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威 張聰敏 郭金培
(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普外二科 鄭州 450000)
甲狀腺癌(thyroid carcinoma,TC)是頭頸部常見惡性腫瘤,好發(fā)于女性群體,且隨著年齡增大,TC發(fā)生風險增高[1]。甲狀腺癌根治術是臨床治療TC重要手段,可通過切除病灶控制病情。開放性手術是既往常用術式,效果確切,但創(chuàng)傷較大,易損傷患者甲狀旁腺,加之甲狀腺部位神經(jīng)密集程度較高,手術操作會引起較為劇烈的疼痛,加重機體生理應激反應,不利于術后恢復,臨床應用有所受限[2-3]。全腔鏡甲狀腺癌根治術屬微創(chuàng)操作,易于被患者所接受,但該術式對術者要求較高,臨床應用仍存有爭議[4-5]。鑒于此,本研究選擇76例TC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分組對照,分析全腔鏡甲狀腺癌根治術的具體效果,報道如下。
選擇2020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TC患者76例。將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8例)與研究組(38例)。對照組男14例,女24例;年齡26~57歲,平均(38.79±7.10)歲;腫瘤直徑:≤5 mm 17例,>5 mm 21例;腫瘤部位:左側16例,右側 22 例;體質(zhì)量指數(shù) 18.7~29.2 kg/m2,平均(23.85±1.30)kg/m2。研究組男15例,女23例;年齡24~59歲,平均(38.61±7.02)歲;腫瘤直徑:≤5 mm 16例,>5 mm 22例;腫瘤部位:左側18例,右側20例;體質(zhì)量指數(shù)18.4~28.9 kg/m2,平均(23.71±1.28)kg/m2。兩組性別、年齡、腫瘤直徑、腫瘤部位、體質(zhì)量指數(shù)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第9版《外科學》[6]中TC診斷標準,且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②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既往無頸部手術史;③單側發(fā)病,無側頸區(qū)淋巴結轉移;④意識清楚,精神良好。
排除標準:①具有手術禁忌證者;②藥物或酒精依賴者;③合并其他腫瘤疾病者。
兩組均行氣管插管全麻,在患者肩部處放一軟墊,墊高肩膀,頸部伸仰,常規(guī)消毒鋪巾。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開放手術:在患者前頸部行一6 cm左右的弧形切口,逐層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并于頸闊肌深面游離皮瓣,切開頸白線,確保甲狀腺組織完全暴露于視野中;隨后切除患側峽部及甲狀腺腺葉,對側甲狀腺腺葉也一并切除,清掃中央?yún)^(qū)淋巴結;術畢沖洗術腔,嚴格止血,常規(guī)放置引流管引流,逐層縫合切口。研究組實施全腔鏡甲狀腺癌根治術:由胸乳入路,于皮下深筋膜注射1 mg腎上腺素(遂成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200 mg利多卡因(邯鄲康業(yè)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200 mL生理鹽水,在雙側乳頭連線中點胸骨柄處行一1 cm小切口作為觀察孔,用無損傷穿刺棒經(jīng)胸骨柄切口做皮下隧道,在兩側乳暈內(nèi)上方乳暈邊緣行一0.5 cm小切口作為操作孔,插入1 cm Trocar,創(chuàng)建二氧化碳操作環(huán)境(維持壓力0.80~0.11 kPa),并放置觀察鏡;之后在操作孔下使用超聲刀分離皮下結締組織,切開頸白線,確保甲狀腺組織完全暴露于視野中,切開患側甲狀腺腺葉及峽部,清掃中央?yún)^(qū)淋巴結,并在切除中保護喉返神經(jīng)及甲狀腺旁;術畢沖洗術腔,嚴格止血,常規(guī)放置引流管引流,逐層縫合切口。兩組均觀察至術后30 d。
對比兩組圍術期指標、甲狀腺功能、應激反應、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①圍術期指標:記錄兩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術后24 h疼痛程度[術后24 h使用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評分評估,用標有0~10分的刻度尺量化疼痛度,0分為無痛,評分高則疼痛越重]。②甲狀腺功能:于術前、術后48 h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6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轉子半徑為5 cm,使用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分析法測定促甲狀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游離T3(free triiodothyronine,F(xiàn)T3)、甲狀腺素(thyroxine,T4)、游離T4(free thyroxine,F(xiàn)T4)。③應激反應:于術前、術后24 h采集患者肘靜脈血4 mL,測定血糖,之后3 000 r/min離心10 min,轉子半徑為5 cm,待獲得血清后使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皮質(zhì)醇(cortisol,Cor)、腎上腺素(epinephrine,E)。④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觀察至術后30 d,統(tǒng)計兩組切口感染、聲音嘶啞、發(fā)音困難等發(fā)生情況。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用獨立t檢驗,組內(nèi)比較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提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后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術后24 h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表1,P<0.05)。
表1 圍術期指標比較 (±s)
表1 圍術期指標比較 (±s)
組別 手術時間/min 切口長度/cm 術中出血量/mL 術后住院時間/d 術后24 h VAS評分對照組(n=38) 93.46±8.95 6.54±0.39 25.47±3.16 5.83±0.71 5.98±1.01研究組(n=38) 72.56±7.13 2.02±0.27 21.79±3.05 4.26±0.58 3.74±0.76 t值 11.259 58.741 5.165 10.557 10.924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術前,兩組TSH、T3、FT3、T4、FT4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48 h,研究組TSH水平高于術前和對照組,T3、FT3、T4、FT4水平低于術前和對照組(表2,P<0.05)。
表2 甲狀腺功能比較 (±s)
表2 甲狀腺功能比較 (±s)
注:a) 與術前比較,P<0.05。
組別 TSH/(mU·L-1) T3/(ng·L-1) FT3/(pg·L-1) T4/(ng·L-1) FT4/(pg·L-1)術前 術后48 h 術前 術后48 h 術前 術后48 h 術前 術后48 h 術前 術后48 h對照組(n=38)16.15±1.47 12.24±1.08a)研究組(n=38)2.47±0.28 4.02±0.45a)1.84±0.31 1.36±0.29a)4.73±0.48 2.91±0.27a)103.85±8.62 81.47±4.03a)16.29±1.38 10.07±0.96a)t值 0.295 4.911 0.681 7.116 0.464 10.052 0.449 12.530 0.428 9.257 P值 0.769 <0.001 0.498 <0.001 0.644 <0.001 0.655 <0.001 0.670 <0.001 2.49±0.31 4.55±0.49a)1.79±0.33 0.87±0.31a)4.68±0.46 2.31±0.25a)104.73±8.45 70.35±3.70a)
術前,兩組血糖、Cor、E水平相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24 h,研究組血糖、Cor、E水平與術前相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24 h,對照組血糖、Cor、E水平高于術前和研究組(表3,P < 0.05)。
表3 應激反應比較 (±s)
表3 應激反應比較 (±s)
注:a) 與術前比較,P<0.05;b) 與術前比較,P>0.05。
組別 血糖 /(mmol·L-1) Cor/(nmol·L-1) E/(ng·L-1)術前 術后24 h 術前 術后24 h 術前 術后24 h對照組(n = 38) 6.31±0.42 7.91±0.56a) 518.79±30.68 661.47±35.21a) 119.71±9.05 139.40±7.60a)研究組(n = 38) 6.27±0.40 6.38±0.46b) 517.24±29.73 524.09±31.24b) 119.04±8.83 121.53±5.46b)t值 0.425 13.014 0.224 17.991 0.327 11.772 P值 0.672 <0.001 0.824 <0.001 0.745 <0.001
研究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表4,P<0.05)。
表4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n(%)]
TC的發(fā)生與癌基因、電離輻射、遺傳等密切相關,早期多表現(xiàn)為無痛性頸部腫塊,持續(xù)發(fā)展會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臨床須盡早采取有效的治療[8]。開放性的甲狀腺癌根治術是既往臨床治療TC的常用術式,能夠有效切除病灶,但創(chuàng)傷性較大,術后難以避免出現(xiàn)多種并發(fā)癥,不利于預后[9-10]。同時,傳統(tǒng)開放術式手術切口比較大,會加重患者術后疼痛,導致不同程度應激反應,嚴重影響患者術后恢復,且瘢痕較為明顯。
甲狀腺作為人體內(nèi)重要的內(nèi)分泌器官,手術操作可能損傷甲狀腺,而甲狀腺功能損傷后會造成TSH、T3、FT3、T4、FT4等甲狀腺激素水平變化,影響身體代謝等,增加多種疾病發(fā)生風險,故選擇合適的術式對于TC患者預后尤為重要[11-12]。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后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術后24 h的VAS評分及術后48 h的T3、FT3、T4、FT4水平低于對照組,TSH水平高于對照組;術后24 h,對照組血糖、Cor、E水平高于術前,且對照組高于研究組;研究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全腔鏡甲狀腺癌根治術在TC治療中效果確切,具有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疼痛輕、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勢,并能夠減輕甲狀腺功能損傷及應激反應。其原因為相比于開放性手術,全腔鏡甲狀腺癌根治術中全腔鏡具有精準解剖、術野清晰等優(yōu)勢,能夠減少組織及血管損傷,加之切口極小,術中使用超聲刀對組織切割和止血,能夠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為患者術后恢復奠定良好基礎[13-14]。同時,全腔鏡甲狀腺癌根治術由胸乳入路,對患者頸皮下神經(jīng)造成的損傷較小,且全腔鏡能夠清晰顯示甲狀腺四周血管和甲狀腺旁,提升操作精準性,減少機體創(chuàng)傷,最大程度保護甲狀腺功能,并能夠減輕患者術后疼痛及應激反應,進而維持血糖、Cor、E水平穩(wěn)定,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也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15]。另外,該術式由胸乳入路,在雙側乳暈區(qū),能夠隱藏部分切口,且切口無需縫線縫合,瘢痕不可見或難以看見,易于被患者所接受。
綜上所述,全腔鏡甲狀腺癌根治術用于TC患者治療中創(chuàng)傷較小,可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量,減輕術后疼痛及應激反應,減少對甲狀腺功能造成的影響,促使患者盡早恢復,且術后并發(fā)癥較少,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