育,而家長阻礙體能教育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部分家長出于對孩子的溺愛,盡可能地減少孩子在幼兒園中的體能活動。幼兒教師帶領孩子進行晨跑,家長擔心孩子受累受涼,于是主動聯(lián)系教師要求減免孩子的晨跑。幼兒教師帶領孩子在操場上活動,家長又害怕孩子磕碰,于是又提出要求,讓孩子不要在操場上運動。在家長的“嚴格要求”下,孩子被迫減免了一切課外體育活動,身體素質(zhì)卻每況愈下,在上幼兒園的過程中頻繁請假。這種狀況的出現(xiàn)是因為家長缺乏對體能教育的正確認知。作為教師,在育兒過程中,應當與家長進行高頻、有效的溝通交流,讓家長切實明白體能教育對于幼兒成長與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二、家園合作助力幼兒體能教育的路徑探究
(一)定期開展“幼兒體能”講座,科學進行幼兒體能培養(yǎng)
在體能教育方面,想要讓家長配合幼兒園促進幼兒體能活動,就應當先讓家長明確體能活動對兒童發(fā)展的重要意義與深遠影響。因此,幼兒園可以定期開展“幼兒體能”講座,引導家長關注到自己孩子的體能培養(yǎng),讓家長從幼兒的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等多層面認識體能訓練的重要性。
“幼兒體能”講座所包含的內(nèi)容,不應當僅限于提高家長培養(yǎng)孩子體能的意識,還在于引導家長與教師如何正確科學地開展體能訓練活動。在日常生活中,部分教師與家長在開展體能活動時,常常因為“不得其法”而較為盲目,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體能訓練項目強度過大、與幼兒身體發(fā)展狀況不相匹配的問題出現(xiàn),這些問題不僅不利于培養(yǎng)兒童對于體育運動的興趣,而且有可能會對幼兒的身體發(fā)育產(chǎn)生不利影響。“幼兒體能”講座要從各階段孩子的年齡特點、體能概況、應當掌握的重點動作以及抵抗力情況出發(fā),詳細具體地為家園雙方在幼兒體能訓練指導方面指明方向,讓教師與家長雙方都能認識到發(fā)展兒童體能的緊迫性,為兒童制定科學的運動策略。
(二)促進家園交流,為幼兒制定“家庭一周鍛煉計劃表”
在大部分幼兒的體能發(fā)展過程中,體育鍛煉基本上都發(fā)生在幼兒園中,家庭鍛煉存在嚴重的缺失。其實,幼兒園的體能訓練活動是一種針對全班幼兒所展開的綜合性訓練,這種活動設計雖然能夠保證班級幼兒整體的身體鍛煉情況,但是無法有針對性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足的個性發(fā)展。幼兒在體能活動上存在的短板無法通過集體活動得以改善,在體育活動中的優(yōu)勢也無法通過體育活動獲得提高,長此以往,不利于兒童體能的完善發(fā)展。
教師應當和家長聯(lián)手,對癥下藥地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在自己能力范圍內(nèi)得到最大程度的進步與提高。教師可以根據(jù)每一階段的幼兒體能測試情況,與家長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明確幼兒在體能方面存在的短板,并且共同制定科學的方案,推動幼兒身體素質(zhì)的提升。教師可以建議家長為幼兒制定“家庭一周鍛煉計劃表”,通過親子互動的方式來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zhì)。
例如:中班幼兒小?。ɑ┮慌懿骄皖^疼,她總是跟不上“大部隊”,不是氣喘吁吁,就是跑到一半便“舉手投降”。不擅長跑步的問題,讓小小既自卑又難過。教師在教學中及時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和小小的父母進行聯(lián)系,并且為小小量身打造了一套家庭運動計劃表。為了幫助女兒提高體能,小小的爸爸每周末都會和小小一起進行晨跑。他們跑過小區(qū)的花園,看到了清晨出來覓食的小鳥,欣賞到了沾著露水的花蕾,看到了朝陽的燦爛。舒適的自然環(huán)境讓小小心曠神怡,跑步變成了一件沒有那么痛苦的事情。同時,在爸爸的陪伴與鼓勵下,小小堅持不懈、持續(xù)向前,最終小小能夠跑得越來越快,越來越好,不僅趕上了“大部隊”,而且成為了跑步隊伍的“領頭羊”。小小的故事告訴我們,想要提高孩子體能訓練的實際成果,不能只依靠幼兒園單方面的努力,家長的陪伴與幫助也很重要。只有家園合作、齊心協(xié)力,幼兒才能在堅持鍛煉的過程中穩(wěn)步向前。
(三)幼兒園應當定期開展“家庭運動會”
在體能教育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讓孩子善于運動、提高身體的各項機能,而且應引導孩子愛上體育,培養(yǎng)鍛煉的習慣。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孩子的榜樣,家長的一言一行會對孩子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在運動之路上,孩子需要鼓勵,更需要陪伴。在體能教育中,家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幼兒園應當引導家長積極參與到孩子體能訓練的過程中去,陪孩子一起進步、共同成長。幼兒園可以通過定期開展“家庭運動會”的方法,提高家庭平時的運動頻率與運動效果。在每場“家庭運動會”開始之前,教師應當先提前一兩周向幼兒與家長告知運動會的比賽項目,給孩子與家長預留出充足的訓練時間,并且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分組,讓家庭之間通過互相影響、共同合作,推進幼兒課后的家庭運動。同時,“家庭運動會”的項目設計應當以趣味性為主,讓孩子能夠在運動訓練的過程中體會到樂趣,從而勤于運動、樂于運動、主動運動。
“家庭運動會”的舉辦,能夠讓孩子在運動中享受到家長的陪伴與支持,感受到運動的魅力,把運動當成游戲,建立起良好的運動意識與運動習慣。
三、結(jié)語
綜上所述,幼兒體能教育對幼兒的成長與發(fā)展具有著重要影響,有利于推動幼兒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幫助幼兒形成樂觀開朗陽光的性格。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應當深入挖掘并且正確應對當前體能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建立起“健康第一”的教育觀念,發(fā)展系統(tǒng)化科學化的運動策略,促進家園雙方的溝通交流。深化家園合作互助方式,通過定期開展“幼兒體能”講座,為幼兒制定“家庭一周鍛煉計劃表”,定期開展“家庭運動會”等策略,深入落實體能教育成果。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