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何西堂,禹化強,李淑鵬,尹燕雷*
(1.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山東泰安 271000;2.莒南縣城鄉(xiāng)建設綜合服務中心,山東莒南276600;3.蒙陰縣果樹科學研究所,山東蒙陰 276200)
蟠桃果實扁平,汁液豐富,風味濃甜,食用方便,深受消費者喜愛,市場前景巨大。隨著中國桃育種的進步,蟠桃新品種陸續(xù)推向市場[1],山東省各桃主產區(qū)積極引進優(yōu)良蟠桃新品種中蟠桃11號[2]、中蟠桃13號[3]、黃金蜜蟠[4]、金霞油蟠[5],蒙陰縣搶抓市場先機,自2009年開始,積極引進中蟠系列黃肉蟠新品種[2、3],在生產上進行試栽,取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6],經多年的系統(tǒng)觀察,將引種表現及豐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蒙陰縣位于山東省中南部太沂山腹地,東經117°45′~118°15′,北緯35°27′~36°02′,屬暖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2.8 ℃,極端最高氣溫40 ℃,極端最低氣溫-21.1 ℃,年平均無霜期200 d,年平均降水量820 mm。蒙陰街道八達峪村、長嶺村引進中蟠系列桃品種,面積33.3 hm2(500畝),株行距3 m×4 m,自然開心形整形修剪,自然生草,土壤肥力中等、管理水平中上等。引種詳情如表1所示。
表1 引種詳情
2019—2021年連續(xù)3年觀察各品種物候期如表2。蒙陰地區(qū)各品種3月上旬萌芽期,花芽及葉芽開始萌動并膨大,3月下旬始花期,4月初盛花期,花期持續(xù)5~7 d,果實成熟期從6月中旬持續(xù)至8月上旬。果實發(fā)育期80~130 d,11月上中旬落葉。
表2 中蟠系列黃肉蟠桃物候期
果實主要經濟性狀如表3所示,各品種果實扁平,兩半部較對稱,果頂平,具茸毛,果肉黃色,不套袋均可著不同程度的紅色。
表3 中蟠系列黃肉蟠桃主要果實經濟性狀
中蟠7號??p合線淺,兩側較對稱,果頂稍凹,平均單果重175 g,最大301 g(圖1)。果面50%以上著紅色,果皮不易剝離,外觀品質佳。果肉黃色,風味甜,硬溶質,汁液中等,有香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7%。粘核,貯運性中等。6月中下旬成熟,成熟期早,為市場空缺品種,且為早熟品種中的大型果,果頂閉合良好,無流膠、無裂果現象,市場潛力巨大。樹勢強旺,豐產能力強,建議666.7 m2產量控制在2 000~2 500 kg,綜合性狀優(yōu)良,適宜露地栽培和設施促早栽培。
圖1 中蟠7號結果狀
中蟠9號??p合線淺,兩半部較對稱,果頂凹陷,平均單果重205 g,最大365 g,果肉?。灰字?,果面70%著虎皮紅暈,果皮不易剝離。果肉黃色,風味甜,硬溶質,汁液中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6%。粘核,近核處無紅色素,貯運性中等。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掛樹期10 d以上,但不同年份存在一定比例果頂閉合不嚴、遇雨水流膠、裂核的現象。樹勢健壯,豐產能力強,建議666.7 m2產量控制在2 500 kg左右,綜合性狀優(yōu)良,適宜露地栽培和設施促早栽培。套袋與不套袋栽培均可。
中蟠11號??p合線明顯、淺,兩側較對稱,一側突起,果頂稍凹,平均單果重220 g,最大469 g。果面60%以上著鮮紅色(圖2),套黑色果袋,果皮不著色,為米黃色,外觀品質佳,果皮不易剝離。果肉橙黃色,硬溶質,汁液中等,濃甜有香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1%;粘核,掛樹期長,個別年份有裂核。耐貯運。7月中、下旬成熟,掛樹期10~15 d,可掛樹至8月上旬不軟。該品種幼果期有少量流膠,成熟期膠點消失,不影響銷售??p合線一側果肉有突起,果形偏圓形。果肉厚度薄,2009—2021年期間,有2年存在裂核現象,其余年份無裂核。極耐貯運,可在冷庫存儲長達60 d,可冷藏后錯峰銷售。抗凍性較其他蟠桃品種差,生產上需避開低洼地塊建園。為蒙陰產區(qū)引進最早的黃肉蟠桃,建議666.7 m2產量控制在2 500~3 000 kg左右,綜合性狀優(yōu)良,效益高,發(fā)展面積最大。
圖2 未套袋中蟠11號
中蟠13號。果肉厚,果頂較平,梗洼淺,縫合線明顯,平均單果重234 g,最大384 g,果皮茸毛短,底色黃,果面75%以上著鮮紅色,果皮不易剝離,成熟度一致。果肉黃色,硬溶質,汁液中等,風味甜,有香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8%。粘核,耐貯運性中等。7月上旬成熟,果形圓整、果頂閉合良好、果面整潔。肉質變軟速度快,掛樹期較短、貨架期5~7 d。2020年、2021年,遇倒春寒,坐果率較其他黃肉蟠桃品種低,風味甜,但不夠濃郁。樹勢強旺,建議666.7 m2產量控制在2 500 kg左右。中蟠13號易軟,耐貯運性差,不建議在蒙陰產區(qū)大面積發(fā)展。
中蟠15號。果頂明顯凹陷,縫合線明顯、淺,果肉厚,且較均勻,平均單果重237 g,最大416 g。果皮茸毛短,果面60%以上著紅色,果肉黃色,風味甜,纖維含量少,肉質細,硬溶質,汁液中等,有香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4%。半離核,貯運性中等。7月下旬成熟,果頂閉合良好不留膠,有采前落果現象,成熟度過高時采摘有撕皮現象。建議666.7 m2產量控制在2 500 kg左右。因經銷商不愿收購離核品種,建議根據不同目標客戶群體,結合電商等多種銷售模式,適當發(fā)展。
中蟠17號??p合線明顯、淺,兩半部較對稱,果頂凹陷,梗洼淺,成熟度一致;平均單果重285 g,最大560 g,果肉厚。果皮茸毛短,底色黃色,易著色,果面近全紅,套黑色果袋果皮黃色,易著少量紅色。果肉黃色,近核處少量花青苷,硬溶質,風味濃甜,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5%。粘核,掛樹期長,耐貯運。8月上旬成熟,果實極易上色,套黑色果袋后,袋內即可著少量紅色。該品種樹勢旺,早期豐產能力強,坐果率高。建議666.7 m2產量控制在3 000 kg左右??沟蜏啬芰Σ?,冬季-18~ -20 ℃極端低溫條件下,有死樹現象。8月成熟的綜合性狀優(yōu)良的黃肉蟠桃品種。
中蟠19號??p合線明顯、淺,兩半部較對稱,肉厚,果頂微凹,梗洼淺,成熟度一致;平均單果重360 g,最大622 g。果皮茸毛短,底色黃,果面80%以上著紅色。果肉金黃色,硬溶質,汁液中等,纖維中等。果實風味濃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9%,離核。貯運性中等[7]。7月中旬成熟,超大型果個,商品果率高。成熟度高時采摘有部分撕皮現象。該品種幼樹樹勢強旺,坐果率高,豐產性強,建議666.7 m2產量控制在2 500 kg左右,綜合性狀優(yōu)良。與中蟠15號一樣為離核品種,建議適當發(fā)展。
蒙陰產區(qū)黃肉蟠桃品種自2009年開始大量引進,發(fā)展迅速、效益較高[6],果農發(fā)展積極性高,根據蒙陰縣立地條件、現有配套栽培技術措施及銷售方式,連續(xù)多年觀察,認為中蟠7號、中蟠9號、中蟠11號、中蟠17號綜合性狀優(yōu)良,適宜蒙陰產區(qū)大面積發(fā)展。中蟠15號、中蟠19號作為離核特色蟠桃,結合精準的目標銷售群體適當發(fā)展。中蟠13號慎重發(fā)展。
選擇土質疏松、通透性良好、不積水的向陽坡地或平地,株行距1.5~2 m×4~5 m,南北行,Y形整形。栽植前挖定植溝高、寬、深均為60 cm的定植溝,將充分腐熟的農家肥2~3 t與土混勻后,回填到溝內,起梯形壟,壟上寬1 m、高0.4 m、底寬1.5 m,將苗木定植于壟上,選用一級壯苗,砧木選用山桃,重茬地推薦使用中桃抗砧1號、GF677等抗重茬砧木。定植后澆水2~3次,覆蓋地膜。定干高度60 cm左右。
7個黃肉蟠桃品種均為有花粉品種,可自花授粉結實,但個別年份受倒春寒影響導致坐果率低,如中蟠13號,建議采取壁蜂授粉或人工輔助授粉提高坐果率;針對5~6月硬核期幼果裂核問題,建議晚疏果,分2~3次疏果,待硬核期結束后進行定果,定果后進行套袋。嚴格控制負載量,負載量過大,樹勢偏弱,果實品質下降。負載量過小,樹勢偏旺,易裂果。結合水肥條件,合理負載,保持樹勢健壯、中庸。
秋季落葉施足量的有機肥+袋控緩釋肥,謝花后,10~30 d(幼果迅速膨大期)和謝花后40~60 d,建議葉面噴施2~3次鈣肥,每次間隔7~10 d;果實成熟前20~30 d追施1次復合肥。有條件的進行滴灌,無滴灌條件的地塊建議小水勤澆,春季視土壤濕度20~30 d澆水1次,可在壟外側開小溝快流澆水。保持土壤濕度的穩(wěn)定,避免過度干旱后大水漫灌,盡量做到平衡施肥、均衡供水,降低裂果率。
采取寬行密植栽培模式、Y形整形修剪方式,定干高度60 cm左右,主枝上直接著生結果枝或小型結果枝組,減少結果枝級次,盡量使結果枝靠近主干。以夏季修剪為主,冬季修剪為輔。夏季修剪2~3次,以疏除背上徒長枝、背下枝為主,使樹體通風透光。冬季實行長梢修剪,基本不短截,采取疏除、甩放、回縮修剪技術。樹體高度控制在3.5~4.0 m,冬季修剪每株保留80~100條中長結果枝。
適時采收,提高果實風味品質。套袋果不需摘袋,直接采摘。易軟、易采前落果、有果實撕皮現象的品種應把握好成熟度,采摘過程中可先轉果,然后采摘,降低撕皮比例[7]。采摘后按照分級標準進行分級包裝,長距離運輸的需經低溫預冷、全程冷鏈運輸。
蒙陰產區(qū)較為常見的病害有細菌性穿孔病、瘡痂病、褐腐病,害蟲有桃蚜、桑白蚧、梨小食心蟲等。采取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策略,春季開花前噴布3~5 °Be石硫合劑進行全園噴布,謝花后至套袋前用藥2~3次,殺菌劑建議選用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環(huán)唑、咪鮮胺等,殺蟲劑選擇吡蚜酮、螺蟲乙酯、滅幼脲甲維鹽等交替用藥;套袋前藥劑要細致、均勻噴布,不使用乳油劑型藥劑、強滲透性助劑等產品。套袋后,根據病蟲害發(fā)生情況,結合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噴藥防治,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下,減少用藥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