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廈
過去的生活是緩慢的,人們走路很慢,干活很慢,有時候一句話能說一輩子。人們搟面、趕車,但就是沒有人趕時間。尤其是冬天,人跟著土地一起歇了,除了很少人會打零工或做點小買賣外,大部分人都像過年一樣悠閑。
三嬤嬤會拿著給堂姐洗的登山服來找我們家的暖氣,把衣服放在暖氣片上,邊納鞋底邊聊天,一個上午就過去了。用我們?nèi)缃竦膬r值標(biāo)準(zhǔn)來看,一上午的時間納一只鞋底,單計算時間成本,一雙布鞋至少要值四五百塊了。胡同里比母親小幾歲的小欣會拿著毛線活來串門,邊織毛衣邊聊天,一個下午就過去了。毛線活織得舒坦,話說得痛快,時間不緊不慢,過成了最真實的樣子。
糖稀是蜜狀的麥芽糖。對于不同年代的人,小時候的玩具和零食,有著不同的年代特征。然而糖稀卻在好幾代人的童年留下幸福的味道,它是“50 后”到“90 后”共同的兒時記憶。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很多人家會自己做。必須在冬天,一是閑下來了,二是糧食歸倉了,人看著大囤的紅薯、玉米、小麥,才有足夠的勇氣奢侈一回。因為五六斤紅薯才能出五六兩糖稀。但人總要有獎賞自己的時候,我的父輩們的獎賞方法,就是慰勞孩子們。
姥姥將浸泡一夜的大麥放在灶臺邊,每天灑上一些水,需要六七天的等待,大麥長出了足夠長的芽,才能轉(zhuǎn)化成與一場甜蜜相遇的前奏。等時機到了,姥姥煮一鍋金燦燦的玉米面或鮮艷的紅薯絲,然后將大麥芽剁碎倒進鍋里,讓大麥芽中的淀粉酶和玉米、紅薯中的淀粉相遇。接下來又是幾個小時的等待,讓它們?nèi)跒橐惑w并獲得新生。再用紗布過濾出汁水,最后,汁水再經(jīng)過漫長的熬煮,水分慢慢蒸發(fā),麥芽糖慢慢濃縮,甜蜜的糖稀就脫穎而出了。
沒有理論知識的傳授,是生活教會了人們這漫長而復(fù)雜的過程。
我的童年記憶里,幾乎沒有人家自己制作了。糖稀的來源已經(jīng)和泡泡糖、巧克力豆、果丹皮一樣,是用零花錢買來的好吃頭。不過糖稀必須在冬天才有的買,因為天不夠冷,糖稀就纏不白,纏不硬。
所謂“纏”,就是用兩根十五到二十厘米長的高粱稈,一手一根,將糖稀團在小棍的頭上,拉開繞一個結(jié)再拉開,循環(huán)進行,不能停,否則就會流到地上。如北方的糖瓜、麻糖,南方的龍須酥的制作過程一樣,不過那可是十來斤的糖稀,要將一頭固定在墻上,一個人使出全身的力氣才能拉動,幾個小時后汗水濕透棉襖。將這活計縮小到孩子們的手頭上,便成了有趣的游戲。這種游戲需要專注和耐心,更需要手上的力道,所以小女孩更喜歡纏糖稀,小男孩也纏,但堅持不了多久,就吃了。
糖稀在不斷的纏繞下,不僅會變得溫度更低,水分更少,而且內(nèi)部還會出現(xiàn)許多小氣孔,從而讓它越來越白越來越硬,體積也漸漸變大。如果糖稀買來直接吃,想必會遜色很多。只有纏過后,味道才會更好。纏的過程是極其好玩的,它不僅需要持續(xù)的專注力,更能讓人感受到超強的控制感,就像今天的解壓泥和沙盤,在小范圍內(nèi)體驗一種強大而隨心所欲的自由和暢快。而且有了纏的付出和期盼,那味道才會好上加好,才會在糖稀本身之外多出許多甜蜜,才值得讓人回味一生。
比我大一歲的小閨兒是纏糖稀的高手,她和妹妹一人纏著一毛錢的糖稀來找我們玩,一毛錢的量,也就是大人的一大口。我也會讓弟弟買來,和她們一起纏。一纏,就是一下午。
小閨兒纏得很輕松,很有觀賞性,因為她拉的時候會往外擰一下,像玩花。這樣做增加了糖稀和空氣的接觸面,不一會兒就發(fā)白了??晌揖褪抢p不白,纏不硬?,F(xiàn)在想來,那拉、繞的過程,也需要一定的速度和力量,才能制造出小氣孔,并把它們鎖在里面。而我的手并沒有那么靈活,速度慢,力氣小,只是努力讓它不掉而已。那時我當(dāng)然想不到這些原因,很是納悶,但纏糖稀的興致卻絲毫未減。
現(xiàn)在的孩子不再有這樣的耐心了。那天我在小區(qū)外看到一位三十多歲的父親給一個七八歲的女兒買了一小盒糖稀,興致勃勃地坐在路邊的長椅上教女兒纏。小姑娘試了試就又遞還給了父親,看那不耐煩的小表情,就知道她不可能學(xué)會了。這個父親有些失望,自己纏了起來。
在焦慮的世界中,孩子們也難免浮躁。
有一個棉花糖心理實驗,就是讓幾個孩子坐在一起,在每個孩子面前放一個誘人的棉花糖,告訴他們在工作人員回來之前不能吃,能做到就再獎勵一個棉花糖。結(jié)果好幾個孩子沒有堅持住,先吃了。實驗跟蹤到二十年后,發(fā)現(xiàn)當(dāng)初堅持得住的孩子都對自己的事業(yè)較滿意,收入較高,生活較穩(wěn)定,身體健康狀況較好,自我評價也比較高;而那些沒有堅持住的孩子則各方面都不盡理想。這個實驗說明有自控能力的人更容易成功,更有幸福的能力。如果讓八十年代的孩子和現(xiàn)代的孩子相比,結(jié)果恐怕可想而知,它說明了什么呢?
如今也時常在街邊看到賣糖稀的,不過他們已不再為今天的孩子們出現(xiàn),而是為了昨天的孩子們出現(xiàn),就像他們的三輪車上的廣告說的那樣:追憶兒時的味道。
多少個冬日,我專注地纏著糖稀或看著別的孩子纏,我們天馬行空地說話或安安靜靜地纏。那時候世界很小,我們卻從未覺得封閉;那時候冬天很冷,我們卻覺得無比溫暖;那時候生活過得很慢,我們卻從未覺得無聊。
我就在這緩慢的生活中,慢慢地學(xué)會了期盼。
期盼是多么神奇的東西,它可以把辛勞、苦澀、淚水,都變成幸福的味道。
感謝曾經(jīng)緩慢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