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茜,丁浦金,龐 文
(1.寧波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寧波 315100;2.華東師范大學,上海 201100;3.寧波市鄞州區(qū)深樹青年發(fā)展中心,浙江 寧波 315100;4.東北林業(yè)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是以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目的的。全民健康近年來持續(xù)受到關注,老年人“健康老齡化”更是備受關注。老年人的“健康老齡化”、“積極老齡化”、“成功老齡化”等的提出、實施和路徑完善都離不開專業(yè)社會工作者的助力。近年來,政府報告中屢次提及“社會工作”,截止2022年,“社會工作”共計出現(xiàn)六次,這表明了國家對社會工作的認可。2022年政府報告中點明要發(fā)展社會工作,應健全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這在中國逐步邁向中度老齡化進程中尤為重要。其中,老年社會工作是基于老年群體問題的產(chǎn)生而產(chǎn)生的專業(yè)化服務,屬于社會工作大范疇,對我國老齡化進城問題的解決具有指導意義。但老年社會工作誕生于歐洲,面對中國繁雜的社會環(huán)境亟需探討本土化實踐路徑。
“老漂族”,是中國特有的因流動形成的老年群體。與國外老年群體因養(yǎng)老、享受等原因發(fā)生流動與遷移不同,“老漂族”是因為照顧子女及孫子女而來到子女所居地的群體,他們?nèi)匀槐兄柏熑蝹惱怼?,在年邁之余為子女提供力所能及的幫扶。因此,“老漂族”面臨著基礎的社會融入問題、斷裂的社會支持網(wǎng)絡問題、家庭代際問題、養(yǎng)老問題等系列問題。其中,由于家庭此時幾乎所有精力均集中于“撫幼”,使得“老漂族”身心俱疲,亟待家庭、老年社會工作者、社區(qū)工作者及政府社會給與幫助。此前本研究團隊已開展“老漂族”群體研究多年,并成功打造“蒲公英也有春天”、“跨越山海來愛你”等社區(qū)定制版“老漂族”小組社會工作項目,深受社區(qū)及“老漂族”群體喜愛。本研究是在前期科研基礎及社區(qū)系列活動基礎上,在“健康老齡化”視閾下開展的以“老漂族”養(yǎng)生、生命歷程回顧為主要內(nèi)容的小組活動內(nèi)容,持續(xù)助力“老漂族”社會融合。
中國已逐步邁進中度老齡化時期,老齡人口所占比例仍日益增長。2022年3月,國家衛(wèi)健委等15個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十四五”健康老齡化規(guī)劃》,提出完善身心健康并重的預防保健服務體系等內(nèi)容,這是對“健康老齡化”的認可,也能夠更好的幫助老年群體在“積極老齡化”的基礎上“成功老齡化”。而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茶健康元素更是多元。[1]“諸藥為各病之藥,茶為萬病之藥”,可謂是飲茶與人的健康關系非常密切,當然,茶文化歷經(jīng)千年形成獨有中華茶道文化,茶道程序與儀式等均和科學飲茶有密切關系,學習、了解、掌握茶,不僅可以將茶的保健、養(yǎng)生、欣賞價值有機結合起來[2],更是可以從茶文化切入,幫助“老漂族”社會融入,因此“茶里人生”支持項目實施是切實可行的。同時,我們在“茶里人生”項目開展過程中,融入生命歷程理論,在活動中通過相互聯(lián)系的生活以及生活的時間性來提升“老漂族”個人能動性。基于此,“茶里人生”——“老漂族”支持小組項目誕生,將助力“老漂族”健康老齡化,達到成功老齡化。
老漂族“茶里人生”項目繼續(xù)選擇在寧波市鄞州區(qū)首南街道文華社區(qū)開展。文華社區(qū)與寧波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自2016年起便開始探索校社合作模式,在多年合作以及契合小區(qū)居民特色基礎上,前期打造了“蒲公英也有春天”小組社會工作項目,針對社區(qū)“老漂族”已有相關活動基礎,對活動評價高,愿意并能夠參與到活動中來的老年人。同時“老漂族”對養(yǎng)生知識需求多,“茶里人生”結合茶文化,在生命歷程理論下能夠滿足“老漂族”的養(yǎng)生知識學習和娛樂活動的需求。
該項目成員招募信息由文華社區(qū)居委會專職社工人員通過社區(qū)網(wǎng)格微信群、qq群以及樓棟信息欄公布,并進行人員上限限制(15人為上限)。如遇人多的情況,可按照15人的倍數(shù)決定是否開設2個及以上的小組活動。在成員招募過程中,由于“茶里人生”項目更多的是由“老漂族”群體參與,因此此項目前期僅招募能夠單獨前往參與活動的“老漂族”,以便于項目長期開展。在此需要強調(diào)的是:“茶里人生”項目與“老漂族也有春天”項目雖然都是針對“老漂族”群體展開的,但是對參與活動的人員的范圍和界定還是有所不同的,這也是為了更好的解決和服務“老漂族”群體,讓他們能夠更好的完成社會融合。
在前期社區(qū)專職社工人員的招募信息下,我們將選擇報名的前15-18位老人參與活動,并根據(jù)實際情況最終確定15人的小組規(guī)模。具體實施項目人數(shù)確定為15人。經(jīng)過共計6次活動,每次活動大約持續(xù)1-1.5小時,讓“老漂族”在活動中了解茶種類、茶養(yǎng)生技巧、茶文化等內(nèi)容,全程在“茶”味里回顧人生。具體如圖1:
圖1 活動流程圖
2.3.1 “好朋友的茶話會”。小組活動目的:第一,讓老漂族明白此次小組目標,并訂立小組契約;第二,老漂族支持小組成員彼此了解并熟悉,為建立支持系統(tǒng)做準備。小組活動流程:第一,破冰:自“我”介紹;第二,游戲:逛三園,以完成認識強化;第三,按組員數(shù)完成焦慮量表;第四,制定小組契約。
小組活動具體流程:第一,15位老人依次在座位中落座,讓老人們在事先準備好的紙條中寫好自己的姓名、年齡和1-2個愛好(書寫有困難的老人,可以由工作人員幫助代寫,愛好不限制內(nèi)容,可以是任何方面的個人喜好),并由工作人員隨機把紙條進行打亂,并發(fā)放給老人。老人拿到紙條后首先熟悉紙條內(nèi)容,如果老人拿到自己的自我介紹紙條,由工作人員隨機調(diào)換。抽中的紙條代表老人新身份,游戲以新身份參與。以張三舉例,由活動主持人開場,報到老人姓名,拿到張三身份的老人站起來,按照紙條內(nèi)容自我介紹。再由張三確認信息是否準確,如果不準確,兩位老人互換身份紙條,并繼續(xù)游戲;如準確則游戲繼續(xù),直到全部完成介紹為止。同時,在此環(huán)節(jié)社工向老漂族闡釋活動目標。第二,“逛三園”。這個游戲由主持人開場,隨機講一個地點,舉例動物園,主持人開場語:“動物園里有什么?”,隨機指定一名老人開始回答,并由按照順時針發(fā)言。如果老人答不上來,則判定為逛動物園失敗,需接受挑戰(zhàn):自我介紹或分享自己愛好(活躍的老人可以選擇進行一個簡單的才藝展示,以不強求為基本原則),然后重新回到游戲中。新的一輪游戲由這位老人重新開場并重復。“逛三園”游戲可以鍛煉和提高老年人的思考和反應力;也能讓老人之間更加了解熟悉。首次活動接近尾聲,我們邀請老漂族們填寫焦慮量表,并做好記錄工作,此工作將在最后再次展開,以校驗活動效果。最后,在老人離開前訂立契約,保證6次活動的全程參與,同時也對小組活動展開的時間、參與度、保密等進行書面契約。小組活動反思:工作員是否能夠積極組織、引導老漂族展開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涉及到老人參與等情況是否均會采用鼓勵方法,引導小組成員深入到活動中來。協(xié)助人員是否能全程聽從工作人員安排,快速、積極完成指令;義工是否能夠幫助營造小組活動氛圍,并能夠帶領老人安全、持續(xù)的完成活動;同時是否能夠在老人不愿意展示或者開小差時給予積極引導和善意幫助。
2.3.2 “四時茶養(yǎng)——健康喝茶指導”。小組活動目的:第一,通過引入活動讓老漂族了解茶葉種類和中國名茶知識。第二,讓老漂族在了解不同身體情況基礎上選擇自己適合的茶葉品類。[3]小組活動流程:第一,引入:區(qū)分茶葉游戲;第二,講座:健康喝茶指導茶話會;第三,講授四季與茶葉養(yǎng)生小技巧;第四,制定小組契約。
小組活動具體流程:第一,小組活動開始后,首先由社工進行上次活動回顧以及本次活動介紹,并將參加活動的“老漂族”五五一組,分為三組,大家以組為單位,圍桌而坐。第二,通過“區(qū)分茶葉”的游戲來讓“老漂族”對茶葉有一個基本認識。首先,由工作人員事先將一小撮的烏龍茶、紅茶、綠茶、白茶、黑茶、黃茶分別放置到不同的碟子中,并同時將各類茶葉各自沖泡3份茶水放置于三小組的桌子上。以小組為單位,對茶葉種類和沖泡后的茶水進行茶葉種類區(qū)分和茶湯品鑒(以舉手搶答的形式)。對率先答對的小組進行獎勵,激發(fā)老人活動參與積極性和求知欲。此環(huán)節(jié)最終目的是讓他們能夠了解并熟悉茶葉分類以及各類茶葉沖泡后的形狀以及茶湯色澤。第二,在對茶葉種類熟悉的情況下,邀請健康管理專家進行“健康養(yǎng)生與喝茶”講座,分別講述各類茶葉的養(yǎng)生功效、不同體質(zhì)下如何正確選擇茶葉進行講座。講座后半程主要由工作人員指導老人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茶葉種類,并由專家進行點評答疑,確保老人所選擇的茶葉種類是符合自己身體狀況的。第三,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喝不同茶,由工作人員為老人講授四季茶葉養(yǎng)生選擇,作為結尾,并為后續(xù)活動開展留足懸念。最后,活動結束前,工作人員與老人確定下次活動開展時間和地點。小組活動反思:工作員是否能夠積極組織、引導老漂族展開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涉及到老人參與等情況是否均會采用鼓勵方法,引導小組成員深入到活動中來。協(xié)助人員是否能全程聽從工作人員安排,快速、積極完成指令;義工是否能夠幫助營造小組活動氛圍;同時是否能夠在老人不愿意展示或者開小差時給予積極引導和善意幫助。
2.3.3 “茶研悅色——炒茶初體驗”。小組活動目的:讓“老漂族”在活動中了解茶葉的制作過程,提升小組協(xié)作能力。小組活動流程:第一,引入:上次活動回顧和本次活動介紹;第二,游戲:炒茶;第三,制定小組契約。
小組活動具體流程:第一,小組活動開始后,首先由社工進行上次活動回顧以及本次活動介紹,并將參加活動的老漂族五五一組,分為三組,大家以組為單位,圍桌而坐。第二,“炒茶初體驗”活動展開。由邀請來的炒茶師傅帶領大家一起進行簡單的炒茶活動。鑒于炒茶活動的復雜性,“老漂族”多為女性有著豐富的廚藝經(jīng)驗,同時考慮到安全問題,我們選擇了碧螺春來進行炒茶。在此環(huán)節(jié),依舊采用小組活動,分小組“老漂族”們依次完成炒茶體驗。首先,殺青環(huán)節(jié)。在殺青環(huán)節(jié),在炒茶師傅帶領下,首先通過溫鍋的方法將鍋的溫度保持在190℃,然后將提前準備好的新鮮茶葉放置于鍋中,通過“抖”,即用雙手進行翻炒,大約需要進行3-5min持續(xù)工作。在此過程中鼓勵小組成員能夠輪流感受下抖茶手法。第二,揉捻環(huán)節(jié)。此環(huán)節(jié)需要讓鍋溫度保持在70℃左右,通過抖、揉搓、捻的手法對茶葉進行二次加工,大約需要進行10min左右的持續(xù)工作。在此過程中鼓勵小組成員能夠輪流感受下茶葉的揉捻工藝。第三,搓團環(huán)節(jié)。此環(huán)節(jié)首先需要讓鍋的溫度降至50℃,然后將茶葉揉搓成小團,再散開,此步驟需要販毒多次,直至茶葉的條形為彎曲才可以結束,大約需要15min左右。在此過程中鼓勵小組成員共同參與到搓團環(huán)節(jié)。第四,烘干環(huán)節(jié)。此環(huán)節(jié)首先需要讓鍋的溫度繼續(xù)降低,大約降至35℃左右,然后將二次加工的茶葉放置到桑皮紙上直接用文火烘干,大約需要8min左右。[4]在整個炒茶制茶過程中,還應注意“老漂族”體力和安全問題。通過小組成員輪流體驗和操作,不僅可以增進參加活動的“老漂族”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也可以養(yǎng)成團結合作的意識。最后將制作好的茶葉進行分裝,制作成禮品由老人自行帶回。從嫩芽到茶葉,老人們在此過程中體驗到了勞動樂趣,也通過茶葉制作增強了自信心和能動力。最后,活動結束前,與老人確定下次活動開展時間和地點。小組活動反思:工作員是否能夠積極組織、引導老漂族展開活動,活動過程中涉及老人參與等情況是否均會采用鼓勵方法,引導小組成員深入到活動中來。協(xié)助人員是否能全程聽從工作人員安排,快速、積極完成指令;義工是否能幫助營造小組活動氛圍,同時是否能夠精準鼓勵老人參加活動;同時是否能在老人不愿意或者開小差時給予積極引導和善意幫助。
2.3.4 “茶語人生——品茶悟茶觀人生”。小組活動目的:第一,掌握泡茶、品茶的技巧;第二,結合茶文化回顧人生,展望未來,頓悟人生。小組活動流程:第一,泡茶:體驗正確的泡茶;第二,品茶:學習正確的品茶方法;第三,悟茶:茶話會里的人生;第三,制定小組契約;
小組活動具體流程:第一,由茶藝師帶領“老漂族”一起完成泡茶活動,主要是完成洗杯-投茶-注水-洗茶-出湯-分茶的基礎泡茶步驟,學習完后,每一小組邀請1位小組成員為大家演示一遍泡茶流程。同時也可以鼓勵其他小組成員進行泡茶展示。待分茶活動結束后,直接進入到第二環(huán)節(jié),品茶。第二,品茶環(huán)節(jié)。此環(huán)節(jié)首先由茶藝師帶領大家完成觀色-聞香-品味的基礎品茶步驟。過程中由茶藝師帶領小組成員融入學習不同種類茶葉的沖泡方法、泡茶用水選擇、茶器選擇、茶葉與水溫選擇知識,讓老人能夠更好的體會茶文化。第三,悟茶。結合生命歷程理論,在自由泡茶和品茶下共同回顧人生,品味茶話會里的人生,通過各自分享來講述與眾不同的人生,共同為健康老齡化、成功老齡化努力。最后,活動結束前,與老人確定下次活動開展時間和地點。小組活動反思:工作員是否能夠積極組織、引導老漂族展開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涉及到老人參與等情況是否均會采用鼓勵方法,引導小組成員深入到活動中來。協(xié)助人員是否能全程聽從工作人員安排,快速、積極完成指令;義工是否能夠幫助營造小組活動氛圍;同時是否能夠在老人不愿意展示或者開小差時給予積極引導和善意幫助。
2.3.5 “變廢為寶——妙用廢茶葉”。小組活動目的:第一,讓“老漂族”了解對于過期茶葉和新鮮茶葉的鑒別;第二,讓“老漂族”了解過期茶葉和茶渣的重復再利用,將它們變廢為寶,便利生活,提高生活積極性。小組活動流程:第一,新舊茶葉鑒別:專業(yè)老師進行講解;第二,過期茶葉和茶渣的再利用:茶葉的變廢為寶;
小組活動具體流程:第一,邀請專業(yè)的老師,為老人們講解過期茶葉和新茶葉的區(qū)別,提前準備過期茶葉和新茶葉作為教具,通過“看茶色、摸茶品、聞茶味、觀茶湯”四步進行判斷,并現(xiàn)場邀請“老漂族”一起進行判斷,加深理解。并進行健康宣講,提醒他們過期茶葉一定不能喝,要及時更換成新茶葉。第二,認識過期茶葉以后,進入課程第二步,過期茶葉和茶渣的處理。可以邀請老人們分享一下自己對過期茶葉和茶渣的妙用,引發(fā)老人興趣和思考。再由老師通過案例進行具體的講解,利用簡單的操作使過期茶葉和茶渣變廢為寶,如:可以制作成枕頭或者香包;可以制作成茶包放在冰箱和衣柜除味;過期茶葉泡水后,可以用來泡腳;有較好的去污效果,可以用來擦鏡子、玻璃、鞋子上的泥污等等。除了過期茶葉,生活中常見的茶渣也能搖身一變,重新再利用,如:可以放在花盆土壤中做肥料;曬干后再點燃可以驅(qū)蚊蟲等等??破盏耐瑫r注意提醒“老漂族”:在進行茶葉的處理和改造時,要注意安全,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對過期茶葉和茶渣進行再利用。老人離開前,社工與老人確定下次活動開展時間和地點,并在此次活動時告知老人還有一次活動,做好活動撤離的準備。小組活動反思:工作員是否能夠積極組織、引導老漂族展開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涉及到老人參與等情況是否均會采用鼓勵方法,引導小組成員深入到活動中來。協(xié)助人員是否全程聽從工作人員安排,快速、積極完成指令;義工是否能幫助營造小組活動氛圍;同時是否能在老人不愿意展示或開小差時給予積極引導和幫助。
3.3.6 “茶里人生——人生回味,雖苦也甘”。小組活動目的:第一,回顧活動,全員互動;第二,感悟人生。小組活動流程:第一,茶葉品鑒,回顧此次活動;第二,回憶:茶話會里追憶過往;第三,按組員數(shù)完成焦慮量表;第四,活動結束。
小組活動具體流程:第一,品鑒由“老漂族”老人自行帶來的茶葉。同時結合工作人員制作的回憶紀念冊以及回憶視頻共同回顧“茶里人生”小組活動從開始到此次活動中的感動瞬間、開心瞬間、成長瞬間。并邀請個別“老漂族”老人講述自己在活動中的感悟。第二,茶話會里追憶過往。以回憶小組活動為契機,邀請老人們回顧人生歷程。主要是通過邀請3-4位“老漂族”老人與大家分享自己幾十年的人生經(jīng)歷,來讓大家一起感受和茶葉一樣的“雖有苦澀,但有余香”的人生生活,并由社工進行引導和總結,讓“老漂族”老人們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繼續(xù)為城市融和助力。第三,在活動結束前,邀請“老漂族”們再次填寫一份焦慮量表,將在活動結束后進行活動前后的焦慮量表的分析對比,來反思小組活動開展的效果和價值,為后續(xù)小組活動提供借鑒。最后,由專業(yè)社工完成小組完結的總結工作,保證參與活動的“老漂族”們能夠及時回到日常生活中去。
小組活動反思:工作員是否能夠積極組織、引導老漂族展開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涉及到老人參與等情況是否均會采用鼓勵方法,引導小組成員深入到活動中來。協(xié)助人員是否能全程聽從工作人員安排,快速、積極完成指令;義工是否能夠幫助營造小組活動氛圍,并能夠帶領小朋友安全、持續(xù)的完成活動;同時是否能夠在老人不愿意展示或者開小差時給予積極引導和善意幫助。
在人口流動日趨加快的當下,“老漂族”群體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老年群體仍有待關注。從城市融入再到城市融和甚至是市民化,“老漂族”群體問題的解決不僅需要老年社會工作實踐助力,更需要在對其精準分類的基礎上提供具有本土化色彩的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老年社會工作實踐活動才能夠使問題真正得到解決。本文結合茶文化與養(yǎng)生,幫助“老漂族”樹立正確的養(yǎng)生觀和人生觀,為“老漂族”群體提供了城市融合的小組社會工作實踐活動,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