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靜
中國工筆畫歷史悠久,畫風嚴謹、細膩,富有裝飾意味,表現手法多樣,包容性較強。就目前可見的繪畫史料可以判斷,工筆畫最早出現在魏晉時期,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它積淀了完備的繪畫技藝,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繪畫樣式,有著獨特的審美特征和鮮明的藝術特點。傳統(tǒng)工筆畫曾經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為其寫真紀實功能,從記錄、紀實的功用出發(fā),工筆畫曾起到非常重要的“照相機”作用。
對人物形象的寫真
對帝王肖像的描繪,曾是中西方肖像畫的主流。唐代閻立本曾繪有《歷代帝王圖》,畫面上繪有由漢至隋期間的十三位帝王的造像?!稓v代帝王圖》的畫面為重彩著色,色彩暈染自然。雖然畫面的藝術語言是程式化的,但在帝王各自的神態(tài)描繪上卻非常細膩,畫家既著重刻畫了封建帝王的氣質儀容,又表現了每個人獨有的形象特征。唐代以后的各個朝代依然保留著對帝王及名臣的肖像畫,故宮博物院藏有宋、元、明、清各朝代帝后畫像,都是以工筆畫的形式呈現,這些帝后像大多是由宮廷畫家奉旨而作,立軸的形式較為常見,也有冊頁等其他樣式。
對場景、事件的記錄
論工筆畫作品對場景與史實的記載功能,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當屬五代著名畫家顧閎中的代表作《韓熙載夜宴圖》。顧閎中是南唐翰林院畫待詔,擅長工筆人物畫,尤善刻畫人物神態(tài)表情,用線流暢方勁,設色濃艷華麗?!俄n熙載夜宴圖》作于絹面,呈手卷形式,畫家通過高超的畫藝,將不同人物、不同姿態(tài)、不同表情,生動再現。
全圖的五個畫面在一幅畫卷中,每一場景用一個屏風做自然的分隔。畫面中沒有畫出墻壁、門窗等多余的家具陳設,主題突出,如同一幕幕舞臺劇,環(huán)環(huán)相扣。畫面描繪的是輕歌曼舞、觥籌交錯、歡歌笑語,在這其中韓熙載始終面色陰沉,神情抑郁,顧閎中準確地表現出這樣一位置身于聲色喧嘩中,卻神思暗淡的矛盾復雜人物的內心世界?!俄n熙載夜宴圖》作品充滿了繪畫語言的美感,色彩妥帖飽滿,人物形態(tài)生動準確,而這種準確又不同于西方寫實繪畫中的那種“準確”,是一種對人物情緒理解與姿態(tài)儀容的融合下,滲透出來的富有深刻內涵的“準確”。這件作品本身存在的價值是與繪畫性、審美性的要求無關的,它在窺視和“偷拍”的需求下存在,只需要最大可能地滿足現場呈現的清晰、詳細、準確,而非后世的工筆畫作品以審美為第一位,或者以政治歌頌為首要的特點。它應該可以不是一件藝術作品,而是一則政治情報,卻意想不到地因其美學價值而載入美術史冊,與許多古代杰出的工筆畫作品一樣,也許它們本身最初目的是服務于宗教、政治、外交或資料記錄,但在時光與歲月的洗禮中它們以美學彰顯價值。
對器物的寫真
對器物的記錄始于對各種古器物的尊重和喜愛,人們將繪有瓷、銅、玉、石等古代器物的圖畫稱為“博古圖”。早在北宋時期宋徽宗就命大臣編繪宣和殿所藏古器,修成《宣和博古圖》三十卷。博古圖最初的作用應該是對珍貴器物的記錄及留存檔案,但隨著時代的推移,這些檔案式的作品成為后世欣賞玩味的獨立審美對象,之后即形成了中國繪畫中專門的一支,以博古圖題材獨立存在的畫類?!缎筒┕艌D》成為后世對青銅器考古研究的重要參考。
清代乾隆時期,也許是受到《宣和博古圖》的影響或啟發(fā),乾隆命如意館畫師以工筆畫形式繪制多本古玩冊和古玩圖卷,畫工精湛,寫實逼真,毫厘無差。圖冊中記錄每件瓷器的名稱、尺寸、特征等等。它既是一本可賞玩的古玩冊,又是一份內府藏瓷的檔案資料;既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又有著重要的歷史文獻性。由此可見,在照相術發(fā)明之前,繪畫起到了文字達不到的作用,尤其是工筆畫,成為了記錄現實直觀形象最好的工具。
當代寫真工筆器物畫的實踐
作為工筆畫傳播的一個顯著特點,這種對器物的記錄畫風一直延續(xù)至今,在各個時期,都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手法持續(xù)表現。即便是在現當代這樣的器物畫依然在不斷完善和提高,它不僅僅是簡單的記錄和記載,其審美功能更是成為主流標準,審美趣味也更加多樣。在這樣的器物寫真作品中,大致可分為兩種形式,一類是對古代經典器物的寫真,其特征為在具備現代造型的前提下對古代器物進行描繪。中國傳統(tǒng)文人精神中有崇古尚古的一面,對古代先賢的文化、審美、習俗等無不充滿懷想之情?!肮乓狻币渤蔀榱似吩u中國書畫的一條重要標準,作品中呈現的蒼古、古雅、古樸、渾古、醇古、古莽、荒古、古淡、古秀皆成為我們認識優(yōu)秀作品的準則之一。對時間的迷戀也是中國文人深藏于內心的情結,因此自古以來,文人高士對文玩古董的熱愛癡迷不渝,這樣的習慣也延續(xù)至今。
我所創(chuàng)作的《博古寫真》系列作品正是基于對古物的崇敬與對中國工筆畫中生生不息的寫真?zhèn)鹘y(tǒng)的致敬,這一系列的作品構成關系看似簡單,實則在每一個器物的表現背后,都飽含著對表現對象的真切情感。《博古寫真——民國裴石民款紫泥山子》原器物制于民國年間,造型奇巧,色澤溫潤,在工筆畫作品進行表現的過程中,力求恰當地運用朱砂與赭石等礦物色的顆粒感,以表現紫泥的厚重?!恫┕艑懻妗餍脉探甬f端熏爐》中的主體熏爐,運用光影結合的效果,塑造出飽滿渾圓的甪端造型,再用泥金分染出受光與反光的部分,使鎏金的質感得以表現。對瓷瓶的塑造如《灰藍》和《月白》,以中國經典瓷質花瓶為表現對象,將不同燒制技藝、不同釉色的瓷器質感融于筆端,分別題款“湖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玉輪軋露濕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對應著《灰藍》瓶上如青綠山水畫般的沉浸與雨霧中的空蒙迷離,以及《月白》瓶上的開片紋理,如同皎潔月色中的影影綽綽,猶如一團溫潤的月色。另繪有董橋先生珍藏的文房器竹制筆筒,竹筒表面為二喬讀書圖;清代楠木對匾上刻的金農詩句,以及紫砂茶壺、瓷塑像、青銅香爐等。這些作品的趣味在于對不同材質、不同功能的古代器物表現的一一嘗試,畫面構圖簡潔,以主要表現對象為主體,去掉多余的背景與空間,使觀者能將目光集中于器物本身,加上中國傳統(tǒng)審美特質的題款與欽印,將詩、書、畫、印融于一體,使作品在具有現代造型觀念與意識的主體中,匯入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審美精神。
與古代器物寫真圖不同的另一類作品是對現代生活器物的再現,器物出現在畫面中,不再是單純的以記錄為目的,更多的是對內心世界的表述,對一種精神與文化的傳達。它表現的內容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能與彼此心靈產生共鳴的對象。在表現手法上,除了遵循傳統(tǒng)技法外,更嘗試光影、構成、色彩、材質等多方面的碰撞。例如以日常生活中的花瓶、酒杯、高跟鞋等器物作為對象,經過藝術的提煉升華,成為具有獨特語言的工筆畫作品?!镀炕ā废盗凶髌饭踩?,在作品畫面構成選擇上,沒有按照常規(guī)的方形或圓形畫面進行,而是以異形的畫面通過平立面、色彩深淺的不同表現,構成一種虛幻的透視空間關系,這時立體的不僅僅是瓶花,還有桌面與背景的空間塑造,畫面呈現出亦真亦幻、猶如空氣流動的輕盈氣息與美感。
從工筆畫由古至今的發(fā)展歷程中,可見寫真功能這一特質從未消失,不論是對先賢帝王的塑造,還是對場景的模擬重現,抑或是對器物的記錄寫實,在不同時期皆彰顯出了不同時代的風格與面貌。工筆畫既有重要的寫真與記錄的功能,又呈現了更高層次的審美價值與人文精神。這樣的寫真背后蘊藏著人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古意”的追尋,對現實的關懷,對精神與理想世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