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學龍
左起:陳毅、粟裕、李安邦、楊善達在臨沂南麻大沙河視察華野特縱炮兵演習
這張題為“陳毅粟裕視察華野特縱炮兵演習”的照片,在黨史、軍史、文史研究和紀念館、博物館展示以及網(wǎng)絡(luò)媒體上,作為標志性作品被廣泛使用。
70多年來,對于這張經(jīng)典照片的拍攝背景眾說紛紜,有說是孟良崮戰(zhàn)役時華野首長下令開炮的場景,有說拍攝時間為1947 年3 月,當年的華野特縱司令員陳銳霆回憶錄上有此照片及注釋。
在《永恒的軍史瞬間——軍中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一書中有康曉燕的文章,現(xiàn)摘錄如下:
1947 年3 月,華東野戰(zhàn)軍繳獲了國民黨軍大量的大炮和坦克,并迅速組建了特種兵縱隊,任命陳銳霆為特種兵縱隊司令員。這張照片就是陳毅、粟裕視察炮陣地時拍攝的。手執(zhí)望遠鏡的是陳毅、看地圖的是粟裕,他們在炮兵二團副團長李安邦、炮兵參謀楊善達的陪同下親臨特種兵縱隊視察炮兵部隊射擊。
20 世紀60 年代初,新建成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行中國革命展覽,原華東野戰(zhàn)軍新華社前線總分社社長康矛召和攝影記者楊玲夫婦應(yīng)邀前往參觀,當他們進入“解放戰(zhàn)爭”廳時,迎面墻上懸掛的巨幅照片就是這張《陳毅、粟裕視察炮兵陣地》。似曾相識的照片立即引起了楊玲的注意,楊玲凝神細看,輕聲問康矛召:“這張底片不是在咱們家里嗎?”楊玲很納悶,底片在家保存著,軍博是怎么放大的呢?忽然她想了起來,1947年3月,華東野戰(zhàn)軍繳獲了國民黨軍大量的大炮和坦克,并迅速組建了特種兵縱隊,任命陳銳霆為特種兵縱隊司令員。特種兵縱隊副參謀長董蕘卿為了歡迎陳毅、粟裕首長視察炮兵陣地,特地請她去照相,當楊玲趕到現(xiàn)場,正好碰上陳毅拿著望遠鏡、粟裕看地圖視察炮兵陣地的情景,她不由得輕步靠近,不引人注意地攝取了這一既威武雄壯又自然生動的場面。
2015 年第4 期《鐵軍》雜志,兩個整版刊登了我采寫的題為《從照相館里走出來的戰(zhàn)地攝影記者——陸仁生》的文章。文章發(fā)表后不久,接到《鐵軍》雜志社編輯部來電,稱解放軍老戰(zhàn)士桂善清指出華野首長視察特縱炮兵照片說明有誤。
2015 年第5 期《鐵軍》雜志,在作者·讀者·編者一欄作了說明:
《鐵軍》雜志今年第4 期刊登了戴學龍先生寫的《從照相館里走出來的新四軍戰(zhàn)地攝影記者——陸仁生》,其中有張照片的說明是“粟裕將軍1947年于魯南戰(zhàn)役”。解放軍老戰(zhàn)士桂善清來電,指出這張照片說明有誤。照片反映的是1947 年5 月在山東臨沂的南馬大沙河上首長看演習的情景(魯南戰(zhàn)役是1947 年1月),照片從左至右分別是陳毅、粟裕、李安幫(副團長)、楊善達(參謀)。桂善清當時就在現(xiàn)場。編輯部將桂老的意見轉(zhuǎn)告了戴學龍,戴先生表示感謝。
為弄清這張照片拍攝的來龍去脈。2016 年6 月,我在安徽省合肥市采訪了時任華東野戰(zhàn)軍新華社前線總分社攝影組長陸仁生夫人、新四軍老戰(zhàn)士周吉女士,確認這張照片為陸仁生所拍。2019年12月29日,又走訪了陸仁生戰(zhàn)友,華東野戰(zhàn)軍唯一在世的戰(zhàn)地攝影記者,原華東野戰(zhàn)軍第九兵團攝影組長張崇岫,確認照片為陸仁生所拍。
2020 年1 月,由蘇州市檔案館主編的《青山鑄劍——陸仁生解放戰(zhàn)爭攝影選》,曾將《陳毅粟裕視察炮兵陣地》照片列入初選,出于“親歷、親見、親聞”的“三親”原則,審稿時最終沒有把這張有“爭議”的照片輯錄在攝影選里。
為揭開“迷團”,我于2020年7月1日,專程赴浙江省嘉興市采訪了解放軍老戰(zhàn)士90高齡的桂善清老人,在3 個半小時的采訪中全程進行了錄音、錄像和文字記錄,困惑了多年的“迷團”終于解開,還原了這張照片的拍攝過程。以下是桂善清的口述:
我叫桂善清,浙江寧波人,1930年10月生于寧波,1946 年3 月參軍,那時才16 歲,是華東野戰(zhàn)軍政治部主任唐亮的勤務(wù)兵。1947 年3 月華野特縱成立,我從華野政治部調(diào)特縱二團號目(司號員),團長是胥金成,副團長是李安邦。我和李安邦副團長同住一屋,朝夕相處,情同父子。李安邦副團長是廣東人,原是十九路軍的一名營長,一二八淞滬戰(zhàn)爭失利后,部隊撤至茅山地區(qū),當?shù)赜袀€土豪有不少裝備精良的武器不會使用,留請李安邦為其看家護院,拉起了一支隊伍當上了隊長。1938 年4 月,新四軍挺進江南建立了茅山抗日根據(jù)地,李安邦在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感召下,放棄優(yōu)裕的生活毅然參加了新四軍。楊善達是個大學生、懂英語,在華野特縱是能文能武的參謀,南麻戰(zhàn)役后,任特縱炮二團的山炮連連長,我成了楊善達連長的文書。
1947 年5月,孟良崮戰(zhàn)役取得勝利后,華野全軍上下心情極好。華野司令部命令特縱炮二團在山東臨沂沂源縣南麻大沙河一帶休整,并為南麻戰(zhàn)役步炮兵合成作戰(zhàn)演練準備。6月30日,吃早飯時,李安邦副團長告訴我,華野首長要來視察炮兵陣地。早上9點左右,李安邦副團長帶著楊善達參謀來到大沙河炮兵陣地,只見炮二團山炮一連的4門野山炮一字形排在大沙河邊,75毫米口徑的炮口瞄向大沙河對面的山上。在陣地上我看到了兩位拍照的同志也在現(xiàn)場,一位同志的脖子上掛上了照相機,另一位看上去是個助手。
這時,兩輛美式吉普車開到了炮兵陣地前沿,第一輛車是陳毅司令員,第二輛車是粟裕副司令員,首長到陣地后,隨行的警衛(wèi)員和我還有攝影助手在現(xiàn)場進行警戒。炮團的警衛(wèi)在大沙河邊,中間有首長的隨行警衛(wèi)員,一名貼身警衛(wèi)員站在首長后面。最左邊是陳毅司令員,緊靠陳司令員的是粟裕副司令員,依次是李安邦副團長和楊善達參謀,我離首長右側(cè)大約五六米的距離。首長們在向大沙河和對面山上目標眺望時,攝影記者用照相機捕捉鏡頭,盯著鏡框來回瞄了瞄,摁了好幾下快門抓拍了這張照片,這位攝影記者從開始到結(jié)束沒有說過一句話。
炮團有一個日本顧問班,這次演習的4 個炮位都有日本顧問參加,負責山炮第一炮發(fā)射的炮手是日本顧問山田,瞄準員是日本顧問林次男,山田第一炮發(fā)射擊中目標,后3發(fā)依次發(fā)射,炮炮擊中目標。首長視察炮兵陣地約半個小時左右即離開現(xiàn)場。當時,我問了粟裕首長的隨行警衛(wèi)拍照的是誰,警衛(wèi)員說是華野名氣大大的陸記者,事后我才知道是華野政治部攝影組長陸仁生同志。自從那次見到陸記者后,我再也沒有見過陸仁生同志。全國解放后,我隨部隊駐防福建前線準備解放臺灣,后在海軍東海艦隊廈門基地某部任政治處主任。
這就是我親眼所見陸仁生同志在炮兵演習陣地上拍照的全過程。前不久,我在回憶70多年前的拍攝場景時,發(fā)現(xiàn)有的資料上說是別人拍攝了這張照片,還是一個女同志拍的,我感到非常驚訝,怎么會變成另外一個人拍攝呢。我是親歷所見陸仁生拍攝這張照片的見證人。
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從來不缺發(fā)現(xiàn)。是誰拍攝了這張照片已經(jīng)不重要,重要的是捋順了照片由頭,正視了照片的本來面目,大家看的明白,總比不明的真相要來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