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惠
扎根體育教學工作25年,秉持“關注學生差異、尊重學生情感、承認學生有潛能、相信學生會成功”的教育理念,堅守“做有愛心、激情、睿智、盡職和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體育老師”,在追求專業(yè)提升和育人質(zhì)量的道路上執(zhí)著求索。筆者2008年被評為通州區(qū)骨干教師,2012年獲評通州區(qū)教育系統(tǒng)“三八”紅旗手,2010年和2013年連續(xù)兩屆被評為市級骨干教師,2017年入選首批通州區(qū)教育領域高層次人才發(fā)展支持計劃,同年被評為北京市學科教學帶頭人,2020年底獲得北京市特級教師稱號。如果說學習培訓是教師專業(yè)成長中的重要一環(huán),那么參加體育特級工作室研修的收獲就是:隨師兩載行、勝讀十年書。正因為筆者身邊有許多有智慧、有擔當、有情懷、有底蘊的前輩無私給予指導與引領,才讓自己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正因為有幸遇到、主動找到前行的引路人,自身的成長、專業(yè)高度才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速度和風景。
人物1:“打鐵還需自身硬”——與李權校長的第一次談話
新教師報到,筆者與時任體衛(wèi)處主任,同樣是體育教師出身的李權校長的第一次談話至今讓筆者記憶猶新。
“你能做幾個引體向上?”李權校長微笑著問道。
“我……一個也上不去。”筆者支支吾吾回答,心想這對女體育教師也太苛刻了吧。
“作為體育教師,你首先得具備示范動作的能力,怎么也得能做兩個吧!”
“好,我回去練練看?!?/p>
“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對新教師的要求就是三年入門、五年成才,你要有這個目標與心理準備……”
這一次談話主要傳達了兩點信息:首先,要想成為一名合格體育教師,教書育人的真功夫和硬本領是最重要的;第二,潞河中學是百年老校和北京市田徑傳統(tǒng)項目學校,對體育教師的要求是很高的,領導雖給予教師厚望,不會因為性別降低要求。后來面對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各種困難與挑戰(zhàn),多次印證了李權校長這句“打鐵還需自身硬”所蘊含的真理,從此這句話深深地烙刻在筆者心里,督促自己在專業(yè)提升方面努力學習、奮勇向前。
人物2:學高為師的優(yōu)秀團隊——體育組的老教師們
個人的發(fā)展除了要有“成長的自覺”,更離不開成長的“沃土”。虛心向學、轉益多師、博采眾長,才能不斷地補充、豐富和完善自己。工作第一年,筆者承擔初二年級的體育課教學工作,因為是男女生合班授課,對新教師而言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筆者一方面努力鉆研業(yè)務,把課上好;一方面“多聽、多看”老教師的課,“多問、多請教”,虛心學習與鉆研,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而體育組老教師們也同樣用無私的幫助給予我勇敢前行的巨大動力。在苑德春老師的指導下,我的口令由膽小怯懦變得鏗鏘有力;在張寶泉老師的指點下,我學會分層指導、同步推進教學法;李鵬老師糾正我錯誤的蛙泳腿動作,指導我順利通過游泳救護員考核;在郭連第和宗寶俊老師的保護與幫助下,我克服了大學期間受傷的心理陰影,敢于再次騰躍跳箱……回想那幾年,我就像一塊海綿吸收著能量之水,課堂教學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在學校領導的信任與老教師的鼓勵下,工作的第10年我開始擔任教研組長。教研室工作頭緒多任務重,也暴露出我做事條理性差、應變能力不足的缺點,加上性格直率、脾氣急,對別人不放心,造成一些工作上的被動與失誤,在我產(chǎn)生退縮、苦悶的時候,老教研組長、體育特級教師薛貴老師寬慰和鼓勵我:“教研組長難當,體育教研組長更難當,體育教師個性強,學會理解、信任和包容很重要……”我恍然大悟,多年來體育組之所以成為一個團結、奮斗、敢“打硬仗”的集體,就是因為歷任組長都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教師的長處和優(yōu)點,調(diào)動和激發(fā)每個人的優(yōu)勢。對老教師要多一些寬容,對年輕教師要容忍一點失誤,出現(xiàn)問題多補臺,讓每個人都上心于這個集體的榮辱。漸漸地我的工作頭緒變得清晰起來,在教師們的共同努力下,學校體育組連續(xù)多年獲得北京市青年文明號和通州區(qū)優(yōu)秀體育教研組,筆者也連續(xù)六年被評為優(yōu)秀體育教研組長。
事件1:參加第一次教學評優(yōu)
1999年通州區(qū)教學評優(yōu)活動,教研組鼓勵我參加比賽。我選擇自己比較擅長的田徑跨欄跑教材內(nèi)容,從確定上課班級,鉆研教材教法,撰寫教案,到演練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最終《跨欄跑:學習跨欄步技術》一課在第一階段校級推優(yōu)和第二階段片區(qū)評優(yōu)中順利出線,這讓我備受鼓舞。第三階段全區(qū)終評采用異地上課形式,要求上課教師只能在課前30分鐘接觸學生。考慮到評委對跨欄跑這節(jié)課已經(jīng)比較熟悉,失去聽評課的新意,我決定根據(jù)正常的教學進度,改上《排球:正面雙手墊球技術》。異地上課對學生體育基礎、身體狀況、接受能力、興趣愛好不了解,為了呈現(xiàn)更好的教學效果,我準備了新授、復習和提高三種難度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了不同的導入語和游戲方法。最后我這節(jié)高一男生排球課上得非常順利,在我富有激情和啟發(fā)性的語言引導下,學生從不會墊球到能進行雙人3-5個回合對墊,再到嘗試進行“8”字對墊游戲,玩中學,學中練,練中賽,學習興趣盎然,課后各位評委給予這節(jié)課較高的評價,最終獲得區(qū)級一等獎的好成績。
之后又參加了兩屆市、區(qū)級教學評優(yōu),并于2005年獲得了市級一等獎。多次的評優(yōu)課磨煉和探索創(chuàng)新,促進我課堂教學能力不斷進步,也讓我深刻認識到,教學“功力”的練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平時上好每一節(jié)課,才能在評優(yōu)課的時候底氣十足,獲得佳績。
事件2:投身學校課程教學改革
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時任體衛(wèi)主任的李權校長就大膽提出了“學校月月有群體競賽活動,班班有體育運動隊,人人有一項體育特長”的學校體育工作愿景,體育組前輩們開始在教學班內(nèi)開展“足球、籃球、排球”選修課實驗。隨著學校體育師資力量的壯大和場地設施的完善,在張士義校長的大力推動下,學校于2001年在高一年級實施了男、女生分班的小班化教學。2003年北京市高中新課程改革啟動,打破行政班開展體育選項課教學的條件已經(jīng)成熟,時任體育組組長的薛貴老師,將撰寫課程改革方案的重大任務交給了我。于是我連續(xù)一個月每天加班到深夜,查找資料,研討方案,設計問卷,對全校高中學生進行體育選項興趣與需求的調(diào)查,對學校已經(jīng)具備的和有待開發(fā)的教師、場館、器材等軟、硬條件進行分析,提出在高一、高二年級內(nèi)開展“三選六”(即3個行政班學生分流成6個選項班)“基礎+選項”體育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報告,經(jīng)體育組研討通過并得到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并于2004年開展了“學生自主選擇,教師分項指導,培養(yǎng)學生體育特長”的教學改革實驗。意想不到的是,由我主筆的《潞河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改革與設想》可行性報告,獲得了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研究優(yōu)秀論文一等獎,還先后發(fā)表在《通州教育》和《體育教學》上,體育組所有教師向我表示祝賀。
原來讓我“望而生畏”的教育科研,其實可以通過平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一點點“生根、發(fā)芽、結果”。有了這次經(jīng)歷,我更加自信地投入到后續(xù)的課改工作中,還帶領全組教師在科研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可以說,體育課程改革的過程,既是全體教師更新教育觀念,學習先進理論,提升教學研究能力的過程,反之也促進教師勤于思考、善于總結、筆耕不輟,提升教育專業(yè)水平。
事件3:參加市級大賽磨煉
2011年6月底,我被確定為通州區(qū)參加市基本功比賽預備選手。經(jīng)過三個月準備,我獲得北京市基本功比賽一等獎。準備過程是艱辛的,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市基本功展示與比賽內(nèi)容包括幾個部分:一是教育教學理論,包括課程標準、學科專業(yè)知識,教育心理學、相關法律法規(guī);二是現(xiàn)代信息技術,包括計算機系統(tǒng)、軟件的使用操作等內(nèi)容;三是專業(yè)技能,要抽取三項專業(yè)技能,回答評委老師相關提問;四是說課展示,包括24小時寫出教學設計,制作出相關的PPT進行說課并答辯。
暑假期間準備時間緊、任務重,我們的領頭人北京市特級教師張金玲老師和教研員李俊玲老師,制定了暑期一個月集訓計劃,要求集訓考核達到合格才能休息。團隊六位老師齊心協(xié)力、互相鼓勵,每天上午練習教材中田徑、體操、球類、武術所有內(nèi)容,一項項反復練習進行強化,直到動作規(guī)范為止;下午集中學習體育理論、進行計算機培訓,晚上回家還要進行各項教材的教學設計,第二天再與老師們分享研討,最終確定最佳方案……開學后的一個月更是對我體力、精力、毅力的考驗,白天上課,下班安頓好孩子與老人,晚上背誦教材、課標、學校體育學等知識點直到凌晨,每天睡眠不足六個小時。就這樣我總結出高中各項教材重難點及相關教法,約一萬五千余字,進一步加深了我對體育教材的理解。
通過不懈努力,我和另一位教師通過了最后選拔參加比賽。我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大賽,和全市各區(qū)的優(yōu)秀選手同場競技,壓力可想而知。尤其在經(jīng)歷了第一項理論考試的失利后,我迅速調(diào)整心態(tài),激勵自己只要努力參與了,為集體榮譽戰(zhàn)斗過,我問心無愧,至于成績和榮譽與個人的收獲相比,真的微不足道。我想正是因為在比賽的重要時刻,以平常心看待一時的得與失,最終獲得了好成績。
當然,本次比賽的成功并不是我一個人的付出,更多的是我們這個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尤其在最后一個比賽階段,公布參賽選手說課內(nèi)容后,團隊每一位教師都參與進來,協(xié)助我們白天拍攝圖片、錄制視頻素材,當天夜里一起備課、制作課件、練習說課到第二天早上……是團隊的合作成就了我的好成績。從此,讓我對融入團隊、學會合作、凝聚合力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火以煉金,大賽的磨煉是每位教師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通過本次大賽我深刻地感覺到:自己不是水平最高的,能力也不是最強的,但是最努力的、最能堅持的。我也深深地認識到:藝無止境,學無止境,事業(yè)更是無止境。
2018年底經(jīng)區(qū)里推薦,我有機會參加2019年北京教育學院特級教師工作室學習培訓。兩年的研修學習中,在北京教育學院潘建芬教授和韓金明副教授兩位老師的引領下,在北京市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陳雁飛、黃虹、陳建勤、張金玲、郭金貴、俞偉順等十多位老師組成的專家團隊助力下,通過《比較教育》《教育哲學》《民主主義與教育》《教師領導力》《心智模式》等豐富的理論課、實踐課、拓展課等課程體系,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高素質(zhì)的師資團隊,不僅使我們開闊教育視野,了解中西方文化、教育哲學觀念、教育特點,而且深入理解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思想,掌握教育思維方法,全方位地提升了參訓教師的教育理論。俞偉順老師在培訓課堂上的話至今縈繞耳邊,他說:“教師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做一名合格的人之師,并且還要追求更高的治學境界,做一位名師、大師,而不是庸師?!?/p>
成為合格、優(yōu)秀、卓越的人之師——特級教師,不就是我們這群有教育夢想和職業(yè)追求體育人的奮斗目標嗎?在特級教師工作室培訓助力和堅定信念支持下,2020年底我和同班張躍宗老師被評為北京市特級教師,2021年工作室肖蘭敏老師被評為正高級教師,我想工作室后續(xù)還會有更多的老師在奮斗的道路上得以圓夢。
承擔課題研究,提升教科研水平是一線體育教師普遍感到頭痛和吃力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我自己較為薄弱的地方。工作室從課題的選題、利用問卷星進行網(wǎng)上問卷調(diào)查、體育統(tǒng)計與檢驗等體育科研方法,以及課題申報書的撰寫、課題開題、專家評審、中期匯報、成果預答辯、結題申請書的撰寫、結題答辯等,悉心指導課題研究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可以說“手把手”地教會我們做真課題、做好課題、做出成果。
我的工作室研究課題為《F45功能性訓練理念融入高中體能教學的開發(fā)與實踐研究》,其相關成果直接助我獲得2020—2021學年度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建設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并發(fā)表了《基于“學、練、賽、評”的高一體能教學設計》《高中學生體能鍛煉模式的實施策略與建議》兩篇論文。當初的選題,源于工作室組織學員親身體驗F45功能性訓練課程,我被其先進的健身理念和新穎的鍛煉模式深深所吸引,從2020年春節(jié)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專業(yè)教練的指導下,參與工作室居家鍛煉,到確定個人研究方向與路徑,實施教學研究,再到省市級體能展示課做課交流,最后撰寫論文、教學設計、結題報告并順利結題,可以說每一步都離不開兩位班主任老師的耐心與細心指導。
因為共同的研究興趣,工作室成立了包括兩位班主任老師和我在內(nèi)的體能開發(fā)研究小團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團隊參與有專家指導的教師居家鍛煉活動,結合所學的體能鍛煉理念、方法、模式及相關體會,定期進行線上研討交流。并根據(jù)中小學生身心特點和居家鍛煉特殊要求,將體能動作與方法進行提煉、轉化、開發(fā),設計呈現(xiàn)諸如“恢復與再生”“趣味體能”“養(yǎng)護體能”“瑜伽體能”等以周鍛煉形式為主的,多種主題、不同難度的簡單、有趣、有效的系列體能鍛煉課,在滿足不同學段學生居家鍛煉需求的同時,也倡導疫情下社會、學校、家庭共同關注青少年身心健康。
腳踏實地的研究過程,讓我們團隊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秾嵢慌c應然視角下的中小學體能鍛煉課設計》《以“賽”促學生體能發(fā)展》《熱身與放松:體能鍛煉的必要環(huán)節(jié)》等六篇論文陸續(xù)發(fā)表,同時研究成果的拓展所產(chǎn)生的效應更為顯著。2021年我成為教育部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普通高中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深入學習教學改進項目組核心成員,撰寫并發(fā)表《深度學習模塊教學設計:體能必修必學》《體能必修必學模塊設計的關鍵問題與教學策略》;2022年在北京市義務教育評價改革的大背景下,團隊共同撰寫了《新中考體能鍛煉108例》,錄制完成一百多個體能鍛煉視頻,為加強青少年體能鍛煉提供科學的方法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