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代際數字鴻溝成因及其彌合路徑研究

    2023-01-21 07:28:22楊千騰胡冰晗張瑾皓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23年1期
    關鍵詞:鴻溝代際老年人

    □文/楊千騰 張 品 胡冰晗 張瑾皓

    (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 上海)

    [提要] 隨著信息化與老齡化的發(fā)展,代際數字鴻溝問題日益突出。解決代際數字鴻溝問題對于建設適老化社會與普惠的信息化社會至關重要,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思想的重要舉措。代際數字鴻溝的形成與數字適老化社會建設不足、老年人的個人需求與生理原因、數字反哺責任缺失有關。而彌補代際數字鴻溝則主要通過數字反哺與推動適老化建設兩個方面展開。

    信息化社會加速發(fā)展塑造著公眾的生活方式與生活習慣,無論是平時生活中的即時通訊、生物識別、在線支付、線上預約,還是疫情防控期間關系出行的“健康碼”、在線辦公等,都證明了數字生活正在加速到來。但是老年人因為其自身學習速度慢以及對于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執(zhí)念,對于信息技術的接受度屬于較低的水平,再加上當前的手機軟件開發(fā)、線上線下場景融合應用、智能產品開發(fā)等并不注重對老年用戶使用習慣與思維的關注,使得老年人與數字社會產生一道鴻溝,也就成為了因為代際、年齡差異而導致的代際數字鴻溝。本文認為,代際數字鴻溝是指因為年齡差異導致的不同代際在使用數字技術方面能力上的差異,同時還包括由此而產生的代際間的思維差異、文化差異及生活習慣差異。代際數字鴻溝在當前社會的體現更多是老年人無法融入數字社會、無法享受數字社會帶來的社會福利甚至舉步維艱。代際數字鴻溝成為影響中國老齡化社會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也成為影響發(fā)展紅利普惠更多人民,使更多人共享改革開放成果的阻礙之一。為此,國家出臺了相關指導文件與政策,旨在積極發(fā)揮各方力量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2020 年11 月24 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指出到2021 年底前,圍繞老年人出行、醫(yī)療、消費、文娛、辦事等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推動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務更加普遍,傳統(tǒng)服務方式更加完善;到2022 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便捷性不斷提高,線上線下服務更加高效協同,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的長效機制基本建立。本文通過相關理論研究與文獻回顧、分析代際數字鴻溝產生的原因,從構建適老化社會與推動數字反哺兩個方面提出填補代際數字鴻溝的路徑。

    一、相關理論研究與文獻回顧

    “數字鴻溝”一詞最先出自報紙的新聞報道。1995 年,美國政府發(fā)布“Falling through the Net”的研究報告,使這一術語開始流行。從微觀角度來看,數字鴻溝主要表現在三個層次上:“第一道數字鴻溝”即接入溝,指的是在電腦和互聯網接入上存在的差距;“第二道數字鴻溝”即使用溝,關注的是電腦和互聯網使用技能和使用程度上存在的差距;“第三道數字鴻溝”即知識溝,關注的是接入溝和使用溝帶來的信息供給、接收及使用上的差異,和由此帶來的知識獲取上的差異。

    在社會整體老齡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積極老齡化”具有重要意義。結合如今互聯網與數字化的發(fā)展,2018 年3 月《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養(yǎng)老領域要推進“互聯網+”,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fā)展成良好社會風尚。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積極老齡化”的概念界定,它既包括老年人的身體活動能力,也包括老年人對社會、經濟、精神、文化和公民事務等多種活動參與的能力。這一界定被彭青云等國內學者所接受,即否認單純的被動依賴,強調主動參與和自治。對于老年人而言,要想適應數字化給工作、生活和教育等各方面帶來的變化,就要像幼時學習吃飯走路一樣重新學習各種數字化生存的新技能,這是相對困難的,需要學界不斷探索和總結積極老齡化的途徑。其中,“適老化社會”的發(fā)展和代際相互間的反哺逐步成為學界主流研究的方向。

    “適老技術”一詞最早于1991 年第一屆國際適老技術會議上提出,其定義為“綜合老年學與現代科技手段,支撐老年人健康、舒適、安全地獨立生活的科技與社會環(huán)境”。這一定義被國內諸多學者采納,其涉及的范圍既包括最基本的衣、食、住、行,也包括醫(yī)療保健、休閑旅游乃至永生安排等滿足新時代老年人需求的產品及服務。由此引申出“適老產業(yè)”的概念,引用率較高的是陸杰華給出的定義:適老產業(yè)是目標服務對象為老年人口的產業(yè)體系,包括為老年人提供產品和服務的經濟實體。當這些概念融入主流社會活動時,便形成了所謂的“適老化社會”,這一概念在數字化技術飛速發(fā)展的社會下有著尤為重要的意義。

    數字反哺作為文化反哺的一個層面,與“代溝”“前喻文化”“后喻文化”“再社會化”等概念密切相關。美國人類社會學家米德認為,代溝是社會高度技術化的產物?,F代科技給社會生活中的人們提供了很高的物質享受,這種物質享受導致了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斷裂。于是家庭意識淡化,社會流動增加,青年一代經過一段時間的獨來獨往之后,主體意識覺醒,“他們以全新的眼光對他們的所見所聞進行思考和判斷,去審視一個以前從來未有的世界”。國內學者周怡認為,“代溝”是指不同代人在社會擁有方面和價值觀念、行為取向的選擇方面所出現的差異、隔閡以致沖突的社會現象。而因為代溝的出現并基于文化傳遞方式的不同,將整個人類的文化劃分為三種基本類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晚輩向長輩學習的文化;并喻文化是晚輩和長輩的學習同時發(fā)生在同輩人之間;后喻文化則是長輩反過來向晚輩學習的文化。

    “文化反哺”一詞最早由周曉虹于1988 年提出,他對于家庭文化反哺的研究時間長、范圍廣、覆蓋全面,力圖通過微觀的家庭單位揭開社會變遷的宏觀圖卷,他對于新媒介對代溝影響的發(fā)現和結論,影響了后來許多的國內相關傳播學研究,他對年輕一代將文化知識等傳授給年長一代的現象進行闡釋并形成“文化反哺”概念與理論。其對“文化反哺”的定義是:“在急速的文化變遷時代所發(fā)生的年長一代向年輕一代進行廣泛的文化吸收的過程?!辈⑶?,周曉虹持續(xù)對“文化反哺”進行關注,他指出隨著中國社會的急劇轉型、物質文化的飛速發(fā)展,代溝現象愈加明顯與普遍,而“文化反哺”對于填補“代溝”的作用也顯而易見。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周曉虹意識到網絡時代對家庭兩代人的深度沖擊,認為代際文化繼承斷裂的強勢表現和重要動因是數字代溝,并對造成文化反哺的原因進行詳細的總結,認為全球化和互聯網發(fā)展是影響代溝的主要原因,并進而引發(fā)了學界對“數字反哺”的研究與討論。

    “數字反哺”的定義其實并不明確,作為一個新興的、交叉的概念,已有學者進行了相關的實踐與研究,比如周裕瓊通過問卷對親子兩代新媒體采納和使用情況,與新媒體有關的親子互動情況,比如父母的教育程度、父母的收入等都是影響父母使用新媒體熟練度的因素,以及數字反哺后家庭地位的變遷情況做了調查,得出“數字反哺”有助于提高家庭中子女家庭地位、和諧家庭關系。而王倩的研究則主要從訪談質性的角度,對數字代溝的表現、數字鴻溝形成的原因、不同家庭數字反哺的差異及原因分析等進行了調查,得出了不同人群面臨數字鴻溝的現狀、青年人數字反哺方式與效果的異同、數字反哺對家庭關系的改善結果等??傊?,我們可以暫且把“數字反哺”定義為“文化反哺”在數字技術上的體現。劉錦、李珂欣(2018)對數字反哺的研究已進入具體領域,從協助老年人使用微信、支付寶等具體手機軟件入手,對老年人使用微信的語言、表情包、主要功能的使用差異與相關能力進行研究,也有注重到大學生在數字反哺。

    回顧已有研究與文獻,我們發(fā)現對于數字鴻溝、文化反哺、數字反哺的定義已經比較明確,對數字鴻溝的表現及其影響因素,以及數字反哺的實踐和其活動的意義的研究較多,就“數字反哺”領域而言,基于微信等媒體的研究已經展開,并且認為應該通過家庭場景來踐行數字反哺責任。但是,對于推動“數字反哺”的途徑、如何把“數字反哺”行動推廣到社會行動、年輕人“數字反哺”責任意識缺失的原因、老年群體對于數字技術的需要及當期的使用困難的相關研究是相對不足的。而這些研究空白關系到如何將數字反哺上升到社會行動,將理論應用到實踐,從而解決代際數字鴻溝問題,這些研究空白就成為本文研究的方向,以期完善數字反哺理論,并推動數字反哺的社會實踐。

    二、代際數字鴻溝產生的原因

    (一)信息社會適老化程度低?!皵底著櫆稀笔且粋€復雜的社會問題,它的形成原因具有多重性,其中社會原因占很大一部分,可以將區(qū)域社會對老年人的不友好歸結為信息資源的差距、信息技術使用技能的差距、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差距、政府相關政策的差異和社會文化的差異。因此,一方面不能僅僅從智能手機或是社區(qū)看待這個問題,還要考慮從社會系統(tǒng)的層面剖析其形成原因;另一方面也不能簡單地羅列數字鴻溝在技術、教育、經濟、政治及社會文化等多方面的產生原因,更要關注原因間的邏輯結構以及每一個原因在老年人面臨的數字困境中所發(fā)揮的作用。

    在老年人市場方面,老年人消費能力相對較低,產品設計沒充分考慮老年人消費需求?,F在,一些企業(yè)的產品和服務多站在年輕人角度設計,從而使得青年成為文化占優(yōu)階層,并強調自身文化的優(yōu)越性和稀缺性,通過排斥或貶低其他文化來獲取自身文化地位的統(tǒng)治權。

    在社區(qū)建設方面,智慧服務成本高,比如一些社區(qū)采取了一鍵式叫車服務,供老年人簡單快速地預約出租車,但運營成本高,更新換代快,社區(qū)難以承擔。而且由于許多一鍵式服務,如一鍵叫車等,投入產出比不平衡,單靠社區(qū)難以永續(xù)發(fā)展。同時,智能設備發(fā)展快,許多家具現在都可以實現智能化,但部分老人受教育程度不高,加上智能設備更新換代快,老人的自主學習難度大,社區(qū)教學想要顧全所有老人的所有需求,難度較大。社區(qū)和家庭存在合作鴻溝,許多獨居老人的子女在外打拼,他們不愿意麻煩子女,又比較信任居委會和社區(qū),因此在數字問題上他們更愿意尋求社區(qū)的幫助,但社區(qū)難以長期準確地顧及每個人。而數字操作的遠程教學效果有限,社區(qū)和家庭之間合作,共同解決數字鴻溝問題較難進行。

    在推動老年人自身融入數字化社會的同時,也要提高數字化社會的建設水平,通過調查老年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分析形成困難的原因后,給政府、社區(qū)、商場、醫(yī)院、銀行、軟件開發(fā)商等場景提出改善意見,從而推動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積極推動城市解決老齡化與信息化產生的難題。

    (二)智能設備適老化程度低。從市場經濟來看,老年人市場空間小,智能化產品設計沒充分考慮老年人消費需求,一些企業(yè)的產品和服務多站在年輕人角度設計。生活場景適老化不足情況同樣存在,包括醫(yī)院、銀行等都需要線上預約或辦事,而線上流程過于復雜,使得老人生活更加不便。適老化程度低還體現在老年人使用手機軟件時的體驗感和效果上。在設計智能手機時,對老年群體的信息安全保護仍有缺失,手機軟件對包括老年人銀行卡、健康病歷等個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等活動,大大增加了老年人個人信息泄露風險。老年人對手機軟件個人信息保護滿意度低,通過手機軟件進行的網絡詐騙等違法行為層出不窮,老年人在享受智能化服務的時候缺乏判斷力和防范意識,增加了老年人被詐騙的風險。在便捷度方面,手機軟件的界面設計復雜、功能繁雜,使得老年人無法準確找到所需的軟件服務,同時在使用軟件的過程中,經常彈出的垃圾信息或廣告推銷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使用體驗,增大了操作難度,提高了誤點的風險。對于掃碼點餐、預約掛號、線上繳費等功能,老年人普遍表示自己不會操作但很希望學會,這與這些附加功能的“隱藏性”,即功能圖標和名稱含義不清有很大的關系。在舒適度方面,軟件的字體大小可以進行調整,但手機軟件涉及的驗證碼和滑動驗證以及功能名稱含義的不清晰,都會造成老年人的使用不便,阻礙老年人對智能手機的學習,如勾選同意協議書等延伸問題,都會讓老年人使用不方便。

    (三)老年人存在使用數字技術的需求

    1、個人生活需求。數字化常態(tài)下,城市老年群體對老年生活的態(tài)度積極,對新事物的學習意愿強烈,許多老年人對于手機里各種功能的使用熱情普遍較高,而且有部分老人已經能夠靈活使用線上程序比如外賣、打車、買票等來方便自己的生活。但是,老年群體受年齡、生理等因素的影響,出行會受到諸多限制。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間,外出管制更加嚴格,需要相關健康碼或者電子健康證明憑證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這就給老年人的出行帶來更多不便。同時,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對使用地圖導航以及在線叫車等服務功能十分感興趣。因此,如果老年人能學會使用微信小程序、在線選購食材、外賣上門,就能有效解決外出買菜等許多問題。然而實際上絕大多數老人仍然因不會使用微信支付、無法網上預約就醫(yī)和生活繳費等而感到十分不便。

    2、個人情感需求。如今,數字科技飛速發(fā)展,微信等社交媒體拉近了人們的距離,文字、語音以及視頻通話功能很大程度上突破了老年人的生理局限,使老年人無需走動就能即時與親友取得聯系,尋回缺位的真實陪伴,增進感情是老年群體使用微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子女常年在外,老年人心理上容易產生孤獨、失落的情緒,他們將微信當作與子女溝通、聯系感情的重要工具。調查顯示,“發(fā)/搶紅包”是老年人使用頻率最高的微信功能?!鞍l(fā)/搶紅包”之所以深受老年群體喜愛,主要在于它契合了用戶內心的情感互動需求以及在這種互動體驗中產生的“情感能量”。

    然而在情感需求方面,老年人仍然因為不會使用轉換前置或者后置攝像頭而產生不便,在線上溝通時存在障礙,也有會點開紅包收取但不會發(fā)出紅包或者轉賬的情況,從而喪失與子女情感交流的一些機會。諸多老年人會使用朋友圈功能,他們會查看朋友圈了解子女的生活現狀,但不會自己發(fā)布,甚至會因為朋友圈的廣告而苦惱。老年群體對于軟件的下載和使用不敏感,而且不喜歡功能的單獨使用。老年群體是通過微信或者支付寶等第三方平臺來一站式全部解決問題。

    3、社會融入需求。老年群體在退休后因社會角色的變化、社會地位的轉換,落差感隨之而來,老年人需要能夠慰藉心靈、能夠幫助他們和社會有連接感而不至于感覺被社會拋棄的途徑。但是,網絡文化的主導權仿佛被年輕人所左右,并且兩個群體之間對于網絡文化的理解不同,就以微信表情為例,對于老年群體“微笑”就是表達友好的贊同態(tài)度,而受網絡潮流影響的年輕一代看來“微笑”可以用來代表一種嘲諷,這樣的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也是數字鴻溝的來源。

    在如今信息轟炸的新媒體時代,網絡謠言層出不窮,信息的真實性有待商榷,老年群體接觸媒體時間較短、經驗較少,缺乏警惕性,有可能掉進社交媒體平臺的陷阱中。比如,各類網絡活動不乏“返現”“掃碼領紅包”等虛假信息,需要仔細辨別,不然輕則泄露個人信息,重則發(fā)生財產損失,老年人群體由于信息真?zhèn)巫R別能力、媒介素養(yǎng)較弱而容易上當受騙,這樣的案例并不罕見,是導致老年人抗拒和排斥使用社交軟件的原因之一。

    (四)客觀生理原因。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機能也隨之下降,如記憶力、反應力的衰退,身體靈敏程度下降,視覺聽覺變弱等,都會對老年人智能設備的使用造成阻礙。老人在沒有親朋好友的指導下,獨自完成手機的各項操作時往往會因為不熟悉功能而出現差錯。記憶力差的老人在一次教導沒多久后還容易出現遺忘的情況,長久下去老人對使用智能設備會產生消極心理,如畏懼、不耐、自卑等,進一步影響老年人克服數字鴻溝的信心。

    (五)青年群體數字反哺責任缺位。當前大多數年輕人很少與自己的祖代共同居住,再加之生活工作壓力大等原因,年輕人與祖代共同相處的時間受限。以在外地上大學的學生為例,每年與老人相處的時間只有在寒暑假期間,而且相處的方式往往是拜訪、共同吃飯或外出,老年人非常珍惜和回家的年輕人相處的時間,對從外地回家的青年人更有一種“百依百順”的情感,若是青年人顯露出“不耐煩”“不情愿”的情感,老年人便很“知趣”地不再要求年輕人幫助自己了。

    而從年輕人自身角度探析,缺乏對老年人數字服務的責任意識與耐心是主要影響因素,溝通方式與傳授知識的方式也同樣影響數字反哺的效果與意愿。年輕人并沒有意識到幫助老年人解決數字技術方面的困難是自己的家庭責任,而且在面對老年人“幼稚”的問題時,年輕人不愿意解答,再加上老年人理解能力差,不能理解一些“洋詞”,使得溝通不暢,更加使年輕人不耐煩解答。許多年輕人無法理解老年人使用手機等方面的困境所在,不能有效解答老年人的困惑,而且也很少有年輕人會主動給老年人介紹當前的網絡文化與思維,只是幫助老年人解決當下遇到的困難,只做到了“授人以魚”,并沒有做到“授人以漁”。這些都是青年群體數字反哺責任缺失的表現。

    三、填補代際數字鴻溝的路徑

    (一)打造老年友好型社會。政府與社會各界需共同致力于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尤其是解決和滿足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技術方面的困難和需求,既要投入與開發(fā)符合年輕人需求的線上、移動端的服務方式,也要選擇性地保留那些適合老年人的傳統(tǒng)的、原始的服務方式。政府等公共組織提供的公共服務應當保證線上與線下服務同待遇,不能一刀切地全部關閉線下服務通道,尤其在銀行、醫(yī)院等場景下,不能強制要求老年群體使用自助柜臺機或手機App 辦理業(yè)務。工作人員應協助老人使用智能設備,并采取簡便、易懂的方式方法為老年人服務。與此同時,合理配備引導人員和現場接待窗口,推廣“一站式”服務模式,精簡服務流程,確保處于信息劣勢地位的老年人能同等享受便利的基本公共服務。

    此外,社區(qū)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主動對使用數字技術困難的老年人開展培訓與協助服務;老年大學、養(yǎng)老機構等老年服務機構也應重視培訓,以更好地為老年群體融入信息化社會提供必要支持。

    在政府治理層面,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向老年群體提供更多普惠資源,組織、整合非政府組織、社會服務機構,以及高校、互聯網企業(yè)等其他社會力量的公益資源、教育資源和技術資源,豐富培訓內容,提升培訓質量。只有讓老年人搭上數字社會的快車,暢享數字社會的無障礙服務,才能真正實現全民共享的發(fā)展目標,社會治理精細化水平才能更進一步。為了跨越數字鴻溝,我們除了強調老年人的自主學習,也要合理保留“土辦法”“傳統(tǒng)辦法”,讓社會適應老年人的生活節(jié)奏。

    (二)強化青少年數字反哺意識與能力。無論是依賴社區(qū)協助,還是政府通過組織企業(yè)、高校、服務機構等資源對老年人進行培訓教育,都是一種依靠家庭外部力量的“外部協助”,但“外部協助”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例如:活動資金的來源是否持續(xù)穩(wěn)定,政府、社區(qū)的意愿與能力是否可持續(xù)等。因此,“家庭內部”的協助活動,即“數字反哺”不可忽視,社會應鼓勵子女與老年人面對面溝通互動,向年長一代持續(xù)傳遞數字思維和數字技能,通過日積月累的反哺行動,使老年人更好地適應數字化生活。通過短視頻平臺進行宣傳,提高青少年的數字反哺意識,在社會上形成“數字反哺”的輿論與行動氛圍。

    (三)踐行家庭環(huán)境下的數字反哺。作為信息社會原住民的青少年應從身邊做起,主動解決家中老人長輩的數字難題,用自身行動弘揚“愛老、敬老、助老”的社會美德,增強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弘揚新家風,塑造新型家庭關系。此模式不僅可以緩解數字鴻溝問題,也能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家長應鼓勵其子女為其祖代提供協助,并以身作則,為青少年樹立榜樣作用;同時,學校在引導學生進行助老愛老活動時,應將數字反哺作為愛老助老的具體方式之一,鼓勵學生以實際行動幫助老人解決實際問題。

    (四)推動數字技術應用適老化開發(fā)設計。除了讓老年人適應手機等智能設備外,智能設備主動迎合老年人需要也十分重要。智能設備廠商在設計操作系統(tǒng)、操作手勢、操作思維、頁面布局時應綜合考慮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和切實需要,優(yōu)先考慮更大的字體、更簡化的思維、更通俗的名詞、一站式的集成搜索、語音搜索等特性,例如把老年人常用的應用與服務放置于較為明顯、易于搜索的地方。目前已有相關實踐,上海市政府開發(fā)的“一網通辦”移動端軟件“隨申辦市民云”就開設了專門的“長者模式”,打造老年友好的服務界面,其主要特色就是將老年群體常用的“隨申碼”“公交車”“醫(yī)保卡”等頁面放大且放在顯著位置,以符合老年人的操作習慣。

    綜上,本文得出當前數字鴻溝形成原因不僅在于老年人自身的限制,更在于當前社會、政府、企業(yè)、機構等對于老年人使用數字技術方面的支持與包容性不足,即社會適老化程度較低,還有家庭年輕一代成員數字反哺責任的缺失,家庭對于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的支持度不足。而彌合數字鴻溝的途徑則包括開展數字反哺與推動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兩個方面。在智慧城市建設、人口老齡化加劇、國家政策扶植的大背景下,努力解決老年人口所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是大勢所趨,更是時代必然。基于此,本文進行了有關信息化原住民對老年人的反哺路徑的相關研究,以求對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有所幫助。

    猜你喜歡
    鴻溝代際老年人
    認識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談情說愛”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辦
    教育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甘肅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24
    婚姻不是用來填補鴻溝的
    海峽姐妹(2019年11期)2019-12-23 08:42:06
    “這里為什么叫1933?”——銅川“紅色基因”代際傳承
    當代陜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4
    越來越多老年人愛上網購
    海峽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24
    鴻溝為界
    論人權的代際劃分
    家族企業(yè)代際傳承中的權力過渡與績效影響
    昆明市| 凤台县| 大渡口区| 叙永县| 舟曲县| 黄龙县| 贡觉县| 隆尧县| 普格县| 金门县| 胶南市| 遵义市| 兖州市| 印江| 雅江县| 中阳县| 内丘县| 南昌县| 神木县| 鞍山市| 永清县| 马公市| 民乐县| 乃东县| 额尔古纳市| 六盘水市| 弥勒县| 凯里市| 江阴市| 大新县| 醴陵市| 阳东县| 九江市| 上饶县| 博湖县| 炎陵县| 临西县| 侯马市| 隆尧县| 聂拉木县| 略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