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佚名 編輯:山湖
不知道多少人有這樣的感受:明明已經(jīng)休息了兩天,但感覺還是好累——起不來、不想動。有些人只是在家躺了兩天,什么都沒干,雖然身體不酸不疼,但總感覺被掏空,干啥都提不起勁。這是怎么了?沒休息好嗎?
回想下,你休息的兩天到底是怎樣度過的:一覺睡到下午,回復幾個工作群里的信息,不知道要做什么,就躺在床上刷刷手機,打幾把游戲或者瘋狂追劇,再一眨眼已經(jīng)到了晚上……
很多人都在經(jīng)歷這樣的無效休息。
真相:身體休息了,大腦根本沒休息。
你想象中的躺著:放松、自在,啥也不用干。
事實上你躺著:時不時就會跳出的工作信息;刷著中介的信息,為房子到期煩躁;手機彈窗新聞,哪里又疫情了,你感到焦慮;媽媽發(fā)消息來,你知道她又要讓你去相親了。
躺著的時候,我們的身體的確沒有付出多大的努力,但我們的大腦可能真的沒有。而這種消耗同樣會反應到身體上,產(chǎn)生精神疲憊。
長期處在精神壓力中,或較高強度的腦力活動過后,人會感到“發(fā)虛”,不清醒、活力下降、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人似乎變“笨”。除此之外可能還伴隨頭暈、頭痛、肌肉酸痛、情緒易激惹、睡眠紊亂、放松不下來等表現(xiàn)。所以你看,你休息了嗎?并沒有。
真相:快樂的事也會讓你的身體或者大腦超負荷運轉(zhuǎn),更累。
疲憊的時候往往會直接影響大腦的認知功能,比如沖動控制功能,讓那些隨機冒出來的“新鮮刺激”的想法頗具吸引力:比如蹦迪、喝酒、打通宵的游戲、大吃一頓。
你想象中的:我會成為最快樂的崽。
實際上的:大腦從醉意里醒來依然是緊繃的;打游戲本身就是大腦高負荷運轉(zhuǎn)的活動;報復性進食更容易產(chǎn)生精神負擔;到頭來,我們選擇的休息方式依然在額外增加我們大腦和身體的負擔,讓人更累。
真相:睡太多會造成睡眠紊亂,而且睡眠只能修復部分的大腦疲勞。
睡覺的確是人類天生的很重要的休息方式,一說到累,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好好睡一覺唄,不夠就多睡幾覺。但實際上,周末兩天的過度睡眠會打破我們建立的睡眠規(guī)律,反而會造成睡眠紊亂,讓我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你想象中的,睡夠了起來神清氣爽;實際上的,越睡越困,整個人昏昏沉沉;而且一睜眼就是晚上了,明天要上班,晚上這覺,睡還是不睡?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被忽視的問題,睡眠能修復我們機體的疲勞,卻不能完全修復大腦的疲勞。早在 1989 年,專家就發(fā)現(xiàn)了大腦的恢復系統(tǒng)和身體是不完全一樣的。高效休息除了睡好,還需要激活大腦的“舒緩系統(tǒng)”
我們都知道按摩可以讓肌肉放松,但讓大腦放松的方式是什么呢?心理學家 Paul Gilbert 博士提出激活舒緩系統(tǒng)放松大腦的方法。舒緩系統(tǒng)是大腦的一類神經(jīng)通路,當它被激活,這個神經(jīng)通路會釋放催產(chǎn)素/阿片類神經(jīng)信號分子,讓人感受到精神愉悅。
想象一下:當你很疲憊回到家,小貓咪突然撲到你的懷里,舔舔你的臉,在你面前表演了一番洗臉動作之后,你能感受到緊繃的神經(jīng)突然就被松了。是的,大腦正在大量釋放催產(chǎn)素讓你感受到安逸、放松——而這才是給大腦放松的方式。
再例如,當你饑腸轆轆回到家,飯桌上放著溫熱的飯菜,放下手機,端起碗吃下每一口,填飽的不僅是你的胃,還有大腦的神經(jīng)。
這些小事都在激活你的舒緩系統(tǒng),讓你的大腦真正松弛下來。開啟舒緩系統(tǒng)的關(guān)鍵,是讓大腦享受安寧、平靜、滿足,放松繃緊的神經(jīng)。而在平時我們的休息中,這樣的高效休息真的少之又少,甚至沒有意識到這些才是給大腦放松的方式,隨之而來的就是大腦系統(tǒng)的失衡。
不過要注意了,每個人開啟舒緩系統(tǒng)的小事不都一樣。每個人都可以有專屬自己的放松大腦的清單。日常可以做好這樣的記錄,幫助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小事”:當你嘗試做某些事的時候,感受到當下做它的過程中、做完之后是安寧、平靜、放松的,那它就是啟動你的舒緩系統(tǒng)的事。當過程或結(jié)果會讓你感到壓力和焦慮,那它對于啟動你的舒緩系統(tǒng)是有限的,可以少安排或者不安排這樣的活動。
你可以跟著做這 6 件事
如果你想在假期的最后一天,獲得一些高效休息的方法,不如就這樣跟著我們做,未來的周末也值得這樣做:
第一步 你需要一些時間做梳理,來幫助你重新獲得掌控感:
第二步 如果你想不到做什么,那么下面這幾件事可以優(yōu)先被安排:
如果你覺得上面那些都有點難,或許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看:心理學家Paul Gilbert 博士認為,給大腦最好的放松方式就是——找到愛自己的方式。在愛自己和奮力生活之間,找個平衡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