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矍?/p>
【摘要】目的:探討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微創(chuàng)術后開展階梯式康復護理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的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隨機均分兩組,對照組(n=40)為其提供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n=40)為其提供階梯式康復護理,對比腰椎功能以及疼痛評分。結果:兩組間比較,研究組JOA量表評分均更高(P<0.05);研究組Oswestry、VAS量表評分均更低(P<0.05)。結論: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微創(chuàng)手術后實施階梯式康復護理可緩解提疼痛感,改善腰椎功能,有利于術后恢復,建議推廣并臨床廣泛應用。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微創(chuàng)手術;階梯式康復護理;腰椎功能;疼痛
Effect evaluation of step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minimally invasive postoperative nursing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NIU Huiqi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Baiyin City, Gansu province, Baiyin, Gansu 7309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step-typ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fte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ho receiv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21 to April 2022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n=40) was provid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study group (n=40) was provided with stepped-typ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he lumbar function and pain score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score of JOA scal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P<0.05); The scores of Oswestry and VAS were lower in the study group (P<0.05). Conclusion: Stepwis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afte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an relieve pain, improve lumbar function, and facilitat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It is recommended to be popularized and widely used in clinic.
【Key Words】Lumbar disc herniatio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Stepwis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Lumbar spine function; The pain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發(fā)病率極高的骨科疾病,該疾病是因髓核突出壓迫腰椎神經根造成腰椎處神經水腫以及炎癥因子的大量釋放進而導致患者腰部以及下肢部位產生強烈疼痛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臨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常采取微創(chuàng)手術的方式治療,但手術具有一定創(chuàng)傷性,術后需要長期臥床修養(yǎng),加上該疾病具有一定的復發(fā)性,患者很容易使患者產生消極、抵觸等負面情緒,在康復鍛煉中配合度不高,不利于術后的恢復[2]。為了提高患者的手術效果并改善其預后,有必要在其術后康復期間提供有效的護理干預。本次研究主要探討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微創(chuàng)術后開展階梯式康復護理的應用價值,并作如下匯報。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的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隨機均分兩組。對照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44~78歲,平均年齡(59.53±4.32)歲,病程2~13年,平均病程(7.66±1.05)年;研究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齡43~77歲,平均年齡(59.36±4.24)歲,病程2~15年,平均病程(8.02±1.12)年,分析一般資料后得出,P>0.05。納入標準:①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相關的診斷標準,伴有腰痛,下肢一側或者兩側存在反復性、間歇性的放射痛,腰椎、肢體活動受限,經影像學技術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②符合微創(chuàng)手術指征;③患者對研究內容知情且自愿參與。排除標準:①中樞神經系統(tǒng)障礙;②合并腰椎骨折、脊柱結核以及腫瘤疾??;③合并多器官衰竭。
1.2 方法
對照組:該組患者在術后為其提供常規(guī)護理,叮囑患者日常注意事項。
研究組:該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開展階梯式康復護理。(1)術前: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fā)生原因、術后注意事項、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等向患者詳細講解,提高患者對疾病與康復事項的認知。引導患者正確面對疾病,鼓勵其將內心想法宣泄出來,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并配合醫(yī)護人員的康復指導可加快其康復的速度,提高患者治療的信心。術前進行相應的術后功能鍛煉,如腰背肌、腹肌以及臀肌等鍛煉,告知患者佩戴腰圍的正確方法,叮囑患者術后起床的注意事項。(2)術后:①手術當天:麻醉清醒后可協(xié)助患者在床上被動運動,如直腿抬高、踝泵運動以及股四頭肌等長鍛煉等。增加查房的次數,詢問患者的疼痛情況,可通過針對性的治療緩解疼痛感,讓患者正確看待疼痛。結合患者的評估情況根據疼痛等級給予鎮(zhèn)痛藥物,若患者疼痛感較輕則無需采用鎮(zhèn)痛藥物,通過聊天、聽音樂等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緩解患者的緊張感并減輕其疼痛感。②術后1d:視患者具體情況鼓勵患者盡早活動,在佩戴腰圍的情況下可嘗試站立與行走,逐漸增加活動量,同時告知患者正確的站與坐姿。③術后2~7d:為患者制定科學的飲食計劃,補充機體所需營養(yǎng)。④術后2~12周:a.腰背肌靜力收縮鍛煉:協(xié)助患者保持仰臥位的姿勢,伸直下肢,讓兩手自然放于兩側,讓頭部與上下肢進行背伸動作,讓背部與臀部呈繃緊的狀態(tài)。b.腰背肌鍛煉:患者保持仰臥位,屈膝讓兩腿與膝成直角,以頭部、雙肘和足作為支撐點將背部與臀部抬高呈拱橋形。c.腹肌鍛煉:患者保持仰臥位,屈膝屈髖,雙手在腦后交叉并用力收腹,帶動雙肩與頭部離開床面。(3)出院指導:確認患者已經掌握康復鍛煉的要領,叮囑患者居家休養(yǎng)時要堅持進行鍛煉,發(fā)放健康手冊,配有康復運動的插圖以便患者參照,能夠自行鍛煉。建立微信群并將患者拉入群內,定期對患者隨訪,告知患者有任何疑問可發(fā)到群中由專人為其解答。提醒患者定期復查。
1.3 觀察指標
(1)對比腰椎功能評分:采用JOA評分系統(tǒng),主要評價主觀癥狀(單項評分0~9分)、臨床體征(單項評分0~6分)、日?;顒邮芟薅龋▎雾椩u分0~14分),總分29分,腰椎功能好則得分高。(2)對比Oswestry評分及疼痛評分,①肢體障礙指數:采用ODI功能占該指數問卷,包括行走、坐、日常生活能力、社會活動、睡眠等10個維度,單項均0~5分,肢體功能障礙嚴重則得分高;②疼痛:采用VAS視覺模擬評分法,0~10分表示無痛-劇痛。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 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比JOA量表評分。
干預前,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JOA量表評分均更高,P<0.05,見表1。
2.2 對比Oswestry、VAS評分。
干預前,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Oswestry、VAS量表評分均更低,P<0.05,見表2。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以及運動結構的調整,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fā)病率呈逐年增高之勢,該疾病是常見的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典型的臨床表現是腰部疼痛、下肢活動障礙以及麻木疼痛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質量明顯下降[3]。臨床治療該疾病可通過手術的方式,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患者越早開展康復鍛煉對恢復其腰椎功能越有利,但手術是創(chuàng)傷性操作,患者因手術中對神經根連續(xù)接觸、牽拉等操作術后會有持續(xù)性的疼痛感,加上患者神經中樞對疼痛的敏感化,患者會因疼痛而產生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甚至對醫(yī)護人員的康復指導有抵觸情緒,不愿意進行康復鍛煉,不僅會影響手術效果,還會延長其術后康復的進程,為此,有必要在患者術后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4-5]。階梯式康復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可根據患者的耐受性有計劃、有步驟的逐漸增加訓練內容與訓練強度[6]。術前給予患者健康宣教與心理疏導,提高患者康復鍛煉的配合度,教會患者正確佩戴腰圍并告知術后注意事項,讓患者術后能夠盡快適應;術后增加巡房的次數,給予患者疼痛宣教與疼痛護理,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協(xié)助患者先在床上做被動運動,結合患者恢復情況為其制定循序漸進的康復鍛煉計劃,從術后2周開始指導患者進行腰背肌靜力收縮鍛煉、腰背肌鍛煉、腹肌鍛煉,逐步增加鍛煉內容,骨科??谱o士從多個角度拍攝多項功能鍛煉視頻并在病區(qū)循環(huán)播放以便讓患者能夠更好的掌握鍛煉的動作及要領;出院前再次強調堅持鍛煉的重要性,為其發(fā)放健康手冊以便患者能夠自行居家鍛煉。在階梯式康復護理中結合患者的訓練成效對訓練進行強化,幫助患者重建康復的信心,通過階梯式康復護理能夠讓患者盡早恢復腰椎功能,與此同時,在康復訓練期間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能夠幫助患者調整情緒,減輕因病情帶來的憂慮,能夠以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積極配合康復訓練,從生理及心理均獲得滿足感[7-8]。
綜上所述,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微創(chuàng)手術后實施階梯式康復護理更具優(yōu)勢,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減輕術后疼痛感,促進病情盡早恢復。
參考文獻
[1] 劉巧蘭,閔少雄,何冰,等.核心肌群訓練聯(lián)合康復護理促進腰椎間盤突出患者術后康復的效果觀察[J].現代臨床護理,2019,18(3):35-39.
[2] 徐盟.護理隨訪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微創(chuàng)術后軀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1,21(12):2197-2199.
[3] 趙詠梅.下肢功能鍛煉方案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患者康復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1,27(6):808-812.
[4] 王維維.多學科延續(xù)性護理模式對老年腰椎間盤突出術后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現代實用醫(yī)學,2021,33(12):1657-1658.
[5] 李月,李輝,奚春陽,等.早期肌力定制訓練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后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9,35(33):2561-2566.
[6] 姜云清.階梯式康復護理在微創(chuàng)腰椎間盤突出術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20,24(30):4326-4328.
[7] 朱鳳祥,朱洪英,于香蘭,等.階梯式康復護理干預在微創(chuàng)腰椎間盤突出患者術后功能恢復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9,29(19):153.
[8] 裘孝芳.圍手術期康復對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功能恢復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2019,25(1):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