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雪,郭亞楠,李青香
(鄭州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0)
從1964年上映的黑白電影《小兵張嘎》開始,我國不斷涌現(xiàn)出越來越多優(yōu)秀的主旋律影視作品,它們之中有的經(jīng)歷了時代的洗禮仍然是人們心中的經(jīng)典,有的不僅充滿藝術性而且具有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建國大業(yè)》《開國大典》《戰(zhàn)狼》《我和我的祖國》,一部部優(yōu)秀的主旋律影視作品無不在我們心目中留下了深深地烙印,作品中的每一個角色都十分深入人心,每一個故事都讓人感同身受,每一個場面都令人記憶猶新。
思想政治課程有些內容抽象,理論性較強,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較為注重知識的講授,往往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使學生失去對思想政治課程學習的興趣。生動的影視作品片段則可以成為思想政治課堂的點睛之筆,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還能適當活躍氣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優(yōu)勢無不與新課改的理念相契合。習近平同志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①這一講話也為筆者的觀點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思想政治教育是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部分,也是對人民群眾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的有效手段。主旋律影視作品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之一,有其自身的優(yōu)越性。主旋律影視作品不僅是藝術化成果,并且還有很強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可以對受眾產(chǎn)生“潤物細無聲”的感化效果。主旋律影視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有以下幾種:意識形態(tài)功能、導向功能、培育功能、激勵功能和優(yōu)化教學功能。
1.1.1 意識形態(tài)功能
“意識形態(tài)”是哲學的相關概念,是反映社會政治、經(jīng)濟的相關思想、概念的綜合?!懊襟w是黨和政府的喉舌?!彼囆g從業(yè)者必須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自覺擁護社會主義制度,在此基礎上進行文藝創(chuàng)作。人民群眾通過觀看主旋律影視作品,則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中國的歷史、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在相互激蕩的多元文化思潮中保持清醒頭腦,堅定政治立場。
1.1.2 導向功能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世界各國之間的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地球村”的趨勢不可逆轉。隨著各國文化的相互交流,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新的社會思潮,價值觀也會日益多元。為了防止西方國家的文化滲透,主旋律影視作品則成為有力的思想武器。
首先,主旋律影視作品的內容本身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契合,因此可以起到凝聚思想和價值引領作用。精神文明建設一直是我國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部分,堅決以人民為本,以人民的利益為最高追求,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主旋律影視作品中富有豐富的價值觀教育資源,通過對歷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塑造,宣揚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信念,建立共同的思想基礎,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主流價值觀,從而更好地發(fā)展。
其次,主旋律影視作品還可以起到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作用。社會中的組織或個人由于地域、年齡和工作環(huán)境的不同,價值觀也會存在一定差異,在社會交往中難免會出現(xiàn)碰撞。主旋律影視作品通過主流價值觀念的宣揚,可以使社會中的組織或個人調整自己的價值觀念和取向,從而使其與社會主流價值觀念趨同,平衡彼此之間的利益,從而達成共識,起到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作用。
1.1.3 培育功能
首先,主旋律影視作品可以幫助人們塑造更加健全的人格。主旋律影視作品大多注重選取現(xiàn)實題材,藝術從業(yè)者在主流意識觀念的指導下進行作品創(chuàng)作,往往圍繞革命戰(zhàn)爭題材、歷史人物題材和貼近現(xiàn)實的題材展開,注重社會現(xiàn)實與人性思考。通過觀看此類作品,可以豐富人們的人生體驗,帶給人們強烈的人生感悟,塑造真誠善良的人格,激發(fā)他們對人生的思考,不斷提高自身修養(yǎng),從而達到高尚的人生境界。
其次,主旋律影視作品可以提升人們的審美素質。影視作品作為一種藝術形態(tài),具有較高的審美魅力。主旋律影視作品通過對故事生動地演繹,人物形象地刻畫,情境真實地再現(xiàn),不僅讓觀眾陶冶情操,受到美的感染,還讓其強烈地感受到“真、善、美”的力量。在觀看主旋律影視作品的過程中,人們可以體驗到快樂、滿足與幸福,提高審美愉悅感,無形之中提升了人們的審美水平。
1.1.4 激勵功能
主旋律影視作品大多描繪祖國幾十年的滄桑歷程、無數(shù)革命先烈和建設社會主義的愛國志士的傳奇故事,通過對這些現(xiàn)實素材的藝術化展現(xiàn),提升人們的感受性,將對英雄模范的敬佩之情化為自身力量,增強主觀能動性,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鞍駱泳哂辛己玫母腥玖Α保ㄟ^對榜樣的學習,可以激發(fā)人們心中的正能量,并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我國主旋律影片中塑造的英雄模范形象,如雷鋒、焦裕祿、毛澤東等等,作為傳統(tǒng)的榜樣形象,其高尚的英雄品質和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為廣大人民群眾起到了良好的標桿作用。
1.1.5 優(yōu)化教學功能
首先,主旋律影視作品可以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資源。為積極踐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許多教師都著力開發(fā)新的課程資源。主旋律影視作品因其自身的特點,恰恰就成為拓展教學資源的最優(yōu)選。主旋律影視作品題材豐富,有革命戰(zhàn)爭題材、歷史事件題材、英雄人物題材、社會公益題材等等,這些都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點相呼應,甚至成為教學過程中的補充擴展材料,有效地改善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枯燥乏味的狀況。
其次,主旋律影視作品還可以增強教學效果。主旋律影視作品不僅具有教育性,還具有藝術性。通過對故事素材直觀形象的展現(xiàn),再加上背景音樂的渲染,視聽結合,很容易將學生帶入到故事場景之中,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在觀看影片后,學生往往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懷,甚至在課后在同學之間引發(fā)熱烈討論,不僅會超過原始預期的教學效果,還會使教學影響更加深遠。
最后,主旋律影視作品可以增強思想政治課堂的趣味性。思想政治教育中部分內容抽象,較難理解,因此教師往往會選擇傳統(tǒng)的講授法,授課方式單一,從而導致學生喪失學習積極性。受青少年心理特征的影響,學生往往會對新奇的、較有沖擊力的事物感興趣,這就造成了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沖擊。如果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穿插主旋律影視作品的片段,變換教學環(huán)境,將書本上單調的文字知識轉換為生動形象的影視畫面,通過這種藝術和美相結合的方式,不僅可以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還可以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更加透徹的理解,讓教育更加貼近學生。
1.2.1 主旋律影視作品的功能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相呼應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項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對學生展開愛國主義教育,而主旋律影視作品則可以成為此方面的優(yōu)秀素材。通過對共產(chǎn)黨艱苦卓絕的奮斗歷史以及新中國成立前后的滄桑歷程的展現(xiàn),將民族精神貫穿其中,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主旋律影視作品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方面相契合,可以作為課程資源加以開發(fā)和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提升思想道德素質的課程。而主旋律影視作品取材多樣,在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意識、科學精神、遵紀守法意識和社會參與等方面可以起到顯著作用。
1.2.2 新課改要求與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進行知識的傳輸,更應該注重過程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課程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強調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從而適應新時代的發(fā)展需要。教師們逐漸更新教學觀念,不再采用古老的“填鴨式”教學,而轉為以學生為主體,注重教會學生學習,關注教學過程,不斷提升自身教學設計的能力,旨在增強課堂吸引力,提升教學質量。而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也為主旋律影視作品在課堂中的運用提供了可能。
1.2.3 主旋律影視作品資源豐富
隨著我國各項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人們的民族認同感與自豪感日益增強。近幾十年來,越來越多的主旋律影視作品出現(xiàn)在大眾的視野中,且在市場上擁有較強的競爭力,如2017年上映的《戰(zhàn)狼2》獲得了高達56.85億元的票房,位居當年影片票房榜首,2019年同期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和《攀登者》則分別獲得了31.64億、29.11億和10.97億的票房佳績,這些數(shù)字無不標志著中國的主旋律影視迎來了黃金時代,激勵著影視企業(yè)創(chuàng)作出更多的優(yōu)秀作品。隨著越來越多的歷史故事和現(xiàn)實事件被改編和翻拍,主旋律影視作品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愈加契合,在豐富教學形式、拓寬學生視野等方面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2.1.1 與教學內容相統(tǒng)一
教師所選擇的主旋律影視素材應緊扣教學內容,不能與教學主題相脫離,讓人感覺突兀,應當將所選素材作為課堂講授內容的補充。通過分析教材,理清知識脈絡,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主旋律影視素材,充分發(fā)揮其作用。有許多主旋律影視作品都反映了革命時期共產(chǎn)黨員的堅定與斗志、建設時期的奮斗歷程與改革開放后的輝煌成就,這些都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相呼應,可以在課堂上作為補充素材來呈現(xiàn)。
2.1.2 嚴格精選素材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遵循知識性教育與思想性教育相結合的原則,不僅要讓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同時也應對其進行道德培育。因此,教師在選擇主旋律影視作品作為教學素材時,應當精選口碑好的高質量作品,盡量避免含義淺顯的內容或是與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不相符合的內容,如含有愛情色彩的、扭曲歷史的主旋律影片或是抗日神劇等。
另外,選擇的素材應當具有時代性,教師在授課時要注意將所選素材與時代精神相結合。主旋律影視作品往往是當時特定時代條件下的產(chǎn)物,一些較為古老的主旋律影視作品,可能會出現(xiàn)畫質不清晰的情況,對學生的審美造成障礙,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選擇主旋律影視素材時,教師應選擇一些與時俱進的作品,緊密結合社會現(xiàn)實,從而達到更好地教學效果。
2.1.3 合理進行教學設計
首先,老師應在課前準備好教學素材。部分教師因計算機水平的限制,不會對主旋律影視素材進行剪輯或是格式轉換,導致在課堂上放映視頻素材時不停地拖動進度條進行調整,有時因拖動進度不精確而來來回回,甚至一個畫面學生看過多遍,導致學生喪失興趣。另外,若教師視頻格式保存不當,容易導致上課教室多媒體無法成功播放,若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調整,則浪費了課堂的寶貴時間,耽誤教學進度。
其次,教師應合理安排主旋律影視素材所占課堂時間。教師對主旋律影視素材的應用應當適度,將其作為輔助。切忌將主旋律影視作品代替自己的講授,在課堂上完整播放,使思想政治課堂變成“影視鑒賞課”,從而喪失課程資源開發(fā)的原始意義。
最后,在播放完主旋律影視素材后,教師應當進行合理的設問,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與思考,從而深化與延長素材的影響力。
2.1.4 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
習近平總書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談會上提出了“八個統(tǒng)一”,其中之一就是要堅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也就是要求教師善于從課程以外的方面去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全方位育人。顯性教育指教師直接、公開地向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隱性教育相比顯性教育的直接,更加偏向于通過現(xiàn)實體驗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堅持既要旗幟鮮明,又要“潤物細無聲”,在發(fā)揮顯性教育“知、情、意、行”統(tǒng)一作用的同時,也要注重隱性教育在立德樹人方面的延伸作用。
2.2.1 結合主旋律影視作品展開課堂教學
教師應在教學中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主旋律影視作品緊密結合,充分發(fā)揮主旋律影視作品對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的補充作用。教師可以形成專門備課小組,挖掘不同方面的主旋律電影、電視劇和紀錄片等素材,進行剪輯與加工,并相互交流實踐成果。在課堂前播放影視片段,可以起到很好的課堂導入作用,從而把學生帶入到教學情境之中。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視頻片段,不僅可以轉換教學環(huán)境,引起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讓學生對抽象的理論知識的理解更加容易和透徹,從而降低課程難度,提升學生對本課程的信心與專注力。
2.2.2 影視作品拍攝地適當免費開放
“好萊塢環(huán)球影城”的火爆表明影視劇中的場景對人們有強烈吸引力。因此,影視基地官方可以適當面向社會進行影視作品拍攝地的開放,使其不再是簡單的影視拍攝基地,同時也能夠成為集紅色旅游和愛國主義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區(qū),在增加其商業(yè)價值的同時也提高了其社會效益。大多數(shù)青少年既被主旋律影視作品的“熱血感”所吸引,又對旅游有著高度的熱情,因此主旋律影視作品拍攝基地必定是青少年假期出游的不二之選,成為人們熱烈追捧的“打卡圣地”。游客通過深入主旋律影視基地切身體會,接受環(huán)境熏陶,可以在不經(jīng)意間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2.2.3 運用新媒體拓展主旋律影視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微信、微博、知乎和網(wǎng)絡直播等新媒體平臺的出現(xiàn)極大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在業(yè)余時間,大多數(shù)人都會選擇瀏覽新媒體平臺作為自己的娛樂方式。因此,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新媒體平臺對公眾展開意識形態(tài)和主流價值觀教育。如通過微信公眾號平臺發(fā)布主旋律影視作品推薦目錄,在微博建立主旋律影視話題,方便人們進行劇情討論,利用知乎向大家普及主旋律影視作品原型背后的故事,明星利用直播平臺宣傳自己的主旋律影視作品等等。這些不僅可以拓寬人們的視野,還可以促進優(yōu)秀主旋律影視作品的傳播和推廣,提升其影響力。
注釋
① 姚振.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新華社,2019-3.