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健伯
(白銀市第二中學,甘肅 白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開始強化自身的責任意識、育人觀念、創(chuàng)新訴求,努力提升物理教學的實用性、主體性與有效性,切實優(yōu)化物理課堂的教育價值。教師是物理教學的設計者、實施者、反思者以及優(yōu)化者,因此應該立足新課程理念積極思考提升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可行策略,自覺為高中生創(chuàng)設有指導、有目標、有過程、有效果的主體成長環(huán)境,助力高中生的快樂成長。
首先,提升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能夠為高中生的知識理解、信息獲取、能力訓練提供趣味的教學氛圍、先進的教學手段、互動的教學方法以及高效的教學活動。因此,提升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能夠幫助高中生獲得一個主體參與、科學高效的生命互助空間,有效釋放高中生的生命活力與發(fā)展能力。
其次,提升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能夠為教師開展物理教學指出非常明確的工作方向與活動內容,科學導引教師將個人的教學智慧、職業(yè)素養(yǎng)與工作能力應用于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方面。因此,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能夠幫助教師提升物理課堂教學的指向性、目標性與實效性,實現(xiàn)物理教學的提質增效。
最后,提升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能夠幫助教師積極踐行科學育人觀以及新課程改革理念,切實促進物理課堂教學走向提質增效、科學拓展以及創(chuàng)新轉型,保質保量地踐行素質教育。因此,提升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能夠為高中生搭建人性化、互動化、探究化以及實效化的認知平臺,促進高中生的全面發(fā)展。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積極踐行生本理念與人文思想,切實激發(fā)高中生的認知活力與生命潛能,借助高中生的主觀能動性科學提升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積極開展趣味教學與電化教學,充分尊重、遵循與滿足高中生直觀認知與形象思維的主體認知需求,“投其所好”地激發(fā)高中生的認知興趣、學習熱情與求知動機,進而提升物理課堂教學的適宜性、誘導性以及有效性。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積極踐行科學育人觀,努力提升物理課堂教學的合作性、互動性、探究性以及實效性,借助集體智慧提升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新課程理念是教師提升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指導思想。
新課程理念是教學改革過程中的里程碑,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教書育人、職后發(fā)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標準,督促教師高品質地提升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要積極開發(fā)教學氛圍的感染性、催發(fā)性與渲染性,借助教學氛圍有效影響與提升高中生的認知狀態(tài)、認知能力以及認知效果。傳統(tǒng)課堂上,高中生在過于拘謹?shù)男睦頎顟B(tài)與主體情緒中進行知識學習與合作探究,自然難以煥發(fā)強大的認知活力與能動作用。因此,教師要立足新課程理念推動高中生進入大腦興奮、情緒激動、心理積極的良好狀態(tài),使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成為可能。
例如,人教版必修第一冊第一章第3節(jié)“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的教學,“速度”不僅是一個數(shù)學概念,也是一個物理概念,高中生都較為熟悉,因而非常適合營造充滿趣味性的快樂氛圍。如教師可以借鑒電子游戲“QQ飛車”的創(chuàng)意,為高中生提供一個乘坐“QQ飛車”的疾速體驗視頻,讓高中生看到不同速度條件下由車內觀看外面景物的直觀體驗,感受到“QQ飛車”高速行駛的刺激感。另外,高中生大多對汽車飛奔或速度擁有良好的切身體驗,因而“QQ飛車”的視頻能夠喚醒高中生的坐車體驗。因此,教師可借助“QQ飛車”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彰顯調控認知興趣與主體狀態(tài)的有效性。
在物理課堂上,教師要積極應用先進化、科技化以及電子化的教學手段,多為高中生提供直觀認知與形象思維的探究機會,滿足高中生習慣于多媒體認知的主體需求。另外,教學手段的科技化與直觀化還能夠有效弱化物理知識的抽象性與深奧性,從而切實降低物理知識的認知難度,助力物理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因此,教師要開展電化教學,借助先進的教學手段滿足新課程對教學的要求。
例如,人教版必修第一冊第二章第4節(jié)“自由落體運動”的教學,本節(jié)課主要引導高中生對“這一計算公式進行理解。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高中生直觀展示公式的含義。這樣,高中生就看到一個大鐵球從高處落下來,而且,每隔1秒在大屏幕上都會出現(xiàn)一個橫線,展示鐵球在1秒內的下降距離。如在第1秒的區(qū)間內出現(xiàn)了“5米”的字樣,在第2秒的區(qū)間內出現(xiàn)了“15米”的字樣,在第3秒的區(qū)間內出現(xiàn)了“25米”的字樣……這樣,高中生就會將公式“S=與視頻信息進行有效結合,因而能夠借助視頻中的直觀信息更好地理解公式的真正內涵。這樣就達到了提升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在物理課堂上,教學方法是教師設計與實施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因而教師要立足教學內容的具體情況去科學設定教學方法,切實提高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的指向性與適應性。因此,教師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科學地在教學內容與高中生之間搭建信息交流的橋梁,提高教學活動與教學過程對高中生的針對性與引導性,立足新課程理念提升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人教版必修第一冊第三章第2節(jié)“摩擦力”的教學,“摩擦力”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存在,且無處不在。因此,教師可以先讓高中生進行集體討論,說一說現(xiàn)實生活中感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有利于大眾生活的一面高中生難以覺察到,而其有害的一面高中生卻能夠說得“頭頭是道”,且都在批判“摩擦力”。如高中生在水泥地上打籃球,能夠清楚地看到鞋底的凹痕明顯磨損很多。再如,“摩擦力”對門軸的磨損、對輪胎的磨損、風沙對巖石的磨損等。隨后,教師為高中生提供“汽車在雪地里車輪打滑”“人在冰面上仰面朝天地摔倒”的視頻,從而使高中生真正領悟“摩擦力”在影響大眾生活的同時,也在幫助大眾生活,其有兩面性,從而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雖然教學內容不可改變,但教師可以通過引入趣味性與新奇性較強的教學資源來輔助高中生的知識學習,也可借助教學資源提升教學過程的人性化與體驗化,以助力物理課堂的提質增效。因此,教師要注意教學資源與教學內容的關聯(lián)性與替代性,為高中生掌握教學內容提供一個認知支點與“調味品”,優(yōu)化高中生的認知體驗與探究效果,立足新課程理念提升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人教版必修第二冊第七章第4節(jié)“宇宙航行”的課堂教學中,在“航天熱”的推動下,高中生對“宇宙航行”的相關知識非常感興趣,因而“宇宙航行”“宇宙飛船”“外太空”等詞語往往成為高中生群體中的熱門詞語。因此,教師可以引入一個教學資源,如殲-20的飛行視頻以及飛行數(shù)據(jù)等,然后引出問題“飛機能夠飛多高”或“飛行員能夠駕駛飛機到外太空去嗎”等,在組織高中生進行集體討論中強化高中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究興趣。在開始討論的時候,一些高中生認為飛機只要有油,就可以飛到任何一個地方,包括外太空。然而,在討論中高中生就會明白外太空沒有氧氣,只有備有液氧的設備可以運行,飛機則不行。這樣,“殲-20”的出現(xiàn)引起了高中生的探究興趣,能夠讓高中生在集體討論中有所收獲,從而體現(xiàn)“殲-20”這一教學資源的有效性與誘導性。
教學過程由一個個前后相連的教學活動有機組合而成,因而教師還要注意開發(fā)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以此促進教學過程有效性的切實提升。教學活動是一個小型化、主題化與區(qū)域化的主體認知過程,能夠幫助高中生切實解決小范圍的知識學習任務。因此,教師要注意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立足新課程理念,穩(wěn)扎穩(wěn)打地促進物理教學的循序漸進、科學遞升。
在“分子的熱運動”的課堂教學中,高中生覺得“分子的熱運動”非常抽象,不好理解,因此,教師可以為高中生提供一些生活實例來幫助高中生理解“分子的熱運動”。如大街上賣的“油炸臭豆腐”,人在非常遠的距離就能夠聞到濃重的“臭味”,是刺激性氣味“進入了”鼻腔;再如,一家做“紅燒排骨”,整個單元樓內都可以聞到香味,是肉香味進入了鼻腔;再如,腌雞蛋,不但鹽能夠慢慢進入雞蛋,讓雞蛋變咸,還能夠在腌雞蛋的容器(陶瓷類)外形成一層結晶。因此,教師引領高中生多批次地針對生活實例進行剖析,切身體驗生活中的“分子的熱運動”,也能夠展示出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新課程理念是教師考量、設計、開展與完善物理課堂教學的行動指南,更是教師高質量完成教書育人使命、塑造生命責任的指導思想。因此,教師以新課程理念為育人導向,以物理課堂為教學平臺,積極開發(fā)教學氛圍、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資源與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努力為高中生創(chuàng)建一個高品質、高能動、高效益的主體認知基地,切實提升高中生的主體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才能真正實現(xiàn)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