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偉才,蔣靜琳,李金平
(江門市新會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廣東 江門 529100)
深覆牙合是青少年較為常見的一種牙科疾病,其特征性表現(xiàn)為前牙唇傾或舌傾、磨牙等。通過對深覆牙合進行系統(tǒng)的正畸治療,可協(xié)調(diào)患者的面部軟硬組織。臨床上通常選擇3M 自鎖矯治器+ 平面導板治療深覆牙合,能夠調(diào)整牙位,但對于上頜牙齒位置與角度的改變較為困難[1]。Bite Turbo 能矯治青少年深覆牙合,通過對臨床相關(guān)研究效果及X 線頭影測量結(jié)果進行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Bite Turbo 既可以運用于前牙深覆牙合的矯治,也可以運用于后牙深覆牙合的矯治[2]。本研究旨在探討B(tài)ite Turbo 應用于自鎖矯治技術(shù)中治療青少年深覆牙合的效果。
經(jīng)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我院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期間收治的70 例青少年深覆牙合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病情符合深覆牙合的診斷標準[3];2)口腔衛(wèi)生良好;3)年齡在10 ~16 歲之間。排除標準:1)曾接受過牙齒矯正;2)合并牙周炎;3)有顳下頜關(guān)節(jié)外傷史;4)治療后失訪。根據(jù)電腦生成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 例。對照組中有男19 例,女16 例;年齡10 ~16 歲,平均年齡(13.25±1.03)歲;前牙深覆牙合Ⅱ度10 例,前牙深覆牙合Ⅲ度25 例。觀察組中有男20 例,女15 例;年齡10 ~16 歲,平均年齡(13.66±1.02)歲;前牙深覆牙合Ⅱ度15 例,前牙深覆牙合Ⅲ度20 例。兩組上述一般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本研究已取得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所有患者治療前后均行口腔檢查,拍攝全口曲面斷層片,并進行口腔衛(wèi)生宣教。給予對照組3M 自鎖矯治器+ 平面導板治療:使用拋光膏對牙體的頰面拋光5 s,用水氣槍沖洗5 s,采用35% 的磷酸沖洗30 s,再用水氣槍沖洗5 s。將3M 固化粘接劑涂于被酸化的牙面,光照加固15 s。將適量的3M 固化復合樹脂固定在底部,去除多余樹脂,以光固化機加固40 s。完成上述操作后,于上頜戴入平面導板,每4 ~6 周調(diào)整一次。給予觀察組3M 自鎖矯治器+Bite Turbo 治療。使用3M 自鎖矯治器進行治療的方法與對照組相同。完成光固化操作后,行上頜牙列托槽粘結(jié),在上頜牙列的前牙舌側(cè)粘結(jié)Bite Turbo,每4 ~6 周調(diào)整一次。兩組的矯治時間均為6 個月。
1)頜骨改變情況。通過CBCT 影像觀察兩組的頜骨改變情況,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下齒槽座角(SNB角)、上齒槽座角(SNA 角)及上下齒槽座角(ANB角)。2)上頜牙齒位置與角度。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上頜牙齒位置與角度,比較指標包括Apg 線至上中切牙緣的垂直距離(Apg-U1 距)、上中切牙緣至NA 連線垂直距離(U1-NA 距)及翼上頜裂后緣至上頜磨牙遠中鄰面垂直距離(Ptm-U6 距)。
使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年齡、頜骨改變情況、上頜牙齒位置與角度等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組內(nèi)比較采用t檢驗;前牙深覆牙合分度、性別占比等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組間、組內(nèi)比較采用χ2 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的SNA 角、SNB 角、ANB 角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SNA 角、SNB 角、ANB 角均較治療前減小,且觀察組均小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頜骨改變情況的對比(°,± 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頜骨改變情況的對比(°,± s)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
組別 SNA 角 SNB 角 ANB 角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35) 81.99±11.01 77.92±2.18* 80.02±10.11 76.15±2.09* 2.69±0.19 2.28±0.14*對照組(n=35) 82.25±10.88 78.38±1.26* 80.35±5.17 78.71±2.19* 2.68±0.38 2.49±0.19*t 值 0.099 5.780 0.172 5.033 0.139 5.264 P 值 0.921 <0.001 0.864 <0.001 0.891 <0.001
治 療 前, 兩 組 的U1-NA 距、Apg-U1 距、Ptm-U6 距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U1-NA 距、Apg-U1 距、Ptm-U6 距均較治療前縮小,且觀察組均小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上頜牙齒位置與角度的對比(mm,±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上頜牙齒位置與角度的對比(mm,±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
組別 U1-NA 距 Apg-U1 距 Ptm-U6 距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35) 4.29±1.08 1.69±0.21* 9.29±1.29 5.38±0.88* 19.59±4.19 13.09±3.05*對照組(n=35) 4.32±0.88 1.99±0.57* 9.32±1.25 6.08±0.93* 19.48±4.32 15.52±2.93*t 值 0.127 2.922 0.099 3.235 0.108 3.399 P 值 0.899 0.005 0.922 0.002 0.914 0.001
上頜和下頜弓的剝離通常需要一個理想和有利的條件。 脫咬合使牙列有更多的運動自由度,通過允許牙齒相互移動,極大地改善了交叉咬合的情況。但平面導板的使用不僅影響牙齒正畸移動,更需要較好的配合度才可明顯縮短治療療程。正畸骨水泥和復合材料也可以直接粘結(jié)到牙列上,使用椅旁材料提供相同的效果[2-3]。Bite Turbo 放置在牙齒上可導致牙齒侵入,脫咬合牙齒擠壓,因此,在上切牙上放置一個咬渦輪會有利于打開深咬。同時Bite Turbo 導板在咬合力的作用下會導致上頜前牙呈現(xiàn)唇傾趨勢,但位移程度小,對上頜骨的作用力小同時可促進下頜骨的生長發(fā)育[4-6]。臨床操作過程中,使用Bite Turbo 不需要取模,在粘接時執(zhí)行樹脂粘接的操作流程,使其頜平面與下切牙均勻接觸,避免因形成咬合高點而損傷下前牙[7-9]。研究表明,深覆牙合咬傷的發(fā)生率從8.4%到63%不等[10-11]。因此,有必要放置Bite Turbo,直到牙齒對齊,這一過程可能需要6 ~9 個月[12-13]。
深覆牙合是一種矯治相對困難的牙列畸形。自鎖矯治技術(shù)是臨床上治療深覆牙合的一種常用方法,能夠逐步改善牙齒畸形,但治療周期較長,且下前牙的矯治效果遠遜于上前牙。另外,由于下牙弓前導具有難度,因此不易改善磨牙的遠中關(guān)系?,F(xiàn)階段,臨床上常采用3M 自鎖矯治器+ 平面導板治療深覆牙合,但平面導板的使用可能會影響牙齒矯正,限制牙齒的移動,對于上頜牙齒位置及角度的改善無明顯效果[14]。因此,選擇一種合適的治療方式對于改善深覆牙合患者的預后十分關(guān)鍵。Bite Turbo 能夠在開始矯正時就進行粘接,不影響治療中期的前牙回收。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兩組的SNA 角、SNB 角、ANB 角均較治療前減小,且觀察組均小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的U1-NA 距、Apg-U1 距、Ptm-U6 距均較治療前縮小,且觀察組均小于對照組(P<0.05)。表明采用3M 自鎖矯治器+Bite Turbo 治療青少年深覆牙合可改善患者的牙齒形態(tài)及上頜牙齒的位置與角度。在自鎖矯治期間應用Bite Turbo 可在咬合力的作用下導致上頜前牙呈現(xiàn)唇傾趨勢,但位移程度小,前牙的主要位移部位是牙冠,根尖則不移動,對上頜骨的作用力小,同時可促進下頜骨的生長發(fā)育。其次,使用Bite Turbo 能夠通過限制消除合力,使得后牙齒槽突高度增加,在后牙咬合接觸完成后,能夠加高平面,直至解除前牙深覆牙合[15-17]。另外,通過對牙齒移動的進一步控制,可達到高效移動的正畸效果,且由于尖牙托槽槽溝呈現(xiàn)扇形狀態(tài),因此可增加移動中的優(yōu)勢,使尖牙迅速傾斜滑行,從而達到高效的正畸效果。
綜上所述,在采用自鎖矯治技術(shù)治療青少年深覆牙合時,應用Bite Turbo 可有效改善牙齒形態(tài),調(diào)整上頜牙齒的位置與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