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聊城市莘縣實驗幼兒園 梁俊霞
最近,班級幼兒對紅色繪本很感興趣。在共讀繪本《王二小的故事》時,讀到“敵人對王二小開槍”,幼兒激動地沖著敵人做出開槍的動作,嘴巴里還喊著“biubiubiu”。迅迅說:“我是開著坦克來的,坦克能打出很多發(fā)子彈,可以快速地消滅敵人?!边@時,很多幼兒都跟著說:“我也見過坦克!”“我在電視上見過,我們中國的坦克可厲害了!”“我見過坦克玩具車?!薄拔易^坦克遙控車?!庇變耗阋谎晕乙徽Z地議論著。
這周幼兒的戶外自主游戲玩的是大型積木,迅迅說:“今天我想搭建一輛坦克。”隨后他就和澍澍去商量如何搭建坦克了,還畫出了設計圖紙。另外幾名幼兒也決定合作搭建一輛坦克,就這樣我們一起走進了建構區(qū)。
圖1.初代坦克
圖2.坦克設計圖紙
如何搭建出一輛坦克?從哪里開始?“用圓柱形積木做輪子?!薄拔襾泶罱ㄌ箍说摹眢w’?!薄斑€需要做子彈。”“坦克的大炮筒里能打出子彈。”“搭建坦克很簡單。”……幼兒爭論著,場面有些混亂。一向腦子轉得快的迅迅舉著設計圖紙說:“你們去拿積木,我來做設計師?!敝灰娝笓]著澍澍、宸宸去拿各種形狀的積木。澍澍拿來了一些短的圓柱形積木做坦克的輪子,宸宸搬來了許多長條積木,他們一起將兩根長條積木分別鋪在圓形積木上邊,又橫著搭了一排長條積木。“底座搭好了。”“接下來我們搭建坦克的‘身體’吧!”“坦克里面有子彈,我們在下面鋪一層子彈吧!”“那上面用什么材料?”只見澍澍走向材料區(qū)去拿圓柱體了?!坝眠@個行嗎?”同伴們都表示可以?!澳俏覀兊谜覀€炮筒!”迅迅說?!芭谕灿媚莻€長長的板子代替吧!那放在哪里呢?”澍澍問。幼兒認真地觀察著?!胺旁谶@里?!毖秆钢噶酥柑箍说摹吧眢w”,坦克內部已經(jīng)堆滿了子彈,宸宸拿起幾顆子彈讓迅迅把炮筒固定好,接著他們用長條積木封上頂。三名幼兒搭好了以后,非常開心,并喊教師幫忙拍照留念(見圖1)。游戲分享環(huán)節(jié),三名幼兒分享了他們的游戲過程(見圖2),吸引了很多幼兒都想?yún)⑴c“搭建坦克”的游戲。
圖3.多炮筒坦克設計圖紙
情景分析
搭建坦克的想法源于繪本故事,源于幼兒的興趣,更源于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也符合大班幼兒樂于挑戰(zhàn)的心理特點。從設計圖紙到分工指揮再到搭建材料的選擇、炮筒位置的固定,迅迅起到了領導的作用;而對于“領導”安排的任務,其他幼兒愉悅地接受了。這說明幼兒在長期的自主游戲中形成了游戲規(guī)則,這也是幼兒對社會角色與社會分工自我建構、自主體驗、自我完善的體現(xiàn)。
一個星期過去了,戶外搭建區(qū)的坦克還在不停地被改造著。然而,游戲最初的發(fā)起者迅迅卻不知什么時候退出了“搭建坦克”的游戲。于是我悄悄地問他:“為什么不去搭建坦克了?”他的回答令我吃驚:“每天搭建的坦克都一樣,沒意思。我想搭建一個有很多炮筒的坦克,可是他們都不愿意與我合作”。我肯定了他的想法,并收集了一些多炮筒坦克的構造圖紙以及不同造型坦克的圖片和視頻,帶領幼兒集體學習、觀看,最后請幼兒做設計師,設計出一輛創(chuàng)意坦克。只見迅迅快速地把自己的想法畫下來,以激發(fā)小伙伴的合作意愿(見圖3)。在我的鼓勵下,他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在全班幼兒面前講了出來,并邀請好朋友宸宸、泰泰一起嘗試搭建。
有了之前的搭建經(jīng)驗,幼兒知道坦克的結構有輪子、車身和炮筒。在搭建坦克的輪子以及車身部分時,幼兒搭建得很順利??墒窃趺醋寙闻谕蔡箍俗兂啥嗯谕蔡箍??炮筒是上下布局還是左右布局?該怎樣搭建多炮筒坦克?如何固定炮筒呢?幼兒開始犯難了。第一個主炮筒搭建完成后,宸宸和迅迅開始嘗試搭建第二個炮筒。迅迅第一次嘗試與主炮筒交叉搭建,但嘗試之后,他又把第二個炮筒放在了主炮筒下面,然后高興地對同伴說:“你看這個可以吧!”宸宸邊說邊做:“每個坦克的炮筒都是并列的,而不是上下布局的。”隨后,迅迅決定把第二個炮筒放在宸宸說的“并列”的地方,他拿了三個小圓柱體上下擺放,來固定第二個炮筒。這時迅迅又移走了坦克上的那三顆炮彈,說:“我有辦法了。”宸宸搶過第二個炮筒將其放在剛才的位置,他在第二個炮筒下面墊了一個圓柱體,這時炮筒口傾斜了。宸宸說:“讓它朝上打?!卞峰酚职l(fā)現(xiàn)這樣不好固定,就把它放在了最上面,又隨手把三個圓柱體放在了炮筒上面,第二個炮筒還是不穩(wěn)定,他又隨機調整了固定方法——將兩個圓柱體放在下面,一個放到另兩個中間(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這時迅迅又拿來一塊長板當做第三個炮筒,他還是想放在剛才想嘗試的地方,但又一次被宸宸制止了,宸宸指了指與第二個炮筒對稱的一邊說:“放這里?!彪S后他們用同樣的方法固定好了第三個炮筒,并在主炮筒上面又加了第四個炮筒。建好第四個炮筒后,幼兒決定再在旁邊搭建兩個傾斜的炮筒,經(jīng)過嘗試調整,他們用長木板做炮筒,木板下邊用圓柱體撐起,木板后面用長方體加半圓形頂住,木板上面還是用短圓柱體壓住,這樣不僅牢固,而且美觀、對稱,他們對炮筒的朝向也很滿意(見圖4)。這時宸宸覺得加了旁邊的兩個炮筒后,主炮筒太短了,凸顯不出來它是主炮筒,決定加長主炮筒。在小伙伴們的協(xié)商和討論下,經(jīng)過多次調試,他們用兩個大圓柱體、兩個長圓柱體還有兩個小正方體和一個小圓柱體將主炮筒固定加長??粗罱ê玫膭?chuàng)意坦克,他們非常開心,還邀請了其他幼兒前來觀摩(見圖5)。
圖4.搭建完成的多炮筒坦克
圖5.前來觀摩的幼兒
情景分析
在搭建創(chuàng)意坦克的過程中,設計第二炮筒的位置是一個難點。在同伴的協(xié)商下,經(jīng)過反復探究,幼兒終于破解了建構難題——他們運用平衡建構的原理,在主炮筒兩邊架構了兩個炮筒,隨著炮筒的不斷增多,炮筒的朝向也發(fā)生了變化,不僅有朝前的炮筒,而且有傾斜向上的炮筒,甚至幼兒還提出凸顯主炮筒的想法。
多炮筒創(chuàng)意坦克的搭建成功在班級里掀起了新一輪的搭建熱潮。建構區(qū)里每天都能看到幼兒忙碌的身影。這天然然也搭建了一輛小坦克,他坐在坦克上說:“我的坦克會走嘍!”剛說完,坦克瞬間倒塌。游戲分享時,我們共同觀看了游戲視頻。“怎樣讓坦克動起來”成了幼兒共同關注的問題。
幼兒嘗試用幾人合作輕輕推的辦法失敗后,又有幼兒提議“給坦克加上輪胎”?!坝脮苿拥臋C器人馱著它?!薄欢@些設想都因無法實現(xiàn)而被否決。最后,幼兒有點沮喪地向我求教。我啟發(fā)道:“坦克開動時,輪子是怎樣運轉的?”隨后我在科學區(qū)投放了一些帶輪子的小汽車、小坦克、易拉罐、圓柱積木、長條積木等。幼兒觀察著輪子滾動的秘密——嘉嘉用易拉罐和長條積木建構會動的簡易坦克,他嘗試往前推著坦克移動但失敗了,隨后他把坦克的輪子換成了一排長長的圓柱形積木,又在積木上擺上一排長條積木,接著長條積木上又擺上了炮筒。他和芮芮一個輕輕地推動坦克,另一個挪動長條積木,配合得非常默契,就這樣一輛會移動的坦克建構成功了,吸引了很多同伴前來觀摩(見圖6)。
一個月的戶外建構活動很快就結束了,幼兒不僅建構出了不同的坦克,而且玩起了“坦克大戰(zhàn)”的游戲,我由衷地贊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情景分析
當幼兒有移動坦克的想法時,我給予肯定并大力支持。幼兒一次次嘗試失敗后,我正猶豫怎么介入時,幼兒向我求助,但我并沒有直接告訴他們答案,而是提出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提供游戲材料,讓他們觀察輪子滾動的秘密,引導幼兒自主思考、積極探究。
此次游戲是由幼兒的興趣、想法、發(fā)現(xiàn)以及新奇感推進的,而這些元素的發(fā)現(xiàn)源于教師的用心觀察。通過用心觀察,教師發(fā)現(xiàn)游戲的“發(fā)起者”迅迅退出了游戲、然然玩起了開坦克的游戲,于是多炮筒創(chuàng)意坦克、會移動的坦克等主題隨之而來——只有用心觀察、耐心等待,才能發(fā)現(xiàn)順應幼兒興趣和需要的游戲生發(fā)點,繼而給予他們有效的支持和幫助。
在搭建過程中,幼兒不斷迸發(fā)出新的創(chuàng)意并努力付諸實踐。在情感上,我支持幼兒的游戲意圖,以伙伴的身份了解幼兒游離游戲的原因,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自己的游戲思路;在行動上,當幼兒遇到“怎樣讓坦克動起來”的問題時,我在科學區(qū)投放會滾動的材料(小汽車、坦克玩具車、易拉罐等),引導幼兒尋找能讓坦克移動的秘密。
在搭建坦克的過程中,幼兒不斷地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獲得了多方面的發(fā)展。搭建不知如何下手,“小領導”指揮他們搭建;坦克炮筒固定不穩(wěn),幼兒不斷商量嘗試;在自主嘗試的過程中,幼兒感受著圓柱體、長方體、半圓體、大小圓餅等不同積木的特點;在交流搭建意圖時,幼兒用越來越連貫、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在繪制坦克設計圖時,幼兒用圖畫表征自己的想法并運用語言加以解釋;與同伴合作時,幼兒配合默契;坦克動了起來,他們歡呼雀躍;幼兒在不斷探索、發(fā)現(xiàn)材料特性、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思維變得越來越靈活;幼兒在協(xié)商、討論的游戲氛圍中,學會了分享與合作,嘗試了開拓與創(chuàng)新,體驗了挫折與成功,收獲了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