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育娟 李少莉 張婷
(寶雞市婦幼保健院兒科,陜西 寶雞 721000)
支氣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由多種細胞(如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T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氣道上皮細胞等)和細胞組分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為特征的異質(zhì)性疾病,這種慢性炎癥與氣道高反應性相關,通常出現(xiàn)廣泛而多變的可逆性呼氣氣流受限,導致反復發(fā)作的喘息、氣促、胸悶和(或)咳嗽等癥狀,強度隨時間變化[1-3]。評判性思維指的是護理人員對臨床復雜的護理問題進行有意義、有目的自我調(diào)控性的判斷、推理、反思、決策的一系列過程,是護理人員在面臨臨床動態(tài)且復雜的環(huán)境而進行的反思、選擇等所必須具備的一種思維能力及判斷方法。近年來,評判性思維逐漸應用于護理領域,該思維模式可極大的提升醫(yī)護工作者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zhì)高效的護理服務[4]。本文預探討評判性思維護理模式對哮喘患兒預后生命質(zhì)量表達的影響。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01-2021.10于我院接受治療的78例哮喘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護理方式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9例。對照組男19例,女20例;年齡1~12歲,平均年齡(5.19±1.03)歲;病程1~8天,平均病程(5.17±1.29)天。研究組男18例,女21例;年齡1~12歲,平均年齡(5.21±1.21)歲;病程1~8天,平均病程(5.66±1.18)天。比較兩組患者基礎資料(P>0.05),均衡可比。納入標準:(1)符合哮喘相關診斷標準及相關臨床表現(xiàn);(2)年齡1-12歲;(3)初次確診;(4)患兒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支氣管異物、肺氣腫、結(jié)核病等疾病的患兒;(2)合并呼吸系統(tǒng)先天性畸形或缺陷者;(3)合并心肝腎功能異常者。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對患兒和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包括飲食、用藥、運動等,并發(fā)放指導手冊。研究組給予評判性思維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1)培養(yǎng)醫(yī)護工作者形成評判性思維,給予醫(yī)護工作者相應的培訓,并令其參與臨床實踐,學習護理倫理決策和護理管理決策的對應關系,不斷重復練習,確保醫(yī)護工作者掌握評判性思維的運用方法。(2)診斷并評估患兒的病情,醫(yī)護工作者掌握患兒基本資料并進行全面分析,合理為患兒安排床位,密切觀察患兒病情發(fā)展,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避免患者受到冷空氣刺激、煙霧刺激或者接觸魚蝦等可能導致發(fā)作的因素。對呼氣流量峰值、動脈血氧飽和度、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等指標進行評價,分析存在的問題。(3)患兒用藥后,醫(yī)護工作者嚴密觀察用藥后的反應,對真菌感染性肺炎、頭暈、心動過速、皮疹等不良反應及時做出診斷并分析原因。測定患兒白介素-4、腫瘤壞死因子-α、C-反應蛋白等指標,對患者病情變化進行評估。(4)留意護理中產(chǎn)生的問題,包括是否對癥用藥、是否給予患者舒適的環(huán)境、是否有效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等,并記錄、分析問題,通過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尋求護理中需改進的方面,并以此作為依據(jù)完善護理方案。(5)客觀有效的評價治療方案,評價患兒經(jīng)護理后炎性因子指標、肺功能狀況、不良反應情況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對治療方案進行評定和修改,并制定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指導患者盡量避免引發(fā)哮喘的因素,合理飲食,適當進行有氧運動,遵醫(yī)囑用藥。觀察指標見相關文獻[5-6]。
2.1兩組患兒疾病控制情況比較 研究組總控制率為97.4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05%(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疾病控制情況[n(%)]
2.2兩組患兒干預前后負性情緒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均降低,且研究組患者的干預后評分低于對照組干預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負性情緒評分比較(分,
2.3兩組患兒干預前后生命質(zhì)量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活動、癥狀、情感各維度評分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活動、癥狀、情感各維度評分均升高,且研究組干預后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生命質(zhì)量評分比較(分,
支氣管哮喘是比較常見的呼吸內(nèi)科疾病,由細胞及其組分共同參與,以氣道慢性炎癥為主要特征的異質(zhì)性病變。呼吸道感染、空氣污染、變應原接觸、遺傳等因素均可觸發(fā)支氣管哮喘,且難以在短時間治愈[7-8]。哮喘患者堅持科學、規(guī)范、長期的治療以及調(diào)養(yǎng),大多可以使臨床癥狀得到控制,擺脫疾病的折磨,鑒于此,臨床治療過程中需要配合適當?shù)淖o理干預。評判性思維是指在較為復雜的臨床現(xiàn)場,個體運用已有的經(jīng)驗和知識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加以推理和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斷和取舍[9-10]。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總控制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研究組負性情緒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評判性思維護理模式可明顯改善哮喘患兒的預后,緩解負性情緒。采用評判性思維模式的護理過程中,及時對患兒的健康狀況和預期的目標進行對比,確定患兒健康狀況是否達標,據(jù)此對護理計劃進行修改和評定,并重新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可有效的提高護理效果,使得患兒病情得以控制。評判性思維是通過分析、推理和判斷的思維方法,按照疾病在不同階段的不同表現(xiàn),采取正確的護理措施和做好及時有效的護理診斷。哮喘的治療是一個持續(xù)、規(guī)范和長期的過程,通過對護理工作者進行知識培訓以及技能提升,促使其運用評判性思維的能力提,最大程度的幫助患兒緩解緊張情緒,消除恐懼感,以正確的態(tài)度看待疾病。另據(jù)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生命質(zhì)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評判性思維護理模式可明顯提高哮喘患兒的生命質(zhì)量?;純旱牟∏榈靡杂行Э刂?,負性情緒明顯緩解,促使生命質(zhì)量隨之提高。
綜上所述,哮喘患兒接受評判性思維護理干預,病情得到控制,負性情緒得以有效緩解,生命質(zhì)量明顯提高,值得臨床進行推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