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金 國網麗水供電公司
電網固定資產是電力建設發(fā)展的基礎,是支撐電網建設過程中的重點項目,也是衡量電網企業(yè)是否經濟、合理發(fā)展的重要指標。電網建設過程中既有新建項目的投產前的投資需求也有部分遺留問題沒有解決,所以,電網固定資產管理是企業(yè)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電網固定資產的管理對保證電網健康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確保電網固定資產有效利用,加強電網資產日常管理規(guī)范與提升資產管理水平。這就要求企業(yè)建立一套完整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和標準流程,要求對固定資產進行登記、保管及合理使用;保證資金流動和資產安全以及實現(xiàn)保值增值的要求。同時隨著電網建設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了電網資產管理制度,固定資產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近年來各供電公司根據(jù)電網設備管理的新形勢和公司生產經營狀況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電網企業(yè)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并且對社會經濟發(fā)展造成了嚴重危害。
電網企業(yè)固定資產種類繁多、數(shù)量龐大、分布分散、更新周期快且資產價值與實物分屬管理等特點。(下文提到的資產一般特指固定資產)
電網企業(yè)屬于資金密集型、重資產企業(yè),擁有龐大的固定資產,且固定資產種類繁多,涉及輸、配、變線路及設備、信通設備、計量設備、自動化、工器具、不動產、運輸車輛等15項大類,60項小類,700余項明細,固定資產價值一般占總資產價值70%以上。
電網固定資產使用部門多,使用地點范圍大,可以說從市區(qū)到郊區(qū),從平地到山坡,遍及電網轄區(qū)的每一個角落。
電網企業(yè)設立項目儲備庫,為保證堅強電網的戰(zhàn)略目標,每年都通過新建、技改、零購、檢修、報廢、融資租賃等多種方式更新大量的設備資產,導致設備更新周期比較快。
資產的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分屬不同的部門,一般情況下設備部管理實物,財務部管理賬面價值。但實際運行過程中,財務賬面信息不能及時反映資產的各種實際的變化。
以浙江電網為例,目前浙江總卡量在215萬張,縣級公司一般在1-3萬張左右,地市級公司一般在8-15萬張左右,龐大數(shù)量對卡片信息的日常運維帶來一定的難度。
在常規(guī)審計過程中,電網企業(yè)部分固定資產賬卡物不能一一對應是審計常見問題,也固定資產信息質量的核心問題。鑒于上面提到的固定資產特征,導致實物資產管理信息和財務賬目價值信息完全一一對應與匹配,在管理上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盡管近年來國網也上了PMS系統(tǒng)與ERP設備聯(lián)動、實物ID信息定位標識等一系列措施,解決了部分管理問題,但實際審計中,賬卡物信息不對應的問題依然大量存在,固定資產信息質量仍然不夠透明,固定資產價值的真實性和財務賬面資產信息的準確性是值得推敲的,資產信息質量的風險延伸出一系列的管理問題,因此審計過程應重點推敲和關注。
電網企業(yè)審計過程中,固定資產信息質量不良主要表現(xiàn)為實物存在但賬卡不存在,賬卡存在但實物不存在或賬卡和實物都存在但信息不對應等三種情況,具體來說表現(xiàn)如下。
1.已經提足折舊、已走賬目報廢,但企業(yè)仍然繼續(xù)使用的固定資產。實物資產已經提足折舊、超期逾齡,但企業(yè)仍然繼續(xù)使用的固定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上由于其歷史成本與累計折舊相等而未能體現(xiàn)出凈值。輸變電線路、輸配電設備、房產等有可能出現(xiàn)這種情況。部分設備超期逾齡,賬目進行了報廢,但實際設備未及時退役,仍然使用,造成在運資產未顯示。
2.部分房產、土地未能辦證形成表外資產。由于政策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導致房屋雖已竣工,但不能正常驗收,資產未能及時入賬。
3.市縣公司存在長期借調設備,權屬未及時變更,導致信息不一致。比如一些縣公司長期借市公司的特種車輛使用,但市公司又未劃撥該資產,導致縣公司賬目不存在該資產。
4.該資本化的項目被費用化。一些電網項目該資本化入賬建卡,但立項時就是被界定為費用類,這種情況很常見,導致大量的設備、線路等資產在賬目的卡片上未反映,但實物中存在,給后續(xù)資產管理帶來種種困難。
5.本應建卡做固定資產卻被當成低值易耗品一次性攤銷。部分設備完全具備固定資產的特性,但由于管理方面或其他因素,被當成低值易耗品來處理,故意混淆低值易耗與固定資產的概念。
1.已報廢退運或拍賣的資產未及時走報廢流程。部分設備或線路已經完全報廢或退運,但實物管理部門未走報廢流程,導致賬目上該固定資產依然存在。
2.實物進行了調撥,但賬務未處理。如上述第3點原因涉及的特種車輛,在縣公司層面是物在卡不在,但在市公司層面就是卡在物不在。
3.工程驗收盤點確認不準。一些項目工程材料單上的設備與實際工程應用的設備數(shù)量或型號完全不對應,但結算或決算時未實地盤點,導致賬面上有設備,而實際項目缺少該設備,資產移交清冊從項目轉資時就存在差錯。
4.虛擬資產卡號的建立導致。實際工作中,為了應對賬卡一致率等考核指標,設備部門建立了很多虛擬的設備號,因而資產也對應建立虛擬的資產號,但部分資產又確實不存在,比如某些融資租賃資產,實際使用在縣公司,而立項建卡資產管理卻在市公司層面。
1.歷史的因素,存量信息簡單。一些2000年以前的資產,由于當時管理方式粗放,信息收集簡單,跟不上ERP、PMS、中臺等信息系統(tǒng)規(guī)范性和精益性要求,導致系統(tǒng)內一些信息很簡單粗放,無法與實物匹配。比如2000年前的房產建筑物分類很簡單就兩類,而現(xiàn)在光房產資源一項就劃分3大類、11小項類別。
2.固定資產錄變更,未及時重分類或分類不準。固定資產目錄是實物管理與賬務管理的核心樞紐,對于貫通實物ID、智慧竣工決算、多維精益核算有著重要的意義。比如2021年國網509號文發(fā)布的固定資產目錄就對部分變電設備、自動化設備、輸電線路、運輸工具的類別進行了調整。如果財務部門未及時重分類調整,就會出現(xiàn)信息分類不準或混亂的情況。
3.資產打包打捆現(xiàn)象導致對應不一致。實際工作中常存在項目或資產打包打捆的情況,導致財務管理方面未能一物一卡的建賬,實物管理又分散到不同部門或使用人手中,導致賬卡物不能一一對應,給后續(xù)管理帶來相當大的麻煩。
4.工作不到位,主觀因素應對指標考核。比如在工程決算未完成時,各項資產的價值分攤未確定,為應對兩率考核,將各類資產打捆轉資,未進行分類或者一對多、多對一的方式進行分類等等,從而形成資產卡片與實物不對應。
在內審工作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固定資產信息表現(xiàn)特征,可以采用不同的審計路徑進行查證,主要有查閱法、查詢比對法、訪談法、分析復核法等。
對疑似賬卡與實物信息不一致的固定資產,可以查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固定資產目錄》比對資產類別是否分類準確;對于在建工程轉資是否規(guī)范,形成的固定資產是否分類完整,資本化日期是否折舊準確與否,可以查詢《國家電網公司工程竣工決算管理辦法》、ERP系統(tǒng)項目模塊、財務模塊、設備模塊說明書以及固定資產賬卡物相關規(guī)定;查閱車輛行駛證、房產證等信息比對車輛、房產是否信息一致。
對疑似賬卡與實物信息不一致的固定資產,除查閱相關規(guī)章制度文件外,還可以通過車輛管理系統(tǒng)、PMS系統(tǒng)、不動產管理系統(tǒng)、項目管理大數(shù)據(jù)平臺查詢相關的資產或設備,對系統(tǒng)內的數(shù)據(jù)與賬務卡片數(shù)據(jù)、實物管理部門數(shù)據(jù)進行查詢比對。對于涉及的在建工程項目,通過ERP系統(tǒng)項目模塊,獲取項目編碼、開竣工時間、里程碑計劃以及轉贈固定資產相關信息;查詢ERP系統(tǒng)財務模塊CJ20N項目構造器獲取項目編碼及在建工程卡號,進而通過財務轉資程序查詢資產編碼、固定資產增減變動額等相關信息,兩者互相印證比對。目前浙江配網系統(tǒng)使用供電服務指揮系統(tǒng),也可以通過供指系統(tǒng)進行三方印證。實際工作中,根據(jù)需要還可能延伸至前端物資采購系統(tǒng)、設計概算造價系統(tǒng)等,進而多方印證。
對于房產建筑物、車輛、輸配變、自動化、在建工程等大宗資產和設備可以采用訪談法,與審計單位的財務人員、項目管理人員、物資管理人員、車輛調度人員以及運行人員進行面對面溝通,了解實際業(yè)務操作流程以及內部控制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對于一些年代比較久遠的大宗資產,部門新人還真不一定知道,如需了解更詳細的信息,需要誠懇耐心的、技術性的訪談一些部門性的老師傅。比如20世紀八九十年代很多電力用地都是政府劃撥或政策性給予的,很多就是年代久遠的賬外資產。
目前審計固定資產信息質量,單靠一種方法或單靠賬面卡片信息,很難判斷出所以然,需要對資產壽面全流程進行跟蹤。資產數(shù)據(jù)抽取后,既需要針對個體進行麻雀剖析式分析,也需要批量數(shù)據(jù)樣本進行大數(shù)據(jù)分析,還需要根據(jù)經驗對不同規(guī)?;蛳嗤垭娨?guī)模的企業(yè)進行橫向比較,進行綜合性分析復核,既需要數(shù)據(jù)的比對,也需要賬實的核對。比如拿車輛、電腦來說,這些資產與房屋建筑物不同,他們具有很大的流動性,如果不是對每輛車和每臺電腦建卡,并定期盤點核對的話,就無法反映其購入、使用、處置及其他變動情況,很難保證使用數(shù)與賬面一致,所以不僅要分析財務賬面數(shù)、實際使用數(shù)、還要分析部門臺賬情況以及物資報廢情況表等,相互分析復核,進行全方位印證數(shù)據(jù)的真實性。
目前審計取證的方式主要有賬項基礎模式、制度基礎模式、風險基礎模式和問題導向模式,這四種模式各有特點,實際審計工作中會交叉使用。就固定資產信息質量檢查來說,筆者認為以賬項基礎模式和問題導向模式交叉使用為主,輔助以風險導向模式會更有效率、更清楚的了解固定資產信息存在的問題。比如按賬項對資產查詢,可以通過資產編碼穿透查詢,獲取該項資產的歷年增減變動額,也可以通過資產編碼查設備編碼等,或者通過賬目資產明細表羅列全面增減變動數(shù)據(jù),這種取證模式主要依靠會計系統(tǒng),相對方便,但僅能反映資產價值層面,對實物層面就無能為力。對于問題導向模式,比如可以查詢ERP業(yè)務審計系統(tǒng)項目模塊,通過“項目審計-項目決算審計-轉增資產查詢”功能點,鎖定可疑資產編碼,進而取證。
會計信息質量主要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等八大特征,其中可靠性是基礎,會計信息要有用,必須以可靠為基礎。為了提升固定資產的信息質量,首要是提升固定資產信息的可靠性,確保賬卡物一致性,只有基礎性牢靠,才能為企業(yè)提供有效的數(shù)據(jù)決策支撐。根據(jù)以上特征,內部審計推動電網固定資產信息質量提升有效經驗如下。
1.對存量的大宗資產進行清查盤點。對電網企業(yè)全面徹底的資產清查非常耗時耗力,成本效益也得謹慎考慮,但對存量的大宗資產應當進行一次摸家底式的清查,特別是歷史原因形成的物在賬不實的資產,該盤盈就得盤盈入賬,不能總是當成賬外資產,這對資產本身和公司利益都欠妥,固定資產信息質量就更無從談起。
2.對曾經被費用化的資產建議完善臺賬。需要完善的臺賬包括哪些沒有建卡的低值易耗品,這些資產雖然在賬目上被當成費用一次性攤銷,但實物卻真實的存在,完善的臺賬對實物管理有著重要的意義,也能作為會計報表信息的有益補充。
3.分類別整改存量的信息不對應資產。在自查或內審協(xié)查的基礎上分階段分類別整改盡可能到位,盡最大可能將賬卡物信息保持一致,該調撥的要調撥到位,需報廢的要流程到位,PMS與ERP要聯(lián)動到位,清理一批“僵尸”虛擬設備號及卡片。
4.對增量資產管理建立協(xié)調配合機制,嚴格規(guī)章制度。對于固定資產管理,國網不缺乏相關制度,但缺乏嚴格的執(zhí)行力。從項目管理到財務管理、設備管理,需要各專業(yè)、各部門密切配合,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需要建立一種協(xié)調機制,確保增量工程項目實施、竣工決算、轉增資產等各環(huán)節(jié)能規(guī)范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