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兜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史書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留下的是歷史,是沉淀,是積累。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請隨我們一道去認識一部偉大的史書——《資治通鑒》。
著名的編年史
《資治通鑒》主要以時間為綱,記載了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之間共1362年的歷史,跨越16個朝代,全書共有294卷,字數(shù)達300多萬,是我國篇幅最長、最有影響力的編年體通史。這部書由北宋史學(xué)家司馬光主編,你沒聽錯,就是婦孺皆知的那個當年用石頭砸缸救人的神童。
名字的由來
據(jù)說,當時的皇帝宋神宗看了這部書之后,評價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意思就是:讀了它,能夠從中借鑒歷史的教訓(xùn),對國家的治理非常有幫助。于是這部書就被命名為“資治通鑒”了。
取材廣泛
《資治通鑒》中引用的史料極為豐富,除了十七史之外,還有各種雜史、私人撰述等。據(jù)《四庫提要》記載,《資治通鑒》引用前人著作322種,可見其取材廣泛,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內(nèi)容豐富
除了主要內(nèi)容政治之外,《資治通鑒》在文化、科技、經(jīng)濟、軍事等方面也都有所記載。在文化方面,有各種學(xué)術(shù)思想、主張;在科技方面,記載最多的是歷代的歷法;在經(jīng)濟方面,像商鞅變法、文景之治等都有記載;而在軍事方面,著名的赤壁之戰(zhàn)、淝水之戰(zhàn)等,也被描述得十分精彩。
了不起的作者群
司馬光是《資治通鑒》的主要編著者,也就是說整部書并不是他一個人編寫的,而是由一個了不起的作者團隊通力完成。大家根據(jù)自己擅長的,各有分工,稿子組織好了,最后交由司馬光修改潤色。這些人一起干了十九個年頭,最后終于將書編成了。
方便閱讀的目錄
司馬光給書的內(nèi)容按照朝代劃分編寫了目錄,共分為十六紀,分別是《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晉紀》四十卷、《宋紀》十六卷、《齊紀》十卷、《梁紀》二十二卷、《陳紀》十卷、《隋紀》八卷、《唐紀》八十一卷、《后梁紀》六卷、《后唐紀》八卷、《后晉紀》六卷、《后漢紀》四卷、《后周紀》五卷。這就像看現(xiàn)在的書目一樣,很容易找到想看的內(nèi)容,閱讀起來非常方便。
對后世的影響
可以說,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與司馬遷的《史記》并列為中國史學(xué)的不朽巨著?!顿Y治通鑒》自成書以來,一直受到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騷客的追捧,點評批注它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資治通鑒》保存了很多我們今天已經(jīng)看不到的史料,更重要的是,它對之后的史官創(chuàng)作、中國的歷史編撰、文獻學(xué)的發(fā)展等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