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飛
隨著我國教育教學不斷改革與發(fā)展,同時伴隨“全民健身”的呼聲越來越高,體育在各個學科中的地位日漸攀升,朝著素質教育的方向發(fā)展。但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對體育訓練難以提起興趣,一些運動技能、要領掌握不夠牢固,自主練習的時間少而又少,缺乏體育訓練的積極意識。為了能夠改善當前教學現(xiàn)況,小學體育教師積極落實勤練、常賽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勤于鍛煉,加強日常練習,經(jīng)常組織學生參與各個大小不同類型的體育比賽,使每個學生都能融入到比賽之中,賽出精彩、賽出友情、賽出實力,并給予學生客觀評價,有效促進學生身心、體能、素質等各方面的成長與發(fā)展?;诖?,本文主要對小學體育課堂中落實勤練常賽的方法策略進行了探究,以期幫助學生實現(xiàn)更好的發(fā)展。
新時期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本著“教會、勤練、常賽”的方法優(yōu)化體育課堂,教會是基礎也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確保學生對體育運動項目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礎上要加強學生體育運動練習的頻率,從時間和質量上都要有所改觀,勤于練習,從練習過程中,鍛煉學生堅強的毅力、樹立運動自信心,提高學生對體育訓練的積極性;而常賽是勤練的助力棒,也是驗證學生對體育知識、運動的相關要領、動作技巧等方面的掌握情況,通過組織體育比賽,能夠了解學生的訓練進度,要做到課課有比賽,人人都參與,比賽類型形式多樣,個人、小組、團體、競技類比賽等,讓學生們賽出真實的自己。
1 解讀“教會、勤練、常賽”的含義
在素質教育如火如荼的今天,學校對體育學科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在教育教學中強調“教會、勤練、常賽”的教學理念,其中教會的會、勤練的勤、常賽的常對教學要求提出一個新的標準。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教會所指的是教師為學生傳遞知識、教會學生基本技能、動作要領。以往體育教學中,學生們從小學、初中、高中一路下來對體育課上所學的知識難以掌握,學的不精、不透,而教會就是要徹底根除這樣的局面,打開一個全新的教學領域。勤練,從字面意思就能領悟到需要教師加強學生體育訓練,科學合理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堅持課內、課外的體育訓練,增加訓練時間和訓練質量。常賽是學?;蚪處煼e極開展不同形式,以個人、班、校為單位的體育競賽,形成良好的體育文化。
所謂“教會”只針對體育課上的時間,體育學科在課程安排上一周幾節(jié)課,在這有限的時間應當讓學生正確認識體育,掌握所學體育知識、基本運用技能、了解各種不同運動項目及要領,實現(xiàn)“教會”這一教學目標。可見,教師不能再像以往教學模式一樣,把知識灌輸很滿、很多,容易讓學生們吃不消,一節(jié)課要灌輸很多教學內容,導致課程容量大,學生們學得不夠精細。因此,體育教師一定要認真研讀教材,針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甄選,對如何教、教多少等問題上進行深入思考,探索一條“教會”的教學目標。
“勤練”針對這一教學目標,不僅體現(xiàn)在課內體育活動之中,還要延伸至課外。除了每天一小時在學校的體育活動,還要增加一小時課外體育活動。在這課內與課外的時間安排、訓練內容安排上都要做出精細的規(guī)劃,這也是作為體育教師需要深度鉆研、及時解決的問題,幫助學生合理規(guī)劃體育運動,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以及體育成績。
“常賽”是體育育人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但在以往體育比賽活動中,學校舉辦的各個賽事基本上參加人數(shù)較少,反而觀看的學生較多,基本上大部分學生都成為高呼“加油”的角色。如果體育課程在“教會”的基礎上,學生們無法積極參與體育競賽,會使體育教學質量大打折扣。所以,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積極落實核心素養(yǎng),體育競賽活動的價值需要重新設定和挖掘,提高體育競賽人員參與度,能夠調動學生積極參加、全員參加,這也是學校需要不斷探索的一個問題。
2 小學體育課堂中落實勤練常賽的方法策略
2.1 小學體育課堂落實勤練的思考
對于大部分小學生來說,如果沒有扎實的基礎,沒有正確的運動方法,沒有掌握運動技巧,只憑借單方面的模仿是難以掌握體育運動的精華,更不會深入了解體育運動技巧及方法。這就需要在教師帶領下,讓學生們能夠加強體育運動的練習,勤于練習,真正做到“勤練”,多練、常練,充分安排合理時間,積極主動投入練習。
2.1.1 校內“勤練”
2.1.1.1課內“勤練”
不得不說,體育課堂是“勤學勤練”的主要領地,教師應當主抓學生兩大方面,練習時間和積極性。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會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對一些運動動作進行練習或模仿。班級中有些學生的性格偏靦腆、內向,不敢去模仿,礙于情面擔心出錯、被批評、被同學嘲笑,對于這樣的學生,應當多多鼓勵和引導。教師要對這類學生針對性引導,可以采用“一對一”“一對多”“小組合作”等不同形式,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在課上敢于實踐、敢于表現(xiàn),能夠放松心態(tài)展現(xiàn)出來。
(1)時間
要想在體育課堂上做到“勤練”需要體育教師合理安排課上時間,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練習。在以往教學活動中,一些體育教師為了能夠在課上傳授給學生更多知識,不斷壓縮練習時間,甚至有時并沒有時間讓學生練習,這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一定要在課堂上學會留白,合理安排課程,將講授內容做到精而簡,以此來增加學生練習時間。作為體育教師一定要意識到課堂時間的關鍵性,要用多種方式方法為學生們贏得更多的練習時間,確保學生學練融合,帶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進來。
例如,在課堂上進行練習時,經(jīng)常會涉及到分組訓練,教師應當將小組劃分更加精細,多分組,盡量避免其他學生排隊、等候的現(xiàn)象,若有排隊等候的情況,可以安排這些學生進行輔助性練習,堅決不能單純地排隊,浪費寶貴時間。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交互白板來為學生們展示如何進行分組練習,從中學到正確的方法,以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呈現(xiàn)出來,這樣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此外,課堂教學內容也是一個容易拖拉時間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當對教學內容進行縮減,結合教材內容學會取舍,合理布置場地器材,避免器材短缺的現(xiàn)象,提前安排就緒。
又如,在進行武術與體操結合教學中,教師會安排一組學生跟隨組長練習武術動作;另一組學生進行學練“分腿騰躍”的動作,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兩組學生交換練習場地。這樣一來能夠在短暫時間內高效完成教學任務,給予學生充分的練習時間,時間的規(guī)劃影響學生練習效率,一定要把握好一堂課的時間,這樣才能實現(xiàn)“勤練”的教學目標。
(2)積極性
作為小學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當優(yōu)先考慮學生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實際學情等多方面因素,創(chuàng)設出具有多樣性、開放性、靈活性、趣味性的體育課堂,采用因材施教、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對體育練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激發(fā)學生對體育練習的興趣和熱情。教師可以通過借助多媒體技術來創(chuàng)設情境,在體育器材的選用上進一步創(chuàng)新和嘗試,對教學形式不斷優(yōu)化,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帶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
例如,教師在開展體育練習時,在體育器材方面脫離以往的傳統(tǒng)模式,收集各種不同顏色的舊輪胎,并利用閑暇時間組織學生對輪胎進行彩繪,繪制漂亮、豐富的圖案,為校園增添一份亮點,讓課堂氛圍更加靈動多樣。通過借助輪胎,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分腿騰躍”的訓練,在教師帶動下,這樣的教學效果受到學生們的喜愛,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們在課堂上有一種新的嘗試、新的體驗,有一種煥然一新的學習體驗,自然而然地會積極、主動參與到體育練習之中,樂此不疲的完成相關練習任務,從而提高學生自主練習能力。
2.1.1.2 課外“勤練”
課外“勤練”主要針對于體育大課間活動、課外活動的勤練。就目前來看,大部分學校在安排體育大課間活動,基本上都是以鍛煉性活動為主,達到健身強體的訓練想效果,并沒有深層次地挖掘大課間活動的內在本質和真正價值,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大課間活動的思想觀念。大課間活動不僅僅只讓學生鍛煉身體,更需要的是訓練學生的運動技能,強化學生練習,這也是體育課堂的一個有效延伸。大課間活動的內容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應當結合學生年齡層、各個年級的學生開展大課間活動,不僅讓學生有效鍛煉身體,還能加強學生運動訓練的技能,讓每個學生都受益。如果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人數(shù)、場地、器械等多方面因素,可以結合當時情況,具體事情具體分析,如:可以單獨設立一塊場地,主要針對課上學練效果薄弱的學生,在這塊場地活動時可以彌補自身不足、查漏補缺。而課外體育活動主要是由社團、興趣小組、訓練隊等多種形式開展的,與校內“勤練”有著緊密地聯(lián)系性,通常情況下,都是一些對體育各個項目十分感興趣的學生,以及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運動技能的學生,聚集在一起相互溝通、切磋、學習。
不得不說,大課間活動讓師生之間的距離拉近,能夠穩(wěn)定日常教學時的和諧關系,讓師生之間處在“平等、和諧、公正”的關系中,使班級更加團結友善,增加師生的身體素質、團隊意識。通過大課間活動,學生的學習效率也能夠得到一定的提升,緩解精神壓力,能夠用積極心態(tài)面對學習,改善學習中的不足之處,這種一舉多得的方法,為教學助力、為健康助力、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助力。在教師的帶動下全員共同參與大課間活動,共同為校園塑造積極向上、陽光歡樂的大課間氛圍,師生之間產(chǎn)生高效雙向互動,讓師生之間的距離更加親近、相互了解,同心協(xié)力一起參與大課間設計、創(chuàng)新、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充分發(fā)揮師生默契度,在大課間活動中共同進步、相互欣賞、擁抱健康。
2.1.1.3 校外“勤練”
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有很多項目訓練會涉及到一些較為復雜的技術動作。體育運動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越是不加強練習,越容易退化,只有堅持不懈地勤奮練習,才能越來越好,一次次突破新高。但若是僅依靠校內時間練習是遠遠不夠的,校內與校外是相互促進、相互彌補的關系,校外是校內的補充,校外勤練主要是教師的要求以及學生自主性,才能達到“勤練”的效果。
出了校園,自然就是在家中勤練,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和監(jiān)督,作為小學體育教師,在當節(jié)課程結束后可以為學生布置家庭作業(yè),在飯后半小時進行體育運動。在運動訓練過程中,可以讓家長協(xié)助,幫學生錄制運動視頻或照片,把學生當天的課外運動、家庭作業(yè)進行記錄,并整理后一并上傳至班級的微信群或QQ群中。還可以采用釘釘打卡的方式,每日參與體育運動、每日打卡。這樣的安排,不僅能夠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還能對體育訓練有一種新的認識和體會,提高學生們身體素質,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從而達到“勤練”的教學效果。
2.2 小學體育課堂落實常賽的思考
“常賽”顧名思義就是經(jīng)常比賽、時常比賽,主要體現(xiàn)出比賽的頻率比較高。在小學階段,有很多學生對體育比賽有所排斥,不積極、不主動,有些學生認為自己不夠優(yōu)秀,內心自卑不愿參與;有些學生對體育比賽毫無興趣等有很多不同的情況。體育學科以比賽的形式呈現(xiàn),主要目的并不是拿名次,而是為學生們創(chuàng)造一個能夠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和機會,通過比賽能夠反映出學生平時對體育知識、技能、要領等各方面掌握的程度,了解學生的身體機能、素質毅力等方方面面。教師會根據(jù)比賽的過程、結果,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認真分析各個事項,彌補學生的不足之處,及時發(fā)現(xiàn)練習中的問題,加以改進,使學生的體育運動水平逐步提升。
2.2.1 班級競賽常態(tài)化
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引導學生參與競賽活動,培養(yǎng)學生體育競賽思維,以班級為單位不定期地開展各種不同形式、不同項目的體育比賽。教師將班級學生劃分為多個合作小組,每一組中大約在2-6人間,以組對組的形式參與體育競賽。同時在比賽的設計中,教師也應當結合班級學生實際情況以及教學內容,提煉出重點難點部分,以競賽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比賽的類型不能只有競技性的,應當提倡多樣性,加入一些趣味元素,調動學生們的興趣感,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比賽之中,讓班級比賽真正走向常態(tài)化。
2.2.2 年級競賽全員化
小學體育教師要與學校做好密切溝通,定期安排以年級為單位進行體育比賽,不同年級的學生根據(jù)不同年齡層、學習進度、思想認知等各個情況來設計相關比賽內容,不僅有競技性體育比賽項目,還有趣味性、娛樂性的比賽。在開展各項比賽運動時,可以設定活動主題,如“運動促成長”“賽出特色,超越自我”“陽光體育,快樂運動”等,年級學生可以參與拔河、跳繩、球類等比賽活動,同時在比賽結束后為獲得勝利的學生給予鼓勵和獎勵,鼓勵學生們積極踴躍地參與進來。
2.2.3 校級競賽規(guī)范化
除了班級、年級之外,就是校級,站在學校的角度組織一些體育類的競賽活動,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精神、堅韌不拔毅力、集體榮譽感等,可以選拔出一些優(yōu)秀的運動主干代表學校參加比賽,增長學生的見識,拓展學生運動思維,精心籌劃確保校級比賽順利開展,為學校爭光添彩,賽出成績、賽出特色。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當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和全新的教學理念,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對體育訓練的熱情和興趣,在訓練中穿插各種不同的情境模式,營造課堂活躍、輕松的氛圍,還可以開展不同形式的比賽,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內心需求、心理特點、學習實情、興趣愛好等方面讓學生對“勤練”“常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給予學生最大選擇權,不僅能夠讓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還能讓學生們領悟體育精神,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附屬蘇州石湖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