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強
(會寧縣新添堡回族鄉(xiāng)中心小學 甘肅 會寧 730700)
在目前的信息技術教學中還存在不太注重德育滲透的,或者說德育滲透方法有所不足的情況。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教育是引導學生全面成長的過程,讓學生擁有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真正成長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時代快速發(fā)展,信息化時代悄然來臨,社會對于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量變大,如此,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更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德育培養(yǎng)。
德育教學的目的在于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如果單純的開展德育課程,此課程只能是結合一些案例來影響學生的思維品質。而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以信息技術專業(yè)知識為依托的,會使得學生的感知和理解更加直接,也更加豐富。在一定程度保證學生接受德育教育的效率,避免學生過度產生抗拒心理。信息技術教學中會結合文字、聲音、圖像等,在這之中進行德育教學的融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進而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三觀。
信息技術課程在學校的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師也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一直思考,一直進步,跟上時代的腳步,與先進信息技術接軌。在校學生相對來說社會經歷不足,生活體驗感不強,所以在很多方面,對于道德和情感的體驗也不是很豐富。信息技術課堂可以更多的調動學生的感官和思維,給學生的創(chuàng)新體驗提供更多機會。教師通過課堂模擬建立模型,讓同學去感受生活,豐富知識,從而提高道德情感。
信息技術并不是一門純理論的課程,而是需要與實踐相結合的。在這樣的課堂當中是可以大大提高師生之間的互動性的,而在互動性高的課堂當中,學生的思想也會更容易受到教學內容的影響。在這樣的課堂當中,教師利用互動的過程,結合德育教育會事半功倍,也能夠使德育教學更讓學生接受。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是一門獨立的、成體系的課程,在這樣的課堂當中進行德育滲透,也會是循序漸進、體系完整的,所以也會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道德體系。
科技是促進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在人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當中已經離不開信息技術,社會的發(fā)展也離不開信息技術工作人員。所以信息技術課堂上對于學生的培養(yǎng)是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向前發(fā)展的重要陣地,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也是為社會培養(yǎng)高質量人才打下良好基礎。但是,在目前的信息技術教學當中,德育滲透的方面還有所欠缺,很多教師沒有將德育滲透作為課堂的重點來培養(yǎng)學生,而是將絕大多數的目光都放在了信息技術的專業(yè)知識上,二者都很重要,教師應該仔細思考,做到專業(yè)知識和道德思想的融合教學。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是計算機現在已經基本成為家家戶戶的必需品,所以學生對于計算機和互聯網也并不陌生,或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信息技術就伴隨著學生的成長。但是,網絡上的信息多種多樣、比較繁雜,由于學生的意志力沒有那么堅強,所以很容易受到一些游戲或者其他信息的影響,使得學生的思想存在偏差。這也是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需要教師重視的一大問題,對于此種現象更加迫切的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健康的觀念引導,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在信息技術教育課堂當中進行德育滲透是新課改的必然要求。新課程改革當中明確提出,在學生理解信息技術相關知識時,要正確認識跟其相關的文化理論和社會問題,讓學生能夠成長為一個負責任的人,從而在使用信息技術時能夠用道德引導自己的正確行為。所以,教師應秉持在信息技術課堂當中專業(yè)知識和思想道德品質同樣重要的根本目的進行教學,促使學生全面成長,讓學生不僅掌握專業(yè)技能,也形成相應的社會責任感。
社會是在不斷進步的,信息技術也是在不斷更新的?,F在的時代便是最好的時代,它給一切事物充分成長的空間和發(fā)展的機會,信息技術也是如此。其精彩了人們的生活,但與此同時,信息技術帶來信息的便利也讓無法很好分辨有效信息的學生受到影響。網絡上很多不良信息如暴力、色情等比較容易進入學生的眼球,這種情況對于思想尚未成型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考驗。所以,在與互聯網相關的信息技術課堂當中,教師應該抓住一切機會向學生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形成判斷是非和有效信息的能力,使學生建立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讓信息技術真正成為學生融合時代的重要手段,也讓信息技術成為幫助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重要能力。良好的三觀和文明的習慣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道路上走的更遠,也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信息技術學科的發(fā)展。
隨著我國對教育的不斷重視和對教育的不斷創(chuàng)新改革,對于擁有良好專業(yè)知識的高質量人才已經不再是社會稀缺?,F在人才與人才之間的競爭已經不單單是專業(yè)技能之間的較量了,還與自身的素質有關。即便是一個專業(yè)技能非常過硬但是沒有原則和底線的人,也是不會受到重用的,所以在信息技術教學當中進行德育滲透,也是幫助學生全面成長,提升學生的素質,以便達到未來社會選擇人才的標準,促進學生終身發(fā)展。
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在信息技術課堂當中,相信很多老師都會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一些學生在教師沒有注意的時候,就會不遵守機房秩序,在上課時吃東西、聊天,甚至用電腦打開與課堂無關的網頁,或是用電腦玩小游戲,保證不了上課秩序。而在下課時也不能及時將垃圾帶走、不能將電腦關閉將、不能將設備恢復原位,這些都是學生成長過程當中不好的習慣,信息技術教師應及時糾正并在課堂上采取措施。
第一,可以采取固定座位的方式讓每個學生定點維持自己所在區(qū)域的整潔。第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實行小組長監(jiān)管的模式,讓上課的學生自行分成小組并推選出一名組長,而這名組長需要協助教師對于學生的不文明現象進行糾正,上課時管理秩序,下課時檢查衛(wèi)生。并且這名組長是需要定期輪換的,讓每位學生都有主人翁意識,從而能夠自主的約束自己的行為。第三,教師還可以在信息技術課堂開始之前為學生講解機房秩序,讓學生看到原本課堂的樣子應該是干凈整潔的,增加學生的印象。第四,教師以身作則進行良好的示范,從而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行為。如在講解儲存文件時,教師應做好帶頭作用,將文件取好名字并分類儲存,以便下次使用時能夠快速找到。如果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將做好的文件,隨便放到一個文件夾中,會很大程度的影響到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所以教師可以從以上幾個方面來在信息技術課堂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提升學生的行為品質。
培養(yǎng)學生干部、進行小組合作模式,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信息技術的課堂中進行分組,五人為一組,并且小組人員基本固定。以建立一種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加知道團隊的重要性,并且珍惜小組合作的機會。信息技術教學當中有不少需要探究的內容,比如在學習“網上搜集信息”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搜集本市的著名景點,并且積極的調動每一位學生,讓小組內的成員都參與進來。將此內容的學習當作活動來做,小組內的成員分別收集資料,然后匯總到一起進行匯報。在匯報的時候標注自己在本次活動中擔任的職位,如策劃者、資料收集者、歸納整理者等等,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這種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
當今時代信息技術發(fā)展的較快,信息在網上流傳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其可以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學生的世界,如果電腦、手機等。雖然學生是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但是其思想尚未成型,還需正確的引導。網絡上的一些不良信息很容易對學生產生影響,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引導學生如何正確的甄別信息,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信息技術使用方法。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關于學習的優(yōu)秀網站,并引導學生在網絡上健康上網、綠色聊天、遠離網上詐騙等。這些內容可以通過具體的案例來進行講解,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正確使用信息技術來豐富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讓其成為影響自己成長的阻力。
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看起來和生活可能沒什么太大的關系,實則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可以仔細思考,并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合適的情景,使課堂教學更加豐富,也讓學生在此種情境中潛移默化的影響自己的道德品質。比如在學習修改文檔內容這一知識時,教師可以將文檔的內容制作成愛國主題、環(huán)境保護、垃圾分類等,讓學生在這樣的內容基礎上進行文檔修改、圖片插入等練習。既滿足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實踐性要求,也對于學生的德育方面進行了滲透??此菩畔⒓夹g與生活沒有太大關聯,但其實信息技術與生活密不可分,教師應仔細思考,不斷探索更良好的課堂情境,以促進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和道德品質成長。
在信息技術教學當中融合德育教育是重要的教學目標。二者的融合也是互相促進的過程,信息技術課堂為德育教育提供便利,德育教育也豐富了信息技術課堂。作為教師應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思考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