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然
(太原工業(yè)學院設計藝術系,山西 太原 030000)
現今,茶文化的發(fā)展普及,使其產業(yè)發(fā)展日趨完善。茶空間裝飾作為茶室設計的重要一環(huán),必須秉承茶文化發(fā)展傳承思想,加強對生態(tài)材料的有效運用,使生態(tài)理念、綠色理念及文化理念等內容,可以在茶空間裝飾設計方面得到充分體現,強化未來階段茶空間裝飾設計的藝術水平。
保持自然化的生態(tài)特性,是中國茶空間裝飾的重要特點。其中,茶文化對自然藝術氛圍有著極高的要求,基于自然環(huán)境構建具有藝術氣息的茶空間環(huán)境,對于加強茶空間的藝術文化渲染具有一定的幫助。從傳統茶文化發(fā)展視角來看,茶空間裝飾雖然是一種空間結構的藝術點綴,但自然氣息的滲透是構成其基礎元素的重要鋪墊,通過自然氛圍的襯托,加強對茶空間內茶文化的藝術感知能力,是新時代茶空間裝飾設計的重要方向[1]。例如,部分茶空間裝飾通過自然盆栽移植的方式,進行自然氛圍的烘托,并在家具裝飾的設計方面,采用山水畫的結構渲染形式進行環(huán)境勾勒,使茶空間自然、和諧的特點得到充分體現,為茶空間更好地進行自然藝術文化表達夯實基礎。
突出茶空間裝飾的簡約設計風格,也是中國茶空間裝飾的主要特點之一。烘托良好品茶、飲茶氛圍,對于茶空間設計有著重要意義。傳統概念上對住宅建筑粗獷線條的設計,并不適用于茶空間裝飾設計。過于細膩的空間裝飾設計表達,又無法有效對茶空間中的文化氛圍進行烘托。所以,針對茶空間裝飾設計的優(yōu)化,通常采用對稱式結構設計。在設計之前先保持相對簡約的毛坯環(huán)境,而后根據茶空間的功能需求,逐步的在空間里增加部分裝飾。其中,在燈具、茶幾、桌椅及茶具的設計與擺放方面,需要充分突出對稱特點,使茶空間的簡約設計能呈現較為和諧的狀態(tài)。非對稱設計雖然在現代茶空間裝飾方面也有所運用,但大部分應用于非商業(yè)用途的茶空間設計[2]。商業(yè)用途的茶空間設計,則需要考慮空間內容納人數、茶空間環(huán)境及整體藝術觀感等多個方面的問題。所以,基于簡約的設計特點強調茶空間的對稱設計,也是新時期中國茶空間裝飾的主要特征之一。
健康養(yǎng)生是茶文化中重要文化內涵。其中,在明代高濂曾在《遵生八箋》中寫道:“人飲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煩去膩,人固不可一日無茶?!币虼耍袊杩臻g的裝飾設計,應在空間布局、裝飾選擇及裝飾材料等方面突出健康、安全及養(yǎng)生的基本特性。譬如,部分茶空間裝飾對于有機材料、生態(tài)材料及仿生材料等在裝飾設計方面的運用,就充分詮釋了中國茶空間建設對健康理念的追求。除此之外,茶的功能性特點,也對茶文化中的健康理念進行強化。茶空間的設計要根據健康化的基本特性,在部分裝飾的選用方面進行調整[3]。例如,將具有較強生命力及有著空氣凈化功能的植物在茶空間內進行移植,通過植物裝飾的方式,突出茶空間健康化的理念,為未來階段更好在茶空間設計方面強化茶文化藝術氛圍奠定堅實基礎。
根據茶空間設計功能的不同,其生態(tài)材料在承重結構設計方面的運用有兩個不同的主要方向。第一,基于商業(yè)建筑的茶空間設計,通常在內部承重結構及外部承重結構兩個部分進行結構分割。內部承重結構的設計,仍然是以鋼筋混凝土材料作為承重墻體的重要支撐。在外部空間的設計方面,則可運用榫卯結構進行銜接。由于榫卯結構大部分采用木質材料作為主要生態(tài)原料,其結構設計能更好突出自然的生態(tài)特點[4]。第二,在非商業(yè)建筑的茶空間設計方面,部分茶空間的承重結構設計采用傳統夯土墻結構方案。夯土墻結構不僅在保溫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同時,摒棄鋼筋混凝土設計對部分復合材料的運用,使砂礫、泥土等生態(tài)材料能更好在茶空間設計方面發(fā)揮承重作用。另外,針對承重結構的外部裝飾,大部分茶空間設計在漆面選擇、隔間布局方面,也主要運用生態(tài)材料及綠色材料作為鋪墊。譬如,茶空間隔間布局設計,通常采用冷杉、落葉松、馬尾松、云杉及柳木等材料作為基本結構。其中,這一設計方案不僅提升隔間的設計美觀度,同時,也充分突出生態(tài)自然的設計特性。
茶空間的墻面裝飾主要有茶柜、書架及墻畫三個主要部分構成。其中,茶柜的設計尤為講究,不同茶葉、茶具在茶柜中的擺放位置及茶柜制作材料的選擇,具有一定的規(guī)范要求[5]。例如,恩施玉露或碧螺春的專屬茶柜設計,生態(tài)材料的選擇必須在柚木、胡桃楸木、水曲柳、楊木及榆木五種木材中進行選擇。祁門工夫或正山小種的專屬茶柜設計,則需要在紫檀、黃花梨及雞翅木三種木材中進行選擇。書架在茶空間裝飾設計中主要用于體現文化氣息與文化氛圍。所以,書架在茶空間裝飾設計中的運用,需要保持一種古香古色的藝術特點。然而,不同的茶空間設計理念,對于書架生態(tài)材料的運用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譬如,基于傳統茶文化的新中式茶空間書架設計,則對書架生態(tài)材料的設計無硬性要求。以復古式茶空間設計為基礎的書架設計,則需要從黃花梨、金絲楠木、雪松、沉香木四種木材中進行選擇。因此,不同地區(qū)茶文化的差異及茶空間裝飾需求的不同,對于書架設計中生態(tài)材料的應用也存在一定的區(qū)別。墻畫是茶空間墻面裝飾設計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中國茶空間設計講究對茶室主人藝術格調、思想格局及文化藝術風格的展現。其中,齊白石先生的《蝦》、《蟹》、《牡丹》、《牽牛花》、《蛙聲十里出山泉》,傅抱石先生的《江山如此多嬌》、《柳下聞吟圖》、《大滌草堂圖》、《石濤上人像》、《鏡泊飛泉》、《屈原》及黃賓虹先生的《山居煙雨》、《新安江舟中作》、《山川臥游圖卷》、《南岳山水圖》等,均是現代茶空間設計較為常見的墻畫。部分茶空間墻面裝飾采用二次設計的方式,運用生態(tài)材料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使其茶空間的生態(tài)材料運用更好提高藝術表達能力。
通常住宅空間設計一般選擇空置吊頂的方案。茶空間由于需要突出茶文化氛圍,在吊頂設計方面,一般采用竹制材料作為主要結構。其中,茶空間吊頂設計較為常用的生態(tài)材料為墨竹、琴絲竹、羅漢竹、方竹、斗笠竹、鳳尾竹、巨龍竹及楠竹等。不同的生態(tài)材料發(fā)揮的設計作用也不盡相同。但在設計需求方面,竹制材料結構韌性相對較高,且具有一定的耐腐蝕性,能更好滿足茶空間設計的多元化需求。另外,玄關設計也是近年來茶空間設計中的主流風向。早期階段,由于茶空間設計發(fā)展未能形成大規(guī)模的藝術風潮,其玄關設計多數采用接地設計方案,通過混凝土墻體結構的延伸,滿足玄關設計的基本需求。隨著新時期茶空間設計藝術審美水平的提升,采用吊頂的懸空設計及吊頂滑輪設計方案,則成為提升茶空間設計美觀度的重要方式。玄關設計也不再單一的采用混凝土結構作為依托,部分生態(tài)材料中的仿生材料及生物材料,也在玄關設計方面得到普及。例如,通過鋪設生態(tài)瓷磚突出玄關設計的藝術效果,則是生態(tài)材料在茶空間玄關裝飾設計方面有效運用的重要體現。吊頂設計作為茶空間裝飾的重要一環(huán),不僅涉及空間美化的問題,在防火、預埋線處理等方面,也可以運用生態(tài)材料進行優(yōu)化。所以,茶空間裝飾對生態(tài)材料的運用至關重要,是提升藝術審美水平及結構設計安全性的關鍵。
茶具與家具,是茶空間裝飾的重中之重。從茶空間裝飾設計需求來看,傳統茶空間裝飾設計對家具設計要求,大部分是基于生態(tài)材料的運用加以優(yōu)化。雖然現代工藝技術的發(fā)展,使綠色材料及復合材料的家具得到廣泛普及,但由于色澤、結構設計及工藝水平等未能達到茶空間家具設計要求,使其難以有效實現在茶空間環(huán)境下進行茶文化的藝術表達。因此,新時期茶空間裝飾家具設計,多數將生態(tài)材料作為主要用料。例如,玫瑰木茶幾、酸枝木桌椅、樺木地板、柞木燈罩等,均是以生態(tài)材料作為基本物料。茶室對茶具的設計及使用同樣較為講究。為更好滿足對茶空間設計藝術美感及整體結構氛圍感的突出,茶具的選擇與應用,必須充分契合茶空間設計的環(huán)境基調,根據茶空間設計特點進行設計與應用。對于簡約風格的茶空間設計,茶具的選擇則應以青釉茶杯輔以三彩釉茶匙、棕櫚木茶匙或墨竹茶匙等生態(tài)材料進行搭配。在茶壺、茶導、茶則等茶具的選擇方面,可以基于以上生態(tài)材料作為原料進行茶具制作。應該說,生態(tài)材料在茶具設計方面的運用,充分契合茶空間設計對于茶文化藝術思想的傳遞需求,給烘托良好品茶氛圍提供環(huán)境要素的支持,使茶空間設計能達到更好的藝術表達效果。此外,茶空間的屏風設計,也成為了近年來茶空間設計的主要發(fā)展方向。與傳統意義上茶空間家具設計不同的是,屏風設計對其功能性及美觀度有著極高的要求,一般茶空間屏風設計會采取鏤空設計、雕花設計及雙隔斷設計等方案。其中,不同的茶空間藝術表達需求,對于屏風設計的選擇也存在一定的區(qū)別。例如,部分茶空間設計采用緊湊空間布局方案,其屏風設計同時兼顧遮擋、裝飾及給排水三種功能。在屏風的角蓋部分可以連接給排水管道,與茶幾或桌椅平齊的屏風麻絨板底部,則可以將茶漏、茶盤、茶匙及茶夾等茶具置于其上部,便于在洗茶步驟將多余水分排出,通過在其底部設置耐腐蝕軟件,使屏風麻絨板底部能與角蓋部位的給排水管銜接,以此,使屏風具備更多的實用功能。在此過程中,針對茶空間裝飾中生態(tài)材料的選擇,則應具有良好結構可塑性及耐腐蝕的特點。
基于茶文化的概念加強對茶空間設計,可以更好突出生態(tài)材料在茶空間設計方面藝術特征。例如,在茶空間部分家具的設計方面,可以引用《大觀茶論》中部分概念,通過突出傳統茶文化藝術內容及藝術特點,強化生態(tài)材料在茶空間方面設計效果,使茶空間設計能保留更多的歷史、文化元素,改變茶空間設計單調乏味的藝術審美。另外,茶文化在茶空間方面的設計運用,應進一步加強對部分家具設計功能的實現,避免茶空間設計陷入虛無主義的陷阱,圍繞實用主義推進茶空間設計規(guī)劃。通過茶文化藝術渲染及實用主義藝術思想的強化,使得茶空間設計能在生態(tài)材料的運用方面進行更多功能及特色內容的開發(fā),使生態(tài)材料不再是單一的環(huán)境要素,而是成為茶空間設計不可或缺的重要構成,為后續(xù)階段茶空間結構功能的完善及藝術審美水平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生態(tài)材料在結構可塑性及耐腐蝕性方面與復合材料相比處于劣勢地位,因此,在茶空間設計對生態(tài)材料的運用方面,應對部分應用策略進行調整。譬如,在提升茶空間防火性能方面,茶空間設計不應單方面強調對生態(tài)材料使用功能的強化,要在充分滿足防火及消防設計要求的基礎上,在裝飾物的設計及外部裝飾設計兩個方面進行生態(tài)材料的運用,使生態(tài)材料可以更好發(fā)揮其基礎設計優(yōu)勢。例如,在茶室門庭、窗框及電路預埋線設計方面,應先采用復合防火材料進行內部包裝,而后運用生態(tài)材料對其外部結構進行藝術點綴。從而,一方面,有效保障生態(tài)材料在茶空間設計方面應用有效性,另一方面,亦可為茶空間設計防火性能的提升提供切實保障。使茶空間設計對生態(tài)材料的運用能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突出生態(tài)材料循環(huán)應用理念,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布局。第一,加強一物多用概念的裝飾設計,將多種裝飾使用功能進行整合,使其形成多位一體的空間布局。例如,在茶幾與桌椅的設計方面,可以根據墻體結構強度特點,采用墻體內嵌的設計方案。在常規(guī)條件下,墻體外側可以作為茶具擺放空間進行使用。一旦將墻體內部茶幾與桌椅移出,則可在不改變茶具動態(tài)空間結構的情況下,將墻體外側作為支撐結構進行使用。這一設計不僅能減少對生態(tài)材料數量的運用,拓展茶室主體空間結構,同時,也使茶空間內家具具備更多的使用功能。第二,突出生態(tài)材料的循環(huán)使用。譬如,在吊頂的設計方案,可以采取雙隔斷設計方案,在拆除吊頂之后,吊頂外層裝飾結構同樣可以作為屏風進行使用。這一設計方案也是基于生態(tài)材料的可持續(xù)應用原則,對茶空間裝飾設計進行優(yōu)化,使茶空間裝飾設計能更好突出綠色化及生態(tài)化的基本理念。
茶文化中對于茶室的描述,是以靜態(tài)空間進行刻畫。通過品茶達到修身養(yǎng)性的效果,也是現代茶空間設計的關鍵內容。所以,茶空間裝飾對生態(tài)材料的應用,需要強調裝飾設計的質樸特點,將樸實、安靜的環(huán)境意境進行突出,進一步強化茶空間裝飾設計對茶文化的藝術渲染。例如,在燈具裝飾、墻畫裝飾的選擇方面,可以選用小體積及簡約風格的藝術設計,在保持茶空間藝術特點的同時,降低對生態(tài)材料的使用量,控制對生態(tài)材料的使用消耗,使茶空間的裝飾設計能運用盡可能少的資源投入,實現藝術效果的最佳化。另外,茶空間裝飾的質樸特色呈現,不僅要在裝飾細節(jié)上進行優(yōu)化,在茶空間結構設計方面也應充分體現,使茶空間裝飾設計能以更為自然的形式融入當前茶文化發(fā)展,為未來階段更好加強茶空間藝術表達提供有力支撐。
綜上所述,中國茶空間裝飾具有一定的藝術獨特性。茶空間裝飾對生態(tài)材料的運用,應在強化茶空間藝術特點及滿足功能需求的基礎上,做好對材料用量控制、材料使用方式的優(yōu)化,使生態(tài)材料能充分發(fā)揮純天然材料與生物材料的結構優(yōu)勢,提升中國茶空間裝飾的藝術審美及茶文化思想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