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華,趙常山,鄒德寶,苑興文,索良喜,崔 巖,薛中原
(內蒙古自治區(qū)敖漢旗農牧局,內蒙古 敖漢 024300)
本規(guī)程規(guī)定了谷子種植的選地、種子、播種、田間管理、病蟲草害防治和收獲等要求,并且規(guī)定了對小米加工生產企業(yè)的質量要求的基本條件,包括對加工衛(wèi)生的控制要點、對生產全過程的監(jiān)控、對人員素質的要求、對質量的管理、對成品的包裝標準、包裝標識及貯運標準等。
此規(guī)程對于敖漢地區(qū)的谷子種植和小米加工過程的控制比較適宜。
GB2715 糧食衛(wèi)生標準
GB7718 包裝食品標簽通則
GB14881 食品企業(yè)通用衛(wèi)生規(guī)范
GB/T11766 小米
GB/T8232-2008 谷子
谷子對重茬比較敏感,最宜采用合理的輪作制度,輪作一般3~4年。土層深厚、土質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強的旱地,中等肥力的平地以及緩坡地均可種植。豆類作物由于氮的養(yǎng)分充足,適宜作前茬,麥類是谷子的好茬口。
第一,秋耕施肥。秋深耕20~25厘米將土壤整平耙細、上虛下實,蓄墑保墑。同時結合耕翻每畝施優(yōu)質農家肥2000~4000公斤。也可將秸桿鍘碎后與水土混合,發(fā)酵腐熟,均勻施于土壤中?;驅⒔諚U作為飼料,經過動物過腹還田后,能調整施入農田有機質的碳氮比率。
第二,精細整地。在準備播種前2~3天,反復耙耱,使耕地質量愈發(fā)精細。
選擇高產、優(yōu)質、抗逆性強、抗旱的優(yōu)良品種,如大金苗、大紅谷等適宜種植的品種。
第一,曬種。選擇生命力強、籽粒飽滿、種性特征明顯的優(yōu)質種子備用。播種前,用清水洗種3~5次,去除秕谷和草籽,能有效提高種子的發(fā)芽率。在準備播種前的3~7天,選擇晴天在席子上攤放種子,厚度以2~3厘米為宜,翻曬2~3天,這樣可以殺死病菌,通過減少病源來提高谷種的發(fā)芽率和發(fā)芽勢。
第二,拌種。藥劑拌種。曬干后用種子包衣劑和谷子專用微肥100克拌谷種10公斤。
第一,播種時期。敖漢地區(qū)一般在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此時地溫穩(wěn)定在8~10℃,墑情好的地塊可以適時早播。
第二,種植密度。露地谷子行距在40~45厘米,株距4.9~8.3厘米,每畝保苗在2萬~3萬株,即每平方米30~45株最為適宜。
第三,播種方式。主要有普通播種和播種機播種兩種。采用壟作播種,播種量每畝在0.4~0.6公斤。適宜的播種深度在3厘米左右,注意要下種均勻,保證深淺一致。土壤墑情好的可適當淺些。
第四,施肥。谷子屬于耐旱作物,適應性廣、抗逆性強,必須做到合理施肥,以充分滿足谷子對養(yǎng)分的需要。谷子雖具有耐瘠薄的特性,但要想提高產量,就必須滿足谷子對養(yǎng)分的需求。谷子需肥與玉米相似,每形成1000公斤籽粒,需吸收氮25~30公斤,五氧化二磷14~16公斤,氧化鉀24~26公斤。
按產量目標400公斤/畝計算,有兩種方案:其一,畝施尿素20公斤、磷酸二銨10公斤、硫酸鉀3公斤;其二,畝施尿素10公斤,谷子專用肥28公斤。
有機肥隨整地施入,化肥一般做種肥或追肥施入,旱地應趁雨追施。
第一,覆土砘壓。播種后砘壓:播后應及時覆土,同時為了促進種子吸水、培育壯苗,發(fā)芽早扎根深、整齊出苗,播種后一定要鎮(zhèn)壓。為促進種子發(fā)芽和出苗,播種用后需人工或牲畜拉著石砘軋播種溝,也可用機械拉著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提墑增加土壤表層水分。播后五六天,用石砘隨播種溝再次軋地,進一步踏實土壤,防止幼苗懸在土壤中,利于幼苗出土。露地谷子需壓青苗,當小苗長到2葉1心時,用磙子順壟壓2~3遍。
第二,間苗、定苗。4~5葉開始間苗。對弱苗和枯心苗要及時拔除。6~7葉定苗,留一茬苗。留苗每畝2萬~3萬株。
第三,鏟蹚、間寸苗。先間后鋤,邊間苗邊進行一次淺中耕和一次深中耕,在培土的同時清除雜草、病苗、弱苗,孕穗期間進行第三次淺鋤,促進多發(fā)氣生根,增加須根,防止倒伏。即做到“頭遍淺,二遍深,三遍不傷根”。
第四,除草。人工除草:間苗時要進行一次除草,拔節(jié)后拔出壟眼中雜草,孕穗時再拔一次雜草,以保障植株健康生長?;瘜W除草:防除闊葉雜草,每公頃地用10%的單嘧磺隆15~30克或40%撲草凈375克在谷子播種后出苗前兌水40~60升噴霧。
第五,澆水。旱地谷子通過調節(jié)播種期,努力將谷子的灌漿期與雨季相吻合。水澆地的谷子在幼苗期應控水,促進蹲苗,使幼苗強壯;在拔節(jié)孕穗期適量澆水,促進谷穗增大、增加穗粒數;谷子的需水臨界期是抽穗前后,及時澆水,防止“卡脖旱”;在開花灌漿期如遇干旱,應適量澆水,確保籽粒數量多、籽粒飽滿、籽粒重量達標。
病害種類:白發(fā)病、黑穗病。
蟲害種類:粟灰螟、粟葉甲、黏蟲。
雜草種類:谷莠草、刺兒菜、灰菜。
第一,防蟲害。對于地下害蟲的防治,可用50%辛硫磷乳液悶種;對于黏蟲、粟灰螟、粟葉甲等谷子害蟲的防治,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進行莖葉噴霧。
第二,防病害。用25%的甲霜靈(瑞毒霉)可濕性粉劑按干籽重量的0.3%拌種,可防白發(fā)病,用40%雙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3%拌種,可防黑穗病。為大力提升谷子的品質,可推廣使用生物制劑、天然物質和合理、交替、輪換使用。為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可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
第三,病蟲害防治其他方法。間作套種:隔年或隔幾年后交替種植,以解決土壤養(yǎng)分上下不均、耕作層變薄以及病蟲害寄生等問題。玉米秸稈覆蓋:玉米秸稈的遮陰,降低了雜草的發(fā)芽率和生長勢。抑制雜草,可減少病蟲寄生源,從而減輕病蟲害。
當麩皮變?yōu)樵撈贩N應有色澤,谷粒變黃,籽粒硬實,達到成熟指標時收獲。谷子收獲后,運到場上堆放5~7天再切穗脫粒,谷子的后熟作用,可增加粒重。
采用人工收獲,谷草重新打捆,晾曬、風干后脫粒。
第一,采購。采購的谷子質量應符合GB/T8232-2008要求。
第二,運輸。谷子的運輸應防止遺漏,運輸工具應具備防雨、防雪等措施的裝備。運輸過程中應防止污染,不得把有毒、有害的物質混入谷子中。
第一,廠區(qū)環(huán)境衛(wèi)生。為確保谷子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應在交通方便的地區(qū)建設加工企業(yè),且保證水源充足,周圍至少10公里內無粉塵、煙霧、有害氣體及污染源。廠區(qū)內的環(huán)境衛(wèi)生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道路方面首先要保證暢通,順暢地連接城市和鄉(xiāng)村,使谷子基地生產出來的產品能夠及時運輸、加工;其次要保證路面堅硬(如混凝土或瀝青路面);最后要保證道路路面平坦、無積水。
第二,綠化及排水。合理綠化確??諝馇逍拢3汁h(huán)境整潔,防洪系統(tǒng)和排水系統(tǒng)完好無損。
第三,衛(wèi)生設施。廠區(qū)廁所應遠離生產車間、原糧及成品庫;廁所應是水沖式,并設有洗手設施及衛(wèi)生責任制。
第四,垃圾處理。垃圾應集中堆放,遠離生產車間、原糧和成品存放庫,定期清理出廠,并及時對垃圾存放處消毒。
第五,廠區(qū)內應無蟲鼠患,滅鼠不得使用藥劑。
第六,廠區(qū)內禁止飼養(yǎng)家禽、家畜及其他動物。
第七,生產車間衛(wèi)生。生產車間地面確保平坦、整潔、干凈,內墻和天花板的裝飾材料無毒、不易脫落,門窗完整、縫隙不透風,能夠防蠅、防蟲、防鼠,通風車間能夠通風、散熱,能夠有效防止粉塵污染。
在生產設備的使用過程中,潤滑油不得滴漏,及時清理生產設備中的滯留物料,防止霉變。加工設備中與谷子直接接觸的零部件材料應選用無污染材料,不允許有漏油、滲油現象。不允許在篩片、碾米機、拋光室、色選機等通道有油漆或油污。
更衣室及時消毒,數量有保證,能夠順利出入生產車間。
第八,個人健康及衛(wèi)生。生產人員持衛(wèi)生知識考核證、健康合格證上崗。工作期間應穿戴企業(yè)規(guī)定的工作服裝,每年應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對不合格者應調離。
對患有消化道傳染病、肝炎、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滲出性皮膚病以及其他不利于食品衛(wèi)生的患病人員,不得進入廠區(qū)。
第一,所采用的加工工藝。谷子經去雜后,碾磨后精選,定量包裝后,成品附商標后出售。
第二,感官要求。籽粒飽滿、色澤純正,蒸煮香氣濃郁,口感光滑柔軟,黏甜可口。
第三,通用的一般工藝要求。小米的加工質量指標應符合表1的規(guī)定。
表1 小米的加工質量指標 %
檢驗設備:能夠進行定性檢測和定量檢測的設備。
檢驗:對進廠的原料,檢驗人員應在加工直至成品出廠全過程進行監(jiān)督檢查,對原料驗收、半成品檢驗和成品檢驗工作進行把關。
各項檢驗控制應有原始記錄,按規(guī)定保存,規(guī)范原始記錄格式,認真填寫,不允許弄虛作假。
企業(yè)應制定質量方針,各環(huán)節(jié)各崗位都要有明文規(guī)定,并張貼在車間內顯著位置。從谷子購入到成品小米出廠的各項制度都要完善,確保有效運行。
小米生產企業(yè)要有完備的人員健康檔案、人員培訓檔案、設備檔案、原糧及成品米檔案、原糧產地環(huán)境條件和生產技術檔案。
為確保產品質量可追溯,生產車間要有完備的交接班記錄、檢驗(化驗)室計量器具檔案和使用記錄、檢驗報告及記錄。
對谷子的檢驗、小米成品加工質量的檢驗以及對成品米衛(wèi)生指標的檢驗應委托自治區(qū)級以上認可的有資質的檢驗機構承擔。
管理制度實施情況應每年評審,制度實施檢查應每3個月進行一次(對成品庫每月進行一次)。在谷子購入旺季,制度檢查每周進行一次。對所有的檢查必須記錄并存檔。
小米生產企業(yè)應定期到谷子基地了解農藥使用、化肥施用以及灌溉水等情況,確保生產過程綠色可控。對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反饋的對質量狀況的意見,應及時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并在生產過程中加以改進。
成品米的加工質量,需要符合表1的規(guī)定。
成品米的衛(wèi)生指標,需要符合GB2715的規(guī)定,不應使用添加劑。
小米包裝要選擇合適的溫度和濕度,在加工后成品米須降溫至25℃以下(含25℃)或不高于室溫7℃(含7℃),這個時候的口感才是最好的,有利于貯藏。
包裝小米的器具應專用,不得污染。
打包間的落地米需要清理干凈,才能進行包裝出廠。包裝袋的袋口應縫合緊密,以防谷粒遺漏。
進入市場銷售的成品米應附有檢驗部門簽發(fā)的合格證。合格證應使用無毒無副作用的材質。
包裝器具表面圖案、文字的印刷應易于識別,字體清晰,符合市場監(jiān)管部門要求的標準。
運輸用的車輛、使用的工具、小米的鋪墊物應符合衛(wèi)生要求、干燥,要將谷子、小米分車輛運輸。運輸過程中要防止自然災害如雨淋、雪埋、曝曬。
成品米存放在專用倉庫內,不得與其他物品混放。
倉庫內地面需設鋪墊物,頂部離地面距離應大于30厘米,小米垛需離墻40厘米以上。倉庫應滿足通風、干燥、清潔、無鼠害、無蟲害的要求。
不同加工批次的小米,根據相對應的鄉(xiāng)鎮(zhèn)基地,分別垛放,便于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