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潼 潘夢來
(1.哈爾濱師范大學西語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25;2.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廣西南寧 530000)
紅色旅游文化資源是指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通過不懈奮斗遺留下來的[1],能激發(fā)國人強烈愛國主義情懷的寶貴精神財富,更是一種凝聚奮進新時代的精神力量。紅色旅游是以紀念地為載體,以其承載的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血液,以現(xiàn)代化旅游為外在形式,促進游客緬懷英雄,對了解中國悠久歷史具有深遠教育意義的旅游活動[2]。東北地區(qū)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具有豐富的紅色旅游文化資源。在遵循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2016—2020 年全國紅色旅游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的要求下,國家發(fā)改委印發(fā)了《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名錄》,其中黑龍江省擁有12 處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包括璦琿歷史陳列館、齊齊哈爾泰來江橋抗戰(zhàn)紀念地等;吉林省擁有8 處,包括楊靖宇烈士陵園、東北淪陷史陳列館等;遼寧省擁有12 處,如撫順市雷鋒紀念館、大連關向應紀念館等。將這些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整合不僅有利于發(fā)展東北地區(qū)紅色旅游文化,還有利于東北紅色旅游文化產業(yè)體系的發(fā)展,更有利于各國人民全面了解中國共產黨人百年奮斗歷程和豐功偉績,這對革命歷史遺址、遺物保護具有深刻意義。
功能目的論起源于20 世紀70 年代,又被稱為“功能性翻譯理論”,最早由學者漢斯·弗米爾(Hans Vermeer)提出[3]。弗米爾在譯文類型的基礎上從廣義角度提出功能目的論,認為它既包含翻譯具體文本的目的,也包含翻譯行為的目的[4]。功能目的論認為翻譯方法的選取在于它的翻譯功能和目的,這為翻譯策略的選擇提供了更加合理和科學的依據(jù)。因此,譯者的翻譯目的實現(xiàn)與否決定了譯文質量高的低。在此之后,學者克萊斯蒂娜·諾德(Christiane Nord)進一步提出“功能+忠誠”,該理論認為譯者應協(xié)調好原作者、譯者、翻譯發(fā)起者之間的關系。
功能目的論遵循三個原則——目的性原則、連貫性原則、忠實性原則,其中目的性原則是功能目的論的核心,它突破了傳統(tǒng)的翻譯觀念,使翻譯策略更靈活、更具有操作性;連貫性原則是指譯文應注重其語內連貫,即譯文需要在受眾者可理解的范圍內;忠實性原則是指源語言與譯文存在語際連貫一致。通俗來講,語際連貫是指譯文需要忠于源語言,忠實程度的高低取決于譯文目的和譯者對源語言的理解。綜上所述,功能目的論擺脫了傳統(tǒng)翻譯僅注重原文的弊端,將翻譯視為有目的性的跨文化交際行為,而非單純實現(xiàn)語碼和文化的轉化。
功能目的論認為翻譯是文化交流互換的過程。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應全面考慮譯文類型、譯文功能、翻譯目的、受眾理解力等。在東北紅色旅游文化外譯工作中,譯者應以功能目的論為前提,盡可能地提升譯文的準確性與內容的豐富度,從而形成更完整的東北紅色旅游文化翻譯體系。
東北紅色旅游文化譯文的受眾群體是外國游客,東北紅色旅游文化外譯及外宣的目的是讓游客在游覽、參觀東北紅色旅游景點的同時,了解紅色思想、學習紅色精神、傳播紅色文化,進而提升我國的國際形象。因此,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要注重“信息功能”,著重凸顯核心信息,弱化或剔除次要信息。除此之外,譯者還要考慮外國游客可能存在對革命人物或革命事件了解不足的情況,所以在翻譯時應根據(jù)交際目的的需要,增加必要的信息加以說明,幫助游客掌握歷史文化背景信息。
在跨文化交際中,譯者應考慮受眾群體的個體差異,從多角度來建構譯文,因為翻譯的過程實質是對句子結構的調整,對語言層次的轉換,更是將兩種文化體系進行溝通、交流與轉化的過程。譯者應克服文化差異帶來的障礙,以保證信息的有效傳達。中國傳統(tǒng)文化講求“中庸之道”,中國人也注重平衡美,用詞講究對稱、結構嚴謹,句式講究辭藻華麗、善用排比。而根據(jù)功能目的論中連貫性原則,在進行東北紅色旅游文化外譯的過程中,應盡可能地做到簡潔、直觀,譯者可根據(jù)情況選擇翻譯策略和方法,忠于原文但不拘泥于原文,最終形成完整和諧的翻譯模式。
東北紅色旅游文化景區(qū)是歷史事件的發(fā)生地,抑或是歷史史料的陳列館。根據(jù)功能目的論中忠實性原則,東北紅色旅游文化的外譯工作應以外國游客文化背景為導向,在不影響受眾群體理解的前提下,外宣文本中紀實性史料和紅色文化特征的詞語應盡量保留其原有的語言表達形式與修辭手法。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東北紅色文化旅游要想取得長足發(fā)展,必須具備國際視野,高度重視東北紅色旅游文化外譯與外宣工作,通過文化元素傳遞大國自信。然而,目前東北紅色旅游文化外譯及外宣仍存在三方面的不足。
東北三省的紅色旅游文化外譯工作并沒有得到相關部門和專業(yè)人士足夠的重視,譯文質量問題有待考究。通過走訪部分東北紅色旅游文化基地和對比部分文本材料,了解到當前的東北紅色旅游文化外譯及外宣仍存在中西方文化沖突產生的誤譯、中式英語產生的誤解,以及語義歪曲和語義模糊等方面的問題。例如,前來參觀的外國游客面對紅色旅游文化基地密集的文化承載元素,不知其所云、所指,甚至對其產生文化誤解,無法在沉浸式體驗中獲得震撼,更無法實現(xiàn)紅色旅游文化的活態(tài)化傳承。由此,東北三省紅色旅游文化相關部門應對紅色景區(qū)外譯工作進行系統(tǒng)化管理,并解決以上問題。
東北三省豐富的紅色旅游文化資源并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開發(fā)也不夠深入,出現(xiàn)知名度較低的局面[5]。在互聯(lián)網高速發(fā)展的時代,東北紅色旅游文化外宣方式卻過于傳統(tǒng),不利于東北紅色旅游文化打開外宣市場。當前,東北三省的愛國教育基地、紅色旅游景區(qū)或紅色旅游精品路線的英文介紹極少,即便有英文介紹也僅限于紅色景區(qū)名稱或紅色景點簡介,紅色旅游宣傳冊、紅色景區(qū)導覽冊、紅色旅游紀念品等的英文介紹嚴重缺失。東北三省的紅色歷史對于東北地區(qū)的愛國教育體系構建意義重大,應做好外宣外譯方面的工作,向世界弘揚東北紅色旅游文化。另外,東北三省紅色旅游文化相關部門應出臺相關政策法規(guī),解決外譯欠缺這一問題,吸引更多人成為紅色精神的傳播者,實現(xiàn)文化與經濟的共贏。
目前,東北三省紅色旅游文化的外譯及外宣研究仍處于初步探索和發(fā)展階段,筆者從中國知網上以“東北紅色旅游”為關鍵詞,檢索2012—2022 年 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發(fā)現(xiàn)學術期刊56 篇和碩士論文28 篇;以“東北紅色旅游文化”為關鍵詞,檢索2012—2022 年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發(fā)現(xiàn)學術期刊6 篇和碩士論文2 篇;進一步以“東北紅色旅游文化外譯及外宣”為關鍵詞,檢索結果為0。由此可見,東北紅色旅游文化外譯及外宣并沒有得到相關部門和專業(yè)人士足夠的重視,尚未形成有效的外譯及外宣理論體系指導實踐研究。關于“東北紅色旅游文化”的研究雖然呈現(xiàn)出成果豐富性不足、內容創(chuàng)新性不夠的狀態(tài),關于“東北紅色旅游文化外譯及外宣”的學術研究成果更是寥寥無幾,但是此類研究話題的潛力較大,今后可以從此話題入手,彌補當前研究的不足,為“紅色旅游文化外譯及外宣”研究提供參考。
1.選取適當?shù)姆g策略
在功能目的論的指導下,東北紅色旅游文化相關部門要提高東北紅色旅游文化的外譯水平,選擇適當?shù)姆g策略。具體來說,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若發(fā)現(xiàn)源語言在語義語用層面均和譯文保持一致,可以采用直譯法;若出現(xiàn)詩詞典故、歷史事件或中國人習慣用語,可以采用增譯法,以便讀者了解文字外的引申內容;若遇到不影響主要內容的附注信息,可以采用省譯或刪除法,避免次要信息對譯文的干擾;若此部分的源語言不符合受眾者的語言表達習慣,可以采用語篇重組法進行重新建構。
2.豐富文化語境的創(chuàng)設
功能目的論注重翻譯語境的創(chuàng)設,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外譯面臨的語境大不相同[6],國內外受眾者對信息的需求程度也大相徑庭。在進行東北紅色旅游文化外譯工作的過程中,應以“以文化人、以文會友”的原則為宗旨,必要時進行語境化調試,添加相應的英文背景材料信息,培養(yǎng)譯者高度的文化自覺意識,增加不同文化間的碰撞,進而提升東北紅色旅游文化的國際化形象。
3.注重翻譯人才的培養(yǎng)
近年來,各大高校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紅色文化教育,部分高校會通過舉辦紅色文化類比賽、參觀紅色基地等活動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中國歷史,掀起紅色經典浪潮。筆者認為,東北紅色文化旅游相關部門應抓住機遇,以紅色文化鑄魂育人,調動更多學生探索東北紅色文化的積極性,持續(xù)推進紅色經典熱潮,將理解紅色文化納入課程體系,培養(yǎng)他們傳承紅色基因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1.線上線下雙結合式發(fā)展
線上線下雙結合式發(fā)展是加強東北紅色旅游文化國際傳播、文化互通的必然選擇。筆者認為東北紅色旅游文化的相關部門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線上宣講與線下宣傳并舉,在外國游客和中國文化之間搭建一個利于傳播中國文化的平臺,貫徹落實好東北紅色旅游文化對外宣傳的實際執(zhí)行,不搞形式主義,加強公眾對東北紅色旅游文化的文化認知,讓外國游客通過線上線下的多重感受,了解中國的過去,體會中國的當下,憧憬中國的未來。
2.“三媒一體”共發(fā)展
在政府部門的主導下,相關機構應善用、巧用媒體的力量,通過舉辦重大會議、紅色歷史知識競賽等活動持續(xù)做好東北紅色旅游文化的外宣工作。筆者認為相關部門可構建傳統(tǒng)媒體、新媒體、自媒體的“三媒一體”的外宣形式,在原有的廣播電視、雜志等傳統(tǒng)媒介的基礎上,著重利用現(xiàn)階段的公眾號、微博、小視頻等效率高、成本低、受眾面廣的自媒體平臺,做好東北紅色旅游文化的外宣工作,使得“三媒一體”成為外國游客了解東北紅色歷史的百科全書,從而吸引更多的外國游客參觀東北紅色旅游文化景區(qū)。
3.海內外媒體融合式發(fā)展
隨著數(shù)字化發(fā)展進程的加快,信息化的發(fā)展趨勢已應用于社會生活領域的各個方面。筆者認為東北紅色旅游文化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國內的微信、小視頻等普及紅色文化信息,并將其融合國外的Facebook、Twitter、You Tube 等影響力強的社交媒體,為東北紅色旅游文化景區(qū)進行直觀、有效的外宣,最大限度提升外國游客對東北紅色旅游文化的熱情。東北紅色旅游文化的相關部門也可根據(jù)海外文旅網站的大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了解海外受眾群體對東北紅色文化的關注、理解和評價,這樣才能更有針對性地調整外宣策略,發(fā)展?jié)撛诤M馐鼙娙后w,進而擴大海外客源市場規(guī)模,將中國東北紅色旅游文化逐步推廣到各個國家,促進東北紅色海外旅游業(yè)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