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賦紅 曲文忠 谷曉明 許 莉
(1.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qū)張家產(chǎn)鎮(zhèn)農(nóng)業(yè)綜合服務中心,山東 威海 264407;2.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崖頭街道社區(qū)事務服務中心,山東 威海 264300;3.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qū)佳元農(nóng)資經(jīng)銷處,山東 威海 264407;4.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崖頭街道辦事處,山東 威海 264300)
本規(guī)程適用于威海地區(qū)西洋參種植者進行栽培和管理。
GB 5084-2021《農(nóng)田灌溉水質(zhì)標準》
GB 3095-2012 環(huán)境空氣質(zhì)量標準
GB 15618-2018 土壤環(huán)境質(zhì)量標準
GB 5009.11-2014食品中總砷及無機砷的測定
GB 5009.12-2017食品中鉛的測定
GB 5009.13-2017食品中銅的測定
GB 5009.15-2014食品中鎘的測定
GB 5009.17-2014食品中總汞及有機汞的測定
GB/T 36397—2018西洋參分等質(zhì)量
黃曲霉毒素B1、微生物等限量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規(guī)定。
四年生株高60-75cm,生有4枚輪生5片小葉的掌狀復葉,葉片濃綠。莖為直立圓柱形,光滑無毛,綠色或暗紫綠色?;◤那o頂中心抽出花薹,呈傘形花序。漿果扁圓形,呈對狀分布,成熟后顏色變紅,花期、果實成熟期分別為7月、9月。肉質(zhì)根,呈橢圓或紡錘形,表皮淺黃色,較細致光滑,斷面具“菊花”紋理。
一年生小苗單株重1.0—1.5g,667㎡產(chǎn)鮮參125-175㎏,兩年生小苗單株重7—10g;667㎡產(chǎn)鮮參300-400㎏;三年生單株重25-28g,667㎡產(chǎn)鮮參400-500㎏;四年生成品參單株重35-40g,667㎡產(chǎn)鮮參600-900㎏。第三年667㎡產(chǎn)鮮種25㎏,第四年667㎡產(chǎn)鮮種30㎏。
有效成分含量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的規(guī)定。短枝形比例在40-50%,特級率50%以上。
以本地選育的“文登西洋參”“三抗一號”為主。
該品種較普通西洋參抗旱性增強1倍,抗高溫和抗強光能力分別高出10℃和10%。經(jīng)山東省藥檢所鑒定,總皂甙含量達8.8%,硒含量達0.08%,有害重金屬殘留量明顯低于國家優(yōu)等品質(zhì)量標準。
西洋參屬于五加科人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學名:Panax quiquefolium L.原產(chǎn)美國、加拿大等地,本地于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引種成功。
果實為小核漿果,初期綠色,成熟時轉(zhuǎn)為鮮紅色或暗紅色,有光澤,內(nèi)含1-3粒種子,多為2粒。種子白色,扁腎臟形,種皮粗糙堅硬,有吸水孔。種子長0.6—0.7cm,寬0.45—0.5cm,厚0.25—0.3cm。濕籽千粒重55-60g,風干籽35-38g,經(jīng)催芽處理的裂口籽60-70g。
西洋參種子有形態(tài)后熟和生理后熟生物學特性,自然成熟的西洋參種子胚芽長度約為0.4-0.5㎜,一般要經(jīng)過90天左右處理,才能完成形態(tài)后熟和生理后熟。
5.4.1 催芽處理的目的:西洋參鮮種發(fā)育不完整,為保證出苗好、出苗齊,種子需要預先催芽處理。
5.4.2 催芽處理的方法:9月上旬,西洋參種子發(fā)紅時開始采收,去掉果肉用清水漂洗干凈,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種10-20分鐘,撈出晾干后,再用50ppm的優(yōu)質(zhì)赤霉素浸泡24小時,撈出后用清水沖洗,按1:3的種沙比例拌沙,將拌沙后的種子盛于盆、箱,放置陰涼處催芽,于11月下旬完成催芽備種。催芽溫度要控制在25℃以下,濕度以含水10%-12%為宜,太濕易爛種,太干不利種子萌動,以潤乎乎一握成團、一松即散為準。當年種子出苗勢旺,隔年種子出苗勢弱。
5.5.1 適播標準。當西洋參種子裂口率達到95%以上,胚芽發(fā)育良好,即可播種。
5.5.2 藥劑處理。播種前,精心挑選胚芽發(fā)育完全、無病斑的完好種子,用2.5%適樂時(咯菌腈)100ml或3.5%咯菌.精甲霜100ml拌種15-25kg進行種子包衣處理。
土質(zhì)要求達到GB15618-2018土壤環(huán)境質(zhì)量標準,選擇土壤肥沃疏松、理化性狀好、保水保肥能力強、排灌良好、大而平整、有一定生產(chǎn)后續(xù)性的地塊。土壤PH值在5-6之間,呈微酸性,符合西洋參生長對土壤的要求。前茬以小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為好,不要選擇豆科、蔬菜、果、桑等。
小麥、玉米收獲后撂茬,深耕翻三次,曬垡消毒,促進前茬作物殘留物腐解,加速土壤熟化。
6.3.1 施肥原則。測土配方施肥,控氮、增磷鉀,重施有機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和團粒結(jié)構(gòu),培肥地力。推廣施用有機生物菌肥,培養(yǎng)有益菌群占位,排異抵抗病原菌,提高西洋參抗逆性、抗病性。增施中微量元素肥料和礦源肥料,平衡酸堿度,解決土壤酸化問題,提高土壤有效養(yǎng)分含量,保證整個生育期養(yǎng)分供應。
6.3.2 施肥時間及用量。養(yǎng)地時,667㎡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3000kg。起壟前,每667㎡撒施有機生物菌肥(健冠軍)250kg、鈣硅鎂中微量元素肥料(地易得)100kg、添加中微量元素鎂鋅硼的三元素高鉀復合肥(維施特)25kg、礦源黃腐酸鉀10kg。
旋耕時,每667㎡撒施1%阿維菌素顆粒劑2-3kg防治線蟲,撒施5%辛硫磷顆粒劑1.5-2kg防治地下害蟲,并旋耕均勻。
將處理好的地塊整平作高畦,每2m筑一個畦, 畦高25-40cm,畦面寬1.4-1.5m,邊坡比為1:1,溝底寬10-20cm。
有直播和移栽兩種栽培方式。直播密度分為8㎝×8㎝、8㎝×10㎝,667㎡用種量為6-8㎏,播種深度2.5-3.0cm。每穴1粒種子,覆土2.0-2.5cm。
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播種,5㎝×5㎝,667㎡用種量14-16㎏。4㎝×4㎝,667㎡用種量20㎏。
采用1年生苗或2年生苗。移栽時,選擇蘆頭完好、芽苞飽滿、根系健壯、參形好、不攜帶病菌、生長勢好的參苗分級移栽。移栽前要進行消毒處理,用50%多菌靈300倍液浸苗20-30分鐘,殺滅病原菌,防治土傳病害和根病。一級苗栽植密度為15㎝×10㎝,二級苗15㎝×8㎝,三級苗15㎝×6㎝。土壤通透性好以斜栽為主,參苗與畦面呈45度角;土壤通透性差以平栽為主,參苗放平 。一級苗覆土厚度為4cm,二級3cm,三級2cm。
11月下旬,西洋參回苗后。選擇碎麥秸覆蓋畦面,厚度以10-15cm為宜,達到保墑防凍的目的。
8.2.1 適時撤除防寒物。4月初,天氣晴好時為宜,撤草時可留些短碎草,以利保墑和防止雨水沖擊地面。
8.2.2 畦面消毒。撤除防寒物后,施用嘧菌酯150倍液、微生物菌劑特豪撒(含NCD-2菌株)500倍液、礦源黃腐酸鉀500倍液對畦面進行噴霧,噴透、噴遍,改良土壤、預防土傳病害,畦面雜草多的,噴施草銨膦150倍液除草。
8.2.3 畦面松土。4月初,撤除防寒物后應及時松土,如遇干旱則應先噴水后松土,以通氣、提溫、促苗出土。整個出苗期都要保持畦面濕潤,以防表土干燥灼傷參苗幼莖嫩葉。
8.2.4 架棚遮陽。西洋參怕強光,喜斜射、散射光。4月中旬,西洋參出苗前,科學架設遮蔭棚,調(diào)整合理光照,促進西洋參健壯生長。
8.2.5 追肥時間及用量。西洋參屬多年生宿根植物,必須補充追肥滿足生長需求。
第一年春季不追肥,秋季追肥。以后每年春季3月底-4月初,667㎡施用健冠軍 75-100kg、維施特7-10kg,6月底-7月初,667㎡施用維施特7-10kg、礦源黃腐酸鉀10kg,8月底-9月初種子收獲期,667㎡施用維施特7-10kg,促生殖生長向營養(yǎng)生長轉(zhuǎn)變,促參根生長。注意,保持雨前或葉面干燥時施肥,防止灼傷葉片。
西洋參種子成熟期參差不齊,為確保種子飽滿,應適當疏花疏果。于3/4花序已開花、小部分已坐果時進行,將頂部1/2花序及未膨大的青果去掉,集中養(yǎng)分輸送,促果大、成熟期集中和參根產(chǎn)量。一般于7月下旬進行。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使用低毒高效農(nóng)藥及微生物菌劑,增強殺菌能力,保護植株不受病菌侵害,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提高抗逆性、抗病性,減少用藥次數(shù),提高防治效果,生產(chǎn)綠色西洋參產(chǎn)品。
9.2.1 西洋參病害種類。危害葉部的病害主要有葉斑病、疫病、炭疽病、灰霉病、病毒病等,危害莖部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猝倒病、莖腐病等,危害根部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疫病、菌核病、銹腐病等,危害果實的病害主要有黑斑病、灰霉病、白粉病等。
9.2.2 綜合農(nóng)業(yè)措施。西洋參播種前深耕曬垡3次以上,有效殺滅有害病原菌。增施有機生物菌肥和微生物菌劑,防治土傳病害,提高抗逆性、抗病性。出苗前、枯萎后及時撤除覆蓋物、清除雜草,可有效殺滅病原菌。
9.2.3 西洋參病害的化學防治
9.2.3.1 早春預防。4月中下旬,當西洋參出苗率達到50%以后,用10%寶麗安1000倍液、特豪撒(含NCD-2菌株)1000倍液、2.5%氯氟氰菊酯1000倍液噴霧,可預防各種病蟲害。
9.2.3.2 苗期防治。苗齊后,用30%惡霉靈1000倍液噴霧或灌根,對防治西洋參立枯病、猝倒病、根腐病等有特效,搭配天達2116使用,防治西洋參苗期病害效果顯著。
用10%寶麗安1000倍液+30%惡霉靈1000倍液預防立枯病、猝倒病發(fā)生,用10%寶麗安800倍液+40%菌核凈800倍液+50%烯酰嗎啉1000-1500倍液預防菌核病、灰霉病、疫病發(fā)生。
9.2.3.3 生長期防治。5月-6月,重點預防早疫病、灰霉病、莖斑病等;6月-8月,重點預防葉斑病、疫病、灰霉病、白粉病等。5、6、7、8、9月,根據(jù)病害發(fā)生情況,有針對性和側(cè)重點防治,每隔7-10天噴藥一次。
9.2.3.3.1 莖斑病的防治。5月中下旬,重點防治莖斑病發(fā)生,用10%寶麗安800-10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huán)唑2000倍液、或43%戊唑醇懸浮劑5000倍液交替噴施2-3次,防效良好。
9.2.3.3.2 葉斑病的防治。6月中旬,重點防治葉斑病發(fā)生,在發(fā)病初期,噴施25%吡唑醚菌酯2000倍液、20%丙環(huán)唑1500倍液、10%苯醚甲環(huán)唑2500-3000倍液、30%愛苗乳油3000-4000倍液等,均有良好防效。
9.2.3.3.3疫病的防治
6月-9月,噴施25%吡唑醚菌酯2000倍液+50%烯酰嗎啉1000-1500倍液或精甲霜靈1000倍液防治疫病效果良好。
9.2.3.3.4灰霉病的防治。6月-9月,用10%腐霉利1000-1500倍液、50%異菌脲800-1000倍液、40%菌核凈800-1000倍液、80%嘧霉胺800-1000倍液交替用藥防治灰霉病。
9.2.3.3.5綜合防治。西洋參生長期的多種病害可以多種藥劑混合使用綜合防治,但要注意相同劑型、不同作用機理的藥劑協(xié)同混配,優(yōu)勢互補精準用藥,達到減藥增效的目的。同時要注意輪換用藥,避免產(chǎn)生藥害和抗性,提高防治效果。
9.2.3.4 葉面調(diào)節(jié)。6月-9月,建議防病同時每月噴施一次3‰蕓苔素15000-20000倍液+98%磷酸二氫鉀1‰-2‰液+0.1‰-0.2‰硼、鋅葉面肥,促進西洋參植株健壯生長,抗病、增產(chǎn)。
9.2.3.5 清園處理。西洋參清園后,要及時進行藥劑消毒處理。施用25%嘧菌酯1500倍液、特豪撒(含NCD-2菌株)500倍液、礦源黃腐酸鉀500倍液,對參床、作業(yè)道等進行全方位消毒,預防土傳病害發(fā)生,并補充西洋參生長所需養(yǎng)分。發(fā)現(xiàn)病株立即拔除,并用石灰乳封閉病穴。
9.3.1 農(nóng)業(yè)防治。于早春和晚秋及時清園,降低蟲口密度,消滅蟲源。
9.3.2 化學防治
9.3.2.1 蠐螬、螻蛄、地老虎、金針蟲等地下害蟲。毒鉺誘殺。將50%辛硫磷乳油按藥50g:麥麩(花生粕)5kg:水0.5kg的比例活入炒香的麥麩或花生粕中,均勻撒于畦面和作業(yè)道。
9.3.2.2 蚜蟲。使用2.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噴霧,注意葉片背面要著重噴施,可與防病同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