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華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寫有“小炷留燈悟養(yǎng)生”(《閑居》)的警語,現代的青少年很少能理解它的含義,因為他們沒有見過菜油燈。但老年人都知道,傳統(tǒng)所用的菜油燈,燈盞里所能容納的油是有限的。如果燈內留三根燈芯,則燈炷大而光線亮,但只能照明一個夜晚;如果留一根,雖然燈炷小而光線昏暗,卻能照明三個夜晚。陸游就從這個現象中悟出了養(yǎng)生之道:每個人的生命歷程都有個極限,就像燈盞里的油量有個燃燒時間極限一樣,如果大喜大悲,酗酒縱欲,則如大炷留燈,很快就油盡燈干;如果情緒穩(wěn)定,清心節(jié)欲,則猶如小炷留燈,雖不太亮,卻可保持更長的時間。
其實,“小炷留燈”的養(yǎng)生思想在我國源遠流長。隋唐時期著名的醫(yī)學家孫思邈提出“養(yǎng)性之道,常欲小勞”,就是“小炷留燈”的思想。
出版于雍正年間、流傳頗廣的《槐軒名家詩選》中選有唐代的《題壁詩》:“一團芳草亂蓬蓬,驀地燒天驀地空。爭似滿爐煨榾柮,慢騰騰地暖烘烘?!弊髡唢@然把安祿山、楊國忠等比作大起大落、速熱速冷的燒天茅草;而把那些生活儉樸、安分隨時的修道者比作能給人較長時間溫暖的火爐,說明生活上的豪侈與儉樸,類似菜油燈內燈炷的大小,決定著壽命的長短。尤其是那些生活豪侈的歷代帝王,珠寶耀金殿,粉黛充后宮,然而他們的壽命并不比平民百姓長,甚至遜于常人。明朝從洪武到崇禎16代皇帝,平均壽命僅41.1歲;清朝從順治到溥儀10代皇帝,平均壽命僅52.1歲。
“小炷留燈”的養(yǎng)生原則,在今天仍具有普遍意義。人的生命其實就像一盞點燃的油燈,不能一味任其烈烈燃燒。陸游的《自戒》詩曰:“吾身本無患,衛(wèi)養(yǎng)在得宜。一毫不加謹,百疾所由滋?!币粋€人最寶貴的東西即生命,養(yǎng)生的精髓就在于“自愛”。故“小炷留燈”,自我節(jié)制,謹小慎微,讓有限的生命如細水長流,似微光久存。那么,遵循“燈用小炷”的養(yǎng)生原則,一般應注意哪些方面呢?
運動不過度 運動過度會加速身體能量的損耗,因為機體的快速磨損將會出現健康透支而縮短壽命。國外有一家保險公司對1000名過早亡故的體育運動員和1000名平常體育鍛煉者進行對比調查,發(fā)現體育運動員比普通體育鍛煉者的平均壽命縮短5歲。這是因為體育運動員為了爭奪錦標而“大炷點燈”,使機體出現了健康透支的緣故。
工作不過勞 人體忍耐疲勞的能力是有限的,一旦過度勞累,就會使身體機能發(fā)生障礙。體力勞動者過度勞累會傷筋勞骨,損臟折腑;腦力勞動者過度勞累會傷精損神,使內分泌失調,臟器發(fā)生器質性病變。值得一提的是,體力勞動者感覺勞累時會停下來歇一歇,而腦力勞動者卻常常連軸運轉而不知停歇,結果因為“大炷點燈”最易出現機體勞損。近年來調查發(fā)現,英年早逝者中專家、學者及教授等腦力勞動者所占比例最高。著名作家路遙,就是因為“用生命寫作”,不知疲倦地“燈用大炷”而出現健康透支,結果只活了42歲。
玩樂不節(jié)制 玩樂不節(jié)制同樣是“大炷點燈”,會傷身折壽。因為人的精神和耐力是有限和節(jié)律的,一旦超負荷玩樂同樣會引起體能和精神透支。比如打麻將通宵達旦,夜不安寢,結果是亢奮無度、精疲力竭,不但影響大腦的正常休息,而且由于精神高度緊張,使心臟搏動節(jié)律紊亂、血壓升降無序,長此以往,將會提前燃盡體內“燈油”。
飲食不過量 俗話說:少吃多滋味,多食壞肚皮。人體好比機器,適量吞吐才是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而過量吞進,也是“大炷點燈”,不但體內消化器官無法承受,即使消化了,吸收系統(tǒng)也難以接納,導致脂肪肝、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痛風癥等疾病。
情緒不過激 人的情緒波動也有一個上下限度,倘若情緒波動曲線超過限度,就會發(fā)生悲劇。人生在世,上窮碧落下黃泉,大起大落、忽沉忽浮在所難免,因此,無論是遇到喜事還是悲事,都要注意調節(jié)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樂極,也不要悲極,遏制“燈用大炷”式的情緒過激現象,才能安全度過各種復雜環(huán)境下的生命危機,使自己延年益壽。
C釣了4條魚.A釣了3條魚,D釣了2條魚,B釣了1條魚。根據已知條件,把四個人釣得的魚排序,可推算出B
天冬、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