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賽健,張洵浩,周迎蕾,王歆竹,胡 珀,郭 亮,陳 景,楊光明,鐘 蕾,潘 揚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 藥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巴豆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L.)的干燥成熟果實,又稱剛子、巴菽或者雙眼龍等。其性熱,味辛,內(nèi)服用于治療寒結(jié)便秘、腹水腫脹等,外用可以治療惡瘡疥癬[1-2]。靈芝(Ganoderma lucidum)是一種珍貴的食藥用真菌,具有抗腫瘤[3]、保護心腦缺血[4]、抗病毒[5]和抗阿茲海默癥[6]等藥理作用。靈芝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記載其為赤芝、紫芝的干燥子實體;其中赤芝主治胸中結(jié),可益心氣、補中,對心腦血管疾病引起的心悸或者心律不齊等效果較好[7]。雙向發(fā)酵是一種新的中草藥發(fā)酵技術(shù),中藥在提供真菌生長所需營養(yǎng)的同時,又能受到真菌中酶的作用改變中藥自身成分,產(chǎn)生新的性味功能,從而使整個發(fā)酵作用具有雙向性[8-9]。在各項研究中發(fā)現(xiàn)這種發(fā)酵對中藥材有解毒、增效和擴大適應癥等作用[10-11]。
眾多研究表明,靈芝菌作為雙向發(fā)酵菌種具有很強的優(yōu)越性,目前靈芝-中藥雙向發(fā)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發(fā)酵物的化學成分測定及中藥減毒增效等方面[12]。本課題組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巴豆經(jīng)靈芝菌發(fā)酵后,其毒性成分脂肪油和毒蛋白的含量明顯降低[13],毒性也有了明顯的下降[14]。但目前巴豆與靈芝雙向發(fā)酵的研究只在于混合物,未對發(fā)酵前后含量變化的成分進行研究。
“靈巴菌質(zhì)”為巴豆與靈芝雙向發(fā)酵品。本研究在“靈巴菌質(zhì)”中檢測到腺苷,其含量與前期在巴豆中檢測到的腺苷相比有所增加。腺苷(Adenosine)是由腺嘌呤的N-9與D-核糖的C-1通過β糖苷鍵連接而成的內(nèi)源性嘌呤類核苷[14],其具有抗病毒、抗氧化[15]、調(diào)節(jié)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16]、抗癲癇及保護心臟和腎臟[17]等作用?!办`巴菌質(zhì)”中腺苷含量相對較低。因此,本研究對發(fā)酵工藝進行了優(yōu)化,以期提高發(fā)酵品中腺苷的含量,同時對巴豆和發(fā)酵品“靈巴菌質(zhì)”的抗氧化效果進行了評價。本研究為腺苷的開發(fā)及綜合利用提供了參考。
巴豆購于南京鹿江中藥飲片廠,經(jīng)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潘揚研究員鑒定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L.)的果實;多孔菌科真菌赤芝[Ganoderma lucidum(Curtis: Fr.) P. Karst]由本實驗室保存;“靈巴菌質(zhì)”為巴豆與靈芝菌的發(fā)酵品。葡萄糖、MgSO4·7H2O、KH2PO4、酵母提取液、瓊脂、水楊酸、K3[Fe(CN)6]、C2HCl3O2、FeCl3、FeSO4均為分析純,購自國藥集團;NaH2PO4·2H2O、Na2HPO4·12H2O 購自上海凌峰化學試劑有限公司;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試劑盒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
VS-1300L-V超凈工作臺(蘇州凈化設(shè)備有限公司);LDZX-75KB立式壓力蒸汽滅菌鍋(上海申安醫(yī)療器械廠);THZ-D恒溫震蕩器(太倉市實驗設(shè)備廠);TD20002C電子天平(天津天馬衡儀器);LHP-250H智能人工氣候培養(yǎng)箱(上海三發(fā)科學儀器有限公司);CS-700粉碎機(永康市天琪盛世工貿(mào)有限公司);EnVision多功能酶標儀(珀金埃爾默上海有限公司);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Agilent公司);Agilent C18色譜柱(美國Agilent公司)。
1.2.1 培養(yǎng)基
PDA培養(yǎng)基:土豆200.0 g,葡萄糖20.0 g,瓊脂15.0 g,蒸餾水1.0 L,121℃滅菌20 min,用于菌種擴大培養(yǎng)。
靈芝菌種子液:葡萄糖20.0 g,酵母粉5.0 g,MgSO4·7H2O 1.0 g,KH2PO41.5 g,蒸餾水1.0 L,121℃滅菌30 min,用于種子液的制備。
1.2.2 液體菌種制備
用接種針從活化的靈芝菌斜面上切取3~4塊1 cm3菌塊,接入種子液培養(yǎng)基的錐形瓶中,于180 r/min,28℃條件下培養(yǎng)6~7 d。
1.2.3 單因素實驗
分別考察溫度(22、25、28、31、34℃)、巴豆粉碎粒徑(6、10、24、40、80目)、靈芝接種量(0.1、0.15、0.20、0.25、0.3 mL/g)、發(fā)酵時間(9、12、15、18、21、24、27、30 d)、初始含水量(50%、60%、70%、80%、90%、100%)、發(fā)酵pH(4、5、6、7、8)對腺苷產(chǎn)量的影響。若無特殊說明,固定水平為巴豆粉碎粒徑為10目,接種量0.15 mL/g,溫度28℃,初始含水量70%,發(fā)酵pH7,發(fā)酵30 d[18]。
1.2.4 Plackett-Burman實驗
在單因素實驗結(jié)果的基礎(chǔ)上,以腺苷的含量為響應值,對發(fā)酵溫度、巴豆粉碎粒徑、接種量、發(fā)酵時間、初始含水量、發(fā)酵pH進行篩選,篩選出關(guān)鍵因子。每個因素取兩個水平,分別用1和-1表示,共12組實驗。實驗因素水平及編碼見表1。
表1 Plackett-Burman實驗因素水平及編碼Tab.1 Level and code of variables chosen for Plackett-Burman design
1.2.5 響應曲面優(yōu)化
經(jīng)過Plackett-Burman實驗,篩選出發(fā)酵時間、pH、接種量及初始含水量為關(guān)鍵因素。隨后以腺苷的含量為響應值,自變量為四個關(guān)鍵因素,進行4因素3水平的響應面分析實驗。用Design Expert 10軟件對Box-Behnken實驗進行設(shè)計,并對實驗結(jié)果進行響應面分析,最終確定最佳工藝參數(shù)。每個自變量的低、中、高水平分別用-1、0、1編碼,Box-Behnken實驗設(shè)計因素與水平見表1。
表2 響應面分析法實驗設(shè)計因子水平Tab.2 Factors and levels of Box-Behnken experiments design
1.2.6 腺苷測定
待發(fā)酵結(jié)束后,將發(fā)酵產(chǎn)物“靈巴菌質(zhì)”于60℃烘干至恒重,粉碎,過40目篩。稱取0.5 g靈巴菌質(zhì)粉末,至于5 mL無菌管中,加入蒸餾水3 mL,于30℃、500 W超聲提取3 h,冷卻至室溫,12 000 r/min離心5 min,分離得到上清液。將上清液經(jīng)過0.22 μm微孔濾膜后經(jīng)液相測定腺苷含量。以不同濃度腺苷溶液繪制標準曲線,確定回歸方程為:y=41 116x+147.83,R2=0.999,具有良好的線性關(guān)系。
腺苷含量(mg/g)=(x - 147.83)/ 41 116 × 6
其中,x為峰面積。
液相條件:流動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脫:5%A→10%A(0→15 min),10%A→15%A(15→25 min),15%A→20%A(25→30 min),20%A→30%A(30→35 min),30%A→95%A(35→40 min),95%A→5%A(40→50 min)[18]。流速為 1 mL/min,檢測波長260 nm,進樣量20 μL。
1.2.7 抗氧化測定方法
水提液:分別準確稱取10 g巴豆和靈巴菌質(zhì)粉末于三角瓶中,加入50 mL蒸餾水,85℃超聲提取兩次,每次30 min,過濾,合并兩次提取液,4℃保存?zhèn)溆谩?/p>
醇提液:分別準確稱取10 g巴豆和靈巴菌質(zhì)粉末于三角瓶中,加入50 mL 75%乙醇,65℃超聲提取兩次,每次30 min,過濾,合并兩次提取液,4℃保存?zhèn)溆谩?/p>
1.2.7.1 還原力測定
取1 mL的樣品,加入2.5 mL的濃度為0.2 mol/L,pH為6.6的磷酸緩沖液,搖勻后加入2.5 mL的1%鐵氰化鉀溶液。將混合物放入50℃水浴,恒溫加熱20 min后,加入1 mL 10%的三氯乙酸溶液。在2.5 mL的反應液中,加入2.5 mL蒸餾水及0.5 mL氯化鐵溶液(0.1%)。在700 nm處測定吸光度值。溶液的吸光度值越高則還原性越強。
1.2.7.2 DPPH自由基清除率測定
根據(j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試劑盒,向離心管中加入不同比值的溶液,混勻,室溫25℃避光靜置30 min,4 000 r/min離心5 min,在波長517 nm下進行檢測。
清除率(%)=[1 -(A測定 - A對照)/ A空白]×100%
1.2.7.3 羥基自由基清除率測定
吸取一定濃度的樣品溶液1 mL,分別加入1 mL 9.0 mmol/L的FeSO4溶液1 mL 9.0 mmol/L水楊酸-乙醇溶液、1 mL 8.8 mmol/L 的 H2O2、蒸餾水1 mL,置于37℃水浴中30 min,在510 nm波長處測定其吸光值A(chǔ)1;用蒸餾水代替H2O2,得本底吸收A2,蒸餾水代替樣品溶液,得空白值A(chǔ)3;實驗以蒸餾水作為參比。按照以下公式計算清除率。
清除率(%)=[1 -(A1 - A2)/ A3]× 100%
所有實驗均重復3次。通過GraphPad Prism 8對單因素實驗的實驗結(jié)果進行作圖,采用SPSS 20.0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通過Design Expert 10軟件對關(guān)鍵因子實驗和響應面實驗進行設(shè)計、數(shù)據(jù)處理、作圖及方差分析。
2.1.1 發(fā)酵溫度對腺苷含量的影響
隨著溫度的上升,腺苷的含量先上升后降低。在28℃發(fā)酵組中,其含量達到最高值,為1.39 mg/g(圖1)。靈芝的最佳生長溫度在28℃左右,超過最佳生長溫度,靈芝菌絲體細胞中的蛋白質(zhì)和核酸等將受到不可逆的破害,靈芝菌的生長受到影響[19],從而靈芝與巴豆發(fā)酵不充分,導致腺苷含量較少。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發(fā)酵溫度對腺苷含量具有顯著影響(P<0.05)。因此,選溫度25~31℃作為關(guān)鍵因子篩選實驗的水平范圍。
圖1 發(fā)酵溫度對腺苷含量的影響Fig.1 The effects of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s on the contents of adenosine
2.1.2 巴豆粉碎粒度對腺苷含量的影響
在巴豆粒徑為10目時,腺苷含量達到最高值,隨后呈下降趨勢(圖2)。在固體發(fā)酵過程中,中藥顆粒的大小會直接影響其與菌絲體的接觸面積,以及發(fā)酵過程中氧供給率、CO2移除率以及散熱率[20]。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巴豆粉碎粒度對腺苷含量具有顯著影響(P< 0.05)。因此,選粉碎粒度6~24目作為關(guān)鍵因子篩選實驗的水平范圍。
圖2 巴豆粉碎粒度對腺苷含量的影響Fig.2 The effects of crushing sizes on the contents of adenosine
2.1.3 靈芝接種量對腺苷含量的影響
在0.1~0.3 mL/g的范圍內(nèi),腺苷的含量隨著接種量的升高而顯著增加。在接種量為0.25 mL/g時,其含量達到最高值,為1.61 mg/g,隨后呈下降趨勢(圖3)。菌種接種量過大造成生長環(huán)境所提供的營養(yǎng)素不足,導致部分菌絲通過消耗自身的多糖來維持生命活動[21],因此當菌種接種量提升時目標物質(zhì)含量反而降低。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靈芝接種量對腺苷含量具有顯著影響(P< 0.05)。因此,選接種量0.2~0.3 mL/g作為關(guān)鍵因子篩選實驗的水平范圍。
圖3 接種量對腺苷含量的影響Fig.3 The effects of inoculation quantities on the contents of adenosine
2.1.4 發(fā)酵時間對腺苷含量的影響
不同的發(fā)酵時間對腺苷含量呈現(xiàn)出一定的影響,隨著發(fā)酵天數(shù)增加,腺苷含量增加。在靈芝與巴豆雙向發(fā)酵時間為27 d時,腺苷的產(chǎn)量達到最大值,為1.35 mg/g,當發(fā)酵天數(shù)大于27 d,腺苷的產(chǎn)量呈下降趨勢(圖4)。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發(fā)酵時間對腺苷含量具有顯著影響(P< 0.05)。因此,選發(fā)酵時間24 ~30 d作為關(guān)鍵因子篩選實驗的水平范圍。
圖4 發(fā)酵時間對腺苷含量的影響Fig.4 The effects of fermentation times on the contents of adenosine
2.1.5 初始含水量對腺苷含量的影響
在發(fā)酵過程中,不同的初始含水量對腺苷的含量有著明顯的影響。初始含水量太少,靈芝菌的生長過程中得不到充足的水分,使得其生長緩慢,發(fā)酵不充分;初始含水量過高,會產(chǎn)生靈芝菌不向瓶底生長的現(xiàn)象,也得不到充分發(fā)酵,從而導致腺苷含量較少,故初始含水量為80%最為適宜(圖5)。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初始含水量對腺苷含量具有顯著影響(P< 0.05)。因此,選初始含水量70%~90%作為關(guān)鍵因子篩選實驗的水平范圍。
圖5 初始含水量對腺苷含量的影響Fig.5 The effects of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s on the contents of adenosine
2.1.6 發(fā)酵pH對腺苷含量的影響
發(fā)酵pH為5.0時,腺苷的含量最高,此后其含量隨著pH的升高而下降(圖6)。分析原因可知,微生物的生長可能會受到pH的影響,靈芝菌一般生長于酸性條件下,最適pH為5.0~6.0。超過最適pH,靈芝菌絲細胞內(nèi)的酶活性和細胞膜溫度性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其對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22],可能導致腺苷的生物轉(zhuǎn)化率降低,含量減少。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發(fā)酵pH對腺苷含量具有顯著影響(P< 0.05)。因此,選發(fā)酵pH4~6作為關(guān)鍵因子篩選實驗的水平范圍。
圖6 pH對腺苷含量的影響Fig.6 The effects of pH on the contents of adenosine
用Minitab軟件對表3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得到的回歸方程為Y=1.548+0.048X1+0.016X2+0.141X3+0.066X4+0.156X5-0.053X6,R2=93.21%,表示該回歸模型的擬合度好,R2adj=85.05%,表示模型適用于85.05%的效應值。
表3 Plackett-Burman實驗設(shè)計及響應值Tab.3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response values of Plackett-Burman
由表4中的結(jié)果可知,影響腺苷含量的關(guān)鍵因素依次為:初始含水量X5>接種量X3>發(fā)酵時間X4>發(fā)酵pHX6>發(fā)酵溫度X1>巴豆粉碎力度X2。故選擇初始含水量、接種量、發(fā)酵時間、發(fā)酵pH這四個關(guān)鍵因素進一步做響應面優(yōu)化設(shè)計和分析。結(jié)合單因素結(jié)果,將發(fā)酵溫度和巴豆粉碎力度這兩個因素分別固定為28℃和10目。
Box-Behnken實驗設(shè)計及結(jié)果見表5。通過Design-Expert 10軟件對表4中的4個因素和腺苷含量Y進行數(shù)據(jù)擬合,得到Y(jié)對發(fā)酵時間(A)、pH(B)、接種量(C)及初始含水量(D)的多元回歸方程:Y=2.074-0.015A-0.011B+0.013C+0.016D-0.01AC+0.01AD-0.005BC-0.0075BD-0.005CD-0.094A2-0.258B2-0.164C2-0.393D2。
表4 Plackett-Burman實驗設(shè)計各因素效應評價Tab.4 Effect evaluation of each factor under the Plackett-Burman test design
表5 Box-Behnken實驗設(shè)計及結(jié)果Tab.5 Design and results of Box-Behnken experiment
進一步對回歸模型進行方差分析,結(jié)果見表6。模型F值為246.78,P<0.000 1,表明回歸模型是顯著的,不同處理之間的差異也是極明顯的。失擬項P=0.294 1>0.05,表明失擬項不顯著,回歸方程模型與實際實驗擬合性較好,誤差較小。在回歸模型中,一次項A、D、C對腺苷的產(chǎn)量影響顯著(P< 0.05),二次項A2、B2、C2、D2對腺苷的產(chǎn)量影響極為顯著(P< 0.000 1),而一次項pH(B)以及交互項AB、AC、AD、BC、BD、CD對腺苷產(chǎn)量無顯著影響。各因素對于腺苷含量的影響顯著程度排序為:初始含水量(D)>發(fā)酵時間(A)>接種量(C)>pH值(B)。
表6 回歸模型方差分析Tab.6 Regression model analysis of variance
由Design-Exper 10軟件對回歸模型進行優(yōu)化分析得到腺苷產(chǎn)量的最佳條件為:發(fā)酵時間27 d,pH5,接種量為2.5 mL/10 g,初始含水量為80%,在此條件下,預測所得到的腺苷最大理論值為2.1 mg/g。
根據(jù)上述的最佳工藝條件,再結(jié)合發(fā)酵溫度為28℃,巴豆粉粹粒徑為10目,本實驗進行了3次平行的驗證實驗,得到腺苷的平均含量為2.07 mg/g,標準差為0.028。這與預測值2.1 mg/g相對誤差較小,差異不顯著,表明模型建立良好。
2.6.1 還原力
在巴豆和“靈巴菌質(zhì)”水提取物濃度為50 mg/mL時,巴豆水提物的還原力為0.712,“靈巴菌質(zhì)”水提物的還原力為0.909,“靈巴菌質(zhì)”水提物的還原力明顯強于巴豆水提物(圖7-A)。在30~60 mg/mL濃度范圍內(nèi),“靈巴菌質(zhì)”醇提物的還原力增長較快,而巴豆醇提物的還原力增長較緩慢,且前者的還原力始終大于后者(圖7-B)。
圖7 巴豆和“靈巴菌質(zhì)”的還原力Fig.7 Reducing power of C.tiglium and “Lingba Junzhi”
2.6.2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在濃度為60 mg/mL時,“靈巴菌質(zhì)”水提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為94.60%,IC50為10.80 mg/mL;巴豆水提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為71.15%,IC50為20.56 mg/mL;“靈巴菌質(zhì)”醇提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為85.12%,IC50為11.25 mg/mL;巴豆醇提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為49.06%,且未達到IC50抑制水平(圖8)??梢?,“靈巴菌質(zhì)”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優(yōu)于巴豆。
圖8 巴豆和靈巴菌質(zhì)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Fig.8 DPPH scavenging rate of C. tiglium and “Lingba Junzhi”
2.6.3 羥自由基清除能力
在濃度為60 mg/mL時,“靈巴菌質(zhì)”水提物的羥自由基清除率為69.87%,IC50為31.82 mg/mL;巴豆水提物的羥自由基清除率為57.58%,IC50為54.43 mg/mL;“靈巴菌質(zhì)”醇提物的羥自由基清除率為60.73%,IC50為45.47 mg/mL;巴豆醇提物的羥自由基清除率為48.29%,且未達到IC50抑制水平??梢?,“靈巴菌質(zhì)”的羥自由基清除能力優(yōu)于巴豆,水提物的羥自由基清除率大于醇提物(圖9)。
圖9 巴豆和靈巴菌質(zhì)的羥自由基清除率Fig.9 Hydroxyl radicals scavenging of C. tiglium and “Lingba Junzhi”
本試驗在“靈巴菌質(zhì)”中檢測到腺苷,其含量與前期在巴豆中檢測到的相比,有所增加。但與冬蟲夏草和蛹蟲草中的腺苷含量相比,“靈巴菌質(zhì)”中腺苷含量相對較低[23-24]。因此本試驗對增加“靈巴菌質(zhì)”中腺苷的含量進行了發(fā)酵工藝優(yōu)化,得到最佳發(fā)酵條件:發(fā)酵時間27 d,pH5,接種量為0.25 mL/g,初始含水量為80%,發(fā)酵溫度為28℃,巴豆粉碎粒徑為10目,在此條件下的腺苷的含量為2.07 mg/g。與初始發(fā)酵工藝所得到1.10 mg/g相比,腺苷的含量提高187.8%,優(yōu)化效果顯著,表明對其生產(chǎn)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本試驗也對巴豆和“靈巴菌質(zhì)”的抗氧化活性進行研究,結(jié)果表明“靈巴菌質(zhì)”的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的還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羥自由基清除率均強于巴豆。可能是因為發(fā)酵期間靈芝次生代謝產(chǎn)生的各種酶使基質(zhì)中的有效成分暴露出來了所導致的。
以上僅是本課題現(xiàn)階段的研究成果,還存在著腺苷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靈巴菌質(zhì)”抗氧化能力增強是否與腺苷相關(guān),或與其他哪些成分相關(guān)等不足。本試驗結(jié)果提供了一種高效提高巴豆-靈芝發(fā)酵品中腺苷含量的方法,為腺苷的工業(yè)化生產(chǎn)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chǔ),也為進一步深度開發(fā)巴豆資源提供了一種新思路,為提高巴豆利用率和價值提供了科學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