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繼偉
泉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公共基礎教學部,福建 泉州 362000
察五官知五臟,中醫(yī)古典《黃帝內經》提出:“心開竅于舌、脾開竅于口、肺開竅于鼻、肝開竅于目、腎開竅于耳”。當代學者也指出:“五官適配五臟,可通過五官拉筋的方法,達到調五臟、養(yǎng)全身的目的,卷舌養(yǎng)心、揪耳保腎、瞠目養(yǎng)肝、拉唇健脾、動鼻通肺?!盵1]經過調查發(fā)現(xiàn):學校體育課準備活動主要分為頭部、軀干、四肢和全身四個部分。但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動作單一、枯燥乏味、缺乏創(chuàng)新、活動不充分、不夠重視等。例如:頭部運動當中五官運動卻很少涉及,甚至未涉及,而五官運動又是身體活動的部分,應當在準備活動中有所體現(xiàn)。心學大師王陽明言:“無耳、目、口、鼻、四肢亦不能。”[2]強調了五官對整個身體的重要性和決定性作用。既然五官屬于身體所起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體育課上就應當?shù)玫街匾暫屯茝V,特別是高校體育課準備活動更加需要。一方面,大學生對手機以及電子產品的使用頻率相對較高,五官負擔更重;另一方面,大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相對較為成熟,符合五官運動不拘一格的創(chuàng)新特點。此外,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正是三觀的形成階段,五官的感官教育和意義可見一斑。
不同時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地域對身體的認識和理解都不盡相同。西方對身體的主要觀點,古希臘時期,柏拉圖主張靈魂支配身體,強調精神和靈魂重于身體,與奧古斯丁的“靈魂統(tǒng)治肉體”思想不謀而合。中世紀時期,教會推崇克制肉欲和禁欲,將“離身”現(xiàn)象推向一個新的高度。直到近現(xiàn)代,笛卡爾提出身體的二元論,明確地將身心區(qū)分開。十九世紀尼采反對傳統(tǒng)的身體觀,并認為:“靈魂只不過是表示身體上某個東西的詞語”。還特意強調身體的重要性,不僅局限于物質層,身體本身具有思想層屬性,認為:“你身體里的理性比你的最高智慧里的理性更豐富”。[3]我國的身體觀是道家思想。老子認為:“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第十章》,可見老子主張每個身體的身份都是獨有的,并且是自然孕育的產物和存在,身正則心正,心邪則身腐,身心天然合一”的身體結構觀,兩者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明代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認為:從人本身來說,人之“充塞處”即是身,而其“主宰處”即是心。又說:耳、目、口、鼻、四肢,身也,非心安能視、聽、言、動?心欲視、聽、言、動,無耳、目、口、鼻、四肢亦不能,故無心則無身,無身則無心。[2]將身和心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強調“心”的能動性和絕對性以及知行合一、身心合一的思想主張?,F(xiàn)代學者崔嘉琪認為:“身體就是權力意志,身體內部的能量來源于權力意志,權力意志就是力在積極擴張,身體的強弱離不開力的擴張與收縮,力的增強和縮小與身體密切相關?!盵4]筆者認為:身體本身具有物質層和精神層,也具有慣性和理性的二重性,身心不可分開,無身心然無存,無心身存猶亡,兩者是一種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
五官運動是梅繼偉在《五官運動的雛形及其價值探析》一文中首次提出的學術概念,認為:“五官是身體的一部分,體育活動應當包含五官的相關運動,是體育活動不可或缺的部分,并認為當前體育運動忽略了五官的鍛煉;沒有形成一個專業(yè)的、系統(tǒng)的五官運動體系”。[5]《五官運動在幼兒體育活動中的融合與開發(fā)》一文中進一步對五官運動進行解釋:以眼、鼻、口、齒、舌、耳等頭部(面部)骨骼及肌肉為活動主題,結合其他運動內容,采用靈活以及兒童化的運動形式,不同年齡階段合理控制運動時間、運動負荷和運動頻率的活動過程。[6]
筆者認為:五官運動的應用范圍不僅局限于身體活動,五官與身體在同一緯度時,同樣具有精神屬性和物質屬性,五官對應身體的五臟六腑,同樣具有理性思維和慣性思維。五官運動是促進五官健康和身體健康的體育活動,在身體層面處于核心地位,是調節(jié)身體慣性和理性的關鍵部位。
體育課準備活動存在認識不足,形式、手段單一,模式老套的不足。[7]五官運動應是身體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五官運動應當是體育課準備活動的必要環(huán)節(jié)。特別是有些體育課運動項目需要進行專項的準備活動,例如:乒乓球和羽毛球是需要用到眼和高度注意力的運動項目。在開展該運動項目時,應當進行專項的五官運動之眼部運動。五官運動具有一定的中醫(yī)理論和保健基礎;有學者從中醫(yī)經絡理論研究發(fā)現(xiàn),五官與陽經密切相連:“將《靈樞》的經脈、經別、經筋循行與頭面五官(頭、面、口、齒、咽喉、目、舌、耳、鼻)具有相關聯(lián)系,其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者占頭、齒、耳三項”。[8]也有學者將五官與內臟的對應關系進行梳理:“鼻為肺之官、目為肝之官、口唇為脾之官、舌為心之官、耳為腎之官”。[9]另有國外學者也指出:“熱身是運動訓練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標準熱身配合運動按摩與中國自按摩熱身組之間無明顯差異。這兩種方法都能改善運動功能。”[10]
由此可見,五官運動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此外,五官運動也能有效調節(jié)情緒。例如,美音悅耳,美景悅目,香氣舒鼻,美食爽口,這些都是調節(jié)身心的窗口。因此,五官運動在體育課準備活動中具有促進中醫(yī)理論前景,健全和豐富體育課準備活動內容,又具有感官教育價值。
圖1 身體觀視閾下五官運動在體育課準備活動中的應用模式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映入眼簾的正能量,會正反饋給身體。世界不缺少美的事物,缺少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發(fā)展眼部的運動能力,有利于鍛煉眼周圍肌(眼輪匝肌、皺眉肌、降眉間肌)、顱頂肌(枕肌、額肌)等肌肉群,從而能夠更好地把握選擇的“看”的能力。眼部肌肉的上直肌使眼球上轉,下直肌使眼球下轉,外直肌使眼球外轉,內直肌使眼球內轉。上斜肌使眼球在它的軸上旋轉,角膜向下外側方做斜向運動。下斜肌使眼球在它的軸上旋轉,角膜向上外側方做斜向運動。而輪匝肌和提上瞼肌用于調節(jié)眼皮的睜開和閉合。頸部旁邊淺深兩層的肌肉分別為斜方肌和豎脊肌,斜方肌的深層又有上方肩胛提肌和下方菱形肌。此外,還有舌骨上、下肌群,胸鎖乳突肌。眼部運動和頸部運動同時進行,可以有效鍛煉到這些精心肌肉的發(fā)展。
從表1可以看出:第一,眼球圓弧運動可以結合頭部運動的圓周繞環(huán)運動,頸部和眼球轉動方向應保持一致,眼部6塊肌肉鍛煉的同時,有利于感知頸部的運動軌跡,使頸部肌肉得到充分的拉伸。第二,眼球半圓弧運動與左右擺頭、低頭后仰等相結合,這樣可以準確的定位頸部活動的起止點。第三,直線運動:眼部上下看、左右看對眼部上下直肌和頸部的舌骨上、下肌群的精細動作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和頸部上伸下縮、前伸后縮、左右平移運動相結合,配合有節(jié)奏的音樂,能夠提高動作的趣味性。第四,斜向運動:眼部的斜向運動有利于鍛煉眼部的上下斜肌,頸部上斜方伸展過渡到下斜方收縮相結合。眼角膜向上(下)外側方做斜向運動,結合頸部做“X”“S”型時,胸鎖乳突肌一側伸展同時另一側收縮的動態(tài)拉伸能,夠有效調節(jié)頸部的伸縮性和靈活性。第五,同向(反向)運動:雙眼同時上看頸部保持上伸,有利于充分拉伸頸部的舌骨上、下肌群,當雙眼同時下看時,頸部保持下縮的靜力運動相結合,有利于頸部斜方肌的深層肌肉上方肩胛提肌和下方菱形肌的放松和調節(jié),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注意力。第六,頻率運動:有節(jié)奏得眨眼與頸部前后或者左右移動相結合,左眼睜右眼閉結合左側點頭、右眼睜左眼閉結合右側點頭,有利于調節(jié)頸部正常的生理彎曲度。第七,調節(jié)運動:用力睜大眼睛之后再慢慢放松,眼光往遠處看之后再慢慢回收回來,另外一種方式是結合抬頭遠看天空,低頭近看地面頸部和眼部同時調解。
表1 眼部運動在頭部運動中的應用分析
放下顏面善于聽聞,不恥下問,懷著“空杯”的心態(tài),才盡可能獲得更多人的幫助與支持。鼻、耳、面運動能夠強化具身認識能力,將器官從無意識中剝離出來,更加注重鼻、耳、面的鍛煉,強調其主體性。鍛煉外耳肌(耳上肌、耳前肌)、鼻肌(鼻孔壓縮肌、鼻孔開大肌、降鼻中隔肌、鼻棘肌、鼻背肌、提上唇鼻翼肌)等肌肉群。這樣能夠有效促進表情的控制能力,提高善于傾聽的意識,從而更好地進行情緒管理。
通過表2可以看出:鼻子的運動形式分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主動運動主要有:急促吸氣和呼氣,持續(xù)吸氣和呼氣,拱鼻運動和伸屈鼻運動,使兩鼻翼微動,被動運動主要采用手部按摩為主。當身體后仰時鼻子伸和身體前屈時鼻收縮;一方面,進行了腹背運動,起到熱身大關節(jié)的作用;另一方面促進鼻粘膜和及其鼻腔毛細血管的健康,保持鼻子的通暢,提高精氣神。耳部共11個部位,260多個穴位,與五臟六腑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對耳朵進行養(yǎng)護,能夠促進全身的健康。通過調查與觀察得知耳部很難進行主動運動,但經過特殊的練習也能讓耳朵動起來,外耳道有一部分細小的肌肉與雙眼兩邊的皮膚相連。當做怒目和眉毛上挑動作,耳朵就會微微動起來,只是難度相對較大。因此主要采取被動運動的形式進行,主要采用“撥、按、捏、壓、揪、搓、揉、點”等形式進行。例如:用手掌輕輕得快速撥動耳翼,結合原地快速“小碎步”進行,之后用拇指和食指根據自己的力度從上往下捏耳翼,也可以雙手捂緊耳朵,發(fā)“嗯”“嗡”等鼻音。讓耳膜微微震動,促進耳部的內部健康。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明目慧腦,此外,還可以緩解因疲勞而產生的頭痛,因情緒而產生的神經衰弱等癥狀。面部咬肌運動表情與全身運動結合,通過主動活動咬肌,再做出一定的表情,配上符合情景的音樂,進行簡單的舞蹈熱身,結合被動運動進行,調節(jié)運動強度。
表2 鼻、耳、面在軀干及全身運動中的應用分析
無為而治,避免口舌之爭。無為而無不為,不做無謂的爭執(zhí),看似無為,其實是有為的表現(xiàn)。口、齒、舌運動,使得口周圍肌(門齒肌、頦肌、頰肌)、笑肌、降口角肌,上(下)唇方肌,口輪匝肌等肌肉群得到充分鍛煉。能夠有效控制語速語氣,以及把握說話的時機與適宜。
由表3得出:口部運動,當口中持續(xù)發(fā)聲“啊”聲時,口周圍肌處于收縮狀態(tài),雙臂交叉由下向上進行側上舉,同時保持踮腳尖。當持續(xù)發(fā)聲“嗚”聲時,口周肌處于伸張狀態(tài),雙臂交叉由上向下進行側下舉,同時保持半蹲。當發(fā)“嗚啊”聲時口由外往內劃圓弧伸縮,使咬肌先伸后縮,結合外擺腿進行?!鞍琛甭暱谟蓛韧鈩潏A弧,口部肌肉群由縮到伸,結合內擺腿做半圓弧運動。當發(fā)“一”音時笑肌由內向外收縮,上唇方肌,由下向上收縮,下唇方肌和降口肌,由上向下收縮,結合正踢腿或側踢腿由下向上踢腿,由上到下迅速收回,通過“一”的表象,有利于防止腿部彎曲,提高動作的標準程度。經研究發(fā)現(xiàn):根據地球的引力和人體肌肉的衰老,人的臉部通常會產生“三八線”:川字紋、淚溝紋和口角紋。其中淚溝紋就是笑肌松弛下垂所致,口角紋主要是由于咬肌松弛下垂所致。因此,對口部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能夠延緩口角紋的產生。叩齒運動:上齒對準下齒相碰,一種是有節(jié)奏的快速頻率振動;一種是間歇性有一定力度的振動。舌部運動:舌頭平著張開口盡力往后縮,使咬肌往上收縮和胸鎖乳突肌收縮。張開嘴(豎向橢圓)舌頭往外使勁伸張,使蘋果肌和咬肌往下伸張、張開嘴(橫向橢圓)舌頭用力往外伸張,使蘋果肌和咬肌橫向收縮,胸鎖乳突肌和1-6頸椎的肌肉收縮。準備活動中的擴胸運動,結合口部做“一”字和“O”型運動,肩繞環(huán)結合口部由小圓過渡到大圓進行。有節(jié)奏的弓步壓腿結合叩齒運動,小步跑結合舌頭快速左右擺動進行。正如學者認為:卷舌養(yǎng)心,心開竅于舌,繞舌卷舌能養(yǎng)心。[11]
表3 口、齒、舌在四肢運動中的應用分析
在體育課準備活動中,頸部運動的使用頻率較低,傳統(tǒng)的頸部運動過于普遍,創(chuàng)新型的頸部運動形式偏少。正如學者指出:“主動學習比傳統(tǒng)的、講座式的教學產生更好的學習結果。”[11]通過體育課準備活動的大關節(jié)運動,結合五官運動,不僅有益于五官的健康發(fā)展,使得五官運動能夠得到逐漸的重視;五官運動形式并非上述的固定形式,其形式千變萬化,學生可以在其范圍內合理創(chuàng)作運動形式:一方面,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學生自身的創(chuàng)新成果,在每節(jié)體育課準備活動中進行成果展示,能夠有效提高成功的愉悅感,能夠有效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這種創(chuàng)新的想法和主動學習意識,如果沒有落到實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很容易形成眼高手低的現(xiàn)象。但是,“運動學習本身的特點——知易行難,這是由身體圖式的復雜性和整體性決定的?!盵12]通過在體育課準備活動中結合五官運動的“看、聽、聞、說”等活動元素,能夠有效提高“知”與“行”的鍥合度和配合度,利于提高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而達到知行合一的行為教育目的。
世界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獲得對世界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人是嵌入這個世界的,同世界是一體的,具身認知的思想家把認知置于大腦,把大腦置于身體,把身體置于環(huán)境。[13]通過五官的針對練習和系統(tǒng)學習,感知自己的五官健康狀況,及時刷新五官的存在感,能夠及時糾正和克服不良的生活習慣和方式。將五官運動應用在體育課準備活動中,形成常規(guī)化,當學生的五官在不良環(huán)境長時間使用時,大腦神經能夠及時做出應激反應,以便能夠及時反饋正確的信息,采取科學的方式和認知,以減少對五官或身體造成的不良影響。正如學者指出:“具身認知是將高層次的認知還原到神經系統(tǒng)層面,而考慮到認知系統(tǒng)的復雜性,我們不能忽略從神經認知層面上升到高層次認知層面的過程。”[14]例如:耳,耳機聽歌過長時,能夠及時感知對耳朵的不適感;眼,當長時間盯著手機和電腦時,能夠對眼疲勞有及時的應激能力;鼻,遠離渾濁的空氣和環(huán)境,尋求呼吸新鮮空氣的欲望;口,當運用語言時,能夠口齒清楚,靈活運用,談吐更加自信。而單純的說教顯得枯燥乏味,單獨進行五官運動顯得單調無趣,體育課準備活動中進行五官運動教育屬于行為教育,能夠起到良好的身心教育效果。因此,人認識世界的方式是用我們的身體以合適的方式進行的,提高五官感知能力,能夠促進具身認知能力,從而提高對世界的認知能力,以適應社會。正如:“體育的功能絕不只是增進學生體質健康這一項功能,對學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適用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盵15]
多感官混合感知狀態(tài),在長期的五官審美分立狀態(tài)中形成感知能力的分化與固化,互動藝術、沉浸藝術實現(xiàn)了藝術媒介的跨界融合,打破感官分化狀態(tài),允許人們將整個身體、多種感官投入動態(tài)審美過程。[16]日常生活當中,人的感官系統(tǒng)通常都是分離的,彼此獨立運行,身體的相應部位處于相對靜態(tài)狀態(tài),與全身心未搭建緊密關系。體育課準備活動從運動類型的角度也是分化的,分類的靜力運動或有節(jié)奏的動態(tài)運動。當五官感知運動與身體的分類運動結合時,有利于五官感知運動與準備活動大關節(jié)運動進行搭建,這種多重五官感知和運動有效投入準備活動的動態(tài)和靜力運動過程,對身體的整體觀建立和愉悅的心理體驗起到有效的聚合統(tǒng)一作用。正如:“運動學習通過直接的方式獲得經驗的過程,也預示著體育課程學習的達成是學習者認識和把握自己的身體,從而實現(xiàn)主、客體統(tǒng)一的過程,即知行統(tǒng)一?!盵17]
經過論證分析得知:五官的系統(tǒng)鍛煉在體育課上未能充分體現(xiàn);體育課準備活動現(xiàn)狀存在動作形式守舊,內容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性和趣味性;五官運動是體育課身體鍛煉的重要組成部分,五官運動在體育課準備活動中的運用,具有必要性,且具備可行性條件;對五官運動的設計應當遵循動作的多樣性、形式的多變性、內容的趣味性,采用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相結合等方式。眼部運動在頸部準備活動中的應用,能夠提高頸部與眼部的感知能力,提高運動幅度,也能充分打開心靈的窗口,能夠間接提高選擇“看”的能力;鼻、耳、面運動在軀干及全身準備活動的應用,挖掘其運動功能,能夠提高鼻、耳、面的健康,利于促進聽、聞和表情管理的能力;無為而治,口、齒、舌運動在四肢準備活動的應用,能夠充分促進口部周圍肌肉群的發(fā)展,建立“說、行”合一的平臺,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身體觀視閾下,將五官運動在體育課準備活動中進行運用:一方面,使得五官肌肉群得到系統(tǒng)的鍛煉;另一方面,通過行為教育和感知教育,借助五官運動,在體育課準備活動中進行常態(tài)化教學,提高學生的具身認知能力,達到知行合一以及身心聚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